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北方六省

中國的核彈工程規模浩大,而且這種超大規模的研發工程也不僅僅是核物理以及航天方面的研究,同時還設計到諸多學科的一起研發,牽涉到力學、電子學、化學等多個方面。比如核彈的引爆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需要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科學家們來一起解決,吳有訓雖然是核物理方面的專家,但是他自身也不是全才,核彈的製造中也需要其他學科的科學家幫助。

又以火箭的研發來說,火箭研發的重點在於三點,一個是火箭發動機,而另外一個則是燃料,最後一個則是導航。這裡頭設計了力學、化學、電子學等等學科。

整個核彈工程幾乎包含了整個人類的所有科技學科,可以說是集一個國家所有基礎工業的進一步深入整合研發。這種情況和造戰列艦以及航空母艦一樣,他們不僅僅是造船業一家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的基礎工業進一步整合深入的研發,缺了任何一方面都無法和戰列艦或者航空母艦這種龐然大物造出來。

核彈工程同樣如此,而牽涉了這麼多學科後,核彈工程總體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直接帶動了衆多基礎科學的進步,並帶動了整個科學的進步。

比如在後人看來很普通的視頻通訊系統,也就是電視機或者顯示器,順便你怎麼說了,而這玩意在之前也有,不過穩定性不好,性能也不咋地,但是爲了能夠在覈彈爆炸的時候收集到最爲直觀的影像資料,核彈工程的下屬部門裡就是專門根據前人的一些科研成功,然後弄出來成熟穩定的攝像以及顯示系統,儘管他們的本意只是爲了收集核彈爆炸的資料,但是不可否認這個電子攝像以及顯示系統有着大用處,民用上可以當做電視機的用途就不說,更關鍵的是這玩意在軍事上的意義非常大,比如說可以用在炸彈上,用電視制導的炸彈可是精確炸彈發展史上的一大跨越性進步。

精確制導炸彈,這方面在中國中,海軍方面研究的多,因爲海軍對精確轟炸的需求遠遠超過了陸軍和空軍,海軍在海戰中,所追求的就是把炸彈扔到敵人軍艦上,而目前來說最爲高效的就是用俯衝轟炸機用近乎垂直俯衝的模式投彈,這種模式的準確率非常高,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各國軍艦上的防空火力早已經不是以前那會可以比較的了,現在不管什麼國家,基本上每艘軍艦上都跟刺蝟一樣插滿了防空火炮,更不用說那些專業的防空艦上的彪悍的防空火力裡,在中國海軍1942年最新的演習當中,兩艘航空母艦用載機對伏羲號以及一艘防空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組成的小型艦隊發出的連續空襲。結果呢,艦載機雖然取得了擊沉伏羲號的戰果,但是出戰的戰機中卻是被判定被擊落高達80%,也就是說出戰的近兩百架飛機中,有超過一百五十架的飛機被擊落。

而這個結果讓海軍高層震驚不已,要知道如果只是單純的損失飛機,那麼對於海軍來說不算什麼,不就是百來架飛機嘛,海軍家大業大損失的起,但是這可是海上空襲啊,這飛機掉了同樣還代表着飛行員也損失掉了,而飛行員的損失纔是讓海軍無法接受的。

中國雖然非常注重飛行員的培訓,尤其是海軍爲了培養後備艦載機飛行員,可是擁有衆多訓練聯隊,各式訓練飛機還要超過海軍的現役主力飛機,但是即便這樣也不是說海軍想要補充飛行員就能夠補充飛行員的,一旦飛行員的損失過大那麼就會嚴重影響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戰鬥力。

爲了降低戰損,那麼在面臨各國的軍艦上防空火力大大增加的情況下,就得用其他辦法來補充了,海軍最開始想到的是給航空炸彈安裝無線電接收器以及可以機動的尾翼,投彈後由炸彈操作員以目視的方式來確認炸彈的航跡,如果發現所有偏差,那麼就通過無線電指令來遙控炸彈進入正確航線。這種制導炸彈也就是中國乃是其他國家所研發的第一代精確制導炸彈,即目視無線制導炸彈。

這種炸彈的主要缺陷是受到了氣候的極大影響,一旦視線不好,炸彈操作員無法看到炸彈航跡的時候就無法進行遙控了。

這種時候,也就是出現了電視制導炸彈,即在炸彈上加裝攝像機以及信號接受發送系統,後方飛機上的炸彈操作員就可以直接根據視頻畫面來遙控炸彈的航向了,這樣方式完全就可以擺脫惡劣視線的限制。

