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亂世男子

關中的六月,驕陽似火,關羽騎在一匹快馬之上,星夜兼程往豫州趕去。臉上的汗珠流了下來,卻被關羽的綠袍所吸收。

至於胡氏,並沒有被關羽帶在身旁。這倒並不是因爲關羽急着離開,來不及帶上胡氏。而是因爲關羽知道,豫州戰事將起,劉備敗多勝少,稍有不慎就會成爲無根之浮萍。

這個時候,關羽卻是不能帶上胡氏,免得到時候連累她隨着自己,四處奔波勞累。真要如此的話,胡氏不僅會成爲關羽的累贅,甚至很有可能在亂軍之中丟掉性命。

剩餘的那封書信,關羽已經按照劉備的意思,將其交給了文昭。當文昭看完書信之後,卻沒有說一句話。

隨後,關羽就將胡氏託付給了關平,獨自一人離開了解縣。

“小君,對不起。若有一日,兄長能夠有着穩定的領地,我一定會將你接過去。”

關羽的思緒牽掛兩頭,一頭是解縣的妻兒;另一頭乃是豫州的劉備、張飛。一頭是親情,夾雜了愧疚與溫馨;另一頭卻是友情,夾雜了兄弟情義與鐵馬金戈。

亂世之中的男兒,就是如此。要麼馬革裹屍,徒留悲痛與嘆息;要麼建功立業,封侯拜將,榮歸故里。

……

關家村,關羽的庭院之內,胡氏一臉落寞。她苦苦等了將近二十年,卻不想丈夫只回來了幾天,就匆忙離家而去。

她本來以爲,關羽會帶自己前往豫州,能夠與丈夫朝夕相伴。卻沒有想到,現實卻如此殘酷。

以往沒有關羽的消息,胡氏也並不奢求其它,只希望將關平撫養長大,好讓他日後能夠出人頭地。

然而,關羽回到家鄉讓胡氏看到了溫暖的希望,卻又將這希望無情的踐踏。從雲端跌落到九幽之下,這種感覺並不好受。

更爲重要的是,關羽有着非常濃重的大男子主義,並沒有向胡氏解釋,自己爲何又不想帶她前往豫州了。他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以後若有機會,再接你過去吧。”

正是因爲關羽的這種大男子主義,才使得胡氏有些心碎。她甚至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丈夫纔沒有把自己帶走。

於是乎,在關羽走了之後,胡氏哭了,哭得非常傷心。

“阿平,去安慰一下你阿母吧。”

看着亦是面帶愁容的關平,文昭輕輕說道。沒有人比他更加明白,關羽此舉的用意;也沒有人比他更加明白,胡氏的可憐。

因爲文昭也經常行軍打仗,有時候一出去少則數月,多則一年半載,和家中女人溫存的時間,也是極其稀少。

縱然許多時候他待在蒲阪,每日也有着數之不盡的事情,需要他來處理。所以說,文昭對於自己的妻兒,一直心懷愧疚。

然而人在亂世身不由己,哪怕他已經成爲雄踞一方的大人物,哪怕他如今麾下兵多將廣,實力強勁。爲了能夠不被別人超越,他只有不停地發展壯大,不敢有一絲懈怠。

逆水行走,不進則退。

很多事情的道理,完全都是相通的。若是文昭故步自封,不思上進,早晚都會被其他諸侯所滅,落得一個家毀人亡的下場。

男人一入戰場,就身不由己,哪怕勇武如關羽,也沒有信心能夠在亂世中護得胡氏周全。是以,他纔將其留在了相對比較安定的關中。

畢竟,依照現在的趨勢來看,關中縱然不是固若金湯,卻也相差不遠。更何況關平又在文昭身旁擔任親兵,日後胡氏的生活也會漸漸變好。

正是考慮到這些,關羽才只留下一句不痛不癢的話,就拋下了自己的結髮妻子,揚長而去。

對於母親的心思,關平自然非常清楚。他聽到了文昭的話,瞭解到了父親的心思以後,當即向着面帶愁容的胡氏走去。

“阿母休要傷懷,阿翁這次匆匆往豫州趕去,是因爲伯父劉豫州,將要與冀州袁本初爆發戰爭。對於這場戰爭,豫州並沒有絕對的勝算。”

“阿翁擔憂伯父兵敗失去根基,怕阿母跟他過去以後,會隨着敗軍顛沛流離,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這纔沒有帶你前去豫州。”

胡氏聞言先是一愣,繼而有些擔憂的說道:“劉豫州既然打不過袁本初,爲什麼要和袁本初交戰呢?還有,戰爭爆發,你阿翁他會不會有危險?”

