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離間

戰鼓聲隆隆作響,濮陽城的氣氛變得極爲緊張,城門關閉,一千五百郡國兵與三千義兵分兵把守四門。

一柱香的時間過去,城外突然灰塵遮天蔽日、人喊馬嘶,只見一彪兵馬打着‘卜’字大旗,士卒個個頭抹黃巾,殺氣騰騰地奔向濮陽城。

這彪兵馬衣甲、武器五花八門,乍一看去,彷彿是烏合之衆。

待細細觀察之時,卻見每個士卒雖然臉色疲憊,卻是鬥志昂揚,身上散發出濃濃的朝氣,眼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隊兵馬正是卜己率領的黃巾軍,他聽說波纔在潁川大敗官兵之後,果然不甘寂寞,盡起全軍,前來攻打濮陽。

波才大敗官兵是四月份發生的事情,如今已經五月初,只是因爲交通不便,再加上戰亂四起,信息的傳遞才如此緩慢。

波才也只比官府提前兩日知道,而後就星夜整軍,前來進犯濮陽城。

黃巾軍在離城門口三箭處停住腳步,而後派出一人近前大聲喊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大賢良師上應天意,下體民心,振臂一呼,天下應者無數,如今天兵到此,爾等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城牆上只有三千兵馬,其他三門,都有五百兵馬把守。他們初經戰陣,本就心怯,聽到黃巾軍的喊話,頓時有些騷動。

陳旭見黃巾軍進退之間頗有章法,心中還暗暗讚歎,聽到對方的喊話,不由灑然一笑,他沒想到黃巾軍居然也會來先禮後兵這一套。

正要答話以安軍心,就聽得旁邊一個聲音響起。

“反國逆賊,死期將至,尚不自知,還敢在此口出狂言!若爾等自縛投降,尚可活命,如若不然,待我援兵趕來,定將爾等碎屍萬段!”

橋瑁雖是一介儒生,卻頗有風骨,眼見黃巾軍既然讓他投降,不由高聲罵道。

陳旭見城上兵卒聽到橋瑁的罵聲之後,停止了騷動,微微安心。

古時交戰之前對罵一場,絕非多此一舉。陣前叫罵,一是爲了給自己找個藉口,好師出有名;二來也希望能夠在開戰之前,壓住敵方士氣。

很多經典的戰例中,僅憑叫罵就讓對方士氣大降的都不在少數。

陳旭見出陣叫罵的黃巾兵卒還要出口,就拿出一張黝黑的弓箭,一箭射去,那人的頭盔應聲而落。

當上義兵首領之後,陳旭就從庫房裡找到一張兩石強弓,將以前的那張一石弓換掉。

古時一箭之地,就是正常士卒能用弓箭射出的最長距離,約爲一百三十步。

打仗之前所謂的射住陣腳,就是要先讓己方弓箭手射出一箭,測出弓箭射程。如果敵人前來進攻,就知道什麼時候讓弓箭手放箭。

一般兩軍對壘,都是相隔兩箭之地。太遠的話,雙方主將喊話對方聽不到,而且士卒一直衝鋒還會消耗掉很多體力。

太近的話,若是對方有神箭手,能開幾石強弓,就無法保證己方主將的安全了。

對於攻城方而言,距離城牆更不能太近,因爲高高的城牆,對於弓箭射程會有加成,若是相隔太近,己方就會成爲守城方弓箭手的靶子。

那個出陣叫罵之人,見自己距離城牆兩箭之地,對方居然能夠一箭射掉自己頭盔,不由心中大駭,不自覺地往回跑去。

城上兵卒見狀,盡皆鬨然大笑,僅存的一絲畏戰心理也都煙消雲散,盡皆高呼:“將軍威武!”

待衆人安靜下來,陳旭放下弓箭,右手拿槍,指着那個叫陣的兵卒說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我本可一箭取你性命,而今只射掉你的頭盔,留你一命。若要攻城,儘管前來,休要在此聒噪。”

陳旭聲若洪鐘,雙方的將士都聽得清清楚楚。直到現在,陳旭才知道古代將領爲何要有一個大嗓門了。

有一個大嗓門,不管是叫陣,還是發佈軍令,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卜己也被陳旭的一箭嚇到,兩箭之地都能射得如此精準,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

定了定神,召回那個前去叫陣的兵卒,卜己環顧四周,謂衆人言:“爾等可知,方纔射箭將領所謂何人?”

