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歷史真相

陳旭、趙雲聽到趙煌的話,全都驚駭無比。

三千精銳騎兵,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知道,騎兵的造價可是昂貴無比。每一匹戰馬都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光是三千匹合格的戰馬,都是一筆天大的財富。

精銳騎兵,不光是有戰馬就行,還要有三千個上過戰場,弓馬嫺熟的騎士才行。

有時候,一個精銳騎兵,甚至比一匹戰馬都寶貴。

陳旭帳下的黃巾軍騎兵,從南到北轉戰千里,大小戰事經歷無數,才成爲合格的騎兵。

現在由於陳旭擴建了以前騎兵,再加上剔除了一些年齡偏大的黃巾軍騎士,安插進來了很多比較年輕的黃巾士卒。

曾經的三千精銳黃巾騎兵,雖然變成了四千人,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不升反降。

若是不經歷長久的戰事,在血與火中磨練,就不配稱爲精銳騎兵。

由此可見,三千精銳騎兵對於陳旭等人的震撼有多大!

感受到陳旭似乎有些不信任自己,趙煌挺了挺身子,目視陳旭,說道:“我只問將軍,若是我能帶來三千精銳騎兵,將軍可敢帶領帳下黃巾騎兵,北上與鮮卑決一死戰?”

陳旭定定的望着趙煌,看到他不似在說謊,就回答道:“若是子亮果真能夠帶來三千精銳騎兵,並且讓他們聽從我的號令,那麼我必定會帶領帳下騎兵,北上攻打胡人。”

趙煌沒有滿口答應,反而說道:“將軍的名聲我早就聽說過,深知將軍愛護帳下士卒,並且用兵如神。”

“但是耳聽爲虛,眼見爲實。若是想要這三千精銳騎兵歸心,還要看將軍自己。”

陳旭皺眉說道:“若是他們不聽從調遣,我如何能夠如臂指揮,而後與胡人交戰?”

下意識的,陳旭就相信了此人,認爲他果真能夠帶來三千騎兵精銳。雖然在陳旭看來,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將軍放心,若是將軍果真把他們當做手足,果真帶着衆人北上攻打鮮卑,他們絕對會對將軍言聽計從。”

點了點頭,陳旭保證道:“凡是我帳下士卒,我必定待其如手足。”

“現在子亮可以告訴我,你能從哪裡召來三千精銳騎兵了麼?”

聽到陳旭的保證,趙煌也不再猶豫:“將軍可知熹平六年,大漢與鮮卑的那場戰爭?”

陳旭聞言一怔,道:“我只知大漢派出將近四萬精銳騎兵,分三路出兵討伐鮮卑,出塞千餘里。結果漢軍大敗,損失兵馬十之七八。”

趙煌臉上露出悲傷的神色,說道:“不是將近四萬,而是四萬五千大漢精銳騎兵。”

“還有,這些大漢精銳騎兵,不是敗在了鮮卑人的手上,而是敗給了那三個愚蠢統帥。”

說到這裡,趙煌的臉色有些猙獰。

“西羌叛亂由來已久,在大漢與羌人交戰的過程中,‘涼州三明’橫空出世。他們分別是皇甫規皇甫威明,張奐張然明,段熲段紀明。”

“他們三人都是涼州人人氏,屢次大敗羌人,威震西涼。再加上三人的表字中間都有一個‘明’字,這才被人們合稱爲‘涼州三明’。”

說到這三個大漢名將的時候,趙煌的臉上露出了敬重的神色。

而後,他用奇異的眼神望着陳旭,說道:“而被將軍斬殺的皇甫嵩,正是皇甫規將軍的侄兒。”

聽到趙煌的話,陳旭沒有說話,只是細細聆聽着。

“三位將軍之所以能夠成就如此威名,不僅靠着他們高超的統帥能力,還因爲他們帳下有一些驍勇善戰的將官。”

“而夏育與田晏,便是段熲將軍帳下的兩員虎將。”

“這兩人在與羌人作戰的過程中,立下了很多功勞。於是就開始恃寵生嬌,觸犯律法,結果被天子降罪。”

