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

北洋軍和國民軍之間的戰爭不是國戰,也不是什麼意識形態的鬥爭,大家只是爲了爭奪中央政府控制權而已,大家可沒有什麼拋不開的生死大仇。實際上很多北洋軍的中低級軍官和士兵投降後,當天就加入國民軍的也不在少數,就算是那些校官的高級軍官大多數也是表示有意繼續軍旅生涯,對於這些主動投誠的北洋軍軍官們,陳敬雲的處理方法也簡單,一股腦的扔進福州軍校裡去學上三個月後再說,期間如果加入國社黨並繼續想要投軍的話,那麼就會選派閒職,考察一段時間後另行調用,至於不投誠的也沒說把他們直接槍斃,軍官一律繼續關押,士兵裡關一段時間後再發放遣散費讓他們走人。

非國戰的情況下,拉攏人心也是好處多多的,起碼讓敵軍軍心動搖,說不準就來個主動投誠了。要拉攏人心,千金買馬骨的事情就得做出來了,可惜的是以前一直沒什麼機會讓陳敬雲去做,而今天潘矩楹主動投誠後陳敬雲就是覺得機會來了。

所以陳敬雲甚至都沒有去問潘矩楹願不願意,他就已經把潘矩楹給推了出來,就是要告訴世人,投降國民軍不會有性命之憂,甚至還可以繼續當官發財,而且就算是想要繼續帶兵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潘矩楹投降了,而且還發了一封署名通電,聲稱馮國璋和唐天喜不顧友軍死活,擅自撤離陷於他險境之下,最後蒙陳敬雲總統大恩不殺並繼續任用,實乃僥倖。最後呼籲其他的北洋軍將領也學自己投身於國民軍的華夏復興偉大事業中。

實際上這封通電發出去的時候,他人還被關着根本就不知道外頭的事情。

可是事情真真假假,他潘矩楹投降了是真的,但是投身國民軍中卻是假的,然而袁世凱不知道啊,原本前些時候就已經暈厥的袁世凱聽到這個消息面部抽搐半天都是沒能說出話來。

段祺瑞看着牀上躺着的袁世凱,心中也是嘆氣無比!

“如今這種緊要時刻,老頭子又是病倒了!”段祺瑞擔憂着:“這局勢是越來越壞了!”

袁世凱的病可是一直瞞着外人呢,除了段祺瑞和少數幾個親近的人外,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袁世凱已經病倒,一度暈厥的事情也根本沒外傳出去,不然這袁世凱被氣的暈倒的消息傳出去,指不定會造成多大的反應,爲了軍心士氣,爲了維持北洋這顆大樹不倒。袁世凱的個人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陳敬雲對於國民軍和袁世凱對於北洋軍是極爲相似的,兩者都是一手建立了軍隊,並且因爲掌控權勢而刻意的平衡下屬,而且都沒有明確的政治繼承人,這樣就導致了不管是陳敬雲還是袁世凱,只要他們一死的話,那麼他們一手建立起來的軍事集團立馬就得陷入四分五裂的情況。國民軍中除了陳敬雲可是找不出來第二個能夠指揮國民軍這個龐大軍事集團的人了,沈綱不行,馬成不行,林成坤,李繼民他們都不行,而文官系統上的鄭祖蔭等人就更沒有這個影響力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各大將領反目成仇然後閩浙軍事集團徹底分裂。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北洋,只要袁世凱一死,那麼馮國璋、段祺瑞乃至段芝貴、曹錕、揚善德這些人立馬就會爲了爭奪領導權而大打出手。

基於這些特性,陳敬雲和袁世凱兩人的健康問題那就是直接關係到兩個體系的安危,所以袁世凱的健康問題也是一直被保密而沒有外傳。

就連前線的馮國璋和唐天喜等人是不知道袁世凱已經臥牀多日了。

“現在江北也是丟了,重中之重是要把華浦的第二軍給接出來!”袁世凱用着虛弱的語氣對段祺瑞道:“而前線要接應出第二軍的話,就只能靠第十一師了,你告訴徐樹錚,這次如果再作戰不利,那麼就回去保定軍校繼續當校長吧!”

袁世凱破天荒的第一次對下屬發出了撤職的威脅,要知道北洋系統裡頭要撤職可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雖然憑藉現在袁世凱的威望還能做到這個事情,但是也是會引起極大的反響,一個搞不好就是兵變甚至鬧出投誠敵軍的事情來,所以袁世凱是很少撤職的,尤其是旅長、師長這些至關重要的位置。

段祺瑞聽着也是心裡無奈,徐樹錚是他的人,這一點在北洋軍上下並不是秘密,如今老頭子這話並不是說給徐樹錚聽的,而是用來說給他段祺瑞聽的。意思已經是非常明顯了,是要段祺瑞這一次不要顧着和馮國璋的分歧,先合作渡過難關,不然的話老頭子可就要真正的發火了。

只是段祺瑞也是無奈啊,徐樹錚的情況他是知道的,第十一師已經傷亡上千,爲了打沙河鎮是真正出了力氣的,但還是沒能拿下來這不能怪徐樹錚。

但是袁世凱這麼說,他還是要恭恭敬敬的說在會敦促徐樹錚接應出第二軍來的。

實際上,第二軍的情況比後方的袁世凱和段祺瑞的想象還要糟糕許多,自從解家莊和烏衣鎮相繼失守後,國民軍已經是完成了整體上的鏈接,把整條戰線都鏈接了起來並在江北地區彙集國民軍的絕大部分主力部隊,包括國民軍第一軍的第一師、第二師、第四師、第七師、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國民軍第二軍的第五師、第八師、第九師、第五混成旅殘部。另外還有警衛師、獨立騎兵團、獨立炮兵團。