當然了即便是電視制導炸彈,但是他們也存在了這個時代裡的衆多缺陷,其中最爲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無線電干擾的問題,不管是目視無線制導,還是電視制導,它們都需要通過無線電來接受飛行指令,而這個過程中非常容易被敵方的大功率無線電干擾器所幹擾。

至少中國海軍自己就可以輕易的干擾自己研發的這兩種制導炸彈,而中國海軍也不知道外國是否有類似的制導炸彈,同樣也不清楚外國是否有大功率干擾器的存在。

但是從中國海軍自身來說,他們無法確定其他國家的技術發展到底如何,只能是以自身的技術水平來參考,而得出的結論很令人悲觀,那就是現階段的技術條件下,不管是目視還是電視制導的制導炸彈,都非常容易受到來自外部的無線電干擾,而海軍內部得出這種結論後,也就讓海軍放棄了第一時間大規模裝備制導炸彈的想法,不過海軍內部並沒有停止制導炸彈的研究以及生產,因爲其他國家有沒有干擾器還是不確定的事情,如果敵國海軍沒有的話,那麼中國海軍可就要把無線電制導炸彈當成殺手鐗來使用了,就算是有,那麼想要研發出來對抗中國製導炸彈的干擾器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只要中國保密的足夠好,不把自家的制導炸彈完整的交給其他國家的話,那麼其他國家想要研發出來無線電干擾器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

除了空射型號的反艦導彈外,還有艦艇發射的反艦導彈。如果說研發空射反艦導彈是爲了增加艦載機突防能力以及提升投彈命中率的話,那麼發展艦射反艦導彈就是爲了讓中國海軍裡衆多的小型軍艦也擁有對抗大型主力艦的能力。

幾十年以來,小型軍艦對抗大型軍艦的話,只能依靠魚雷,不過魚雷也有着太大的侷限性,有時候也不是那麼好用的,即便是中國海軍裝備的氧氣魚雷也算是非常先進了,但是中國海軍依舊沒有說小型軍艦有了魚雷後就能夠一切順利的,畢竟你有人家也有啊,日`本海軍裡同樣有氧氣魚雷,而且性能不比中國海軍的差不多。 щшш_ t tkan_ c ○

這年頭想要有優勢,就得我有其他人沒有,或者是大家都有但是我的最好。

這個艦對艦反艦導彈,就是屬於我有大家沒有的東西。別看世界各國都在研發導彈,但是基本都限制在空射導彈上,理由很簡單,因爲他們研發不出來推力足夠的火箭來,艦對艦導彈可是需要一個合格的運輸工具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研發的,而得益於中國核彈工程中火箭的研發,別說區區數十公里射程的反艦導彈了,就是數百上千公里的火箭海軍如果要的話也能夠弄出來,不過裡頭的成本以及能不能指引那些數百公里以上射程的火箭攻擊目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了火箭了,海軍那邊也沒有太過貪心,對於反艦導彈的射程要求只是五十公里而已,而這個只是最大的需求,射程要求降低到三十公里那邊都是可以接受的,他們對射程上的要求並不大,主要能夠超出敵軍的主炮有效射程就可以了,一般來說超過三十公里之外敵海軍的十六寸主炮基本就不會對己方造成威脅。

海軍最爲關心的還是如何擊中目標這一快上,要想擊中目標有兩個方式,一個是在導彈上裝主動搜索雷達,也就是讓這枚導彈發射之後自己搜尋目標然後攻擊目標。也就是所謂的發射後不管的主動導彈。不過這種模式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現今很難實現,技術上的限制使得即便是勉強做出來後,那麼這種主導導彈不但性能不穩定,而且造價也會高到無法接受的地,所以海軍還是選擇了技術較爲成熟的半主動制導模式,也就是導彈發射後由軍艦上的雷達負責照射並指引導彈進行攻擊。

不管是空對艦導彈還是艦對艦導彈,基本上都代表着目前中國最爲先進的國防技術研究,同時也是代表着未來的新式兵器發展方向。

當然了,一個國家那麼大,各種作戰武器那麼多,中國的三軍裡頭有着數量衆多,,名目繁多的各種研發項目,導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部分而已,論重要性遠遠不如空軍的戰鬥機研發或者陸軍的坦克以及海軍的新一代航空母艦的研發,而這些纔是真正的重要項目。

