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回 玄關一竅

夜不歸知道玄關一竅是溝通人體與天體的秘密機關,如果在修道五雷正法的關鍵時刻出問題,自己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道門修煉“貴在從虛空中收積先天一氣於身中,然後以吾人之神與此氣配合煉養之,爲時既久,則神氣合爲一體,而大丹始成。”

但先天一氣“不在心腎,而在玄關一竅。”

爲什麼說先天一氣在玄關一竅呢?

因玄關一竅乃溝通人體與天體的秘密機關,是人體場與宇宙場的契合點、啓開處,故尋着了這個天機妙竅,先天一氣也就在其中了。

歷來修練者的實踐經驗告訴修道之士們,必須從“內外相感、天人合發”處求之。

而所謂的天人合一,實際上就是人體場與宇宙場正好契合、同步而必然發生的一種共振現象。

如何才能使人體場與宇宙場契合、同步共振呢?

一切有爲法都是侷限的,因爲人體內環境和空間外環境都處在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這種微觀上的變化極其微妙,十分複雜,根本無法全部弄清楚,也無法對它實行調控,至於人體內環境的變化與空間外環境的變化正好契合、同步、共振的時機,更不是後天意識能夠猜度的。

修道者能夠做到的和需要做到的,只能在宏觀上創造一種環境,進入一種狀態,調動自身各種機能相互作用,引導人體內環境與空間外環境相互作用,向着契合、同步、共振的方向變化發展,方能實現“天人合發”,啓開玄關一竅。

爲此,修練者每當夜深人靜之際,坐在或躺在牀上,把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統統暫時拋開,除注意放鬆一下心神和形體外,其他不用任何方法,雜念來了也不管它,讓其自生自滅。

如此時間一長,期間必然發生“猛然一覺,雜念全消”的境界,然後則趁勢進入這種境界。

如果雜念又來了,同樣讓其自生自滅,“猛然一覺”又出現了,再趁勢進入。

如此幾個反覆,即可進入清醒而無思的功態。

也不知什麼時候,突然全身一震,渾身的經脈關竅均在大震中開合。

這靜定中的突然一震,就是人體內環境變化與空間外環境變化正好契合、同步、共振在色身中的真實憑信,就是“天人合發“之機,玄關竅開之時。

在全身突然一震的一瞬間,宇宙高能場從玄門進入人體低能場,這就是從虛空收積先天一氣。

此時遍體酥軟麻木,異常清純怡悅,就是先天氣施化己身,燻蒸人體之靈驗。

大震之後,又必然會發生丹田氣突,氣機作自動的周天運行之驗,而此時在功態中,不生一念,不加一意,靜觀元神作功即可。

待氣機平息,真陽潛藏後再收功,安然入睡。

上述實驗表明,只要宏觀上進入一種恍惚杳冥的功態,並自始至終保持這種心態,微觀上就不用去管它了,一切反應、效驗都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功者不需要也不應該加任何意念去幹擾干涉。

如此天天煉,夜夜震,次次收,全身的經脈經氣在大震中不斷開合充實,整個人體機能在大震中不斷調整昇華,既至簡至易,又至精至妙。

道門靜坐,主在養生;切忌枯坐,趨於寂滅。

道門丹鼎派要旨,首在肯定人生可以長生不死;而入門之法,重在修煉。

故道門靜坐,最要在修煉功夫。

修個小乘,可以卻病延年;修箇中乘,可以返老還童;修個上乘,可以長生不死,也就是可以超凡入聖,超聖入神,超神入化,超化還虛,而達到人天合一之境界。

故靜坐應以超凡入聖而至天人合一爲最高主旨,非徒以卻病長生爲事也。

太上老君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爲“萬法歸宗”之旨要!

古謂“道法三幹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三幹六百門中,一切有爲法、無爲法,總以“合於自然”爲第一要義。本此揀擇,萬無一失。

何謂靜?

一念不生之謂靜。

何謂坐?

寂然不動之謂坐。

何謂金?

萬古不易之謂金。

何謂丹?

