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王承

散關位於司隸的西南部,從蒲阪到這裡的路程,乃是蒲阪到武關距離的三倍。

當武關、箕關、函谷關全部被攻克之時,張遼、張燕仍舊帶着兵馬往西急行。

由於散關與陳倉相隔不遠,因此這兩路人馬就聚集在了一起,一同行軍。

六千大軍沿着渭水逆流而上,沿途遇到不少盜匪。關中西部不像東部距離蒲阪較近,因此懾於陳軍的強大,再加上朝廷優厚的政策,很多人接受了招安。

右扶風乃是司隸最西邊的一個郡城,這裡與益州、涼州接壤,當初馬騰、韓遂領兵東進,就是在此地與樊稠爆發戰爭。

馬騰、韓遂麾下有很多羌人,他們身爲異族,軍紀甚至比西涼軍都差上很多。這支軍隊所到之處,基本都將附近的村落劫掠一空。

兩人被樊稠擊敗以後,有不少羌人潰兵,他們索性躲在山中佔山爲王,以打家劫舍爲生。

再加上時間太短,陳旭的勢力尚且沒有辦法伸展到這裡。雖然有不少縣城都宣佈投降,但是他們卻沒有餘力剿滅盜匪。

張遼騎着戰馬,一路上有些愁眉不展。漫長的距離,以及四處橫行的匪患,嚴重影響到了大軍的後勤供給。

若是攻打散關拖得時間太長,勢必會對蒲阪造成巨大壓力。

張遼望了望天色,發現已經有些臨近中午。雖然此時已經進入秋季,但是天際的太陽,仍舊讓人感覺有些燥熱。

特別是身披鎧甲的軍隊,一直在官道之上行駛,有很多人的臉上,都佈滿了汗珠。

“該死的乾旱”

張遼的嘴脣有些乾裂,他摸出了掛在戰馬上的水袋,用力搖了一搖,才知道里面的水已經沒有了。

這一路之上,由於乾旱的厲害,很多地方的土地都開始乾裂。大軍行在官道之上,再加上天空颳起不小的狂風,因此揚起了遮天蔽日的灰塵。

“吭哧,吭哧”

張遼胯下的戰馬,劇烈的喘着粗氣,顯然它也感到了疲憊。

“嘩啦啦”

“嘩啦啦”

縱然乾旱四起,渭水仍舊肆無忌憚地奔騰着。河中的水流,在狂風的帶動之下,不停地拍打着河岸。

“將軍,前面就是陳倉了”

