第三百零五回 四分之氣

元氣是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元氣、原氣、真氣,三者的內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氣。

元氣主要由腎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

它的生成來源是腎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氣生於命門,腎中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胚胎時期即已存在,出生之後,必須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養補充,方能化生充足的元氣。

因此,元氣充盛與否,不僅與來源於父母的先天之精有關,而且與脾胃運化功能、飲食營養及化生的後天之精是否充盛有關。

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導致元氣虛弱者,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培育補充而使元氣充實。

故有“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養之力,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於人生者不小”之說。

元氣是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的,正所謂“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髒六腑。”

元氣發於腎,以三焦爲通路,循行全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肌膚腠理,無處不到,發揮其生理功能,成爲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

元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推動和調節人體的生長髮育和生殖機能,二是推動和調控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

元氣推動人體生長髮育和生殖機能的生理作用,與腎氣的功能類同。

由於腎精的主體成分是先天之精,腎精所化生的腎氣也主要是先天之氣,因而元氣與腎氣的構成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發揮的功能也基本類似。

元氣的盛衰變化體現於機體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規律。

人從幼年開始,腎精以先天之精爲基礎,得到後天之精的補充而漸漸充盛,化生元氣,促進生長髮育。

經過一段時期,從嬰幼兒成長到青壯年,此時由於腎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氣,使機體發育,形體壯實,筋骨強健,同時具備了生殖能力。

待到老年,由於生理和病理性消耗,腎精漸衰,化生元氣漸漸減少,形體出現衰老之象,生殖機能也隨之衰退,直至元氣衰亡,生命終止。

因此,元氣不足則易於出現生長髮育遲緩、生殖機能低下及未老先衰的病理改變。

元氣通過三焦,佈散全身,全面地促進和調控全身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

它既能使心神興奮,又能使心神寧靜;既能發揮推動、興奮、化氣、溫煦等屬於“陽”的功能,又能發揮寧靜、抑制、成形、涼潤等屬於“陰”的功能。

因此元氣可分爲元陰、元陽,而且影響一身之陰陽。

元氣發於命門,故有“命門爲元氣之根,爲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一說。

同時,命門之水火、元氣之陰陽之間的協調平衡才能保持臟腑功能處於“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

總之,機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在元氣推動和調控下進行的,元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虧少或元陰元陽失衡,都會產生較爲嚴重的病變。

宗氣是由谷氣與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積聚於胸中的氣,屬後天之氣的範疇。

宗氣的生成直接關係到一身之氣的盛衰。

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又稱爲“氣海”,又名爲膻中。

宗氣的生成有兩個來源,一是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一是肺從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氣,二者相結合生成宗氣。

因此,脾的運化轉輸功能和肺主氣、司呼吸的功能是否正常,對宗氣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關係。

宗氣聚於胸中,通過上出息道,貫注心脈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佈散全身。

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

宗氣一方面上出於肺,循喉嚨而走息道,推動呼吸;一方面貫注心脈,推動血行。

三焦爲諸氣運行的通道,宗氣還可沿三焦向下運行於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

此外,宗氣可由氣海向下注入氣街,即足陽明經脈的腹股溝部位,再下行於足。

宗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氣和資先天三個方面。

宗氣上走息道,推動肺的呼吸。因此,凡是呼吸、語言、發聲皆與宗氣有關。

宗氣充盛則呼吸徐緩而均勻,語言清晰,聲音洪亮。

反之,則呼吸短促微弱,語言不清,發聲低微。

宗氣貫注於心脈之中,促進心臟推動血液運行。

因此,凡氣血的運行,心搏的力量及節律等皆與宗氣有關。

宗氣充盛則脈搏徐緩,節律一致而有力。

反之,則脈來躁急,節律不規則,或微弱無力。

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虛裡穴發於左乳下,相當於心尖搏動的部位,可以依據此處的搏動來測知宗氣的盛衰:若其搏動正常,是宗氣充盛之象;若其搏動躁急,引衣而動,是宗氣大虛;若其搏動消失,是宗氣亡絕。

由於宗氣助心脈之血氣的運行,所以宗氣不足則往往導致血行瘀滯,凝而留止的病理變化。

宗氣對呼吸運動及血液循行都有推動作用,因而可以影響到人體的多種生理活動,凡氣血運行、肢體寒溫和活動、視聽等感覺、言語聲音及脈搏強弱節律等,都與宗氣盛衰有關。

宗氣者,動氣也。

凡呼吸、語言、聲音,以及肢體運動,筋力強弱者,宗氣之功用也。

另外,宗氣作爲後天生成之氣,對先天元氣有重要的資助作用。

藉三焦爲通道,元氣自下而上運行,散佈於胸中,以助後天之宗氣;宗氣自上而下分佈,蓄積於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

先天與後天之氣相合,則成一身之氣。

由於稟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的量是有限的,其化生的元氣也是一定的,因而一身之氣的盛衰,主要取決於宗氣的生成,而宗氣的生成,又取決於脾、肺兩髒的功能是否正常及飲食營養是否充足。