國民軍的兵力雖然在歷次作戰有有所損失,但是有着後續兵員持續補充,加上沒有出現過大規模戰敗的情況所以大體上還是保持了戰鬥力,損失最嚴重的應該是第五混成旅、第六師和第八師了,這三支部隊由於遭遇過苦戰導致損失不小,其中的第五混成旅現在更是連一個團都編不滿。

但是總體上來說,國民軍依舊保持了較爲完整的編制,武器裝備雖然也損失了一部分,但是同時補充了不少,也繳獲了一部分北洋軍的武器裝備,尤其是炮兵更是在江北地區繳獲了衆多北洋軍的火炮,甚至使得國民軍的火炮數量比開戰前還要多出一大截。

這高達十餘萬的部隊在江北附近,而馮國璋率領的第二軍殘部要逃出去可不是一個輕易的事情。

實際上,現在馮國璋的第二軍殘部已經致剩下三萬多人而已,第七師在泰州、揚州、六合的數場戰役中已經損失慘重,最後殘部在解家莊中更是被國民軍包圍了,除了王汝賢等少數高級將領跑了外,餘部都是投降了,所以說從建制上來說北洋軍第七師已經是被全殲,甚至比當初的張勳第八師還慘,當初的張勳第八師好歹逃出去了近千人呢,張勳還能夠依靠這近千人的底子重新恢復實力。而王汝賢的第七師則是除了少數高級軍官外,其他的一個不剩的都留在了江北。

第五師原本有一萬五千人的部隊,但是前後損失極大,斷後的一個團被國民軍全殲,現在只剩下不過八千餘的部隊北撤而已,第五師的部隊損失主要是發生在這幾天的撤退大奔潰中,第五師在三天前還是接近滿編呢,但是短短兩三天的時間就是遭到了國民軍優勢兵力的打擊,加上又陸續派出了部隊斷後,導致損失極大,甚至一個團都被全殲。

第二混成旅的損失則是要小一些,六千多人現在還剩了四千多,基本上還保持了主力。

唐天喜的第十師情況好很多,雖然在武崗和國民軍拉鋸了幾個月,但是因爲沒有發生過激烈的包圍戰,加上唐天喜這個人比王汝賢能力強多了,所以前後作戰損失不大,加上在烏衣鎮又擺了潘矩楹一道,自己先撤走了,所以就讓第十師現在還保持了上萬人的規模,基本主力並沒有喪失,甚至其他北洋部隊大量丟失的重武器比如火炮、重機槍這些武器第十師都還保持了較爲完整的建制,不像第五師一個炮兵團現在連一個炮兵營都湊不齊了。

而被唐天喜擺了一道的潘矩楹第二十師主力則是被成建制的消滅,實際上在滁州的時候第二十師的七千多人就被打剩下了三千多人,在烏衣鎮的時候又被消滅了一部分,剩下的也都全部投降了,不但部隊投降就連潘矩楹個人也是向國民軍投降。

如此算起來,加上第二軍的其他一些零散部隊馮國璋手底下就只剩下差不多三萬了!而在開戰前馮國璋的手下可是有着六七萬的部隊,一場江北戰役過後就只剩下一半了,而且重武器裝備損失衆多。而這樣的一羣殘兵敗將要如何才能夠在十餘萬國民軍的追擊下順利跑掉很是個問題。

不過國民軍參謀部裡的人顯然是低估了北洋軍的逃跑決心,當接到命令緊急北上追擊的第二師輕裝行軍一天後,竟然發現和前方的北洋軍距離越拉越大,從開始的五公里到七八公里以上,這讓一大羣的國民軍將領驚歎不已。要知道這個時候的第二師已經放棄了輜重和重武器而選擇了輕裝行軍,速度上比平日的行軍可是快了一倍不止,可是北洋跑的竟然比兔子還快,愣是讓後面的國民軍一路猛追也是沒趕上。

眼見追擊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國民軍的第九師以及第五師掉頭北上沙河鎮,準備擊潰徐樹錚的第十一師然後北上,一方面是爲了向蚌埠進軍,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切斷馮國璋第二軍利用津浦線快速北逃的打算。

雙方在江北地區投入十餘萬兵力激戰數個月後,江北戰役以國民軍大勝而告終!

此役的意義遠超之前的巢湖戰役、合肥戰役的意義,之前的這些戰役勝利雖然也重要但是起不到關鍵作用,而江北戰役,則是徹底分出了雙方在安徽、江蘇地區進行的決戰勝負。

國民軍在這場決戰中取得了勝利,同樣也宣告中國民軍在國內戰場上已經佔據了主動權,下一步人們已經是可以猜測到國民軍會繼續北上進攻,一舉擊潰北洋軍的剩餘兵力,攻佔山東、河南甚至北京。

第352章 蔡凝(三)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39章 關餘貸款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33章 羅漓心思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1034章 變化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207章 空襲(一)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69章 北非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599章 鎮壓(二)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29章 購軍械(二)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4章 花巷所聞第302章 遷移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596章 爆發(一)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29章 購軍械(二)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865章 慘烈(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48章 山東亂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7章 林家有女第379章 休閒日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
第352章 蔡凝(三)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39章 關餘貸款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33章 羅漓心思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1034章 變化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207章 空襲(一)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69章 北非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599章 鎮壓(二)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29章 購軍械(二)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4章 花巷所聞第302章 遷移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596章 爆發(一)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29章 購軍械(二)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865章 慘烈(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48章 山東亂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7章 林家有女第379章 休閒日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