衆人皆是搖頭。

陳旭雖說殺人之後聞名州郡,但是見過他的人並不多,是以衆人雖聞陳旭之名,卻不知眼前之人就是陳旭。

只有一人面色複雜,而後出言說道:“此人來歷,小將知之。”

卜己聞言大喜,急忙說道:“速速道來。”

那員小將不敢怠慢,出聲說道:“此人姓陳名旭,東郡陳家村人氏,少有勇力。當年陳家村與我王家村爭奪水源,年僅十六歲的陳旭,帶領族中子弟將我王家村男子盡數打翻,從此我王家村不敢與陳家村相爭。”

“此人孝義無雙,敢爲朋友兩肋插刀。當年他母親去世之時,既然活活哭暈過去,是以在鄉間名聲極好。”

“後來宦官張恭的親戚張其,仗着自家權勢,欺凌陳家村,還焚燬了陳家村田地。”

“陳旭大怒,單槍匹馬在濮陽城殺光張其一家,而後連殺數十人,從容退去。郡國兵雖衆,卻無人膽敢前去追擊。”

卜己聞言,忿然說道:“陳家大郎之名,我聞之久矣,奈何一直不得相見。不想如此英雄,如今既然甘爲朝廷鷹犬。”

那員小將趁機諫道:“如今我軍奔襲兩日,人困馬乏。更兼陳旭此人有萬夫莫當之勇,不可小覷。我等不妨先安營紮寨,待士卒養精蓄銳之後,再攻城不晚。”

卜己沉默半晌,皺眉說道:“我等兵臨城下,未與官兵交戰就此退去,恐有損我大軍士氣。”

小將聽得卜己口氣似有退意,心中大喜,連忙說道:“某家鄉與陳旭相鄰,與他素有交往,渠帥可遣我上前與陳旭答話。”

“一來可尋得退兵藉口,二來可離間陳旭與郡中官吏關係,如此豈非兩全其美?”

卜己聞言大喜過望,隨即派遣這員帳下小將前去喊話。

他本來以爲濮陽兵力不多,自己大軍一至,郡國官吏必定心怯,屆時便可順勢奪城。

卻沒想到城上官兵居然有三千之衆,再加上郡守不畏戰,士卒不懼死,還有陳旭這個猛將幫忙守城,想要一鼓作氣拿下濮陽已經不可能。

見士卒們面露疲倦之色,卜己心中本就有了退意,只是拉不下臉面。現在被這員小將一說,自然順水推舟,採納了他的建議。

這員小將面如冠玉,脣若塗紅,端的是相貌堂堂。

他本就反對卜己以疲憊之師攻城,只是卜己不聽勸告,現在既然有機會,自然要勸他先行退兵。

只見這員小將騎着一匹駑馬,丟下身上的武器,絲毫不懼的來到官兵弓箭手射程之下。

“賊將休要繼續上前,否則別怪我箭下無情。”

一箭嚇退了黃巾軍叫陣之人,陳旭本來心情不錯,卻不想又從敵軍陣中來了一員賊將,不帶武器就敢來到城下。

陳旭雖然敬佩此人膽色,卻也不會任由他在城下來去自如,否則官兵剛剛升起的士氣,必然會遭受打擊。

那員小將卻是怡然不懼,朗聲說道:“故人來訪,大郎所爲,豈是待客之道?”

