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鴻門亭

文昭從來都是一個雷厲風行之人,既然已經決定前去親自徵辟張既,他就輕裝上陣,只帶領了一百個侍衛,就星夜兼程往新豐趕去。

新豐縣城,位於京兆尹境內,距離長安亦不是太遠;文昭等人從蒲阪出發,一直往西奔馳而去。

這一日,文昭等人行軍累了,就到達一個亭子歇腳。這個亭子相比起其他長亭,卻顯得尤爲氣派。

文昭心中大奇,忍不住向左右問道:“此乃何地,爲何這個長亭如此大氣”

典韋、典滿、關平等人,對於此地都不甚瞭解,故此也根本答不上話來。

卻說這裡的亭長,看到文昭等人鮮衣怒馬,甲冑精良,人人如龍,就知道遇到了大人物。特別是爲首那一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將軍。

他不敢有絲毫怠慢,讓人將亭子打掃得乾乾淨淨,把文昭等人迎了進去。

此時聽見爲陳旭之言,他急忙說道:“閣下有所不知,此亭乃鴻門亭是也。當初西楚霸王項羽和高祖會於鴻門,這個亭子也跟着出名了起來。”

“及至後來,高祖得天下,本地官吏就將鴻門亭修建得極爲壯闊。”

文昭心中暗暗思量:“看來當初的鴻門宴,應該就發生在這一帶了。”

想了一陣,他纔再度對鴻門亭亭長問道:“我等此去想要趕往新豐縣城,不知此地離新豐還有多遠”

鴻門亭亭長聞言,急忙答道:“過了鴻門亭,就已經抵達新豐境內。”

文昭心中大喜,想到將要看見張既,當即感覺神清氣爽。他讓典韋安頓好麾下親兵,就開始與鴻門亭長,天南地北的扯了起來。

這次出來,文昭不僅想要見見張既,還準備好好散散心,故此就問道:“此地可有什麼名勝古蹟,可以供人遊覽”

鴻門亭亭長亦是刻意討好文昭,當即說道:“要說新豐縣城之內,最出名的莫過於驪山。”

“驪山高聳入雲,景色秀麗,山上遍佈着烽火臺等各種景觀。自周、秦、漢以來,這裡一直都是皇家園林,離宮別墅亦是極多。”

鴻門亭亭長十分健談,說起驪山的時候亦是滔滔不絕。

“上古時期,女媧娘娘在這裡煉石補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烽火戲諸侯;秦始皇更是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

不得不說,驪山有着極其厚重的文化歷史。

其實不僅僅是這些,文昭還知道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也在驪山之下;而且盛唐時期,唐玄宗與楊貴妃,也在此地演繹了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

及至後來,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於驪山之上;張學良和楊虎城,就在此發動兵諫,迫使老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可以說,驪山見證了華夏的興衰,以及悲壯的歷史。

文昭聽得非常出神,忽然聽到鴻門亭亭長嘆息道:“只可惜驪山乃是皇家園林,常有重兵把守,一般人根本不能靠近驪山。”

繼而他又再次振奮精神,說道:“吾觀閣下裝束,妄自揣摩壯士身份,可是軍中之人”

文昭微微頷首,面帶笑意的說道:“然也。”

鴻門亭亭長急忙說道:“閣下若喜好兵事,有一個地方卻不能不去一觀。”

文昭心中大奇,急忙問道:“何地”

鴻門亭亭長遙指南方,說道:“新豐縣城以南,乃是藍田縣城;藍田縣城再往南去,有一龐大山谷,名爲藍田穀。”

文昭追問道:“這藍田穀,可有什麼過人之處”

鴻門亭亭長輕笑兩聲,說道:“說到藍田的來歷,是由於這裡的藍田美玉非常出名,然而在戰國時期,這裡卻是彙集了天下人的目光。”

文昭心中大奇,說道:“願聞其詳。”

鴻門亭亭長道:“戰國初期,秦國羸弱,爲關東諸侯所鄙棄,甚至時常被魏國所欺凌。直到後來商君變法,秦國擊敗了強大的魏國以後,方纔正式成爲一方霸主。”

“商君變法時期,曾經花費大約十年之久,在藍田穀之內秘密訓練出了一支新軍,也就是日後擊敗魏國的大秦精銳。”

“及至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上位以後,以張儀爲秦相。因爲張儀欺詐楚懷王,使得秦、楚之間爆發了規模巨大的藍田之戰,亦是在藍田這個位置。”