胡氏上前一步,緊緊抓住了關平的手臂,眼圈有些泛紅:“你阿翁他,爲什麼就不能留在關中,爲大將軍效命呢?”

“大將軍兵強馬壯,誰都不怕,再加上大將軍又那麼賞識他。你阿翁跟在大將身旁,豈不會好上許多?”

關平苦笑了兩聲,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自己母親的話。胡氏雖然嫺淑知禮,終究還只是一介農婦,她如何能夠了解‘士爲知己者死’的情懷?

特意忽略了胡氏的幾個問題,關平只是安慰她道:“阿母休要擔心,就連大將軍都說阿翁勇冠三軍,天下少有人及。”

“莫說此次戰爭伯父不見得會敗,縱然兵敗,阿翁仗着手中的青龍偃月刀,這個世間也沒有幾人能夠擋得住他。”

聽聞這些話,胡氏才笑了起來,她的眼睛眯成了月牙狀,臉上滿是驕傲的神色。她覺得,自家丈夫能被大將軍如此稱讚,肯定是冠絕當世的大豪傑了。

她能夠嫁給這樣的大豪傑,縱然與丈夫聚少離多,卻也感到十分的幸福與滿足。這就古華夏民間的女子,樸素、賢惠,並且容易得到滿足。

站在不遠處的文昭,看到胡氏臉上驕傲的神色,這纔會心一笑。他靜靜的走出門去,一旁的典韋看到以後,亦是不動聲色的拿着自己的雙鐵戟,緊緊跟在文昭身後。

文昭出了庭院,繼續往田間走去。典韋不敢怠慢,招呼了一小隊親兵,跟在了自己身後。

文昭漫無目的的走着,沒過多久便來到了當初典滿、關平結拜的地方。聞着撲鼻而來槐樹花的香味,他摘下了一串槐花,放在嘴中靜靜咀嚼着,感到了一股香甜之味。

“亂世的男子就好似這串槐樹花一樣,無論外表多麼冷豔,他們的內心卻都是甘甜、溫柔的。”

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9章 毀田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12章 騎兵第252章 密謀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353章 烏龍第35章 燒糧第18章 神勇第88章 矛盾論第1008章 去世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328章 龜兒子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779章 下戰書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08章 盜竊案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682章 不安第75章 輕視第326章 誘敵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362章 陷陣第497章 衝突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600章 魯肅(上)第223章 安頓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508章 出巡第617章 讒言第525章 名利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229章 交易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14章 請罪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45章 大捷第492章 野炊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9章 名揚州郡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71章 勸說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99章 復奪廣宗第75章 輕視第911章 勸諸葛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551章 凱旋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69章 程昱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275章 出巡第385章 鴻門宴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144章 鬥將第740章 戰畢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36章 賞賜風波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591章 王延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322章 饑荒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46章 再議黃巾第251章 祭奠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23章 擊賊第623章 逃命第181章 追殺
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9章 毀田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12章 騎兵第252章 密謀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353章 烏龍第35章 燒糧第18章 神勇第88章 矛盾論第1008章 去世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328章 龜兒子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779章 下戰書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08章 盜竊案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682章 不安第75章 輕視第326章 誘敵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362章 陷陣第497章 衝突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600章 魯肅(上)第223章 安頓第910章 單騎入吳營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508章 出巡第617章 讒言第525章 名利第671章 殺入城中第229章 交易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14章 請罪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245章 大捷第492章 野炊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9章 名揚州郡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71章 勸說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99章 復奪廣宗第75章 輕視第911章 勸諸葛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551章 凱旋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69章 程昱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275章 出巡第385章 鴻門宴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144章 鬥將第740章 戰畢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36章 賞賜風波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591章 王延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322章 饑荒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46章 再議黃巾第251章 祭奠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23章 擊賊第623章 逃命第181章 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