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潁川陳氏

袁紹聽從麾下謀士之言,派人前去徐州探聽情報,他自己卻是每日拿出那封書信反覆觀看,臉上一直帶着愁容。

低頭凝視着那紙書信,袁紹暗暗想道:“孟德,若是有可能,我真不願意與你爲敵。你若想當丞相或者大將軍,待吾得了天下,都可以封賞給你。”

生活在忐忑與糾結中的袁紹,一直等了十來天以後,細作纔將徐州探聽到的消息,傳遞了回來。

“曹孟德領兗州牧職位,並且曾派使者奔赴關中索要糧草,意欲起兵攻打兗州。”

袁紹看完書信以後,臉色鐵青無比。他憤怒地將書信撕成碎片,大聲怒吼道:“曹阿瞞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憤怒過後,袁紹面沉如水。他召集麾下文武,拔劍在手厲聲說道:“傳我軍令,盡起大軍攻打徐州,活捉曹孟德”

冀州的謀士,雖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終究還是沒有再說什麼。袁紹能夠下定決心與曹操開戰,就說明他確定了那封書信的真實性。

隨着袁紹的一聲令下,整個冀州、幽州、兗州都震動起來,源源不斷的袁軍彙集過來,預示着一場大戰的爆發。

是夜,袁紹滿腹惆悵,一身便裝帶着些許護衛,在城中漫步。

“大兄,你就躺在上面不許下來,看我能不能用木劍刺中你。”

忽然之間,一道稚嫩的聲音,從旁邊的庭院之中傳來。袁紹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那些護衛頓時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袁紹躡手躡腳來到庭院門口,透過門縫觀看裡面的情形。

只見一個稍微大點的男孩,斜躺在一個木凳子之上。另外一個小男孩,卻是拿着一把粗糙的木劍,滿臉興奮的站在旁邊。

大男孩不以爲意的說道:“你都刺了好多次了,從來沒有刺中過一次。”

小男孩嘟囔着嘴巴,故作兇巴巴的說道:“這次一定要刺中你,不許下來。”

話畢,小男孩就氣勢洶洶的跑過去,猛然朝躺在木凳上面的大男孩刺去。

“又沒刺中。”

小男孩的準頭實在不怎麼樣,一劍刺出去毫無力度,居然刺到了木凳下面。

“再來一次,就最後一次”

小男孩不甘心,大喊一聲再次退了回去,他在心中暗暗想道:“剛纔刺的太低了,這次我刺高一點。”

大男孩亦是想到:“方纔他刺低了,這次一定會往上面刺。我等下只需緊貼木凳,他就刺不中我了。”

“呀”

小男孩再次大喊一聲,猛然衝鋒刺了過去。不得不說,他這次超常發揮,準頭還是非常不錯。

只不過大男孩早有提防,在小男孩刺劍過來的時候,身體就緊緊貼在了木凳上面。小男孩這一劍刺得太高,果真又沒刺中。

“哇,你耍賴”

小男孩受挫,扔掉了手中的木劍,坐在地上大哭了起來。大男孩手足無措,急忙跑過去安慰。

袁紹領着身旁的親隨,默默回到府中。整個晚上,他腦子裡都是方纔那副情形。兩個男孩的影子,彷彿與幼時的他和曹操重疊在了一起。

年少之時,他們兩人也經常玩這個遊戲。但是曹操總是能夠猜到袁紹的意圖,從容躲避袁紹刺出的木劍。

他們兩人的武藝,也是在這種戲耍中,慢慢鍛煉出來的。

“孟德,往年可曾會想到今日”

微微嘆息了一聲,袁紹閉着眼睛昏昏沉沉的睡去。

蒲阪城,大將軍府,李儒拿着一封書信,面帶喜色的衝了進來。

“主公,袁本初果真盡起大軍,前去攻打曹孟德。荊州劉表得到天子詔書以後,也開始調集大軍,準備攻打江東。”

文昭撫掌大笑,說道:“好,真是太好了”

幾封詔書、書信,使得整個天下都變得風起雲涌,關東最強大的幾方諸侯,都因此而捲入了紛爭之中。

攜天使以令諸侯的好處,此時纔開始漸漸顯露端倪。

卻說文昭得知陳羣掛印而走以後,一直日思夜想,想要將陳羣徵辟過來。但是他也知道,陳氏乃潁川望族,士人典範。

如今陳旭麾下,除了鍾繇是潁川名士以外,其餘的潁川士人,大多都投奔了袁紹、曹操。

更何況,陳旭的出身並不太好。

哪怕他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那些眼高於頂,並且有門第之見的士人看來,陳旭仍舊是一介武夫。

