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

劉備等人死裡逃生,剛剛回到荊州沒多久,就已經知道如今荊州也是烽煙遍地。

原來,陳旭得知益州戰事危機之後,當即下令撤出豫州,準備馳援益州。

田豐諫道:“此地距離益州路途遙遠,縱然現在發兵救援,恐怕也有些來不及了。”

“主公不妨讓子龍率領騎兵,先行返回關中,而後從武關殺入荊州境內,行那圍魏救趙之舉。”

“劉玄德若是知道荊州有失,必定方寸大亂,很有可能會領兵回援。”

陳旭深以爲然,就準備讓趙雲先帶領騎兵撤退。

賈詡卻是說道:“前番劉玄德攻打益州,張繡將軍從武關發兵,擄掠人口無數。”

“料想那龐士元定會吸取教訓,會在武關南方郡縣駐紮重兵,子龍將軍縱然領兵突襲,恐怕也不會有太大斬獲。”

“故此,絕對不能將希望只寄託在子龍身上。”

陳旭覺得賈詡之言有理,當即說道:“還請文和教我。”

賈詡道:“讓子龍率領騎兵先攻荊州,此計並沒有錯。”

“只不過,主公還應當領兵日夜兼程撤回關中,而後親率大軍兵出武關,擺出吞併荊州的架勢。”

“假如大軍壓境,荊州軍又豈有不撤兵之理?只不過大軍想要抵達武關,還需要時間。”

“另一方面,主公可以派兵從軒轅關出兵,攻打隸屬孫權的潁川郡,孫權得知潁川危機,必定會召回周瑜。”

“如此,攻打漢中的兵馬就會少上許多。”

陳旭採納了兩人建議,依計行事。

卻說趙雲抵達武關以後,就率軍殺入荊州,果不出賈詡所料,徐庶早有防備,已經堅壁清野。

趙雲雖然率領騎兵四處縱橫,卻也沒有太大斬獲,他也不敢輕易孤軍深入,戰局也陷入了僵持階段。

劉備返回荊州以後,正好與徐庶派遣的使者相遇。

得知荊州北方戰局,再加上陳旭正率領大軍往武關趕來,劉備亦是心中大駭。

“速速派人前往漢中,將雲長調回來。”

八萬大軍幾乎在巴郡折損殆盡,荊州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這個時候,關羽等人攻打漢中,已經完全沒有了必要。

只要關羽能夠率領麾下兵馬返回,再加上冀州留守的兵馬,未嘗不能擋住關中軍兵鋒。

漢中,西城境內,荊州軍營寨。

關羽得知劉備兵敗巴郡,龐統、張飛戰死沙場的消息,當即怒氣勃發,就想要爲張飛報仇。

奈何他也知道事情緩急輕重,雖然心中憤恨不平,也只能爲荊州全局考慮,就準備撤回荊州。

蒯良得知這個消息以後,亦是駭然失色,而後憂慮的說道:“東吳虎視荊州久矣,如今主公遭逢大敗,荊州損兵折將。”

“假如周瑜趁勢反戈一擊,想要趁機奪取荊州,卻該如何是好?”

蒯良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關羽聞言心中駭然,就開始思量應對之法。

可以說,現在的荊州本就風雨飄搖,如果東吳再橫插一腳,後果將不堪設想。

思考許久,關羽眼中閃過一道厲色,道:“今日我單騎入吳營,試探一下週公瑾手否有其他心思。”

“若周公瑾有二心,見我進入荊州軍營寨,必定會將我留下,而後吞併荊州兵馬。”

“若其沒有動作,就說明不會背盟攻打荊州。”

蒯良聞言大驚,道:“將軍單騎入吳營,假如周瑜真的懷有歹意,卻該如何是好?”

關羽卻是冷笑道:“某手中有青龍偃月刀,縱然千軍萬馬亦絲毫不懼,若那周公瑾沒有二心便罷,他若真有其他心思,某先出手結果了那廝!”

“先生可以領兵在外策應,一旦聽到動靜,即可領兵殺入東吳營寨。”

蒯良素來知曉關羽勇武過人,可是聽見他如此冒險的舉計劃,也有些心驚肉跳,苦口婆心的出言勸諫。

“數萬荊州士卒之性命,都繫於將軍一人身上,現在荊州風雨飄搖,主公還指望將軍能夠返回荊州抵禦關中軍。”

“若將軍有失,則這路兵馬危矣,荊州危矣,主公危矣,還望將軍三思而後行。”

關羽聽見蒯良如此情深意切的話,臉上亦是微微動容。

可是關羽仍舊堅持己見,道:“先生無需擔憂,如今東吳尚且沒有與我等撕破臉皮,更何況周公瑾也不見得會背棄盟約。”

“我若進入東吳營寨,縱然周公瑾心懷二心,肯定也會先禮後兵,將我引入營帳之內。”

“憑藉我手中青龍偃月刀,只要營帳之內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暴起挾持周公瑾,料想可保性命無虞。”

“有先生在外面接應,未嘗不能趁機大破吳軍。”

蒯良聽見關羽的話,思量半晌覺得有些道理,想必周瑜沒有猜到,關羽居然會如此膽大、瘋狂。

更何況,正如關羽所言那般,東吳會背棄盟約也不過只是猜測罷了,並不見得會成爲事實。

蒯良面露凝重之色,道:“將軍最好還是帶上一些人馬,也好策應一二。”

關羽沉吟半晌,道:“若是帶的人馬太多,恐怕會惹人懷疑,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帶上五十親衛足矣。”

吳軍營寨之內,周瑜、太史慈相對而立。

“大都督,根據斥候來報,劉玄德兵敗巴郡,龐士元、張益德戰死沙場,八萬荊州軍幾乎折損殆盡。”

“而且趙子龍已經從武關發兵,正在攻打荊州,此次荊州危矣。”

周瑜臉色也變得極爲凝重,喃喃自語道:“以龐士元的才能,荊州軍又怎會落得如此大敗的下場?”

