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當王天下

趙風、趙雨被黃巾軍小校領着,來到了軍中的醫館。

陳旭見到兩人的時候,看到趙風臉色蠟黃,還時不時咳嗽幾聲,當下心中一驚。

他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趙雲就是因爲兄長病死,而棄了公孫瓚返回故鄉,爲趙風守喪。

趙雲這一回去,就整整蹉跎了七年的歲月。

在這段時間裡,不少猛將馳騁沙場,建功立業,揚名天下。而趙雲卻在這個亂世爭端的開始,爲了自己的兄長放棄而前程。

由此可見,趙雲是何等的重情重義。

趙雲幼年父母雙亡,靠着趙風將趙雲、趙雨一手拉扯大的。纔開始,哪怕靠着村中其他人的接濟,趙雲一家亦是生活的十分艱難。

直到趙雲被童淵看中,收爲入室弟子之後,他們一家的生活才逐漸改變。

其實,趙雲隨童淵上山的時候只有十歲。那個年齡的趙雲,又怎麼會有習文學武,揚名天下的志向呢?

他之所以跟隨童淵上山習武,只是想減輕家中的負擔,好讓他的兄長與妹妹生活的輕鬆一些。

可以說,趙風對於趙雲與趙雨,不僅是兄長,更是亦兄亦父的存在。

陳旭見到趙風之後,就看出他的身體似乎不太好,想要帶他先去軍醫那裡診斷一下。

趙雨本來對這些,強行將自己與兄長擄來的黃巾軍,還心存芥蒂。但是當她看到這個年輕的渠帥,初次見面之後,就如此關係自己兄長的身體。

於是乎,小姑娘對於陳旭的感官,也是大有改進。

她很久就感覺自家兄長身體有問題了,但是無論她如何勸說,趙風都不願前去看病。趙雨知道,兄長這是怕看病會花錢。

趙家沒有自己的田地,趙風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木匠,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強養家餬口。

雖然這兩年,由於趙雲武藝變得越發精湛,他每次下山都會打很多獵物幫忙家中改善伙食。但是趙風爲了弟弟、妹妹,仍是操勞不已。

他現年二十六歲,一直並未取妻。

雖說漢代木匠的身份低下,但若是靠着他的手藝,生活也不至於如此窘迫,更不可能直到現在都未成家。

相比起自己的婚姻,趙風更願意自己的弟弟、妹妹日後能過上好的生活。

趙風是一個溫和、有責任心的男人,在村中也有很多人願意與他交往。

人們都說,‘木匠肚子,雜貨鋪子’。

能成爲一個好的木匠,趙風絕對是個聰明人。因爲,如果自身的想象力不夠,很多東西根本就做不出來。

那個黃巾軍的渠帥一見到他,就熱情地要帶他去看病。趙風知道,此人之所以如此行事,恐怕就是要施恩與己。

依照趙雲的性格,受人點滴之恩,必會涌泉以報之。

若是趙風接受了這人的恩惠,自己的弟弟,日後很有可能會投奔到黃巾軍的帳下。

哪怕黃巾軍是反賊,又有什麼關係?他太瞭解自己弟弟了,他是一個非常講情義的人,有時候爲了這個情誼,他能夠豁出一切。

歷史上的趙雲,也果真如此。

他爲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一輩子都是不離不棄。在長阪坡,他爲了救出劉備的獨子,更是單槍匹馬殺入曹操軍中,七進七出。

若只是爲了立功,又有誰能夠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如此拼命?

不,趙雲固然渴望建功立業。但是,他當時的所想,更多的卻是爲了報恩。

不管是趙雲也好,關羽也罷,他們都是這種性情中人。

有時候,籠絡這樣的人,恩義,往往勝過一切其他的誘惑。

趙風想拒絕這個黃巾渠帥的提議,但是他當時還沒說話,趙雨就拍着小手叫好,而後催促陳旭帶她的兄長前去就醫。

陳旭正要答應,卻不想就有手下過來,告知田豐正在尋他。

無奈之下,他只好囑咐自己的親兵,一定要將趙風兄妹帶到軍醫那裡,好生檢查一番。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在真定縣衙之內,陳旭面對田豐的詢問,卻沉默了。

是的,陳旭也在捫心自問:“我來到東漢末年這個亂世,究竟有何志向?”