比如空軍的單發噴氣式後掠翼戰鬥機項目,這個項目已經被陳敬雲內定爲下一代戰鬥機的候選,爲了研發這個代號爲x12的單發噴氣式後掠翼戰鬥機,空軍是集中了衆多的技術力量以及人員上的力量,甚至爲此停止了雙發噴氣式戰鬥機的後續研發計劃,也停止了雙反噴氣式轟炸機的項目,爲的就是抽調更多的力量來集中研發x12。

而空軍的x12計劃比海軍的x11計劃進展要快得多,海軍的x11計劃,即海軍噴氣式艦載機計劃,是海軍在發現了空軍研發並裝備了f10戰鬥機後開始啓動的噴氣式飛機上艦計劃,該項目由滁州飛機公司所負責,當時的滁州飛機公司一開始以用原有的x10b原型機來進行上艦計劃,不過同樣遭受了失敗,然後滁州飛機公司一咬牙就是直接開發新式的原型機,而且比空軍更早一步的選用了單發噴氣式的計劃,不過和空軍選用後掠翼不同的是,海軍選用的依舊是平直翼,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海軍的艦載機需要非常優良的低速性能。這一點和空軍對飛機的需求是不同的。

至於以後海軍的噴氣式飛機也會改成後掠翼那是以後的事,至少現在海軍的艦載機計劃還是平直翼的。

即便採用了降低技術要求的平直翼,但是海軍的x11計劃還是困難重重,噴氣式飛機的起飛速度和降落速度都遠遠超過了以往的螺旋槳飛機,而這對於需要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艦載機來說更加困難。爲了解決起飛困難的問題,海軍一邊是加速了蒸汽彈射器的研究,另外一方面也是繼續加深對液壓彈射器的研究,加大液壓彈射器的助推功率,以便讓現有的液壓彈射器也能夠彈射噴氣式戰鬥機。

相對於海軍的x11計劃困難重重,空軍的x12計劃則是要容易的的多,對於空軍的x12計劃來說,只要能夠解決發動機的問題,接下來的問題基本就不是問題了,對於海軍來說始終無法解決的起飛速度過大以及降落速度過大這一點,對於空軍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簡單的加長跑道長度就是了。

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的技術進步猶如井噴一樣,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開始冒了出來,以往根本想象不到的東西也是陸續出來,不但中國如此,德國那邊也一樣,而美國也是沒有落後。

戰爭永遠是人類進步的最大動力,其中最爲明顯的例子就是,戰前中國海空軍的f4戰鬥機還無人能敵,但是現在幾年過去後中國的f4戰鬥機已經只能淪爲二線戰鬥機了,其他各國都是先後推出了性能更加先進的戰鬥機,而這個背後所代表的是世界各國的技術進步非常快。

儘管這並不說理論研究上的進步,而只是說實物發明上的進步,但是各種東西被髮明出來後足以改變整個人類的生活模式。

誰能夠想到,四十年代後的生活和幾十年前甚至幾年前都有着如此大的差距?一戰時期裡,人們何嘗能夠想到空調、電冰箱、電視這種東西會逐漸進入他們的生活裡。

南京總統府裡,也是國內最早一批裝上空調的地方了,基於陳敬雲的個人因素,基本上一有什麼新式的電器產品被研發出來後,這還沒有開始量產了就已經是安裝到了總統府上,空調,電冰箱都是如此。

儘管這些電器在陳敬雲看來還非常原始,但是至少也讓他慢慢找回了作爲一個現代人生活的感覺。

陳敬雲的書房內,陳儀和另外幾個軍方大佬齊坐一堂,今天裡算不得什麼正式會議,只是一個小規模的交談而已。

陳敬雲手端着茶杯,小喝了口後道:“現在西伯利亞省和中北省的局勢還不算穩定,陸軍那邊要多加註意,對於那些游擊隊和叛亂分子不必留情,另外新佔領區內的土著遣送工作要加緊,不能說工作難度大就不做了。”

佔領了俄羅斯共和國領土後,中國爲了第一時間消化掉這些領土,避免佔領區出現大規模叛亂以及其他國家的反對,陳敬雲和蘇俄達成了協議,那就是蘇俄接受原俄羅斯共和國的國民。陳敬雲是要土地不要人,而蘇俄要了人之後幹嘛呢,肯定是當苦力或者炮灰使用嘛,至於蘇俄人要怎麼對待這些被遣送過去的俄羅斯國民,那不是陳敬雲所關心的問題了。