陰陽和合之謂丹。

故欲打坐,首須三昧伽跌,正身寂定。

欲修靜,首須萬緣放下,四大全空。待至寂然不動,一念不生時,便可至“虛極靜篤”境界。

靜極一陽生,陽生一分,便陰消一分,及至六爻全陽,便復乾體。人如至老而能保全其純陽體,便是返老還童功夫。

故陽生時,爲脩金丹大法之下手初基。

“長生無妙藥,只在一靜中”!此爲正統坐功,百無一病。

道門重性命雙修,形神兼養。

其所以重養形者,正如所謂“形者生之舍”、“形備而性命成”也。

形之不存,神將焉附?

命之不存,性格焉修?

故道門雖以養性爲宗,養神爲首,然卻以養形爲本,養命爲基,方能達到形神合一之境。

若本基不固,宗首便無由得立矣。舍此軀殼,欲作聖仙人功夫,如何起修?

生之不存,明見正盡,便全無落腳處矣。

在此首須切記,養生養形只是手段,是工具,作仙、作仙、作聖人,纔是目的,是本旨。

道門養生重三寶。

三寶者,精、氣、神也。

道門長生法要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等一貫工程,總是以此三寶爲基礎、爲材料。

精氣神三寶寄託於外者,爲耳目口三門。

《參同契》所謂“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通。真人沉深淵,浮游守規中“。

當靜坐修煉時,宜固塞此三寶,令勿發通;外不入內,內自不出。

耳多聽則搖精,口多說則傷氣,目多視則勞神。

收視於目,回目光以內視;反聽於耳,回耳聰以內聞;緘閉其口,回元氣以內營。

凝神寂照于丹田,了無雜念,使神氣相抱,合乎先天之鴻蒙。

將此精氣神三寶調和烹煉,往來升降,發於規中,充於四體,便可證驗到內丹之成。

道門煉三寶,下乘煉凡精、凡氣、凡神,亦即是後天之精氣神;上乘煉元精、元氣、元神,亦即是先天之精氣神。

一般人初步入手工程,只能從前者下手。

即是從後天法入先天法,從有爲法入無爲法。

即從前者下手,故精不可漏,氣不可漏,神不可漏;精不可傷,氣不可傷,神不可傷;精不可搖,氣不可搖,神不可搖。此爲養形、養命、養壽之三大要素!

故修道之士,首宜注重做保精、保氣、保神工夫,次宜注重做固精、固氣、固神工夫,再宜注重做補精、補氣、補神工夫。

最後—步,方爲化精、化氣、化神工夫。

中老年人已破體者,即精氣神均已多所傷損泄漏者,前三步工夫,尤爲緊要。

修個小乘以圖卻病延年者,只做第—、二兩步工程,即“保”字工夫與“固”字工夫,即可終生無病、延年益壽矣。

修箇中乘以返老還童者,便須做到三步工程,即“補”字工夫。

務使返還於童貞體、純陽體,即可百歲猶少年,壽算超常人矣。

修個上乘以圖長生不死,而抵於“聖神合一”、“天人合—”者。

便須做到第四步工程,即“化”字工夫。

到此境界,便可形神俱化,與萬物爲一,與天地同體,與日月同明,而充乎太虛,神玄莫測矣。

養精爲養形體之要素,養氣爲養命之要素,養神爲養性之要素。

精者體之所成,氣者命之所寄,神者性之所託。

油盡燈滅,精竭人死,氣絕命亡。故道門工夫,最重精與神氣,閉塞耳、目、口,叫元氣不上泄;寂滅心、意、念,叫元神不外泄;築固腎部,叫元精不下漏。

收視返聽,寂心止念,神光全集於內,積氣、聚精、凝神,久之即可產生內丹之特殊效驗,而爲“長生久視”之大藥矣。

道門之煉丹,純以陰陽爲用。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而尤須顛倒陰陽方爲功,即地天交泰者是。

《參同契》所謂“物無陰陽,違天背元”,與“坎男爲月,離女爲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體不虧傷“者是。

取坎中之真陽,填離中之真陰,便成純陽之乾,而爲長生之基矣!

以身中之陰陽交、坎離交,也就是心腎交,即可得采補之功。

能使心火中之真陰與腎水中之真陽交媾,便可得陰陽交配、水火既濟之功。其中自有妙理,到時自有證驗。

雙修者則認須在彼身中求,《參同契》所謂“同類易爲功”者是。

道法中有頓、漸二門。

頓法易成而難修,漸法易修而難成。

頓法非明師莫辦,漸法無明師亦可。

此點,雙修之與清修亦然。

頓法直修上乘即可兼中下二乘,漸法則須循序自下乘起修,透中乘再入上乘。

途有遠近,時有久漸,果無二致。

初習靜坐,妄心最難除,雜念最難去,燥氣最難平。

治之之法,存真心所以去妄心,存正念所以去雜念,存元氣所以去燥氣。

心死則神話,念止則神靈,氣平則神安。三者下手法,總在“制心一處”!