嚮導的嘴脣也有些乾裂,他望着遠處有些模糊的城池,興奮的說道。

張遼、張燕全都眼睛一亮,開始催促全軍急行,早點到達陳倉。

陳倉雖然是個要地,但是天子的檄文到達以後,陳倉守將就帶着城中的兩千守軍宣佈投降。

這一次張燕前來陳倉,只用接管陳倉的權利即可。由於補給線太長,因此張燕還要擔任運輸糧草的重任。

這些糧草,不僅要供給陳倉守軍以及附近縣城的百姓,還要足夠張遼的麾下大軍使用。

可以說,雖然這次張燕帶兵前來陳倉,無需發生戰鬥,但是他肩膀上的擔子,絲毫不比張遼差上多少。

張燕的舉動,直接關乎到,陳旭能否儘快掌控司隸以西的廣大區域。

大軍疾馳而行,沒過多久就來到了陳倉之下。陳倉守將確定張燕、張遼等人的身份以後,即刻大開城門,迎兩人進城。

進城之後,張燕立刻接管了城中的一應防禦,將重要的位置之上,全都換上了自己的手下。

雖然陳倉守將已經投降,但是張燕不得謹慎防備。

張遼見到了張燕一系列的舉動,亦是暗暗點頭,覺得此人果真才能非凡,不愧是曾經嘯聚一方的人物。

長途行軍,哪怕張遼、張燕率領的都是精銳部隊,衆人也都感到了深深的疲憊。

張遼體恤士卒,就帶着他們在陳倉休整了兩日。

這兩天下來,張遼也沒有閒着,他協助張燕整理陳倉的防禦設施,幫他徹底掌控陳倉。

兩日過後,張遼麾下的士卒都已經休整完畢,張遼就準備向張燕辭行,帶兵前去攻打散關。

臨走之前,張燕帶人前來爲張遼送行。兩人乃是同姓,再加上這段時間相處的不錯,因此也有了一些矯情。

“文遠,你離開此處乃是爲了主公大事,我就不挽留你了,希望你能夠早日取下散關。”

張遼謝過張燕以後,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說道:“如今雖說關中,名義上乃是隸屬主公。然而,就連左馮翊與京兆尹,主公都未曾徹底掌控,更不用說是與涼州接壤的右扶風了。”

“右扶風境內民風彪悍,盜匪橫行。將軍鎮守陳倉,若有閒暇,不妨爲主公平定境內匪患。”

“如此一來,既能保境安民立下戰功,又能保證我等的糧道安全。”

張燕大笑兩聲,說道:“文遠但請放心,伯道能夠迅速平定河東郡北部的匪患,難道我張燕就不行麼”

“文遠只管前去攻打散關即可,糧草輜重自有我來運輸。”

如今張燕麾下,加上陳倉原來的兩千守軍,已經有五千人馬。

再加上劉闢、白饒這兩個沙場宿將。以他們強大的實力,還未曾將右扶風境內的盜匪放在心上。

張遼在馬上向張燕施了一禮,調轉馬頭就準備離開。

張燕喊住了張遼,忽然說道:“文遠,若是攻打散關有什麼地方用得上我,只管差人告知我便是。”

張遼的身子頓了一下,轉身看着一臉真誠的張燕,當即說道:“將軍的心意,吾已知曉。若是有需要,遼必定會厚顏前來麻煩將軍。”

話畢,他一夾馬腹,就帶着三千步騎往散關趕去。

陳倉距離散關不遠,也只有四十多裡的路程。張遼帶着大軍早上離開陳倉,還未到傍晚時分,就已經抵達散關城下。

散關之內,王承端坐在主位之上,與衆將商議破敵之策。

只見王承說道:“賊軍犯我城池,不知諸位有何退敵之策”

衆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沒有一人開口說話。

王承正不耐煩的時候,他的族弟王方出聲道:“李傕、郭汜將軍麾下雄兵數萬,亦是頃刻之間兵敗身亡。”

“現在城中只有三千兵馬,若是執意抵抗天兵,恐怕會爲我等招來殺身之禍啊。”

“陳文昭乃是一代雄主,起於微末而身居高位。尚爲黃巾之時,就斬殺鮮卑可汗,攻破鮮卑王庭。”

“奪取幷州之後,更是遠赴塞外,大破十萬鮮卑。單論用兵之道,天下又有幾人能與之爭鋒”

“更何況,陳文昭如今奉天子以徵四方,佔據大義;想那張文遠亦是驍勇異常,不可力敵。以吾觀之,不若納降爲上。”

王承聞言,頓時大怒曰:“汝欲與賊私通耶”遂喝令武士推出斬首。

衆將盡皆求告:“兩軍尚未交戰,就先斬自家大將,于軍心不利,還請將軍三思。”

王承被衆人勸說,這才怒氣稍減,大聲說道:“陳賊未曾遇見我,致使豎子成名。莫說來犯之將乃是張遼,縱然陳旭親至,吾亦會殺散其衆,生擒陳旭。”

“陳賊妄殺李將軍,吾正要盡起大軍殺奔蒲阪,爲李傕將軍報仇。卻不想賊子居然膽敢犯吾城池,我勢必要先斬張遼,再殺張燕,而後攻入關中”

“爾等若是有人再敢言降者,立斬不饒”

