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

睜大眼睛,卻不敢四處張望。站在夜幕下的墳場,孤獨是最大的恐懼。

曾幾何時,齊王建以爲亡國離他是那麼遙遠,就像秦國和齊國的距離,遠隔千山萬水。現在他才知道,最不能相信的,是距離帶來的安全感。只要有距離,就有人能夠跨越。

五國先後被滅,他們曾經發出求救,但都被齊王建拒絕。五國攻齊是齊國不能忘卻的傷痛,他纔不會對幾個討厭的鄰居伸出援手。難道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再沒有人替齊國抵擋刀槍的時候,齊王建開始整夜整夜的失眠。

看到天下即將歸秦,齊王建心中隱隱作痛,每個夢醒時分,他都會回憶起那些齊國舊事。

齊國的王位來的並不光彩,田氏代齊歷來被視爲亂臣賊子謀國的代名詞。田氏能夠在齊國扎穩腳跟,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晏嬰。

晏嬰是靈公、莊公、景公三代的齊卿,執掌齊國朝政近半個世紀。齊君昏庸,全靠晏嬰的治世之才,才把齊國建設的興旺發達。他在爲政期間,實施了三項改革措施:

一,建立先進的人才錄用機制,廣徵賢才。誅不避貴,賞不避賤。

二,減少苛捐雜稅,減輕人民負擔。倡導生產資料平均分配,拉近貧富差距。

三,根據國家的地理優勢,發展海洋產業,增強綜合國力,帶動經濟發展。

晏嬰對齊國的社會發展、安定團結功不可沒,正是因爲他的仁政,才使齊國的上層鬥爭未能波及羣衆。田氏立國後,齊國沒有就此衰敗,完全依賴晏嬰打下的基礎。

早在齊莊公時,田氏集團漸漸發展壯大。他們在糧食買賣的過程中,採用小鬥進、大斗出的手段籠絡民心,使齊國大量民衆逃往田氏門下。既提高了田氏的聲望,又發展了經濟實力。晏嬰便做出大膽的預測,齊國將爲田氏所替代。他的話讓田氏家族首領倍感振奮,發誓要幹出點成績,不辜負晏嬰的另眼相看,這纔有後來的謀權篡位。

齊威王執政的時候,齊國達到鼎盛。來天下之財,致天下之民,人口衆多,經濟繁榮,沒有那個國家堪與比肩。齊威王也成爲紈絝子弟棄惡從善的典範,他浪子回頭的故事被後人津津樂道。

齊威王即位之初“好爲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於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他貪圖安逸,沉湎於酒色,不理政務。上樑不正下樑歪,他身邊的大臣和各級地方官吏腐化嚴重,利用職務之便,瘋狂斂財,導致朝政荒廢,國家衰退。

面對諸侯國的併吞,齊威王終於悔過自新,決定勵精圖治。他在全國實行諫言制度:不論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當面提出君主過失的,得上賞。用書面指出君主過失的,得中賞。在人民羣衆中議論君王過失的,得下賞。通過言論自由制度的實行,齊國弊病日漸消除,國家大治。

國家政令清明,人才也就樂意效忠,齊國涌現出一大批知名將相,田忌、鄒忌、孫臏等人先後在齊國任職。通過任用賢能,改革法政,齊國之強無以復加。桂陵、馬陵兩戰大敗魏國,使齊國成爲戰國的當人不讓的超級大國。

物極必反,盛極則衰。齊國的發展缺乏連續性,沒有把強勢轉化爲勝勢,犯下三條大罪,導致江山易手。

一,齊國對局勢的把握能力不足,沒有遏制其他大國的崛起。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都先後在齊國的眼皮底下稱霸於江南,是督導不利。沒有把秦國扼殺在發展的搖籃中,是監管不嚴。

二,齊國不思進取,統治階級沒有統一天下的思想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齊國太平天下,人們富足而少憂,只想過安定的生活,卻不思考怎樣維護安定。如果齊威王不滿足於只做個霸主,天下早已是齊國的囊中之物。

三,齊湣王缺乏主見,狂妄自大,直接使齊國成爲千夫所指,遭受五國毀滅性的打擊。他先受秦昭襄王的撩撥,與秦國共同稱帝,又受蘇秦的鼓惑,聯合六國攻秦,把所有人都得罪光。最後五國聯軍合而伐齊,齊國從此徘徊在滅亡的邊緣。

儘管齊國已經破落如斯,它還是有延長自己生命的機會,如果齊王建能看穿始皇帝對他拉攏背後的目的,選擇與五國再度合縱,秦國爭霸天下的道路將依然曲折。

起先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說話,因爲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說話,因爲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說話因爲我是新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爲我說話了。

就像美國波士頓猶太人紀念碑上銘刻的那樣,對別人的計較,就是對自己的苛刻。齊王建無法摒棄前嫌,冷漠五國的生死,結果也不會再有人關心他的存亡。

既然沒有外援,齊王建只好奮發以自救。好歹齊國在他的帶領下,四十多年未受兵患,掏幹家底也能拼湊出百萬大軍,加上和平環境的經濟積累,跟秦國還有一拼之力。

齊王建把糾集起來的武裝部隊統統派往濟水,那裡是齊國唯一的天險,歷來是與列國會戰的重要場所。按照以往的經驗,只要守住這裡,齊國就可以安枕無憂。他的兵力部署總好像有什麼漏洞,到底在哪裡呢?

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六十七 亡趙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四十一 嫪毐反了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十 白起功高震主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六 亡魏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九 長平之戰(3)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七十五 軍權傾扎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十八 秦趙再起爭端(2)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十八 秦趙再起爭端(2)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八十 亡齊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三十六 蒙驁之死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三十六 蒙驁之死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八 長平之戰(2)三十六 蒙驁之死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玉皇大帝那些事兒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五十四 魏楚大戰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二十 東周的滅亡(1)九 長平之戰(3)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九十 坑儒案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九 長平之戰(3)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五十四 魏楚大戰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八 長平之戰(2)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九十三 死去原知萬事空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六十七 亡趙三十二 秦國的大災之年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四十一 嫪毐反了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十 白起功高震主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六 亡魏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九 長平之戰(3)九十七 殺人者人恆懼之七十五 軍權傾扎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三十八 嫪毐的風流往事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十八 秦趙再起爭端(2)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十八 秦趙再起爭端(2)二十三 神奇的衛國四十七 楚國的宮廷陰謀(1)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八十 亡齊二十五 說寂寞誰甘寂寞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三十六 蒙驁之死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三十六 蒙驁之死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八 長平之戰(2)三十六 蒙驁之死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玉皇大帝那些事兒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五十四 魏楚大戰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五十七 趙國迴光返照(3)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二十 東周的滅亡(1)九 長平之戰(3)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九十五 扶不起的扶蘇八十一 皇權的神話(1)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九十 坑儒案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二十七 蒙氏家族第一代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九 長平之戰(3)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十六 始皇帝的父親五十四 魏楚大戰五 走進彼此的生命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八 長平之戰(2)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十七 秦趙再起爭端(1)六十六 將小人進行到底四十五 十年前的間諜案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