他也在細細揣摩着,田豐爲何會如此詢問。他沉默半晌,而後目光灼灼地盯着田豐,問道:“先生以爲,我當以何爲志?”

陳旭這是在反問,也是在試探田豐的心意。

他知道,若是妄想以一個賭約,就讓田豐這樣的三國頂級謀士完全臣服自己,絕不可能。

縱然田豐會依照賭約,認自己爲主。

若是自己不能夠完全折服此人,哪怕田豐仍舊會留在他的帳下任命,也不會盡全力爲他謀劃。

這段時間,陳旭雖然得到了田豐的認可。但是他知道,田豐對他最後的試探已經來了。

若是自己能夠讓田豐滿意,從此以後,就會的得到此人竭盡全力的輔佐。若是不能讓他滿意,恐怕就會讓這個謀士有些心灰意冷。

這個時代,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田豐盯着陳旭半晌,開口說道:“我知主公投奔黃巾,是被宦官陷害,而身不由己。”

“主公之志,若是擺脫叛逆的身份,想要接受朝廷招安。我有一計,可助主公實現自身志向。”

陳旭問道:“何計?”

田豐不露神色,輕聲說道:“如今大漢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根本無法支撐起長久的作戰。”

“若是主公一面廣招流民,裹挾百姓。而後攜重兵侵掠州郡,再次大敗官兵幾次。另一面作書橋公,傾訴己志,表明想要接受朝廷招安的意向。”

“橋公雖然已經不是東郡太守,但是他在士林之中仍舊頗有威望。”

“以主公之兵鋒,外加橋公爲內援。朝廷見到無法迅速剿滅主公以後,必定會接受主公的投誠。屆時,得官封爵,將不在話下。”

陳旭聞言,皺了皺眉頭。

田豐的這條計策,是想用兵鋒脅迫朝廷,好讓他們接受自己的投降。

但是,如此行事縱然能夠被招安,也必定會被天子忌憚。再加上十常侍與自己的仇恨,他陳旭日後又豈能善終。

想到這裡,陳旭搖頭說道:“此非我之志也。”

田豐聞言,臉上露出了笑容,繼續說道:“主公之志,若是如同韓信那般,爲開國之功臣,享萬世之榮耀。我有一計,可助主公成事。”

陳旭繼續問道:“何計?”

田豐捋了捋鬍鬚,說道:“如今天下混沌,盜賊四起,民不聊生。大漢帝國傳承數百年,卻也已經日薄西山。”

“主公若是撇棄真定那些老弱病殘,只帶領精壯能戰之士躲入泰山之中。官兵雖強,卻能奈主公何?”

“主公可以在山中訓練出一支精兵,靜候天下大變。若是他日果真諸侯並起,主公只需擇一賢主,帶兵前去投奔即可。”

“有黃巾軍爲主公之爪牙,再加上我在身後爲主公謀劃,並輔以主公統兵之才能,他日使得這個世間再多一韓信,又有何不可?”

陳旭想了想韓信悲慘的下場,搖頭說道:“自古以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若我爲當世之韓信,功高震主,他日又豈有活命之理?”

“況且,大丈夫生於世間,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又豈肯屈居人下?”

田豐聞言,哈哈大笑,說道:“好一個‘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主公既有如此雄心,想必定有王霸之志。”

陳旭知道田豐後面說的纔是重點,就故意反問道:“何爲王霸之志?”

田豐大聲說道:“夫王霸之志,乃廓清四海,一統九州,建不世之偉業,立蓋世之奇功也。”

陳旭急忙追問道:“此志何以實現?”

