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回 入靜法

修道入靜有三法,第一爲損止入靜法。

太上老君雲:“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所謂損者,在太和靜功修練而言即是減少念頭,減少一切負累,減少一切心理負擔,減少不必要之人際關係等等,此須分兩方面而言之。

其一,於具體靜坐時而言,修練之先,要把須要做好的事情事先辦好,須要考慮好的事情先考慮好,以減少心理負擔與牽掛,以免到靜坐時又牽腸掛肚,兩相失誤,而且能夠專心專意,又有足夠的空餘時間去修練靜養功夫,這樣心中不抱負擔,用“損”法減少各種靜坐負累,然後方可安安心心,無牽無掛的去正式靜養練功,這樣行功之先就杜絕了諸多不必要之煩惱,杜絕了雜念產生之根源,自然易於入靜。

以上是僅侷限於實際開始靜坐之時的“損”法,但是,損之一法可大而化之到各個方面,須知修練一事並不是練功時就靜一靜了事,而是在平常生活之間亦要保持此身心皆清靜之心態,畢竟對於大多數練功者而言,練功之時間遠比平常工作學習應酬之時間少得多。

若只練功時才靜養身心,而在平常之際又放縱念頭,大喜大怒,大悲大惱,豈不把練功時積累的靜養功夫衝消無餘。

在平常生活中如何損?若以“清”爲標準,生理上,須飲食清淡,少吃葷腥等刺激之物,以素食爲主,當然也要注意營養。

呼吸的空氣要清潔,性生活上青年人要節制,中老年要需戒絕;行功期間飲酒更需戒絕,不可做強度極大的體力勞動等事。

心理上不可異相天開、妄念不斷,不可對某事物太癡迷,所謂玩物喪志也,如此等等。

若以“少”爲標準而言,則須減少各種不必要之應酬,不必要之知識,不必要之思想,不必要之念頭意識,使心儘量做到無牽無掛,坦坦蕩蕩,平和安然。

以上損法修練務必在生活中也鍛鍊運用得純熟自如,凡可損者,皆隨時損之,去之,以盡於無爲也。

以上損法並不能完全減除雜念意想,因爲大腦神經運轉,思考念頭起伏,已成慣性,平時猶未覺察,一但入靜,因心中有初步之清靜態,故反而能體會到念頭之起伏,雜念之紛芸,因此,必須接損之法再用“止”法。

何謂止,止者,停止,停頓之意也,在實際太和靜功實修中,待用損法以後,念頭已較少,然後,這樣前念已過之時,使吾之心神意識突然打住,停止於靜止之態,這樣前念已滅,後念不生即得清靜。

然後守此清靜,止於此清靜之地,心中亦微微有絲醉意,感覺五官六識混同一體,自身心神如嬰兒熟睡般恍恍惚惚,這就是“止”法。

但是“止法”不僅僅只用於太和靜功修煉之時,必須把“止”字法應用到生活的極細微處,把“止”訣用得純熟自如。

須知功夫之長進,關鍵就在於修練者平常日用之際的修心養性之工夫深淺如何耳!

“損止”之法乃有意之法,猶如兩人在吵架難分難解,鬧得不可開交,旁邊添上一個強制勸和止念之人,三人鬧作一團,固能保一時平安,但莫免手段太拙。

二、導忘入靜法

所謂導者,乃順心中念頭起伏自然把這個念頭引向清靜之地,練功伊始,可以想象萬物未出生之前一片虛無,空空洞洞,也可體察身邊各靜止的物體,眼前的空虛,體察觀照這靜默之機,如此之後,再反觀於自身,使吾之心神與這靜默之機契合,自可獲得內心世界之清涼寧靜.