遣送俄羅斯人的同時,中國國內也發起了巨大的移民號召,移民招收中提出只要在當地居住並耕種土地五年以上,那麼他所耕種的土地就完全歸屬他個人所擁有,而且上限設置的非常寬,每個人都可以免費獲得一百畝土地並進行耕種。

俄羅斯境內天寒地凍的,甚至很多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要想移民過去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除了政治口號宣傳外,也得進行利益上的付出。

中國大力遣送俄羅斯人到蘇俄的同時從國內進行移民,這自然是會遭到很多俄羅斯人的反對,這反對也沒有辦法,陳敬雲是死了心要土地不要人,而且在戰爭中中國軍隊和蘇軍一起,至少殺傷了幾十萬的俄羅斯國防軍軍人,而現在還有差不多一百萬的戰俘被關押在兩國的戰俘營裡頭呢,可以說俄羅斯共和國的兩千多萬人口中,青壯年幾乎損失殆盡,剩下的都是女性以及老年人和孩子而已。

而中國也不是說把所有的俄羅斯人都遣送到蘇俄那邊去,主要是把俘虜的戰俘、然後一些被判定有反抗中國意圖的俄羅斯人。陳敬雲所期望的最好情況就是,俄羅斯人裡頭青壯年一個不留,不管他們是戰死了還是被遣送到蘇俄那邊去,反正是一個不能留,剩下的老人以及婦女和孩子看情況而定,稍有反對中國統治的跡象就一律遣送到蘇俄去。

於此同時從國內移來大批民衆,而且陳敬雲還搞了個小心眼,移民過來的人大部分都是單身男性,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陳敬雲準備來個種族大融合,讓這些移民過來的中國男性娶那些遺留下來的俄羅斯女性,若干年後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將不會聽到俄語,將不會聽到有人自稱俄羅斯人。

這種融合的過程中,自然避免不了會出現各種游擊隊等反抗,畢竟陳敬雲也不是神,他不能讓俄羅斯人舉起雙手統統不抵抗了,而這種游擊隊的抵抗就需要軍方來進行大力清剿了。

陳儀道:“現在軍方在西伯利亞省的大規模清剿行動已經展開,稍候在中北省以及遠東省都會相繼展開清剿活動!”

中國吞併俄羅斯共和國後,把佔領的領土劃分爲六個區,並各自設立省級機構,有哈薩克省、西伯利亞省、通古斯省、貝加爾省、遠東省、堪察加省。這幾個新設立的省在所轄的領土面積上要遠遠超過國內的省份,但是這些地區都是地廣人稀,所以別看面積大,但是人口沒多少。

其中最爲重要的兩個區,自然就是哈薩克省以及西伯利亞省了,這兩個地區對於中國而言具有極大的軍事意義,也是中國西北防禦屏障的第一線,儘管中國已經和蘇俄達成了秘密協議,而且中國也是繼續支持着蘇俄對抗德國,但是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所以本着未雨綢繆的打算,中國開始在西伯利亞以及哈薩克地區裡修築一道完善的堡壘防線,以數大重要城市爲核心堡壘去,然後修築衆多的固定堡壘點,建立雷達基地,野戰機場、修築完善的支線鐵路。

不但中國這樣做,人家蘇俄也同樣如此,他們內心裡也是不信任中國的,所以他們也是沿着兩國的新邊界線修築了漫長的防禦線,不過受限於他們在西線的緊張局勢,他們也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資源來修築東線的防線,反而是主動把主要的防線都撤到了烏拉爾山脈上。他們是試圖依託烏拉爾山脈來保障其戰略安全。

不過不管怎麼說,北方戰事總算是停了,中國和蘇俄一時間因爲各種因素也是不得不繼續保持合作甚至是準軍事同盟的關係。

蘇俄現在是緩過氣來要對付德國,而中國也是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南方,畢竟中國造了那麼多的軍艦可不是用來白看的,它們是中國向南方擴張的最有力保障!

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997章 陰謀(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8章 整編行賞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90章 蔡鍔心思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1053章 戰損(一)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941章 終戰令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456章 北巡(一)第23章 收攏軍心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63章 所謂漂亮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891章 趙臨東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38章 英國領事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66章 福寧公司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
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997章 陰謀(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8章 整編行賞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90章 蔡鍔心思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1053章 戰損(一)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941章 終戰令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456章 北巡(一)第23章 收攏軍心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63章 所謂漂亮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891章 趙臨東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38章 英國領事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66章 福寧公司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