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子午谷

從關中進入漢中,一直有六條古道,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穀道、武關道。

這些古道在軍事戰略上而言,全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然而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之中,其中五條古道仍然許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

這其中只有子午谷裡的子午道,卻是唯一一座多次被人謀劃偷渡,卻從來沒有成功過的險峻要塞。

故此,後世纔有了秦嶺六道,子午爲王的說法。

真正讓子午谷揚名後世的事情,還是因爲三國時期,魏延曾經向諸葛亮獻子午谷奇謀。

當時正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覺得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魏延認爲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

這樣一來,就可以輕易佔據長安。

結果諸葛亮認爲這條計策太過冒險,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

卻不想,事後司馬懿得知這條消息以後,就感嘆着說道:“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

正是因爲諸葛亮五次北伐全都失敗,而且死在了北伐的過程中。再加上司馬懿的一番話,才使得許多人暗自嘆息:假如當時諸葛亮用魏延子午谷奇謀,會不會早就滅掉了魏國

人們讀三國演義大多都會偏愛蜀國,故此對於諸葛亮幾次北伐無功而返,許多人都忍不住捶胸頓足,仰天長嘆,心中遺憾不已。

也正是因爲這遺憾,才使得人們更加懷念子午谷奇謀,子午谷的名聲也因此越來越大。

然而,先不說關於子午谷奇謀的真實性,也不管司馬懿是否說過那番話。若是細細分析,才發現魏延的計謀經不起推敲,諸葛亮拒絕這條計策倒也並無過錯。

首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的首要目的不是攻入關中,佔據長安。相反,他卻是準備佔據整個涼州。

諸葛亮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北伐,乃是因爲蜀國只佔據一州之地,發展潛力比起曹魏相差甚遠。

若是北伐能夠佔據涼州,那麼蜀國不僅能夠極大擴充地盤,還可以增加許多人口。如此一來,日後再與魏國比消耗,也就不至於太落入下風。

故此,諸葛亮這一次的既定戰略,乃是先從陽平關往西挺近涼州的武都郡,而後再越過岐山一直往北佔據蕭關,奪取安定郡。

事實上,這一次諸葛亮佔據涼州的目的,幾乎已經快要達成。只不過因爲馬謖失了街亭,蜀軍糧道被斷,諸葛亮纔不得不放棄已經佔據的廣大領地,反而開始撤兵。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的時候,根本沒有弄清楚諸葛亮的戰略目標。諸葛亮不是想要攻入關中滅亡魏國,而是爲了奪取涼州。

故此,縱然魏延的計策最後能夠成功,也早已與諸葛亮的戰略背道而馳。這也是爲什麼,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建議。

然而,若是不考慮諸葛亮的大戰略,單單談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會發現這其實是個非常可笑的計策。

正如前面說言:秦嶺六道,子午爲王。自古以來,奇襲子午谷的戰例不在少數,卻從來沒有一次成功的事蹟。

東晉名將桓溫伐前秦,進攻長安,命司馬勳由漢中出子午谷,未出穀道就被秦軍擊敗。

南北朝時期西魏派賀若敦等發兵子午道,前去鎮壓樂熾。樂熾等燒子午棧道,據守直谷,使賀若敦的部隊不能前進。

五代後蜀從子午道北進的軍隊,被後漢王景崇擊敗。

明末闖王高迎祥欲自漢中進攻西安,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卻被孫傳庭卻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雙方激戰四天後,闖王高迎祥兵敗被俘。

以上的記載,無一不顯示出了從子午谷進兵的困難。

退一步來講,就算魏延當時能夠通過子午谷,出其不意攻下長安,又沒有考慮後果呢

長安一帶無險可守,縱然魏延領兵五千進入關中,卻無疑成爲了一支孤軍,蜀國大軍想要再從子午谷通過,勢必難比登天。

而長安的西部、北部、東部,全都是魏國領地,要不了幾日,魏國就可以調集大軍圍困長安。

所以說,縱然魏延果真打下長安,也免不了敗亡的結局。

還有司馬懿所說的那句話,其實根本無從考究。就算他真的說過這話,也很有可能是挑撥離間罷了。

魏延此人性格高傲、性情極惡,自五虎上將先後去世以後,就常以蜀國第一大將自居。

每次隨軍北伐,魏延都自比爲前漢的韓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

諸葛亮對於魏延的請求,自然是不會應允,故此魏延常恨自己之纔不能盡其用。

假設一下,若是司馬懿的那番話傳到魏延耳中,會不會更加堅定了魏延的心思。使他覺得自己對了,諸葛亮的所作所爲不對,而懷恨在心

自古以來,國家不懼外敵,而懼內患。若是諸葛亮、魏延不合,就好使戰國時期的藺相如、廉頗不睦一般,對於蜀國的危害不言而喻。

若司馬懿果真說過那句話,則他挑撥離間的功夫,已經練得爐火純青了。

子午谷雖然險峻無比,大軍通行不易。然而由於這是漢中與關中之間,距離最近的一條路,故此平常十分也有不少商販從這裡通過。

以前董卓、李傕、郭汜亂政,就有許多百姓從此地逃往漢中。

當然,由於這條古道的重要性,漢中張魯在險峻的位置,也派有一些軍士把守。只不過他們對於那些商販,以及前往漢中的百姓,卻是從來不會阻攔。

這一日,一行二十餘人從這裡經過,他們雖然風塵僕僕、滿臉憔悴,卻也掩飾不住身上非同尋常的氣質。

除了領頭那人有些書卷氣息以外,其餘的二十餘人,都是孔武有力之輩。他們身上,也都帶着武器。

當然,在亂世之中出門攜帶武器,已經成爲了慣例,故此這些人倒也沒有特別引人注意。

歷史上諸葛亮五出岐山,演義中六出祁山。

第114章 田豐第477章 反目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811章 滅族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620章 追與逃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272章 少年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233章 斬將第489章 糾結第458章 大逆轉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59章 殤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719章 心憂第542章 子午谷第928章 拜將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98章 黃巾不死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249章 匯合第205章 罷兵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496章 家宴第365章 攻城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322章 饑荒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322章 饑荒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170章 比武第252章 密謀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99章 復奪廣宗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19章 名揚州郡第267章 捷報第205章 罷兵第800章 繼承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771章 捉鄧賢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733章 破寨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44章 鬥將第84章 水淹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898章 試探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194章 陷陣營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156章 伏兵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949章 東風第279章 水師第779章 釋放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242章 出塞第163章 洞房第207章 於夫羅
第114章 田豐第477章 反目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811章 滅族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620章 追與逃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272章 少年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233章 斬將第489章 糾結第458章 大逆轉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59章 殤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719章 心憂第542章 子午谷第928章 拜將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98章 黃巾不死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249章 匯合第205章 罷兵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496章 家宴第365章 攻城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322章 饑荒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322章 饑荒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170章 比武第252章 密謀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99章 復奪廣宗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346章 以陳代漢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19章 名揚州郡第267章 捷報第205章 罷兵第800章 繼承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771章 捉鄧賢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733章 破寨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44章 鬥將第84章 水淹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898章 試探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194章 陷陣營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156章 伏兵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949章 東風第279章 水師第779章 釋放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242章 出塞第163章 洞房第207章 於夫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