必須注意的是:此法需要一定悟性,才能掌握好,因爲此法雖是有爲,其實無爲自然之旨深契其中,只可神悟,貴在有意無意而行之,方能得其機趣,因爲所謂“導”者,並不是又產生一念頭去引導原來之浮思意想,而是那少許念頭順自我起伏之自然而歸入清靜之地。

心中雖能清靜,但終究還有一念,未能忘我,同時,有些初學者也許還有微微雜念。

故必須接着用“忘,就是把這所有之念頭忘得一乾二淨,甚至把這“清靜”之念也忘得一乾二淨,不知己在行動靜坐,如同無心之人,訣曰:“忘其精相合其細相,忘其微相,合其無相,忘無所忘,寂無所寂,渾然無我,湛然常寂,與道合真”。

當雜念來時,用微意收歸於“忘境”之中,一忘,念自無。

此需行者有一定悟性,方可領會,忘者,非枯木頑石之寂靜之忘也,乃是將雜念之境移入更高層次的清靜之靜,忘也含合之意,即用清靜之境界與雜念相合,然後如火爐雪般化掉所有雜念,如此一合一化一忘,層層遞進,直鑽至無相之相,後天形色全部忘掉,忘者,乃忘形忘色、忘氣、忘聲、忘相也,合者,合於虛,合於清靜。

忘字還有一層含義,即隨修隨忘,不可執着於眼前之功修,達到這一層次,要打破這一層次,進窺更高層次,故曰:隨修隨忘,得得失失,皆負之東流,不必去管,自然而然,功修日進。

以上導忘法乃微意之法,貴在有意無意行之,效之損止有意法,較高一籌,譬如是一個強制勸和,一個是用巧妙手段。

三、順其自然入靜法

順之法,乃順其自然也,即雜念來時,任之來,去時,任其去,順其自然不加任何干涉,也不意守,唯穩坐身形,一動不動,此乃不用任何方法之方法,乃無爲有作之法也。

自然而然,各種雜念,皆成“假想、幻境”。人心自如不動,雜念自然無活動之根本源動力,最後仍歸於自心,其中將猛然一覺,雜念全無,即得清靜。

譬如一池塘水,水面之波乃吾人之念頭,而池水如吾人之心,只要池水安然不動,不另外起波,自然,池塘水面之波因失去其根本推動相助之力,自然也歸於寧靜。

此法只求清靜,不論其它。須知,靜坐與念頭原是兩回事,念頭並不會影響靜坐,你只要一門心思靜坐,其念頭也會自然歸於無,歸於寧靜。

此法乃無意之法,效之於“導忘”更勝一籌,此法即使無特別功效,但絕不會產生不良後果,人人皆實用。

但也有其缺憾,當惡念產生時,必須用“損止導忘”諸法斷然去之,不可姑息養奸,免得一放縱而礙功修,還有一缺點就是心神易散失而墜入昏覺,終究一生,毫無所得,故此行此法前,應需睡足後方可做功。

總之,以上之法,各有針對,各有利憋,相比較而言,順法乃上善之法屬無意範疇,導忘乃中善之法,是微意之法,損止次之,乃有意之法。

修練者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而運用之,如一法可入靜,則用一法可矣,不可畫蛇添足,貪多務奇,大道在於清靜,貴簡也。

如一法不夠,可上、中、下三法循序依次運用之。

漆黑的夜,伸手不見五指。

這是初二的晚上,沒有上弦月,沒有下弦月。

星星似乎也害怕這濃墨般的黑,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只有幾顆膽大的,站在寂寞的天空裡,一閃一閃地眨着眼睛。

姜娟早早地拉上了窗簾,把這黑擋在了外面。

她家住在村子的中心地段,村子裡的店屋等什麼的都在她家的一左一右,門前那條路上,總有人在走動,她不想讓別人知道她一個人在家。

爲什麼?她不知道。因爲沒有爲什麼,這是女人的本能。

守歲是在婆婆家過的,結婚四年了,年年如此。婆婆家在後街,也就一刻鐘的路程,來回來去的挺方便。

晚上吃完了飯,丈夫雲田撂下筷子就去賭博去了,臨走前招呼她一塊去熱鬧熱鬧,讓她也學學。

可姜娟說什麼也沒去,她不會,也不想學,她嫌賭博的那些人一個個吆五喝六的,爲了一貝幣爭得臉紅脖子粗的。

再說那些人的脾氣也太臭了,大冬天的開不了窗戶門,屋裡悶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所以,她收拾完了碗筷就準備帶三歲的兒子回家。

