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大廈將傾

“十一師不是在滄州嗎,怎麼跑到保定去了?”北京城內,段祺瑞打大發脾氣,而身邊的幾個北洋軍將領在這個時候自然是不敢說什麼話的,只能是等了小半天后眼見着段祺瑞看上去沒有那麼生氣了,其中一個人才嘗試着道:“十一師本來是預定駐紮在滄州的,可是兩天前滄州遭遇敵軍前鋒的進攻,第十一師支撐不住後不得已才向西北方向轉進!”?

段祺瑞卻是冷哼一聲:“你們就不用爲徐樹錚開解了,他是什麼人我還不清楚,不就是想要保住那幾千的殘兵嗎!”?

段祺瑞心裡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等北洋這顆大樹倒了,他徐樹錚留着幾千殘兵又能如何,難不成還能飛上天去不成!?

沉悶了半晌後,段祺瑞突然嘆了口氣:“唉,濟南一戰沒了十六師,如今十一師也敗退滄州,縱觀整個京畿地區,我們竟然連數萬兵力都湊不出來!”?

北洋軍在津浦線上的一敗再敗,而北洋軍的主力早已經在江北戰役和徐州戰役中被消耗一空,後來段祺瑞把第二軍最後的主力部署在了濟南,可是濟南一戰僅僅數天時間內就宣告崩潰,他段祺瑞最後只剩下了萬餘人而已,而現今連徐樹錚的第十一師也是在滄州敗退,然後轉進保定。?

到了現今,段祺瑞手中能夠控制的部隊已經不足萬人,而這近萬人已經沒有了完整的編制,全都是前線敗退下來的殘兵敗將,段祺瑞好不容易把他們組成了兩旅四團,王士珍也是及時的給這支由殘兵敗將組成的部隊頒佈了最新的番號,稱之爲陸軍第十四師。?

而京畿地區,除了段祺瑞手下的這支殘兵敗將組成的第十四師外,保定那邊還有徐樹錚的殘部五千餘人,再者就是袁大公子袁克定手下的第十二師以及沒有成軍只編練了兩個團並且沒有重武器的第十三師了。至於其他部隊,不是在津浦沿線各個戰役中被國民軍擊敗,就是往西方撤退,比如張勳的第八師殘部一路從清江浦推撤往山東,然後徐州戰役中北洋軍大敗的時候張勳逃的比兔子還快,立馬就穿越了津浦線,甚至都沒有在濟南停留而是一路直奔河南北部而去。?

而其他的幾支部隊大多如此,當然,投降的也不在少數,大多數都是一個營,一個團的規模進行投降,當然也有第十六師這樣整個師兵變後進行投誠的。?

哪怕是再樂觀的人對北洋大局也是很難有着什麼信心了,大部分北洋軍體系內的軍政要員已經是策劃着各種各樣的退路,不管是帶着私財逃入租借還是說準備倒打一耙立下功勞投向陳敬雲,各種心思的人都有。?

大廈將傾之下,人人都開始謀劃着退路了,就連段祺瑞本人都是想着下一步是不是該和南邊接觸接觸,當然這並不是說代表北洋進行和談,而是代表他段祺瑞自己進行和談?

實際上,自從徐州戰敗以來,段祺瑞乃至袁世凱都已經通過秘密的渠道給陳敬雲傳去了和談的信號,而且條件也是越來越寬鬆,從一開始的封陳敬云爲東南九省宣撫使,再到劃江而治的提議都沒有得到陳敬雲的回覆。?

而陳敬雲不答應和談的理由很簡單,他要的可不是什麼九省宣撫使,更不是什麼劃江而治,他可是要取代北洋的。在國民軍佔據了全面優勢下,北洋除了全方位的投降外,沒有其他路可以走。?

如此情況下,實際上袁世凱和段祺瑞謀劃的第二次南北和談還沒開始就已經宣告失敗了!袁世凱看着北洋軍局勢一天比一天壞,在濟南也失守之後袁世凱就是再一次陷入了昏迷不醒的狀態,他的醫生說袁世凱的尿毒症惡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剩下的日子可能連三個月都支撐不了了,儘管去年的時候袁世凱就封鎖了自己時日無多的消息,但是這一次昏迷不醒後,段祺瑞和王士珍等人終於是從袁世凱的私人醫生口中得到了袁世凱時日無多的準確消息。?

