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文昭論法

案件到此已經塵埃落定,特別是文昭出面以後,對於兩人的判決更是再無改變的可能。

起初魏徵這樣判決,還擔憂自家主公心中會有所不滿。畢竟,陳旭乃是關羽請來,爲關武脫罪的。

如今案件雖然起了一些風波,對於關武的宣判仍舊沒有更改。

哪怕魏徵乃是一個有所堅持的能吏,有文昭這個關中之主站在一邊,虎視眈眈的注視着,他心中多少還是有些七上八下。

然而,直到魏徵立下了案卷,讓兩人在上面簽字畫押完畢,文昭仍舊沒有再多說一句話。

在案情的結果完全敲定以後,魏徵反而才從文昭眼中看到了一絲欣慰之色。不錯,正是欣慰之色,而不是一臉的不滿。

案情結束後,縣衙裡面的衆人慢慢散去,就連鄭母亦是帶着鄭屠年幼的女兒,離開了縣衙。

文昭叫來了一個親兵,對他說道:“此地距離關家村的路程並不近,鄭母年齡太大,她的孫女也太過年幼,你用戰馬送他們一程吧。”

親兵領命之後,自然是應諾行事。當鄭母得知那個士卒,要將她們兩人送回關家村,心中當即十分感動。

鄭母對於文昭這個關中之主,亦是越加感激。

若不是有陳旭的到來,縱然能夠將關武這個殺人兇手繩之於法,作爲幕後兇手的關雄,卻仍舊會繼續逍遙法外。

現在不僅害了兒子的仇人,全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文昭這個當朝大將軍,居然還記得他們兩人,派遣士卒送他們回家。

這種細緻的關懷以及體貼,不由使得鄭母熱淚盈眶。

關家村的村民們都離去了,只有關羽、關平仍舊待在縣衙之內。關羽本來將文昭叫來,是爲了給關武所判的刑罰,能夠變得輕鬆一些。

他卻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

關武若果真是爲了父親殺掉鄭屠,倒也情有可原,縱然要他拉下臉面向陳旭求情,關羽也會盡力保住關武。

可是關武完全是被人利用,他殺掉了一個無辜之人。這樣的話,關羽就不好意思繼續爲關武求情了。

這也是爲什麼,哪怕魏徵對於關武的審判與以前一模一樣,他仍舊一語不發了。

見衆人全都離去,文昭來到關羽身旁,說道:“雲長,沒能爲關武脫罪,吾心中甚爲愧疚。然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他既然觸犯了律法,就連我也不能爲他求情。”

“須知,無規矩不成方圓,若是法律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恐怕官府在百姓心中,將再無信用可言。”

關羽向文昭行了一禮,說道:“大將軍何出此言?阿武那小子識人不淑,被別人借刀殺人猶不知曉。假如我早直到其中的曲折,也斷然不會前去蒲阪打擾大將軍。”

“無論如何,大將軍能夠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隨關某前來解縣重新審理這個案子,關某已經感激不盡了。”

文昭搖了搖頭,正色說道:“雲長,假如沒有出現關雄這件事情,關武的確爲了父親報仇殺人,我仍就不會爲他脫罪。”

關羽聞言一愣,不由自主的開口問道:“爲何?”

嘆息了一聲,文昭說道:“雲長可知商鞅變法?”

關羽答道:“雖有所耳聞,卻並不知曉其中詳細。”

文昭目光灼灼的盯着關羽,說道:“商鞅變法以後,秦國詳細立法,貫徹執法。通過不懈的努力,才使得貧窮、落後、野蠻的秦國強盛起來,最終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雲長可知,當秦國的律法完善以後,秦國在執行法律的過程中,有多少人因爲械鬥被處死麼?”

關羽答道:“不知。”

文昭微微一笑,說道:“其實我也並不知曉具體數字,只知道曾經有一次,百姓們因爲械鬥的緣故,一次性有數百人被斬首。”

“數百人,怎麼可能?”