可兒子因爲和他大爺家的小哥哥玩瘋了,非要住在奶奶家,姜娟只好自己回了家。

一天沒生火了,屋子裡很冷,姜娟麻利的來到廚房點火燒炕。柴火是現成的,雲田早上走的時候就把柴火抱進來了,姜娟很滿意。

是的,雲田是個好男人,不僅能幹,而且腦袋好使。他承包了二十多畝水田,用掙的錢又買了一輛馬車,農忙的時候種地,農閒的時候拉腳,把整個小日子過的很殷實。

別看雲田長得五大三粗,走路風風火火的,性子也特別急,可他對媳婦卻是十分的溫柔,體貼入微,和誰急也不和姜娟急。

結婚四年了,小兩口的感情一直非常好,連臉兒都沒紅過。村裡的人都覺得奇怪,說這可真是一物降一物,也有的說這就叫互補。

是啊,姜娟的性格和雲田可是截然相反的,她是一個很安靜的人,農村女人常有的那種說話高門大嗓、辦事潑潑辣辣的勁兒在她身上一點兒沒有,但她卻有着農村女人的那種勤勞和堅忍。

她雖然有些瘦,但卻非常能幹,從園子裡種的各種小菜到院子裡養的雞鴨鵝狗,從孩子大人的穿戴到桌子上的飯菜,炕上地下屋裡屋外所有的活兒她都能拿得起來放得下,過日子是一把好手。

這固然是讓雲田服服貼貼的一個緣由,但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姜娟說話總是細聲細語的,雲田特別願意聽,說是像貓。