正如當初的董卓那樣,即使他把持朝廷的軍政大權,一言能夠決斷他人生死,仍舊沒有辦法使得士人歸心。

當然,陳旭現在的名聲,卻要比當初的董卓好上許多。畢竟,他名義上仍舊是大漢開國丞相陳平的後人,還是橋玄的學生。

然而這兩種身份,也只能使得陳旭,勉強躋身於士族的行列。

饒是如此,他也沒有自信能夠輕易通過一紙文書,就將陳羣徵辟過來。

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潁川士人大多都投奔了袁紹、曹操,陳羣若是前去這兩位諸侯那裡,就能夠很快融入潁川士人的這個小圈子裡。

相反,假如他來投奔陳旭,只有鍾繇這個外援,在陳氏集團之中,也未免有些勢單力孤。

現在的文昭,早已今非昔比。他雖然非常想要得到陳羣,卻也沒有離開蒲阪,親自前往潁川邀請陳羣入夥。

只有成爲一方諸侯,才知道他們除了擁有諸侯的風光以外,身上還擔負了太多的東西。光是各個郡縣每日呈上來文書,都能堆積成一座小山。

若不是有程昱等人爲他分擔,恐怕文昭每日都會被那些,如同潮水一般的文書所淹沒。

在得到權利的同時,也會失去很多東西。很多時候,陳旭也會感到疲憊。

正是因爲這樣,文昭才根本沒有辦法抽空前去潁川,親自邀請陳羣。而且,潁川現在乃是劉備治下,他無故前往,卻也有些不太合適。

這個時代的名士,都有着自己的傲氣。哪怕以前被天子徵辟,仍舊有很多人拒不赴任,更何況是現在

心中滿懷着忐忑與期待,文昭暗暗想到:“不知長文會不會應徵而來。”

潁川郡,許昌,陳府。

潁川陳氏雖然也算得上當地豪門,他們的底蘊到底還是太淺。

陳氏以往只是潁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寒門。直到陳羣的族父陳寔橫空出世,潁川陳氏才慢慢躋身於潁川士族行列。

陳寔字仲弓,出於寒微,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才能。他還是一介兒童,只知道玩耍的時候,就受到其餘兒童的擁戴。

寔少作縣吏,一開始也只是那種打雜的小廝,後被提拔爲都亭佐。他雖然出身不好,卻有志好學,坐立誦讀。

縣令鄧邵聽聞陳寔的事蹟以後,將其叫過來談話。一番話下來,鄧邵就知道陳寔絕非等閒之輩,就舉薦他去太學讀書。

陳寔後來所學有成,再次被徵召爲吏,從此以後,他可謂是一路仕途通暢。先後爲督郵,復爲郡西門亭長,四爲郡功曹,五辟豫州,六闢三府,再闢大將軍府。

後再遷除太丘長,故後世稱其爲陳太丘,與子陳紀、陳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

陳寔又與同郡之人鍾皓、荀淑、韓韶等,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爲潁川四長。

陳寔能夠以一介寒士而有所成就,與他高尚的品德脫不開關係。

當初縣令徵召他爲吏,陳寔不願應召,於是逃避隱居陽城山中。

這時正好有人被殺,同縣楊吏見陳寔逃入山中,就懷疑殺人者乃是陳寔,下令逮捕了他。拷打審訊以後,沒有事實根據,這纔將他釋放出來。

後來陳寔作了督郵,不但沒有記恨、報復楊吏,反而用禮召見了他。遠近的人聽說這件事情,都忍不住讚歎陳寔的品德。

一天晚上,有小偷溜到陳寔家裡,躲藏在屋樑上面,想趁機偷竊。

陳寔知道屋樑上面有人,並未喊人捉拿賊人,而是把子孫們叫到面前訓示:“今後每個人都應該要努力上進,勿走上邪路。”

“作壞事的人並不是生來就壞,只是平常不學好,慢慢養成了壞習慣。本來也可以是正人君子卻變成了小人,不要學樑上君子的行爲”