陳旭聞言吃了一驚,看到這個略顯熟悉的面孔,一時想不起這人是誰。卻聽見陳虎、陳靜都驚呼一聲,喊出小將名字,陳旭才從記憶中翻出關於此人的事蹟。

這人姓王名廷,字君閣,是鄰村人氏。此人雖然家境貧寒,家中藏書卻是不少,自幼習文學字。

王延比陳旭年長一歲,雖然也姓王,卻與王家村的其他村民格格不入。

據說王延先祖一百多年前入住王家村,家中子弟滿腹才學,卻寧願過着貧窮的日子,從不出仕。

王延此人素有有急才,明事理,自幼喜好軍事,熟讀兵法。更爲難得的是擁有一手好劍法,常人莫能近身,自稱是夢中所學。

當年兩村爭水源,正是王延的加入,才使得陳家村大敗,這才導致陳旭、陳虎一怒召集村中子弟前去幫忙。

若非兩人兩人都是天生神力,恐怕當時還奈何不得王延。

兩村由於常年爭鬥,私仇甚重,王家村被陳旭帶領的族人打敗以後,陳家村當時不依不撓。

卻不想王延能屈能伸,與陳家村約法三章,說日後但凡灌溉用水,王家村絕不與陳家村相爭,陳旭這才放過王家村衆人。

自那以後,王延果真說話算話,再也沒有與陳家村爭過水源,後來陳旭也很少見過王延,所以對於他的印象纔不深刻。

而今認出來人就是王延,往日恩怨早已一筆勾銷。現在雖說各爲其主,但畢竟有同鄉之情,今日猛然見到王延,心中亦是有些感嘆。

陳旭收了弓箭,拱手說道:“一別經年,君閣兄風采依舊,卻不想今日相逢,卻是刀兵相見。”

王延亦是回禮,而後朗聲說道:“往日兩村雖然有所爭端,我卻敬重大郎爲人。前歲聽聞大郎不畏宦官權勢,殺吳豐,屠張其一家,某對大郎更是敬佩不已。”

“卻不曾想,大郎今日與這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爲伍,卻不壞了你的名聲?”

王延聲音慷慨激昂:“如今流民四起,大賢良師振臂一呼,天下應者如雲,波才渠帥更是在潁川大破數萬官兵,所向披靡。”

“我黃巾軍起義兵,救萬民於水火,正是用人之際,大郎若是棄暗投明,我家渠帥必定虛位以待。”

“今日本該踏破濮陽,於郡守府與大郎對飲,奈何我家渠帥仰慕大郎久矣,見大郎在此,不忍逼迫,就要退兵二十里下寨。”

“爾等濮陽士卒今日得以活命,皆因大郎之故,若是能隨大郎投我黃巾,我家渠帥也必定不會虧待爾等。”

王延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大堆,也不待陳旭答話,轉身拍馬就走,直到回到陣中,才發現身上衣甲全部被汗溼。

他算定陳旭看重情義,纔敢在城下出言離間,若是他人,爲了證明自身清白,肯定會一箭將他射於馬下。

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29章 薦文昭第71章 勸說第172章 放風箏第558章 張鬆第663章 遊行法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15章 買糧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267章 捷報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606章 鴻門亭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42章 卜己之死第791章 入敵營第302章 戲志才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678章 斥徐晃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5章 臥虎嶺第108章 破敵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630章 縱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460章 大捷第551章 凱旋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176章 困境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333章 投效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516章 再審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753章 反攻第47章 黃巾再起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988章 三俊傑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1007章 託孤第56章 折辱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769章 吳懿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298章 獅虎鬥第756章 碾壓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144章 鬥將第366章 內亂第90章 中意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285章 無名第762章 迷路第885章 內亂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7章 獵虎第355章 鍾繇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686章 遭遇戰第539章 戰!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229章 交易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608章 盜竊案第1008章 去世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390章 清洗第551章 凱旋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206章 擒張遼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263章 心憂第331章 賭約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12章 太平道第246章 追擊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229章 交易第625章 殤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143章 兩軍對壘
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29章 薦文昭第71章 勸說第172章 放風箏第558章 張鬆第663章 遊行法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15章 買糧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267章 捷報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606章 鴻門亭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42章 卜己之死第791章 入敵營第302章 戲志才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678章 斥徐晃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5章 臥虎嶺第108章 破敵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630章 縱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460章 大捷第551章 凱旋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176章 困境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333章 投效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516章 再審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753章 反攻第47章 黃巾再起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988章 三俊傑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1007章 託孤第56章 折辱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769章 吳懿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298章 獅虎鬥第756章 碾壓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144章 鬥將第366章 內亂第90章 中意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285章 無名第762章 迷路第885章 內亂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7章 獵虎第355章 鍾繇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686章 遭遇戰第539章 戰!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229章 交易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608章 盜竊案第1008章 去世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390章 清洗第551章 凱旋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206章 擒張遼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263章 心憂第331章 賭約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12章 太平道第246章 追擊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229章 交易第625章 殤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143章 兩軍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