這叫什麼?而她長的也像貓,單眼皮,圓眼睛,還有點兒吊眼梢子,很有貓的特點。所以,村裡人背後也都管她叫“貓美人”。

不管是一物降一物也好,還是互補也好,反正小兩口的日子過的是有滋有味兒的。

一會兒的功夫,兩捆柴火燒完了,姜娟子進屋伸手把炕頭和炕梢都摸了摸,還行,挺熱乎。

俗話說,炕熱屋子暖,屋裡已沒有了剛進屋時的那股清冷。姜娟上炕麻利地鋪好了被褥,脫衣服鑽進了被窩兒。

第六百五十六回 仙鬼的陰陽之能第五百九十四回 經絡時(三)第六百四十二回 梅山娘娘第七百九十九回 覺知(一)第八十二回 覺醒的太子長琴第一百五十回 混元書第四百五十一回 征服者第七百三十三回 雷王第三百二十回 茶道第三百六十四回 弒神槍第三百零五回 四分之氣《至尊曲》之文談——序第八百四十三回 神龍經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七百一十三回 落憶鎮(二)第九百一十七回 侍碑者(六)第八十五回 江湖雲第四百四十一回 祁道長()第五百三十回 狼的恩怨第九百四十四回 計中計第六百六十九回 相術第七百五十六回 異事第七百八十五回 黑王第四百三十九回 鴻鈞第七百一十六回 仙蹟第七十八回 江湖盟主第五百二十一回 點竅第七十三回 江湖羣雄第三百零六回 修心者第九十六回 商湯怒平川第一百零六回 兄弟談第一百三十四回 東道主第一百三十四回 東道主第八百八十八回 長鋏歸來兮第六百四十一回 生之道第八百二十七回 死搏鬥第六百一十一回 大道長(二)第五百九十五回 意念修道第六百九十三回 長明燈(一)第七十七回 江湖盟主第四百八十六回 歸還第三百一十二回 度人先度己第三百一十四回 強心不強第一百八十四回 雲涌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二百九十二回 元貞利亨第三百四十六回 天地玄理第四百八十六回 歸還第二百六十五回 天降第八百五十六回 狼帝非狼第二百二十一回 跌宕第五百四十九回 心中所願第九百五十二回 八方風第五十二回 東皇引第七百六十七回 靈局第九百六十三回 河伯第七百八十一回 任道遠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五百六十九回 九宮八卦風水第一百一十四回 隱仙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一百一十二回 問道蒼茫第四百一十八回 守道之心第二百一十六回 順手先第九十八回 迭起姬家浪第三百二十二回 古音第一百三十回 出發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二百一十六回 順手先第六百一十六回 惡因第三十七回 陸壓道君第四百二十六回 洞天福地(二)第七百八十一回 任道遠第四百六十七回 恩怨明第八百九十一回 破九重第五百三十回 狼的恩怨第三百七十一回 神訣第三百三十回 記而憶第七百三十六回 鳳雷鬥(三)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四百六十六回 善惡分第二百四十七回 心之道第四百九十三回 道難修第三百八十八回 鬼胎第七百二十六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六)第三百七十回 危機四伏第八十一回 曝光的陰謀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三百七十一回 神訣第二百五十二回 不認輸第四十二回 羣英激戰第一百一十回 難產之哀第五百五十一回 媽祖第四百一十五回 善惡人第九百二十五回 心境第八百四十回 至尊訣第四百四十六回 除惡(三)第六百六十八回 斷生死第一百二十二回 天字號第七百二十三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三)
第六百五十六回 仙鬼的陰陽之能第五百九十四回 經絡時(三)第六百四十二回 梅山娘娘第七百九十九回 覺知(一)第八十二回 覺醒的太子長琴第一百五十回 混元書第四百五十一回 征服者第七百三十三回 雷王第三百二十回 茶道第三百六十四回 弒神槍第三百零五回 四分之氣《至尊曲》之文談——序第八百四十三回 神龍經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七百一十三回 落憶鎮(二)第九百一十七回 侍碑者(六)第八十五回 江湖雲第四百四十一回 祁道長()第五百三十回 狼的恩怨第九百四十四回 計中計第六百六十九回 相術第七百五十六回 異事第七百八十五回 黑王第四百三十九回 鴻鈞第七百一十六回 仙蹟第七十八回 江湖盟主第五百二十一回 點竅第七十三回 江湖羣雄第三百零六回 修心者第九十六回 商湯怒平川第一百零六回 兄弟談第一百三十四回 東道主第一百三十四回 東道主第八百八十八回 長鋏歸來兮第六百四十一回 生之道第八百二十七回 死搏鬥第六百一十一回 大道長(二)第五百九十五回 意念修道第六百九十三回 長明燈(一)第七十七回 江湖盟主第四百八十六回 歸還第三百一十二回 度人先度己第三百一十四回 強心不強第一百八十四回 雲涌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二百九十二回 元貞利亨第三百四十六回 天地玄理第四百八十六回 歸還第二百六十五回 天降第八百五十六回 狼帝非狼第二百二十一回 跌宕第五百四十九回 心中所願第九百五十二回 八方風第五十二回 東皇引第七百六十七回 靈局第九百六十三回 河伯第七百八十一回 任道遠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五百六十九回 九宮八卦風水第一百一十四回 隱仙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一百一十二回 問道蒼茫第四百一十八回 守道之心第二百一十六回 順手先第九十八回 迭起姬家浪第三百二十二回 古音第一百三十回 出發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二百一十六回 順手先第六百一十六回 惡因第三十七回 陸壓道君第四百二十六回 洞天福地(二)第七百八十一回 任道遠第四百六十七回 恩怨明第八百九十一回 破九重第五百三十回 狼的恩怨第三百七十一回 神訣第三百三十回 記而憶第七百三十六回 鳳雷鬥(三)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四百六十六回 善惡分第二百四十七回 心之道第四百九十三回 道難修第三百八十八回 鬼胎第七百二十六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六)第三百七十回 危機四伏第八十一回 曝光的陰謀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三百七十一回 神訣第二百五十二回 不認輸第四十二回 羣英激戰第一百一十回 難產之哀第五百五十一回 媽祖第四百一十五回 善惡人第九百二十五回 心境第八百四十回 至尊訣第四百四十六回 除惡(三)第六百六十八回 斷生死第一百二十二回 天字號第七百二十三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