袁世凱要死了!如果是以前甚至只是一年前的話,那麼段祺瑞所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該怎麼樣才能從諸多的競爭對手當中奪取袁世凱留下的政治遺產,然後登上北洋軍領袖的位置。然而現在可不是一年前,現在北洋這顆大樹已經到了全面崩潰的最後階段,之所以到現在還勉強維持着那是因爲袁世凱還沒有死。?

如果袁世凱一旦死了,消息一傳出去後,下面的北洋軍各大將領們估計就會立馬四分五裂,而且大部分估計都會投入南方聯軍的懷抱。?

就連段祺瑞自己都是這麼想的,袁世凱時日無多的消息只有他和王士珍兩個人知道,甚至連馮國璋都被他瞞住了,馮國璋自從被袁世凱從前線撤職之後回到了北京就是低調無比,回京半個月後就是帶着家人前往了天津租界,一副退出軍政兩屆的模樣。?

段祺瑞和王士珍雖然把袁世凱時日無多的消息給滿足了,但是袁世凱昏迷不醒的消息卻是滿不足的。?

在湖北武漢,段芝貴陰沉着臉:“那麼多人,怎麼就沒有一個人有老頭子的準信,而且連面都見不到!”?

王佔元也是滿臉憂慮:“京城那邊消息紛亂,有的說老頭子重病不醒,有的說老頭子無大礙,更有甚者說老頭子已經西去了!陸軍部那邊也是千篇一律的口吻,除了讓我們派遣援軍北上外,就沒有其他話了。”?

段芝貴和曹錕一樣,算得上是北洋軍諸多軍閥裡頭第二梯隊的人,只不過這兩年來段芝貴爬的比曹錕要快得多,當上了第一軍軍長後權勢已經不讓與馮國璋,他手中的第一軍和掌控的三個湖北省陸軍加在一起,總兵力高達六七萬人,這可是北洋軍體系下除了馮國璋手下第二軍外的最大軍事力量了。?

江北戰役北洋軍戰敗後,馮國璋手下的第二軍精銳盡失,馮國璋個人的權勢也是從天上跌倒了地上,再徐州戰事之後,第二軍幾乎全軍覆沒,而馮國璋個人也是被袁世凱徹底一擼到底。?

現今的北洋軍體系裡頭,他段芝貴就是第一號人物了,手底下的北洋軍第二師、第六師乃是北洋軍起家的六鎮之二,嫡系中的嫡系,戰鬥力非同小可,再者他手中的湖北省陸軍三個師也不是其他省份的地方陸軍可以相比的,他手中的湖北省陸軍可是當年革命黨起家的部隊,後來被黎元洪所掌控,歷盡了幸亥革命和湖北內亂後才被段芝貴一手所掌控,和其他軍閥部隊相比可是有着豐富戰鬥經驗的部隊了。?

而段芝貴坐鎮湖北後,也的確是讓實力不足的國民軍止步不前,讓湖北至今還牢牢的掌控在北洋軍手中。?

然而隨着國民軍在津浦線上快速北上,現在已經抵達北京城邊緣了,這讓坐鎮湖北的段芝貴是心中着急無比,想要派兵北上增援,但是國民軍雖然在湖北的部隊不多,但是進入河南的部隊卻是很多,信陽一帶的國民軍已經高達兩萬餘人,段芝貴手下的第六師不得不分出一旅去增援曹錕殘部。?

加上河南的其他方向,這讓段芝貴根本就抽不出兵力來北上。如果硬要派兵北上的話,那麼將來可能就是他派了援軍入京,但是國民軍隨後就佔據河南,然後徹底分開直隸和湖北之間的聯繫。到時候實力減弱之後的段芝貴可沒有信心來面對國民軍的四面圍攻。?