小偷聽見之後感慚交併,下地叩頭請罪。陳寔勉勵他改惡向善,並贈絲絹布匹於屋樑上的盜賊。

後人常以陳寔遺盜比喻義行善舉,樑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詞、雅號。

第一次黨錮之禍的時候,陳寔被囚一年。遇赦得免以後,又被大將軍竇武徵辟爲大將軍府掾屬,謀誅宦官。

不久,竇武反被宦官所殺,第二次黨錮之禍陳寔又遭株連,丟官罷職。

然而只要朝中官位一旦有空缺,就有多位大臣聯名舉薦他。陳寔眼見宦官弄權,卻是心灰意冷,婉言謝絕。

後來陳寔回到鄉里,平心率物,品德冠絕當時,他的名聲越來越重,爲遠近之宗師。潁川陳氏,這才步入士族之林。

他的兩個兒子,亦是顯赫一時。

其中陳紀是陳羣父親,曾任平原相、侍中、大鴻臚。這個陳紀,可不是袁術麾下的那個人。

陳諶乃是陳羣的叔父,曾任司空掾。陳紀、陳諶的崛起,更是讓潁川陳氏,成爲了當之無愧的豪門望族。

再加上陳氏與潁川荀氏有姻親關係,與潁川鍾氏亦是相交莫逆。這不由使得陳氏在潁川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

而此時,陳羣待在自己的房屋之內,看着手上的這封徵辟文書,臉上卻是露出了糾結的神色。

就在陳羣糾結的時候,一個小廝敲了敲房門,說道:“少主人,老太公叫您過去呢。”

陳羣聞言,急忙將那紙徵辟文書收入懷中,前去面前陳紀。

陳紀如今六十有八,自從十年前其父陳寔去世以後,陳紀的身體也是越來越差。特別是這兩年,他幾乎每日都呆在家中。

陳羣非常擔憂自己父親的身體,時常伺候左右。他聽聞陳紀叫他,不敢怠慢,急急忙忙的跑了過去。

“嘎吱”

推開房門,陳羣聞到了一股嗆人的藥味。但是他的臉上,卻沒有絲毫變色。

陳羣上前,看着躺在牀上的陳紀,輕喚了一聲:“阿翁。”

陳紀坐了起來,慈祥的看着陳羣,說道:“長文來了啊。”

“恩。”

陳羣低頭垂目,恭恭敬敬的待立一旁。

陳紀拍了拍牀,對着陳羣說道:“來,坐到牀上來。”

看到陳羣坐到牀上,陳紀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陳紀三十七歲纔有了陳羣這個兒子,也可以算得上是老來得子,對於這個獨子亦是非常看重。

“我聽說,大將軍陳文昭想要徵辟你”

陳羣答道:“正是如此。”

陳紀道:“不知你是否願意,前往大將軍帳下任職”

猶豫了一下,陳羣搖頭道:“父母在,不遠遊。阿翁已經年邁,我只想伺候阿翁身旁。”

陳紀心中雖然高興,臉上卻是一虎,厲聲說道:“糊塗啊,如今羣雄並起,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你又如何能夠一直蝸居在家中”

“前番劉豫州徵辟你,若非我再三相逼,恐怕你也不會應徵吧。沒想到出仕沒多久,你就掛印而走。”

陳羣也不爭辯,只是低頭不語。

嘆了一口氣,陳紀說道:“我知你心高氣傲,想要尋一雄主輔佐。長文是否以爲,大將軍不是雄主”

陳羣說道:“大將軍雖有雄主之風,奈何出身不好,曾經更是投奔過黃巾。我們陳氏乃潁川望族,我又豈能前去投奔大將軍”

“更何況,文若、公達也都在曹孟德帳下效命。我若投奔陳文昭,日後豈不會與兩人爲敵”

陳紀卻是說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若因爲二荀在曹孟德處效命,你就不能投奔其他諸侯,這不是笑話麼”

“須知,哪怕是荀氏一族之中,也有人分別投奔了袁本初、曹孟德。只不過我們陳氏人丁單薄,沒有辦法廣撒網罷了。”

說到這裡,陳紀話鋒一轉,道:“對於大將軍此人,文長有何看法”

沉吟半晌,長文說道:“大將軍起於微末,卻在短短十幾年來,打下了這麼大的基業。如今麾下兵多將廣,謀士如雲,當真不可小覷。”

“大將軍奉天子以徵四方,更是佔據大義。此次以數萬大軍,大破三十萬袁軍,天下之人莫不知大將軍名聲矣。”

陳紀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陳文昭乃是一方雄主,你還猶豫什麼呢”

陳羣只是沉默不語,他對於陳旭的出身,多少還是有些心懷芥蒂。

好似看出了自己兒子心中所想,陳紀謂然一嘆,反問道:“長文可知我陳氏的來源”

陳羣聞言一愣,當即有些羞愧地說道:“孩兒知錯了,我陳氏也並非一直顯赫,祖父年少時期,亦是家中貧困。”

“我不該因爲大將軍的出身,而對他抱有成見。”