“正好當時鮮卑在檀石槐的帶領之下,屢屢侵犯幽、並涼州。”

“兩人爲了將功折罪,就聯合起來賄賂當時的大宦官王甫,攛掇陛下向鮮卑開戰。”

毫無疑問,當時的漢靈帝年輕氣盛,他雖然荒唐,卻也渴望能夠開疆拓土,在歷史上留下名號。

所以漢靈帝就在熹平六年四月,封夏育爲烏丸校尉,封田晏爲破鮮卑中郎將,封臧旻爲匈奴中郎將。讓他們每人率領一萬五千大漢精銳騎兵,分三路攻打鮮卑。

可以說,當時已經被檀石槐統一的鮮卑,絕對是個極其強大的對手。哪怕比起漢武帝時的匈奴,雖然有些差距,卻也相差不遠。

漢靈帝不聽滿朝文武的勸諫,在沒有詳細規劃、在並不瞭解鮮卑強大的情況之下,就執意派兵出征。

再加上夏育、田晏爲了將功贖罪,更是輕兵冒進,這才使得大漢有此敗仗。

至於臧旻,他雖然曾經平定過會稽人許昭的叛亂,但是本身對於兵事卻並不是十分通曉。那場只有幾萬人的叛亂,他就花費了三年時間才徹底平定。

再加上南方的地形與敵人,與北方胡人沒有絲毫相同之處。所以朝廷派他統領一撥人馬,更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四萬五千的大漢精銳,由兩個輕兵冒進,想要將功贖罪的將領統帥;再加上另外一個,絲毫不通曉北方戰法的臧旻統帥。

這場北擊鮮卑的巨大軍事行動,還未曾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結局。

那場戰事,以官兵的慘敗而告終。三個官兵統帥撇棄自己的手下,每人帶着十幾個人,悽悽慘慘逃了回來。

其餘的官兵,要麼戰死沙場,要沒被鮮卑俘虜,要麼流竄到各個地方。

夏育三人大敗之後,回到京城生怕性命不保,就散盡家財賄賂宦官。三人還把兵敗的責任推到士卒們身上,說他們抗命不遵,畏戰如虎,這纔有此大敗。

毫無疑問,聽聞官兵大敗消息以後,滿懷着開疆拓土,名留青史的漢靈帝,暴怒無比。

他當時就要斬殺夏育三人,但是禁不住貼身宦官苦苦相勸,這纔將三人貶爲庶人。

爲了發泄心中的憤怒,漢靈帝還降下聖旨,將那些僥倖逃得性命的官兵統統處死。

四萬五千官兵雖然戰死很多,但是仍然有五千多人逃出鮮卑。他們九死一生回到國中,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屠刀。

有三百多人被官府捉住,砍掉了腦袋。其餘逃得性命的官兵,聽聞這個消息以後,對於夏育三人更是恨之入骨。

漢靈帝如此憤怒,並非小題大做。

自從漢武帝北逐匈奴以後,雖然胡人時常叛亂,但是大漢的強大已經深入這些人的心中。

可是這場北伐的失敗,卻讓漢室顏面盡失。所以聽從了夏育三人的讒言以後,漢靈帝纔要斬殺那些北,擊鮮卑的大漢倖存官兵。

漢靈帝果真愚蠢的認爲,是這些官兵不聽號令,畏戰不前嗎?絕對不是!

可以說,從他一開始下令北伐,就已經犯下了巨大的錯誤。

但是這個黑鍋,卻不能扣在他自己的身上。所以那些北擊鮮卑,僥倖逃得性命的大漢官兵,就成了替罪羔羊。

趙煌咬牙切齒的高聲罵道:“若非那三個狗賊胡亂指揮,在不通曉敵人虛實的情況之下,就貿然出兵,官兵又怎麼可能在沙漠之中行走幾日,變得人困馬乏?”

“饒是如此,被鮮卑人伏擊的官兵,仍然爆發了強大的戰鬥力,使得鮮卑損失慘重。”

“甚至就連鮮卑可汗檀石槐,也被官兵的一員副將擊傷,險些戰死沙場。”

他冷笑了幾聲,繼續說道:“若非如此,正值壯年的檀石槐,又怎會在幾年過後就身體不支,一命嗚呼?”