話畢,王承喝退王方,讓諸將堅守城池,避不出戰。王方離去之時,眼中閃過一道狠厲之色。

這個王承雖然在歷史上並不出名,卻也是個厲害人物。

當初關中缺糧,馬騰上表稱軍隊補給不足,請求就食谷於池陽,於是率軍改屯長平岸頭。途經散關之時,向王承索要糧草。

王承假意答應,卻在晚上突然率兵偷襲,而後大破馬騰軍,使得馬騰不得不向西敗走。

王方雖然是散關守將王承的族弟,但是王承自幼文韜武略,才能非凡。王承自視甚高,素來瞧不起只有一把子力氣的王方。

而且王承深受李傕知遇之恩,對於李傕忠心耿耿。不然的話,李傕也不會讓王承駐守散關了。

王方卻是與樊稠親善,曾經作爲樊稠副將,一同擊敗過馬騰、韓遂。

李傕與樊稠鬧翻以後,王承、王方兩人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劣。若非王承礙於親戚關係,恐怕早就殺了王方。

待諸將領命離開以後,王承臉上卻是露出了複雜的神色。

“李將軍對我有大恩,這種恩情不能不報。”

“散關易守難攻,縱然賊軍起兵十萬,我也有信心能夠拒之於城外。待其糧盡兵疲之時,再出兵突襲,自可攻破賊軍。”

“散關與涼州的武都郡接壤,憑藉我與參狼羌的關係,只要供給糧草,向他們借兵易如反掌。”

“如今散關雖然缺糧,然而武威郡卻毗鄰益州。益州乃是天府之國,糧草充足。”

“今歲劉焉身死,其子劉璋掌控益州,殺掉了張魯的母親以及家室。這才使得張魯反叛,佔據漢中。”

“我若帶領參狼羌兵臨城下,必定能夠索要到一些糧草。只要度過了這個難關,憑藉散關之險,可以先攻取武都郡爲根基,而後向北可攻涼州,向南可取益州。”

“只有這樣,我才能積蓄足夠的力量,爲李傕將軍報仇”

想到這裡,王承握緊了拳頭。

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1章 魂入漢末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28章 返鄉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444章 嫁禍第284章 旭之志第535章 仲達第451章 馬玩第99章 復奪廣宗第984章 楊樹下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872章 野炊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55章 假借天命第57章 驚變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472章 劫營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390章 清洗第176章 困境第34章 劫營第26章 易首邀酬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620章 追與逃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39章 王延之謀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551章 凱旋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984章 楊樹下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472章 劫營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79章 再次掌兵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789章 屠城第582章 挑選第535章 仲達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965章 一封信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805章 約戰第552章 韓莒子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988章 三俊傑第814章 婚事(下)第816章 天子崩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318章 魄力第552章 韓莒子第89章 必敗論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235章 鮑信第212章 張揚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956章 鬥陣(中)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26章 誘敵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867章 美人殤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342章 斬郭汜第214章 苦衷第206章 擒張遼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114章 田豐第573章 一言破城
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1章 魂入漢末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28章 返鄉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444章 嫁禍第284章 旭之志第535章 仲達第451章 馬玩第99章 復奪廣宗第984章 楊樹下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872章 野炊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55章 假借天命第57章 驚變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472章 劫營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390章 清洗第176章 困境第34章 劫營第26章 易首邀酬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645章 聲討陳旭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620章 追與逃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39章 王延之謀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551章 凱旋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984章 楊樹下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472章 劫營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79章 再次掌兵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789章 屠城第582章 挑選第535章 仲達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965章 一封信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805章 約戰第552章 韓莒子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985章 荊州平定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988章 三俊傑第814章 婚事(下)第816章 天子崩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318章 魄力第552章 韓莒子第89章 必敗論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235章 鮑信第212章 張揚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956章 鬥陣(中)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26章 誘敵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867章 美人殤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342章 斬郭汜第214章 苦衷第206章 擒張遼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114章 田豐第573章 一言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