因此,一身之氣的不足,即所謂氣虛,在先天主要責之腎,在後天主要責之脾肺。

營氣是行於脈中而具有營養作用的氣。

因其富有營養,在脈中營運不休,故稱之爲營氣。

由於營氣在脈中,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營與血關係密切,可分不可離,故常常將“營血”並稱。

營氣與衛氣從性質、功能和分佈進行比較,則營屬陰,衛屬陽,所以又常常稱爲“營陰”。

營氣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

水谷之精化爲水谷之氣,其中由精華部分所化生的爲營氣,並進入脈中運行全身。

營者,水谷之精氣也。

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

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可見營氣由水谷之精所化生,進入脈中,循脈運行全身,內入臟腑,外達肢節,終而復始,營周不休。

營氣的生理功能有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兩個方面。

營氣注於脈中,化爲血液。

正所謂“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爲血。”

營氣與津液調和,共注脈中,化成血液,並保持了血液量的恆定。

營氣循血脈流注於全身,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營氣的滋養。

由於營氣爲全身臟腑組織提供了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營氣的營養作用在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

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爲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

營氣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的生理作用是互相關聯的,若營氣虧少,則會引起血液虧虛以及全身臟腑組織因得不到足夠營養而造成生理功能減退的病理變化。

衛氣是行於脈外而具有保衛作用的氣。

因其有衛護人體,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稱之爲衛氣。

衛氣與營氣相對而言屬於陽,故又稱爲“衛陽”。

衛氣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

水谷之精化爲水谷之氣,其中慓悍滑利部分化生爲衛氣。

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

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薰於肓膜,散於胸腹。

因此,衛氣由水谷之精化生,運行於脈外,不受脈道的約束,外而皮膚肌腠,內而胸腹臟腑,佈散全身。

衛氣有防禦外邪、溫養全身和調控腠理的生理功能。

衛氣有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衛氣布達於肌表,起着保衛作用,抵抗外來的邪氣,使之不能入侵人體。

因此,衛氣充盛則護衛肌表,不易招致外邪侵襲,衛氣虛弱則常常易於感受外邪而發病。

衛氣具有溫煦全身的作用。

內而臟腑,外而肌肉皮毛都得到衛氣的溫養,從而保證了臟腑肌表的生理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衛氣充足,溫養機體,則可維持人體體溫的相對恆定。

衛氣虛虧則溫煦之力減弱,易致風寒溼等陰邪乘虛侵襲肌表,出現陰盛的寒性病變。

但若衛氣在局部運動受阻,鬱積不散則可出現陽盛的熱性病變。

故有“衛氣者,熱氣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溫,水谷之所以能化者,衛氣之功用也。虛則病寒,實則病熱”之說。

衛氣能夠調節控制腠理的開闔,促使汗液有節制地排泄。

衛氣的這一調控作用,既有氣能固攝的一面,又有氣能推動的一面。

通過汗液的正常排泄,使機體維持相對恆定體溫,從而保證了機體內外環境之間的協調平衡。

汗發於陰而出於陽。

此其根本則由陰中之營氣,而其啓閉則由陽中之衛氣。

因此,當衛氣虛弱時,則調控腠理功能失職,可以出現無汗、多汗或自汗等病理現象。

衛氣的三個功能之間是相互聯繫和協調一致的。

抵禦外邪的入侵與腠理開闔的關係也很密切,若腠理疏鬆,汗液自出,則易於遭邪侵犯;而腠理致密,則邪氣難以入侵。

在調節體溫方面,衛氣的溫煦功能也與汗孔的開闔密切相關,只有溫煦的升溫與出汗的降溫之間不斷地相互協調,人體的體溫才得以保持正常。

如若溫煦太過而汗出不及,則身熱無汗;如若溫煦不及而汗出過多,則膚冷多汗。

所謂“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即是對衛氣三個功能的概括。

營氣與衛氣,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營氣與衛氣都來源於水谷之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

雖然來源相同,但是營氣性質精純,富有營養,衛氣性質慓疾滑利,易於流行;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營氣有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的功能,衛氣有防衛、溫養和調控腠理的功能。

可見營衛二氣在性質、分佈、功能上均有一定區別。

概而言之,即營屬陰,衛屬陽。

由於機體內部的陰陽雙方必須相互協調,故營衛和調才能維持正常的體溫和汗液分泌,人體纔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臟腑的正常生理活動。

若營衛二者失和,則可能出現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多,“晝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於感冒等。