心止於規中曰凝神,念息於規中曰淨意,氣歸於規中曰調息。

神凝則心定(心動則神疲),意淨則念止(念長則意亂),氣伏則息澄(息粗則氣浮)。

如是則自可由神氣相抱、心息相依之境,而入於無心、無念、無意、無息之大定境界中矣。

潛心於淵,則心不外馳;意不牽事,而火不動於中。凝神於規,則神不外遊;機自息於物,而欲不搖其精。神氣精,長養於內,聖胎自成,此靜坐養生之初法也。靜坐之功效,旨在能卻病延年。

保身之道,以安心養腎爲主。心能安,則窩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不外蹦。火不外熒,必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蹦,必無精泄之思,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衝,心安則神火能下照。

神氣精交凝,結爲胎息,可以卻病,可以延年。

卻病之術,有行動之法。虛病宜存想收斂,固秘心志,內守工夫以補之。實病宜按摩導引,外發工夫以散之。熱病宜吐故納新,口出鼻入以涼之。冷病宜存氣閉息,用意生火以溫之。

此四法,可爲治病捷徑,勝服草木金石之藥遠矣。

此二則,極簡要而徹精微。惟靜坐丹法,共有九候三關:至初關三候之功,即可治百病;至中關六候之關,即可萬病不生,返老還童;及至最後關上達九候之境者,則已躋入聖登真之境矣。