他還以爲,自己父親提起祖父的事蹟,是想要讓他明白,出身不能決定,卻可以改變。

正如當初的陳寔一樣,他亦是出身卑微,最後卻名滿天下。使得潁川陳氏,成爲當地的名門望族。

微微搖了搖頭,陳紀從牀上摸出了一本書。他對着這本書,臉上露出了恭敬的神色。

足足沉默了半柱香的時間,他纔將這本書鄭重的交給了陳羣,說道:“長文現在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族譜也是時候交給你保管了。”

“族譜”

陳羣心中驚訝莫名。

區分一個家族是否底蘊過人,除了要看近三代是否有人出仕以外,族譜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對於那些傳承久遠的大家族來講,他們的族譜甚至能夠詳細記載,幾百年內家族的族人。

僅僅憑藉一個族譜,就可以看出這個家族,祖上是否有人擔任過大官,也可以顯露出一個家族的底蘊。

而普通百姓家中,極少有人能夠保留族譜。縱然有,也是保留在一個大宗族的族老手中。

陳寔出身不好的事情,長文早就知曉。在他的映像中,潁川陳氏不應該會有族譜纔對。

趁機交出了族譜,好像卸下了一個重擔,陳紀長長舒了一口氣,說道:“打開看看吧。”

長文翻開族譜,第一頁就寫着:大漢開國丞相陳平。

“這,這怎麼可能”

陳紀輕笑兩聲,說道:“這有什麼不可能”

原來,陳氏因爲陳平,在大漢開國之初顯赫無比。陳平去世以後,先後有三代人世襲陳平的爵位。

然而,陳平當初雖然顯赫,仇家也並不少。陳平後人即使世襲了陳平的爵位,陳氏仍舊漸漸沒落。

陳平的重孫陳何接替侯位,在他爲侯二十三年之時,爲仇人陷害。而後以搶佔他人妻子的罪行,被處以死刑,封國被廢除。

自那以後,整個陳氏徹底沒落。

沒了封國的龐大陳氏,自然是分崩離析,族人紛紛遷徙往其餘郡縣。其中一支,正是潁川陳氏。

潁川陳氏歷經數百年,雖然狀況越來越差,卻始終保留着族譜。但是他們不想辱沒了先祖,這才一直隱瞞了祖先是陳平的事情。

只有每代的家主,才能保管族譜。這也是爲什麼,陳羣不知道族譜的事情了。

看着震驚的陳羣,陳紀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依照族譜來講,陳文昭其實是你族弟。”

既然有的書友詢問,我就說一下:這本書原來首發,只是沒給簽約,後來到創世胡亂發了幾章,沒想到就來了簽約短信,之後就一直在創世發佈。大家不管是在看的本書,還是看的盜版,如果有可能,希望大家幫忙宣傳一下。這本書的成績很不好,我能夠堅持寫到這裡,其實也挺不容易的。

第214章 苦衷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894章 決戰日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251章 祭奠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85章 鴻門宴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814章 婚事(下)第27章 亂起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6章 易首邀酬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363章 斬李暹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813章 婚事(上)第542章 子午谷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61章 救人第97章 清河絕唱第867章 美人殤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108章 破敵第879章 酷吏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295章 衝突第93章 以死脅迫第337章 絕路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275章 出巡第747章 快來了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786章 噩耗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486章 授課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6章 末路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273章 甘寧第625章 殤第640章 聆聽第911章 勸諸葛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267章 不可敵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625章 殤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485章 家事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965章 一封信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898章 試探第771章 捉鄧賢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580章 抉擇第769章 吳懿第247章 反攻第107章 身亡?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921章 入徐州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190章 回寨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789章 屠城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838章 人多力量大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504章 判刑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892章 陷陣營
第214章 苦衷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894章 決戰日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251章 祭奠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85章 鴻門宴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814章 婚事(下)第27章 亂起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6章 易首邀酬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363章 斬李暹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813章 婚事(上)第542章 子午谷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61章 救人第97章 清河絕唱第867章 美人殤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108章 破敵第879章 酷吏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295章 衝突第93章 以死脅迫第337章 絕路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275章 出巡第747章 快來了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786章 噩耗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486章 授課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6章 末路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273章 甘寧第625章 殤第640章 聆聽第911章 勸諸葛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267章 不可敵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625章 殤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485章 家事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965章 一封信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898章 試探第771章 捉鄧賢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580章 抉擇第769章 吳懿第247章 反攻第107章 身亡?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921章 入徐州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190章 回寨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789章 屠城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838章 人多力量大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504章 判刑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892章 陷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