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回 道人行

“想不到伶瑤仙子的言語還是那麼的犀利,如今衆仙遭厄,就讓我們來勉爲其難,助截教一臂之力吧。”

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讓燃燈、南極、伶瑤精神爲之一振,三界之內,能助一臂之力破五色天的仙人已是少之又少,若非對手厲害,他們三位上仙不會一籌莫展的。

“你們是……請問道兄在哪座名山修仙?”

燃燈道人不認識來人,便躬身拱手相問。

“原來是你們啊,元辰!聽說你們五人在海外找到了一座五行山,故才千年不回。”伶瑤喜出望外道。

“我們不過是隆冬枯骨,嚴家餓隸耳,隨便找一座俱五行的小島權且安身,僅止而已。”元辰不喜不悲,不怒而威道。

“道兄過謙了。”南極仙翁作禮道。

這五個鬚髮花白之人,必是道德修養極高的傢伙。

元辰、貞吉康、風泰和、利劍、亨通的到來,上燃燈和南極看到了一絲希望。

“這五位方外之士,人稱五從聖,乃是五千年前的大羅金仙,用‘混元之下五大仙’來讚譽也不爲過。他們分別叫元辰、貞吉康、風泰和、利劍、亨通。”

“原來是傳說中的元貞利亨泰,真是久仰大名,今日有幸一見,名不虛傳。”燃燈道人和南極仙翁這才恍然大悟,忙不迭的再次作禮道。

“不必虛禮,大道之前,皆爲螻蟻,又有什麼尊卑之分呢?”貞吉康面露微笑道。

伶瑤仙子道:“許久不見,你們倒是改變了不少。換作是以前,你們肯定不會趟這混水,管這無關事的。”

“並不是我們變了,而是一旦踏入聖境,就不能再對三界事無關痛癢,這是對大道德行的理解更深入啊。伶瑤,這麼多年,你還停留在大羅金仙境,修爲無法寸進,一定很苦惱吧?”

利劍一臉平和之氣,如春風化雨般的溫暖,他是柄沒有出鞘的劍,一旦出鞘,將凌厲萬丈,鋒芒畢露,橫掃四面八方。

“你的意思是我的德行還不夠?”伶瑤仙子不悅道。

利劍輕輕一笑:“這是你的想法,過於自信,永遠是你的缺點,要知道,在大道的面前,任何生靈都是公平的。”

“一向自卑的你,不見一直都看不起女人麼?我現在的修爲落後於你,你終於有資格理直氣壯的嘲笑我了。”伶瑤惱怒的道。

利劍呵呵一笑道:“我給你講一則故事吧。”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道觀,看到天尊坐在神臺上,衆人膜拜,非常羨慕。流浪漢對天尊道:“我可以和你換一下嗎?”

天尊道:“可以,只要你不開口。”

流浪漢坐上了神臺,他的眼前整天嘈雜紛亂,有求者衆多,他始終忍着沒開口。

一日,來了名富翁。富翁祈禱道:“求天尊賜給我美德,讓我子孫永享安樂。”

說完,其磕頭,起身,他的錢袋卻不小心掉在了地下。

流浪漢剛想開口提醒,卻想起了天尊誡告的話。

富翁走後,來的是個窮人。

窮人祈禱道:“求天尊賜給我貝幣,我家人病重,現在急需用錢!”

磕頭,起身,他看到地上有一個錢袋。

窮人連連感謝道:“天尊真的顯靈了!”他拿起錢袋就走了。

流浪漢想開口說不是顯靈,那是人家丟的東西,可他想起了天尊的話,只好緘口不言。

這時,進來了一個漁民。

漁民祈願道:“求天尊賜我平安,出海沒有風浪,安全回家。”

磕頭,起身,他剛要走,卻被又回來的富翁揪住,爲了錢袋,兩人扭打起來。

富翁認定是漁民揀走了錢袋,而漁民覺得受了冤枉無法容忍。

流浪漢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聲:住手!然後把一切真相告訴了他們,一場糾紛平息了。

“您覺得這樣做正確嗎?”流浪漢問天尊。

天尊道:“你還是去做流浪漢吧。你開口以爲自己很公道,但是,窮人因此沒有得到那筆救命錢,富人沒有修來好德行,漁夫出海趕上了風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開口,窮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損失了一點錢但幫了別人積了德,而漁夫因爲糾纏無法上船,躲過了風雨,至今還活着。”

流浪漢默默離開了道觀……

“許多事情,該怎樣,就怎樣。等待它順其自然的發生,結果會更好。可面對現實的時候,有誰又知道,事物本身該有的結果是什麼樣子呢?靜觀其變,是一種能力!順其自然,是一種幸福!而你們女人,卻以爲自己是救世主,是發善心,就像那位流浪漢一樣隨便插手,以致沒有天道的德行,所以,那怕是你做了許多自以爲是的善德,但始終不被大道眷顧,這是因爲在大道的面前,顯得太過於有爲了啊!”利劍道。