第七百三十三回 雷王第三百七十四回 昊天第八百四十四回 聖元經第五百零八回 持修第三百九十二回 駐顏術(一)第五百一十一回 兼道第三百八十三回 貪婪道第六百九十五回 明月道第八百八十七回 滅龍術第三百一十九回 茶仙第七百五十三回 化骨水第二百六十六回 狂風暴雨第八百六十二回 麟煞第七百四十二回 前世今生第五百八十九回 生人氣第四百三十回 天公大道第二百四十二回 奇仙第六百四十回 善果第五十一回 鬥怨鬥恨第四百零二回 修道之真第八回 來世情第三百七十六回 龍吉公主(二)第四百五十二回 成冤橋第六百九十七回 明月之琴(二)第六百一十六回 惡因第二百零三回 折安第六百三十三回 龍鳳第七百二十八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八)第四百八十三回 重生第五百四十九回 心中所願第七百六十二回 善報者第三百三十六回 鼎之能第六百七十七回 輪迴狐第六百三十六回 尋光第九百五十七回 交鋒第四百二十五回 洞天福地()第一百七十八回 法門第四百九十四回 修道自然第三百零二回 天之氣第五百五十八回 引火第三百三十四回 石中玉第五百五十回 仙靈第三百四十七回 自我強第九百零一回 宮裡人第九百六十二回 玉俱焚第八百九十九回 騙第四百三十八回 再敗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七百六十七回 靈局第三百零二回 天之氣第八百三十七回 靈虛子第五十六回 陰暗的面紗第二百四十六回 諸行無常第五百九十六回 善人得第九百二十五回 心境第七十五回 曰仙道第五百九十二回 經絡時第二百五十回 修行者第三十五回 驚擾之鬥第四十五回 合擊敗第四十三回 王者天下第八百三十四回 翼王第五百六十一回 愛恩第五百九十七回 得善人第一百九十一回 說劫就劫第六百九十七回 明月之琴(二)第四百八十八回 先後第一百四十三回 太乙金仙第一百九十七回 纏鬥第五十回 文鬥武鬥第六百零六回 入靜法第九百一十回 神廟前第二百一十五回 歸魂第六百六十六回 百鬼錄(二)第一百九十七回 纏鬥第一百五十七回 歸去來第四百四十九回 除惡(六)第二百一十七回 妄來第七百零二回 退敵第三十六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二十回 茶道第九百二十七回 歸元功第九百回 衆聖之戰第六百四十六回 青龍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三百七十四回 昊天第五百三十一回 好壞心第三百三十回 記而憶第一百三十六回 伏擊第三百一十八回 酒道第九百一十二回 侍碑者(一)第四十五回 合擊敗第八百三十三回 雲逢仙第八百九十三回 混元聖甲第九百二十二回 溝通妙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四百零三回 修道養生第三百七十四回 昊天第五百八十四回 修煉(二)第五十九回 家族鬥
第七百三十三回 雷王第三百七十四回 昊天第八百四十四回 聖元經第五百零八回 持修第三百九十二回 駐顏術(一)第五百一十一回 兼道第三百八十三回 貪婪道第六百九十五回 明月道第八百八十七回 滅龍術第三百一十九回 茶仙第七百五十三回 化骨水第二百六十六回 狂風暴雨第八百六十二回 麟煞第七百四十二回 前世今生第五百八十九回 生人氣第四百三十回 天公大道第二百四十二回 奇仙第六百四十回 善果第五十一回 鬥怨鬥恨第四百零二回 修道之真第八回 來世情第三百七十六回 龍吉公主(二)第四百五十二回 成冤橋第六百九十七回 明月之琴(二)第六百一十六回 惡因第二百零三回 折安第六百三十三回 龍鳳第七百二十八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八)第四百八十三回 重生第五百四十九回 心中所願第七百六十二回 善報者第三百三十六回 鼎之能第六百七十七回 輪迴狐第六百三十六回 尋光第九百五十七回 交鋒第四百二十五回 洞天福地()第一百七十八回 法門第四百九十四回 修道自然第三百零二回 天之氣第五百五十八回 引火第三百三十四回 石中玉第五百五十回 仙靈第三百四十七回 自我強第九百零一回 宮裡人第九百六十二回 玉俱焚第八百九十九回 騙第四百三十八回 再敗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七百六十七回 靈局第三百零二回 天之氣第八百三十七回 靈虛子第五十六回 陰暗的面紗第二百四十六回 諸行無常第五百九十六回 善人得第九百二十五回 心境第七十五回 曰仙道第五百九十二回 經絡時第二百五十回 修行者第三十五回 驚擾之鬥第四十五回 合擊敗第四十三回 王者天下第八百三十四回 翼王第五百六十一回 愛恩第五百九十七回 得善人第一百九十一回 說劫就劫第六百九十七回 明月之琴(二)第四百八十八回 先後第一百四十三回 太乙金仙第一百九十七回 纏鬥第五十回 文鬥武鬥第六百零六回 入靜法第九百一十回 神廟前第二百一十五回 歸魂第六百六十六回 百鬼錄(二)第一百九十七回 纏鬥第一百五十七回 歸去來第四百四十九回 除惡(六)第二百一十七回 妄來第七百零二回 退敵第三十六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二十回 茶道第九百二十七回 歸元功第九百回 衆聖之戰第六百四十六回 青龍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三百七十四回 昊天第五百三十一回 好壞心第三百三十回 記而憶第一百三十六回 伏擊第三百一十八回 酒道第九百一十二回 侍碑者(一)第四十五回 合擊敗第八百三十三回 雲逢仙第八百九十三回 混元聖甲第九百二十二回 溝通妙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四百零三回 修道養生第三百七十四回 昊天第五百八十四回 修煉(二)第五十九回 家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