田豐深深看了陳旭一眼,而後說道:“泰山位於兗州中部,身處中原腹地,乃四戰之地。”

“兗州人口稠密,乃大漢之根本。若是主公帶領帳下士卒逃竄進入泰山,固然可以躲避一時,卻難以有所發展。”

“漢室雖然腐朽,卻也不會坐視主公躲入山中,並時常下山劫掠。縱然官兵不能進山剿滅黃巾軍,亦會派遣重兵駐紮於泰山各個郡縣。”

“僅僅憑藉泰山山脈,主公的實力又如何能夠壯大?如此一來,主公入泰山,無異於飛鳥入籠,游魚入網。若是天下一直不亂,黃巾軍就永遠無法壯大。”

陳旭心中一驚,急忙說道:“若非先生提醒,必誤大事。”

田豐臉色依舊不變,侃侃而談:“荊棘叢中,又豈是鸞鳳棲息之所?淺灘之上,亦並非真龍築巢之地。”

“大漢北方,有一太行山脈,橫亙八百餘里。地跨冀、並、幽、司四州。”

“往北,可跨越長城,觀異族草原之風光;往南,可直逼汜水關,威脅大漢之心臟。”

“若是主公棄泰山之地,率軍進入太行山嶺。山中地貌廣闊無垠,主公縱然嘯聚百萬人馬,亦能養活。”

“天下尚未亂時,主公可譴精銳騎兵,北上與異族爭鋒。如此一來,既能鍛鍊帳下騎兵,又能消除漢室顧忌,何樂而不爲?”

“太行山脈之北方,荒涼偏僻,縱然主公在此弄得如何聲勢浩大,朝廷亦不會過問。”

“這豈不是龍遊大海,鳥上九霄?”

“若逢天下大變,往西可奪幷州,而後謀取涼州,窺視天下;往東可虎視冀州,爭奪幽州以據東北。如此行事,方爲王霸之志。”

陳旭聞言,久久不語,但是他的眼睛卻是越來越亮。

最後,他望着縣衙的屋頂,沉聲說道:“某之志向,當王天下!”

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186章 馬賊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97章 清河絕唱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90章 中意第72章 華雄第288章 欲殺人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805章 約戰第223章 安頓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948章 蘆葦蕩第446章 考覈第254章 詐死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360章 鬥將第219章 白波軍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111章 民心第90章 中意第800章 繼承第145章 回馬槍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487章 臨江仙第2章 救人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210章 獻城第389章 殺貴妃第960章 登岸第621章 設伏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86章 甦醒第1007章 託孤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329章 虐呂布第558章 法正第279章 水師第279章 水師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285章 無名第35章 燒糧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135章 趙家村第230章 郭嘉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638章 諸葛至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79章 再次掌兵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351章 衣帶詔?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948章 蘆葦蕩第32章 賊兵來犯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102章 馬驚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762章 迷路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9章 毀田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79章 下戰書第319章 邀戰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114章 田豐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192章 比試第219章 白波軍第291章 戰鼓響第601章 魯肅(下)第917章 出使江東
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186章 馬賊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97章 清河絕唱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90章 中意第72章 華雄第288章 欲殺人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805章 約戰第223章 安頓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948章 蘆葦蕩第446章 考覈第254章 詐死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360章 鬥將第219章 白波軍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111章 民心第90章 中意第800章 繼承第145章 回馬槍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487章 臨江仙第2章 救人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210章 獻城第389章 殺貴妃第960章 登岸第621章 設伏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86章 甦醒第1007章 託孤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329章 虐呂布第558章 法正第279章 水師第279章 水師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285章 無名第35章 燒糧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135章 趙家村第230章 郭嘉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638章 諸葛至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79章 再次掌兵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351章 衣帶詔?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948章 蘆葦蕩第32章 賊兵來犯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102章 馬驚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762章 迷路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9章 毀田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79章 下戰書第319章 邀戰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114章 田豐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192章 比試第219章 白波軍第291章 戰鼓響第601章 魯肅(下)第917章 出使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