伶瑤仙子不以爲意,也舉了赤松子一事和利劍對論。

修行之事,並不是遙遠的成仙成道,而應該是認認真真地做好生活中當下的每一件小事,自然才能得到成仙成道的結果。

當年赤松子也是這般對黃帝講說的,他們的修道行爲也已成爲後人的世代楷模。

有文記載,赤松子又名赤誦子,他是神農時期的一位雨神,有着隨風雨而上天入地的神通,並且可以縱身跳入火海卻不受絲毫傷害。

赤松子居住在道教神仙聖地崑崙山中的一個石頭宮殿中,他常服用一種被稱作“水玉”的藥物來達到祛病延年的效果,並把此種神仙丹法傳授給了神農氏。

據傳,炎帝的小女兒曾經跟着赤松子一起學道,兩人經常在風雨之中出入世間,堪稱一對逍遙神仙。

赤松子在金華山以火自燒而化,其昇天處爲赤松澗,故山上有赤松祠以祭祀。

有文認爲赤松子服用的可能是鬆臘和茯苓。

正是因爲服用了這等世外仙物,赤松子才能得道成仙,並且還留下一段“觀棋爛柯”的美談。

在文中記載,赤松子還有一位哥哥,名叫赤鬚子。

相傳,弟弟曾在天台山放羊,途中遇一位道人,在道人點化下,弟弟跟隨其在石室山中修煉了四十年。

後來哥哥四處打探到弟弟的去處,兄弟二人又在天台山相聚。

兩人盤坐追憶往事,哥哥問弟弟,當年入山修道時把那羣羊趕到了什麼去處。

弟弟起身帶哥哥來到山間,揮手指向羣山白石,大喊一聲“羊起”,只見萬頭白羊霎時間佔滿了山野。

至此哥哥才明白,原來弟弟已經成仙。

兄弟倆從此一起在石室山中修道,哥哥取名赤鬚子,弟弟取名赤松子。

平時多以松脂和茯苓爲食,這便是後人提到的“水玉爲食”。

後來有一日,赤松須和赤松子兩人來到山頂下棋,有一位名質的樵夫因伐木來到此地,遂放下斧頭坐在旁邊看起了二人對弈。

期間質感覺肚餓,兄弟二人給了他一個棗核樣的東西讓他含在嘴裡。質含下後,頓覺神清氣爽,腸腹之中也充實許多。

一盤棋畢,質起身欲走,轉身卻發現斧頭柄早已經爛盡。

回到家中,只見人世間已然物是人非,不知過去了幾個世代。

可見質是在無意中遇見仙人了。

此後人們將石室山又稱爛柯山。

赤松子作爲牧羊人,其十五歲時外出放羊,被神仙帶至金華山石室中修煉。

後與兄相聚,共服松脂、茯苓,年至五百歲仍有童子色,行走於太陽下卻看不到身影。

後來兄弟還鄉,見親族早已經亡盡,遂又歸隱而去。

他改名赤松子,現今金華山赤松觀便是其昇仙得道之地。

道書中記載,赤松子號左聖,道門中尊稱其爲“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

赤松子不僅是一位上古時期的上仙,更是上承炎黃、下啓堯舜的一位王者師。

他後爲帝嚳之師,在道門經典中,記載了數次黃帝和赤松子之間的問答,並由後人謄抄爲文字流傳於世。

其中最爲衆人所知的,當屬《赤松子中誡經》。

《赤松子中誡經》,可謂道門勸善書的最早古簡。經文中提到:“自古英賢設教,留在仙經,皆勸人爲善,知其諸惡,始乃萬古傳芳,子孫有福。”

這一句話就奠定了本篇經典的基調。和其他勸善書不同的是,《赤松子中誡經》不但提出了人們只有積德行善才能萬古流芳的觀點,更詳細記錄了爲善和作惡分別會導致的不同結果,如從“爲一善”的“神意安定”到“爲一千善”的“出羣仙”,從“爲一惡”的“意不安定”到“爲一千惡”的“世世子孫異形變化,爲禽獸不具之狀”,通過對爲善、爲惡數量的不同,非常明確直觀地爲人們樹立了爲人處事的行爲準則。

在這篇經文中,善惡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變成了每一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做到的小事。