段芝貴無法派兵北上,這讓實力不足的直隸地區的北洋軍根本就無法抵擋國民軍優勢兵力的推進!滄州失守後不久,國民軍又攻佔了保定,而天津方面由於和外國的各種協議不得直接派兵,李繼民當時是想着讓士兵脫下軍服,然後換上警察服裝成爲武裝警察入駐天津,但是迎來了各國公使的強烈抗議,就連一直支持陳敬雲的美國方面也是傳達了不滿。這不得不讓陳敬雲下令李繼民停止這種行爲,然後通過和各國外交官的緊急商討後,各國允許國民軍派遣武裝警察入駐,但是絕不能是國民軍現役主力部隊脫下了軍服換上了警察制服後就帶着輕重武器拖着大炮進駐。不得已之下陳敬雲只能是緊急命令原本駐紮在徐州的徐州守備團即可改裝,只裝備步槍、手槍等輕武器然後成爲國民軍體系下的武裝警察團駐紮天津。?

保定、滄州、天津陸續進入在國民軍的手中,這個時候,北京城已經是直接面臨國民軍的重兵進攻了。?

儘管手裡頭還有着一個殘兵敗將組成的第十四師,而且徐樹錚的殘部四千多人也是撤退到了北京,另外還有袁大公子手下的一個滿編第十二師以及一個還沒有成軍的第十三師。但是段祺瑞依舊沒有守住北京城的信心。?

北京城危急,而其他方向上的北洋軍將領們的心思就更亂了,而偏偏這個時候又傳來了袁世凱昏迷不醒,甚至傳出了已經病亡的消息,這如何能夠讓外面那麼多的北洋軍將領安心,而在這種混亂時刻,陳敬雲也是派遣了不少的說客前往各個地方,說服那些北洋軍將領們投降,雖然國民軍有能力直接攻下北京,但是如果能夠不戰而下的話那自然是更好的。?

段祺瑞身爲北洋軍中僅次於袁世凱的角色,自然也是得到了陳敬雲發出親筆信招攬的待遇!?

段祺瑞在自己的書房裡看着陳敬雲的這封親筆信,信上除了讚揚段祺瑞當初支持南北和談,逼迫清帝退位的功勞外,同樣也是勸段祺瑞以天下蒼生爲重,以北洋軍數十萬將領性命身價爲重。當然最後是免不了許諾,雖然國民軍體系裡沒有陸軍部這種機構,給不了他一個陸軍總長的位置,但是段祺瑞如果願意率領大軍投誠於國民軍,那麼陳敬雲就可以給他一個參謀部次長的位置的,授予陸軍上將軍銜。而且投誠的北洋諸軍也可以仿效第十六師的模式,除了部隊編制要更換爲國民軍編制外,高級軍官一律留任原部隊,中低級軍官調任其他國民軍部隊任職!?

不得不說,陳敬雲的這些條件讓段祺瑞有些動心了!參謀部次長嘛可以接受,保留上將軍銜也好,更重要的是投誠的北洋軍會保留編制,而這些投誠的北洋軍部隊到時候就算被國民軍改編,但是那麼多北洋軍都融合進來的話,怎麼也會保留着北洋的存在,而到時候他段祺瑞就會是這一派系的直接領導人,以此爲根基在南方國民軍裡頭也許也能夠混下去,至少比現在這樣兵敗要好得多,段祺瑞可不想和馮國璋一樣兵敗後逃亡天津租界了卻殘生,更不向學朱瑞那樣兵敗自殺。?

段祺瑞有着這種心思,其他人同樣有着這種心思,而最早宣佈的卻是不被外人所熟知一直都很低調的山西護軍使閻錫山!?

四月十二號,國民軍兵鋒抵達北京城的時候,山西護軍使閻錫山發佈通電,宣城山西全境歸順南京共和政府!?

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353章 王麒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33章 羅漓心思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83章 軍制改革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209章 衝鋒(一)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1054章 戰損(二)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69章 十九號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
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353章 王麒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33章 羅漓心思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83章 軍制改革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209章 衝鋒(一)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1054章 戰損(二)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69章 十九號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94章 軍校演講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