故凡習靜坐而仍生疾病者,絕不能言有功夫也。打坐則實在打坐,做功夫則未也。故不打坐則已,打坐則須死心塌地做功夫,不可以此爲名也。

靜坐修丹,成年人體與童真體有別。成年人類皆爲已破漏之軀,精氣已損,須先修補工,以補離成乾,返還其童真體,然後再着上功。

童真體毫無泄漏,並未破乾成離,無須作取坎境離之補工,只做一段純陽上功即足。故二者修爲法與下手法,亦均有異。

靜坐濟丹,一般常言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庶不知三者下手法,系以煉氣爲首。

其訣在以煉氣補形、煉形補精爲第一環。

煉氣補精、煉精補氣爲第二環。

煉氣補神、煉神補精爲第三環。

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爲第四環。

煉虛合道、參道入真爲第五環,此爲天機活法也。

古真謂:“氣是添年藥,心爲使氣神!“入手總以氣爲主。迄至氣用先天真一之氣,而不用凡氣,即呼吸之氣。

精用先天真一之精,而不用凡精,即交感之精。神用先天真一之神,而不用凡神,即後天之識神,則爲上上修玄法矣。

第六十九回 江湖人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五百零六回 問道第四百三十六回 福生無量(二)第三百零一回 消失的氣與力第一百零九回 起落王 得法術第七百一十回 落憶無痕第八百五十三回 劍斗羅(二)第四百二十五回 洞天福地()第二百九十三回 神聖鬥第六百八十一回 飛昇夢第二百八十三回 道人行第六百一十四回 冤親債主(二)第二百八十九回 命門第二百九十一回 經綸手第九百四十七回 魔鬥仙第二百七十回 柔之道第五百七十四回 大小週天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四百一十八回 守道之心第一百一十三回 歌聲第八百一十九回 冰與火第一百一十三回 歌聲第六百六十六回 百鬼錄(二)第三十八回 風雲際會第四百七十三回 惡性(一)第八百一十二回 天誅第四百一十三回 無心之失第七百七十九回 陰德笫一百八十九回 雨澤第六百二十七回 心識第八百四十八回 戰龍第三百六十一回 齋醮第六百七十八回 冥河吃虧第九百四十七回 魔鬥仙第九百四十九回 不赦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五百零八回 持修第二百零五回 入侵第七百零一回 薛劍的結(二)第三百八十五回 意不平第五百一十九回 天和第三百四十回 異靈局第四百零九回 好運來第一百九十六回 截殺第四百七十四回 善意行第七十三回 江湖羣雄第六百八十九回 鞘戒第六百二十七回 心識第二百二十回 殺無赦第五百零二回 道真第四百二十五回 洞天福地()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六百四十六回 青龍第五百一十六回 風水術(五)第九十一回 死鬥士第五百四十回 仙心第四百七十三回 惡性(一)第六十九回 江湖人第七百八十七回 黑王(三)第五百四十三回 隱形帽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五百零八回 持修第八百回 覺知(二)第四百七十一回 希望第二百零三回 折安第二百四十一回 善惡難分第九百一十回 神廟前第八百五十一回 阿顫第四百七十二回 心靈美第六十五回 調停調度第三百零六回 修心者第一百五十五回 戰三清第六百八十二回 赤腳大仙第一百三十五回 生花時第四百一十回 有借無還第一七十一回 爭居第二百八十六回 陰陽第三百二十二回 古音第六百四十二回 梅山娘娘第八百六十三回 金獅面王第一百五十三回 絕殺情第八百二十三回 七絕第八百零六回 來客第七百九十九回 覺知(一)第六百零九回 報果第八百一十八回 鎮妖塔之火第一百七十四回 符文字第四百七十五回 善得第二十二回 鬥起餘情第八百七十四回 追蹤第五百六十六回 緣際會第四十八回 君臣間的情誼第七百五十九回 緣份第四百五十一回 征服者第一百四十二回 洛書翁第八百二十五回 絕地第九百零四回 禍端第一百二十八回 較量第一百二十一回 東皇家
第六十九回 江湖人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五百零六回 問道第四百三十六回 福生無量(二)第三百零一回 消失的氣與力第一百零九回 起落王 得法術第七百一十回 落憶無痕第八百五十三回 劍斗羅(二)第四百二十五回 洞天福地()第二百九十三回 神聖鬥第六百八十一回 飛昇夢第二百八十三回 道人行第六百一十四回 冤親債主(二)第二百八十九回 命門第二百九十一回 經綸手第九百四十七回 魔鬥仙第二百七十回 柔之道第五百七十四回 大小週天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四百一十八回 守道之心第一百一十三回 歌聲第八百一十九回 冰與火第一百一十三回 歌聲第六百六十六回 百鬼錄(二)第三十八回 風雲際會第四百七十三回 惡性(一)第八百一十二回 天誅第四百一十三回 無心之失第七百七十九回 陰德笫一百八十九回 雨澤第六百二十七回 心識第八百四十八回 戰龍第三百六十一回 齋醮第六百七十八回 冥河吃虧第九百四十七回 魔鬥仙第九百四十九回 不赦第九百五十四回 結界破第五百零八回 持修第二百零五回 入侵第七百零一回 薛劍的結(二)第三百八十五回 意不平第五百一十九回 天和第三百四十回 異靈局第四百零九回 好運來第一百九十六回 截殺第四百七十四回 善意行第七十三回 江湖羣雄第六百八十九回 鞘戒第六百二十七回 心識第二百二十回 殺無赦第五百零二回 道真第四百二十五回 洞天福地()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六百四十六回 青龍第五百一十六回 風水術(五)第九十一回 死鬥士第五百四十回 仙心第四百七十三回 惡性(一)第六十九回 江湖人第七百八十七回 黑王(三)第五百四十三回 隱形帽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五百零八回 持修第八百回 覺知(二)第四百七十一回 希望第二百零三回 折安第二百四十一回 善惡難分第九百一十回 神廟前第八百五十一回 阿顫第四百七十二回 心靈美第六十五回 調停調度第三百零六回 修心者第一百五十五回 戰三清第六百八十二回 赤腳大仙第一百三十五回 生花時第四百一十回 有借無還第一七十一回 爭居第二百八十六回 陰陽第三百二十二回 古音第六百四十二回 梅山娘娘第八百六十三回 金獅面王第一百五十三回 絕殺情第八百二十三回 七絕第八百零六回 來客第七百九十九回 覺知(一)第六百零九回 報果第八百一十八回 鎮妖塔之火第一百七十四回 符文字第四百七十五回 善得第二十二回 鬥起餘情第八百七十四回 追蹤第五百六十六回 緣際會第四十八回 君臣間的情誼第七百五十九回 緣份第四百五十一回 征服者第一百四十二回 洛書翁第八百二十五回 絕地第九百零四回 禍端第一百二十八回 較量第一百二十一回 東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