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

始皇帝止住笑聲,從書案上拿起韓非的政論遞與李斯:“廷尉請看,秦國的千古霸業皆在此人。”

聽聞始皇帝的評價,李斯心頭巨震,眼睛裡射出一絲寒光,他心裡有個大大的問號,什麼人讓始皇帝如此青睞?接過始皇帝手中的卷牘,李斯急忙細細查看,一看不要緊,李斯的心中傳出一個巨大的聲音:“完了!”他想到了一個自己最不願記起的人,只有這個人才寫的出如此文章。

始皇帝看到李斯面上露出嚴肅的表情,開口問道:“廷尉觀後有何感想?”

多年的宦海沉浮,練就了李斯沉穩的性格,他很快從內心的惶恐中抽離出來,故作欣喜的說道:“奇人、奇文、奇論,文章字字珠璣,飽含深蘊,著書者實乃經天緯地之才。”

始皇帝的眼光得到了李斯的認可,格外的激動起來:“廷尉與寡人所見略同,可知此乃何人所著?”

李斯直愣愣的盯住手上的文書,始皇帝的這個問題,又把他的思緒拉入了回憶當中。李斯同韓非又豈止是認識,他們還曾經是朝夕相處的同窗好友,故事就發生在“荀卿職業技術培訓學校”。

荀子作爲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一直在蘭陵辦學,傳道授業、厚德育人,孜孜而不倦。當時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求學於荀子。荀子秉承儒家有教無類的傳統,對各個階層的學子一視同仁,致力於道德中興的大業。

學生的出身不論貴賤,但資質卻有高下。李斯雖然是荀子的得意門生,但他卻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從李斯入學開始,他就生活在韓非的陰影之中。

李斯家境貧賤,雖然曾經躋身仕途,做過楚國的小吏,但那只是最不入流的官職。而韓非乃是韓國公子,王族出品,必然經典,爲人有點口吃的小毛病,可是瑕不掩瑜。拿李斯跟韓非相比,無異於螢火與皓月爭輝。

最讓李斯生氣的並不是這些,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男人大可不必在乎身份的高低,卻絕對介意智慧的差異。韓非可以驕傲的絕不僅僅是家世,從內到外他都優於衆庶。瀟灑的風姿讓人折服,華貴的氣度讓人心儀,就連口吃的語調也被人讚歎爲獨具風韻、獨樹一幟、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韓非簡直成了荀卿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金字招牌,作爲優秀教學典型被傳播。妒嫉也是一種天性,韓非的優秀讓李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無時無刻都在想着超越。李斯在校的這段時間能夠專著學業而使有所大成,也得益於韓非的刺激。

模仿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李斯時常留意韓非的一言一行。韓非對社會的認識、對歷史的見解、對政治的剖析,李斯都海納百川、來者不拒。他甚至主動跟韓非交上了朋友,爲的就是更加了解韓非,學習韓非的優點,調查韓非的缺點。

一山不容二虎,兩個同樣偉大的人物不可能永遠共處。李斯有一種預感,他早晚要跟韓非有一場鬥爭,用生死分出勝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李斯勤勉而且謹慎的做着對韓非的研究,爲將來的勝利積蓄籌碼。韓非會的,李斯全部掌握;韓非不會的,李斯也一一涉獵。他自修了權謀詭詐之術,用以防身,隨時排除異己。

自從校園揮淚一別,已經匆匆十數載。世事無常,禍福怎能預料。當年意氣風發的韓非,因爲君主的冷落鬱鬱寡歡。李斯卻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在秦國一遇風雲便化龍。就當李斯以爲當年準備的宵小手段將無用武之地的時候,韓非還是陰魂不散的找上門來。

一念至此,李斯不由自主的嘆了口氣。

始皇帝看到李斯半晌不言,情緒低落的樣子,心生疑慮,忍不住出言相詢:“廷尉心憂何事?奈何長噓短嘆。”

李斯的回憶被始皇帝打斷,他赫然驚醒自己剛剛的失態,不過在瞬息之間他便有了應對之策,一定要打消始皇帝對韓非的興趣。

“啓稟秦王,著文之人乃是李斯故舊,剛纔憶起往事,難免鬱郁。累君上爲臣費心,臣罪該萬死。”李斯誠惶誠恐的說道。

始皇帝面露驚喜,忘了追究李斯緣何抑鬱:“這麼說廷尉深知此人?速速與寡人道來。”

“這人正是臣昔日同窗”,李斯一字一頓的說道:“韓公子韓非。”

“什麼?就是那個口吃?”,始皇帝先是震驚,繼而興奮起來:“寡人看人還是有失偏頗,我只道一個結巴不過是徒有虛名,誰成想果然有真才實學,不輸於廷尉啊!”

始皇帝對韓非的稱讚讓李斯額角的青筋又跳了兩跳,嘴上卻符合着始皇帝:“韓非一直被荀師視爲衣鉢弟子,臣所不能及也。”

始皇帝高興的顧不上理會李斯的感受:“如此甚好,廷尉既然與韓非有舊,可代寡人入韓,務必將韓非請回。寡人當尊爲秦師,共安天下。”說完仰天大笑。

這番話把李斯聽的心驚肉跳,如果不是始皇帝在前,他簡直要咬牙切齒了。定天下有他李斯還不夠麼?一個尉僚已經讓李斯焦頭爛額,再來個韓非,他在秦國還有什麼地位?