不僅是關羽,就連徐晃、典韋、魏徵也都驚呼了起來。法不責衆,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

若是牽涉到違法的百姓太多,仍舊依照律法處置這些人,就很容易引起民變。他們不敢想象,一次性斬殺幾百人,到底是什麼概念。

當然,若是行軍打仗斬殺敵人,甚至是屠殺俘虜以及對方治下的百姓。莫說幾百,就是幾千、幾萬衆人也不會失色。

可只是因爲械鬥,就斬首境內數百人,這卻是令人不可想象。

驚呼之後,關羽當即面帶憤色的說道:“都說秦國暴政,秦法苛刻,今日聽得大將軍之言,才知此言不虛。”

文昭卻是搖了搖頭,說道:“雲長只知秦國一次性斬首數百人,卻不知他們此舉救下了多少秦國的百姓”

“商鞅變法以前,秦國境內百姓全都喜歡好勇鬥狠,經常因爲一些小事相互鬥毆。有時候,百姓們爲了爭奪水源,甚至會爆發大規模的械鬥。”

“這種械鬥,每年造成秦國百姓的傷亡,幾乎成千上萬。百姓們更是因爲村中死了人,與其他村落之間的仇怨越結越深。”

“甚至秦國不少村落中的女子,寧願找來往的客人借種,也不會嫁給其他村中的男子。如此秦國,僅僅是內鬥的消耗,都已經將這個國家拖累得不堪重負。”

“秦國雖然在執行律法的過程中,曾經一次性斬殺過數百名百姓,然而與每年因爲械鬥死亡的人數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

“正是因爲秦國貫徹執法,才使得秦國境內的百姓,對於律法產生敬畏之心,再也不敢觸犯法律。”

說到這裡,文昭目光炯炯的看着關羽,道:“縱然關武真的爲父報仇殺人,吾亦絕不會法外開恩。”

“畢竟,先不說鄭屠罵人罪不至死,縱然真的有大罪,也應該通過法律對他進行制裁。”

“若人人爲報私怨動手殺人,將會置律法於何地,百姓們的生活又會多麼混亂?”

文昭的觀點,關羽有些地方不太贊成,倒也沒有出言反駁。反倒是魏徵,變得有些目光奕奕。

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677章 拒絕第50章 東阿對第298章 獅虎鬥第304章 曹嵩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117章 交談第6章 虎嘯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101章 詭異第755章 虎豹騎第873章 勝者第219章 白波軍第58章 遊街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638章 諸葛至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713章 鄧芝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211章 歸心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451章 馬玩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551章 凱旋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255章 逼宮第727章 始末第172章 放風箏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923章 對策第389章 殺貴妃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172章 放風箏第638章 諸葛至第296章 生死戰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251章 祭奠第93章 以死脅迫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378章 殺眭固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481章 春耕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609章 刁難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689章 中伏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223章 安頓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771章 擒張任第288章 欲殺人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338章 弒帝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230章 郭嘉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395章 困境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31章 練兵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378章 殺眭固第112章 騎兵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89章 必敗論第94章 策馬北上第295章 衝突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479章 回蒲阪第640章 聆聽第956章 鬥陣(中)第110章 議事第580章 抉擇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333章 投效第2章 救人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478章 韓遂死第318章 魄力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75章 輕視
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677章 拒絕第50章 東阿對第298章 獅虎鬥第304章 曹嵩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117章 交談第6章 虎嘯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101章 詭異第755章 虎豹騎第873章 勝者第219章 白波軍第58章 遊街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638章 諸葛至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713章 鄧芝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211章 歸心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451章 馬玩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551章 凱旋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255章 逼宮第727章 始末第172章 放風箏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923章 對策第389章 殺貴妃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172章 放風箏第638章 諸葛至第296章 生死戰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251章 祭奠第93章 以死脅迫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378章 殺眭固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481章 春耕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609章 刁難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689章 中伏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223章 安頓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771章 擒張任第288章 欲殺人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338章 弒帝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230章 郭嘉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395章 困境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31章 練兵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378章 殺眭固第112章 騎兵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89章 必敗論第94章 策馬北上第295章 衝突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479章 回蒲阪第640章 聆聽第956章 鬥陣(中)第110章 議事第580章 抉擇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333章 投效第2章 救人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478章 韓遂死第318章 魄力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75章 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