對於鴻門亭亭長所說的藍田之戰,文昭也曾瞭解過,這完完全全是張儀,把楚懷王當成了傻子戲弄。

修魚之戰後,齊國、楚國結成聯盟,成了秦國的心腹之患。

張儀爲了離間齊楚聯盟,就辭掉秦國相位,向南拜見楚王。張儀對懷王說:秦王願意把商於六百里地獻給楚國,好與強大的楚國結盟,一同抵禦齊國。

楚王大喜過望,不但把楚國相印交給了張儀,還派人去與齊國宣佈斷交,甚至爲了表達自己與齊國斷交的決心,還讓勇士前去辱罵齊王。

齊王大怒,一面與楚國徹底斷交,一面派人入秦與秦王商議,共同討伐楚國之事。

張儀離間齊、楚的目的已經達到,當即翻臉不認人。在楚王索要商於六百里地的時候,說一開始他就言明,只需要送給楚國有六裡地。

楚王感覺遭受欺詐,當即暴跳如雷,大罵張儀是出爾反爾的小人,氣沖沖興兵伐秦。

楚國先與秦、齊聯盟大戰于丹陽,結果楚軍大敗,楚國七十多位將領被俘,八萬楚軍戰死,漢中郡也被秦國奪走。

隨後,楚懷王又調動楚國全部軍隊進攻秦國,再次被聯合了韓、魏兩國的秦國所破。楚國腹背受敵,急忙撤軍,還不得不割讓了兩個城邑向秦國求和。

從此,強大的楚國一蹶不振,楚懷王更是淪爲天下人的笑柄。

藍田之戰,也可謂是張儀合縱的巔峰,憑藉一張伶牙俐齒,就使得聯盟牢固的齊楚關係破裂,並且極大削弱了楚國。

若講出這些話的是其他人,文昭尚且不感覺奇怪。

可是他有些不相信,憑藉一位區區的鴻門亭亭長,就能對這段歷史知之甚詳。

似乎看出了陳旭心中所想,鴻門亭亭長急忙說道:“這些事情,某以前並不知曉。只是有一次,新豐縣尊曾經在鴻門亭中,與其他人談論這段歷史,我纔將其悄悄記在心裡。”

文昭眼神一閃,暗暗想到:“如此看來,張既不僅精通政事,對於兵事也多有了解啊。”

此時的文昭,對於面見張既,心中更加迫切了。

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47章 黃巾再起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765章 對峙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680章 責罰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802章 狼煙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72章 華雄第46章 再議黃巾第206章 擒張遼第813章 婚事(上)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255章 逼宮第389章 殺貴妃第101章 詭異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674章 秦宓死第461章 議事致所有書友第756章 碾壓第222章 吹捧第14章 請罪第373章 王承第46章 再議黃巾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117章 交談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116章 很年輕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680章 責罰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31章 練兵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491章 心憂第59章 殤第524章 簡雍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957章 鬥陣(下)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458章 大逆轉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1004章 病危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732章 第三天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269章 止戈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93章 以死脅迫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682章 不安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972章 爭功第193章 心思第747章 快來了第107章 身亡?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534章 憂慮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246章 追擊第27章 亂起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821章 諸葛亮第267章 捷報第325章 敗逃第299章 大婚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78章 折服第93章 以死脅迫第72章 華雄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280章 司馬懿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801章 塞外風雲
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47章 黃巾再起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765章 對峙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680章 責罰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802章 狼煙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72章 華雄第46章 再議黃巾第206章 擒張遼第813章 婚事(上)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255章 逼宮第389章 殺貴妃第101章 詭異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674章 秦宓死第461章 議事致所有書友第756章 碾壓第222章 吹捧第14章 請罪第373章 王承第46章 再議黃巾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117章 交談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116章 很年輕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680章 責罰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31章 練兵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491章 心憂第59章 殤第524章 簡雍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957章 鬥陣(下)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458章 大逆轉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1004章 病危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732章 第三天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269章 止戈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93章 以死脅迫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682章 不安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972章 爭功第193章 心思第747章 快來了第107章 身亡?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534章 憂慮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246章 追擊第27章 亂起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821章 諸葛亮第267章 捷報第325章 敗逃第299章 大婚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78章 折服第93章 以死脅迫第72章 華雄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280章 司馬懿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801章 塞外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