這也正契合了道門之人修行的目標。

修行之事,並不是遙遠的成仙成道,而應該是認認真真的做好生活中當下的每一件小事,自然才能得到成仙成道的結果,當年赤松子也是如此對黃帝說的。

第四十五回 合擊敗第三百三十五回 心如玉第一百零八回 守護之族第二百零七回 神盾第九百四十四回 計中計第五百四十回 仙心第二百七十九回 干支第四百五十八回 因果報第十一回 牽心一見第二百三十六回 殺威第七百六十八回 靈性第七百五十六回 異事第二百回 仙樹劫第七百六十五回 怪事第三百八十回 囚籠第五百五十回 仙靈第五百回 至善者第二百九十回 混淆視聽第一百九十四回 攪風第四百三十回 天公大道第三百八十六回 使壞第六百九十一回 峽谷域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三百九十九回 道化之生第三百九十七回 玄關一竅第六百四十三回 蛐鱔魚第四百七十七回 苦不易第一百三十回 出發第一百四十九回 替死第二百五十二回 不認輸第八百七十回 清關第八百七十四回 追蹤第五百零一回 仙真第二十四回 較而不量第五百三十四回 善性第八百五十六回 狼帝非狼第九百三十七回 魔動力第八百二十二回 九墮虐第五百二十九回 出竅第七百九十七回 任寧(二)第二十七回 勝城外遇仙第四百二十九回 爭不得第七百六十一回 秋媽第二百四十八回 絕御首第三百二十三回 琴之正音第四百三十三回 善行第八百三十七回 靈虛子第九百六十三回 河伯第一百零六回 兄弟談第一百一十五回 困殺第七百九十二回 養小鬼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四百零五回 證道第五百六十一回 愛恩第八百零五回 純青火第九百一十二回 侍碑者(一)第二百九十五回 寂寞道第二十四回 較而不量第九百四十九回 不赦第二百八十九回 命門第八百五十一回 阿顫第四百二十一回 風泰來的道第二百零七回 神盾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二百四十九回 蠱惑第六百一十六回 惡因第六百五十七回 劍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五百六十四回 近親第九十三回 商朝太子第一亡第三百七十三回 任督二脈第七百四十回 殊死鬥第三百七十一回 神訣第七百五十八回 異局第五百四十六回 孽障第九百三十二回 外冷內熱第四百一十二回 無心之報第二百三十回 宿命第六百五十七回 劍第五百五十五回 善心人第一百六十九回 心誠則靈第一百八十一回 難了第三十六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百二十四回 修法第五百四十回 仙心第六百九十五回 明月道第二百四十八回 絕御首第三百零二回 天之氣第七百七十二回 王之光第六十回 暗得利 明拒訪第二百九十六回 羅睺的智慧第四百六十回 關口(一)第九百二十九回 三聖皇第四百八十一回 喪門第五百一十九回 天和第六百八十回 陰婚第四百五十三回 靜功六訣第三百七十回 危機四伏第七百四十六回 蠱妹(二)第四百二十七回 道法尚青
第四十五回 合擊敗第三百三十五回 心如玉第一百零八回 守護之族第二百零七回 神盾第九百四十四回 計中計第五百四十回 仙心第二百七十九回 干支第四百五十八回 因果報第十一回 牽心一見第二百三十六回 殺威第七百六十八回 靈性第七百五十六回 異事第二百回 仙樹劫第七百六十五回 怪事第三百八十回 囚籠第五百五十回 仙靈第五百回 至善者第二百九十回 混淆視聽第一百九十四回 攪風第四百三十回 天公大道第三百八十六回 使壞第六百九十一回 峽谷域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三百九十九回 道化之生第三百九十七回 玄關一竅第六百四十三回 蛐鱔魚第四百七十七回 苦不易第一百三十回 出發第一百四十九回 替死第二百五十二回 不認輸第八百七十回 清關第八百七十四回 追蹤第五百零一回 仙真第二十四回 較而不量第五百三十四回 善性第八百五十六回 狼帝非狼第九百三十七回 魔動力第八百二十二回 九墮虐第五百二十九回 出竅第七百九十七回 任寧(二)第二十七回 勝城外遇仙第四百二十九回 爭不得第七百六十一回 秋媽第二百四十八回 絕御首第三百二十三回 琴之正音第四百三十三回 善行第八百三十七回 靈虛子第九百六十三回 河伯第一百零六回 兄弟談第一百一十五回 困殺第七百九十二回 養小鬼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四百零五回 證道第五百六十一回 愛恩第八百零五回 純青火第九百一十二回 侍碑者(一)第二百九十五回 寂寞道第二十四回 較而不量第九百四十九回 不赦第二百八十九回 命門第八百五十一回 阿顫第四百二十一回 風泰來的道第二百零七回 神盾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二百四十九回 蠱惑第六百一十六回 惡因第六百五十七回 劍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五百六十四回 近親第九十三回 商朝太子第一亡第三百七十三回 任督二脈第七百四十回 殊死鬥第三百七十一回 神訣第七百五十八回 異局第五百四十六回 孽障第九百三十二回 外冷內熱第四百一十二回 無心之報第二百三十回 宿命第六百五十七回 劍第五百五十五回 善心人第一百六十九回 心誠則靈第一百八十一回 難了第三十六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百二十四回 修法第五百四十回 仙心第六百九十五回 明月道第二百四十八回 絕御首第三百零二回 天之氣第七百七十二回 王之光第六十回 暗得利 明拒訪第二百九十六回 羅睺的智慧第四百六十回 關口(一)第九百二十九回 三聖皇第四百八十一回 喪門第五百一十九回 天和第六百八十回 陰婚第四百五十三回 靜功六訣第三百七十回 危機四伏第七百四十六回 蠱妹(二)第四百二十七回 道法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