“更何況,就連他本人也葬身巴郡。”

對於龐統的才能,周瑜可是知之甚詳,而且這次荊州與東吳合謀,使用瞞天過海之計,突襲殺入益州。

可以說,荊州軍一直都是高歌猛進,卻沒想到戰局變化如此迅速。

“關中成名謀士都不在益州,我本以爲有龐士元攻打巴郡,定會勢如劈竹,不曾想卻發生瞭如此變故。”

“看來,以前還是我太小覷陳文昭了。”

相比起賈詡這些老牌謀士,司馬懿與法正還是顯得有些名聲不顯,縱然劉備十分重視兩人,周瑜卻一直有些不以爲然。

可是,本來佔據絕對上風的荊州軍,卻是一潰千里,可以看出益州絕對是臥虎藏龍,不容小覷。

太史慈卻是沒考慮太多,有些興奮的說道:“荊州軍遭此大敗,實力肯定折損嚴重,若我等倒戈一擊,未嘗不能將荊州取而代之。”

周瑜聽見了太史慈的話,卻是皺眉不語,心中也開始掙扎了起來。

現在的荊州,的確是太過虛弱了,東吳若是傾盡全力,未嘗不能將荊州拿下,只不過周瑜考慮的問題更多。

到了現在,很多事情都傳到了周瑜耳中。

陳旭幾乎攻下整個兗州,將兗州境內大半百姓遷徙一空,勢力必定會再次膨脹。

袁氏內鬥不休,又損失了這麼多人口,早已今非昔比。

曹操也在與陳旭的交戰中,折損了數員大將,兵馬也損失不少。

至於劉備,更是傷亡慘重,用生命不可承受之通痛來形容他,卻也不以爲過。

以前的東吳,仗着自己特殊地理位置,雖然忌憚陳旭,卻也沒有太過擔心。

雖說這次東吳背盟聯合劉備,也有忌憚陳旭的緣故在裡面,更重要的卻是爲了半個荊州。

也許會有人說,陳旭不是許諾將整個荊州都讓給東吳麼,東吳爲何還要舍大求小,反而背盟與劉備聯合?

其實從一開始,東吳上下都不相信陳旭之言。

事實證明,當東吳與荊州開戰的時候,陳旭並沒有傾盡全力幫助東吳,只是讓陳政率領益州軍,在邊境吶喊助威。

沒有了陳旭的鼎力相助,縱然陳政牽制了一些荊州兵馬,東吳在戰場上也沒有佔據絲毫上風。

這不由使得荊州上下,感覺受到了欺騙。

因爲按照這個局勢發展下去,東吳與冀州開啓戰端,除了是在幫助陳旭牽制劉備以外,根本不可能攻下荊州。

再加上東吳爲此消耗了許多錢糧,使得這場莫名其妙爆發的戰爭,完全有些得不償失。

故此,當龐統舌綻蓮花遊說東吳的時候,才能說動孫權背盟轉而相助劉備。

可是現在,關中力敵天下諸侯,居然還佔據了全面優勢,這不由使得周瑜徹底驚醒了。

他知道,以前魯肅向他說的那些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如果東吳上下,不能正視陳旭帶來的威脅,早晚會有一日,東吳會爲自己的短視付出代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周瑜沒有說話,只是在心中暗暗感嘆着,太史慈正要繼續勸諫,忽然聽到了一陣腳步聲傳來。

“大都督,關將軍前來拜訪。”

周瑜聞言心中一動,問道:“關將軍帶了多少人過來?”

“五十親衛。”

太史慈卻是眼中精光爆閃,說道:“關雲長帶領這麼一點人,就敢前來拜訪,大都督正好將其生擒。”

“如此一來,這路荊州軍必將不攻自破,整個荊州也會唾手可得。”

周瑜沒有答話,反而傳令那人說道:“請關將軍進入營帳。”

第89章 必敗論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40章 出戰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72章 勸降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551章 凱旋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65章 譁變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363章 斬李暹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99章 復奪廣宗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87章 擇婿第560章 反心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52章 暗鬥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380章 謀兵權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163章 洞房第476章 重逢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70章 報仇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449章 說客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50章 東阿對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38章 虛張聲勢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54章 約戰第738章 再戰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212章 張揚第109章 報仇第88章 矛盾論第771章 擒張任第212章 張揚第524章 簡雍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366章 內亂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285章 無名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00章 繼承第156章 伏兵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791章 入敵營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308章 換糧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505章 求情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547章 渡河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54章 約戰第223章 安頓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60章 欲殺文昭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31章 練兵第636章 無奈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733章 破寨第948章 蘆葦蕩第925章 改名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399章 密信
第89章 必敗論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40章 出戰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72章 勸降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551章 凱旋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65章 譁變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363章 斬李暹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99章 復奪廣宗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87章 擇婿第560章 反心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52章 暗鬥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380章 謀兵權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163章 洞房第476章 重逢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70章 報仇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449章 說客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50章 東阿對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38章 虛張聲勢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54章 約戰第738章 再戰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212章 張揚第109章 報仇第88章 矛盾論第771章 擒張任第212章 張揚第524章 簡雍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366章 內亂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285章 無名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00章 繼承第156章 伏兵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791章 入敵營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308章 換糧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505章 求情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547章 渡河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54章 約戰第223章 安頓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60章 欲殺文昭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31章 練兵第636章 無奈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733章 破寨第948章 蘆葦蕩第925章 改名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399章 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