聽到趙煌的話,陳旭與趙雲都感覺不可思議。

他們未曾想到,幾年前的那場戰事,居然還有這麼多的隱情。

陳旭聯繫自己知道的情報,就可以推測出此人並沒有說謊。

檀石槐當時統一鮮卑,再加上擊敗四萬五千大漢精銳。

在如此風光的狀況下,他居然沒有攜大勝之聲威,帥兵南下。反而龜縮在彈汗山,三年多以後,就死去了。

若非在那場戰爭中他受了重傷,野心勃勃的檀石槐,絕對不會安安靜靜的待在彈汗山,一直到他死去。

沒有理會陳旭兩人的想法,趙煌繼續說道:“那些官兵浴血疆場,奮死拼殺,他們得到的不是榮譽,反而是殺戮與罵名。”

說到這裡,他抹了一把眼淚:“因爲那三個狗賊的誣陷,五千多幸存的官兵,這些大漢的功臣,就成了帝國的通緝犯。”

“他們爲了證明自己,只能落草爲寇,每年都要進入鮮卑境內,斬殺鮮卑人。”

“他們沒有別的想法,只希望讓大漢的百姓們知道,他們不是懦夫,更不是逃兵,而是大漢的精銳。”

“就這樣,整整九年的時間,不知有多少被通緝的官兵,戰死在異國他鄉。”

“但是他們的子孫後代,卻繼承了祖先的遺志。他們仍然在北方的大草原上,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之間,用鮮卑人的鮮血,證實着自己。”

趙煌咆哮着:“但是直到現在,大漢仍舊沒有原諒我們。我的父親與袍澤,仍然揹負着懦夫罵名!”

說到這裡,趙煌的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

陳旭、趙雲對視一眼,對於這些官兵,他們都是肅然起敬。

第458章 大逆轉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12章 太平道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633章 郭淮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285章 無名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364章 赦令第627章 葫蘆谷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640章 聆聽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210章 獻城第776章 解惑第795章 益州定第101章 詭異第33章 離間第83章 流言四起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86章 噩耗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763章 綠洲第984章 楊樹下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102章 馬驚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242章 出塞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5章 臥虎嶺第467章 殺羌令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923章 對策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30章 缺糧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399章 密信第328章 龜兒子第190章 回寨第230章 郭嘉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305章 謀劃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316章 赴長安第246章 追擊第345章 面聖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570章 離別第74章 滿腚傷第744章 糾結第70章 報仇第53章 王延中箭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956章 鬥陣(中)第804章 爭鋒第412章 獻策第885章 內亂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23章 擊賊第542章 子午谷第1章 魂入漢末第274章 安心第310章 馬騰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6章 虎嘯第476章 重逢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316章 赴長安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339章 船毀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91章 包辦婚姻第606章 鴻門亭第41章 白馬失守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135章 趙家村第230章 郭嘉第624章 鬥智鬥勇
第458章 大逆轉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12章 太平道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633章 郭淮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285章 無名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364章 赦令第627章 葫蘆谷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640章 聆聽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210章 獻城第776章 解惑第795章 益州定第101章 詭異第33章 離間第83章 流言四起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786章 噩耗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763章 綠洲第984章 楊樹下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102章 馬驚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242章 出塞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5章 臥虎嶺第467章 殺羌令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923章 對策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30章 缺糧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399章 密信第328章 龜兒子第190章 回寨第230章 郭嘉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305章 謀劃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316章 赴長安第246章 追擊第345章 面聖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570章 離別第74章 滿腚傷第744章 糾結第70章 報仇第53章 王延中箭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956章 鬥陣(中)第804章 爭鋒第412章 獻策第885章 內亂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23章 擊賊第542章 子午谷第1章 魂入漢末第274章 安心第310章 馬騰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6章 虎嘯第476章 重逢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316章 赴長安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339章 船毀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91章 包辦婚姻第606章 鴻門亭第41章 白馬失守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135章 趙家村第230章 郭嘉第624章 鬥智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