秦國只有一碗飯,吃的人多了大家都要餓肚子。李斯當然要給韓非摸黑:“君上有所不知,韓非恐怕難爲秦用。”

始皇帝:“此言怎講?”

李斯:“臣與韓非同窗數載,對他極爲了解。此人雖有賢才,但是恃才傲物、孤高自賞、目中無人、不堪大用。之所以這些年在韓國庸碌無爲,就是因爲他的性格。”

愛屋及烏,你喜歡什麼人,自然會接納他的缺點,始皇帝如是說:“廷尉多慮了,性僻多古怪,爲人必有才,正好爲秦所用。”

李斯:“君上難道忘了鄭國麼?那次的間諜案就是韓非一手策劃,他對秦國深有芥蒂,用之恐怕不妥。”

始皇帝:“正因爲如此,寡人更要用韓非。可以向天下說明寡人虛懷若谷,有容人之量,是天下歸心的聖主,大事何愁不成?”

始皇帝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李斯還能怎樣反駁?聘用韓非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想要對付韓非只能另尋他法。李斯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秦國與韓國宿有仇怨,恐怕沒那麼容易請動韓非。一方面他未必肯來,另一方面韓國也未必放人,這個問題不得不考慮。”

李斯終於成功的給始皇帝澆了一頭冷水,請動韓非的確不是容易的事情。

始皇帝問到:“這該如何是好?寡人知道廷尉定有辦法。”

李斯心裡暗暗一笑:“臣有一計,可令韓非不請自來。君上可以發兵攻韓,迫使韓國交出韓非。到時候大軍壓境,韓國誰敢說個不字?”

李斯可真夠陰險的,使出了借刀殺人之計。韓國交出韓非只不過是其中一種可能,另一種是韓王遷怒於韓非,將其誅殺。以韓非同韓王的惡劣關係,可能性似乎還不小。

始皇帝求韓非心切,此時也顧不上深慮:“廷尉好計,准奏。此事就交給廷尉全權處理,寡人靜候佳音。”

歷史的荒謬從未停止過,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多少還說的過去,最起碼落個摯情摯性的名聲。你說始皇帝爲個男人大打出手,這算怎麼一回事?

李斯諾諾退下,心裡卻是另一番光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要來,韓非,我要你死無葬身之地。”

感謝所有正在閱讀本書的讀者,祝您和您的家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恭喜發財!

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九十 坑儒案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七十七 亡楚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六十七 亡趙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六十四 亡韓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九十四 李斯入甕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六 蒙驁之死四十六 李斯其人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七十五 軍權傾扎六十七 亡趙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五 軍權傾扎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六十七 亡趙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十 白起功高震主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 荊軻刺秦王(3)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六 包裝嬴異人七十五 軍權傾扎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七十 荊軻刺秦王(3)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四十一 嫪毐反了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玉皇大帝那些事兒五十四 魏楚大戰一 嬴異人的煩惱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
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六十 韓非留下的記憶(3)十五 一切都擺平了九十 坑儒案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八十七 不叫胡馬度陰山(2)三 流浪在趙國的日子七十七 亡楚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五十五 趙國迴光返照(1)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六十七 亡趙七十三 荊軻刺秦王終結篇(6)六十四 亡韓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八十六 不叫胡馬度陰山(1)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九十四 李斯入甕八十二 皇權的神話(2)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六 蒙驁之死四十六 李斯其人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十四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二十八 魏無忌大敗秦軍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七十五 軍權傾扎六十七 亡趙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九十二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七十二 荊軻刺秦王(5)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八十四 英擊博浪沙十三 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十九 往事不堪回首九十九 沒有不散的宴席七十五 軍權傾扎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六十七 亡趙九十一 像趙高那樣做太監十 白起功高震主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七十 荊軻刺秦王(3)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四十二 處理趙太后六十二 韓非留下的記憶(5)三十三 最後一次合縱(1)六 包裝嬴異人七十五 軍權傾扎二十一 東周的滅亡(2)七十四 沸騰的易水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五十九 韓非留下的記憶(2)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二 誰是最可恨的人二十四 秦昭襄王死了六十八 荊軻刺秦王(1)十一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四十九 尉繚的國家政策(1)五十六 趙國迴光返照(2)七十 荊軻刺秦王(3)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六十五 英雄的輓歌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九十八 大澤鄉的咆哮十九 小人物放光芒四十一 嫪毐反了八十五 我愛長命百歲玉皇大帝那些事兒五十四 魏楚大戰一 嬴異人的煩惱五十八 韓非留下的記憶(1)二十六 秦莊襄王的任期五十三 第一次統一戰役九十六 蒙恬抱恨而終六十三 窘困中的趙國八十三 當皇帝愛上旅遊七十一 荊軻刺秦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