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翻雲覆雨

相府裡容樸剛簽完文件,有人飛奔進來,喜呼道:“大事成矣!”

徐簡一看卻是袁恭,趕緊拉到一旁,低聲詢問道:“進展如何,是否已誅殺秦某?”

袁恭附耳道:“大獲全勝!中書政事堂被袁侯拿下,樞密院被秦興晚拿下。事有湊巧,秦某大意,被樞密院伏兵所殺,手下羣龍無主,只能聽袁良的命令行事。袁良已通過樞密院下令各軍不許妄動。”

“好!”徐簡忘形的一擊掌,“現在你趕快發信號讓姨父大人過江主持。快刀斬亂麻,將大局砥定!”

之前增援相府的兩百人馬,早被袁孝袁悌引入相府殺光。如今秦興晚又死,局面已是日出東方,誰與爭芒的氣勢。只是興奮之餘,徐簡突然有些無趣。穿越以來的生死大仇,居然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報了!媽的,人生是否有點太順利?這樣下半輩子還有什麼動力可言!

唉,怪不得成功或是不成功人士都愛引用這句——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徐簡依稀已能想象以後八十年人生的軌跡。無非是一路加官晉爵直到世襲無替的鐵帽子王。王妃七八百個,婢女三五千人,太監……一般不用!每天圈圈叉叉混吃等死。高興或是無聊的時候就欺負一下高官顯貴土豪劣紳。裝低調,惹妄人。大打出手,對方剛報出“俺爹是某剛”,小的們立刻回“俺主子的小弟是皇上”!

正在愣神,一邊的容樸招呼道:“現在事情也辦完了。容某就將女兒春娘託付給少君。徐大人可要信守諾言!……徐大人,徐大人你醒醒!”

眼前眼神癡呆、口角流沫的徐大少讓容樸嚇了一跳,幾乎以爲此人突然中風。

日頭老高,洪森才狼狽的抵達北岸。一大早接到調兵平亂札,他立刻抽調精銳到南岸登船。爲求隱蔽,行軍及渡江路線頗費思量,特意往東了許多,打算搶佔度遼軍東邊的路口要點,這樣可以與從省城西邊過來的北軍東西夾擊。哪知一路連遇不順。登船後船隊居然飄散。等他發覺不對,船伕乾脆跳江逃脫。船隻隨即大量進水。洪森慌亂的解甲,在船沉前總算解脫累贅。只是他陸戰無敵,水性卻是不精,光着身子都幾乎溺斃。在精於水性的下屬救護下,灌了半肚水才抵達北岸。好容易收攏軍隊。才發現只有小半過江。溺亡近百,其餘或漂到下游遠方,或者回了南岸。

洪森羞怒交加。也不管手下人手不齊,裝備殘缺,立刻命令向西攻擊。本來他還想先看看秦某是否奉令。這回肚裡有氣,乾脆直接開打。等衣甲不全武器丟失的千把號人吶喊着涌到軍營東門,卻見門口守着北軍的士兵。洪森上前一問,才知半個時辰前馮勝已接收了軍營,正在裡面點名整編。

洪森氣悶更甚。要是別的軍隊,他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說。馮勝卻是他的屬下,火拼也好搶功也罷都沒意思。他也不進軍營查看,直接帶了人馬向西,去樞密院繳令。

還在東門外,就看到省城上方濃煙未散,東城門未及完工的城牆上,站着許多士兵。看旗幟,卻是衛尉府蘇三孃的“娘子軍”系統。

蘇三娘是靈山縣人蘇三的娘子。本姓馮,名玉娘,是個自小習武的大腳妹。蘇三是天地會廣義堂大頭目(搭檔就是後來降清的張國樑),借幫派勢力經營商業。玉娘過門不久,其夫被害。手下請求大嫂繼承事業並給老大報仇。玉娘向堂口要了數百好手,上門殺了仇人。殺人後官府下令通緝,玉娘乾脆帶人做起梁山事業。

早在幾年前,她就打出旗號,手下有幾千人馬。太平軍起事後,她本已北上投奔。其後太平軍陷入重圍,局勢艱難。南邊的大楚集團卻異軍突起,聲勢比太平軍強出十倍。經上層斡旋,兩邊達成秘議。大楚在南做大聲勢,儘可能將清軍吸引過去,太平軍趁勢突圍,南北呼應以解困局。做爲支付的對價,楚王盧權親自向洪某討要了馮玉娘及其部下。當時太平軍困守山溝朝不保夕,哪會在意一個女將。

歸入大楚建制,起初馮玉娘很是鬱悶了一陣。好在大楚的事業進展很順,而且楚軍主力就是兩廣天地會的各堂口。能留在家鄉發展,同僚都是同門,國勢又蒸蒸日上,玉娘很快振奮起來。1851年末,天平天國在永安城完成制度建設,立了天王及東西南北翼五王。次年也即今年初,大楚也正式開國。但除了搶在洪天王之前打響名頭的盧天王,其下無人封爵,只是下功夫建成一個制度嚴謹的官僚體系。

按楚制,禁衛軍由衛尉府掌管。其軍又分內外兩軍。外軍名爲宮門衛,主體都是男兵。而內軍名爲近衛,從軍官到士兵是清一色的女子。兩軍旗號不同,但都歸衛尉馮玉娘掌握。此刻看城頭旗幟,洪森便知省城城防已被宮衛接管。

很鬱悶的通報了官銜來意。由於公文在渡江時丟失,城門不肯放行。洪森雖是粗人,畢竟是天王心腹,知道招惹宮衛好沒來由。所以強抑怒氣等了半天,等宮衛派人往樞密院覈實了,這才放洪森入城。但只許他帶十餘護衛。

雖然城內情況不明,洪森這種人肉版大殺器又怎會在意!他鬱悶的吩咐手下暫駐城外,自己單身入城。一路上只見城內多處有起火痕跡。好在火勢都不算大,至此已被一一撲滅。

大楚軍國草創,資源有限,倉促趕工的省城規模不能很大。沒多久洪森就到了樞密院。院外同樣警戒森嚴。好在洪將軍位高權重,不認識的倒是不多,報了一聲立即放行。進了大堂,洪森發現老資格的蕭同知高踞堂上。洪森羞愧的施禮道:“回覆蕭同知——”

話未講完,蕭幹當即打斷:“打住!同知那已經是舊職,如今本大人乃掌院知事,洪將軍切不可弄錯!”

洪森愕然道:“蕭同知升官了。那倒是要恭喜!”

蕭幹得意洋洋,表面上卻竭力做出不在意的樣子,擺手道:“才進了五個位序,小意思。哪天封了侯,定要請洪將軍喝上幾杯。”

洪森忙連聲道賀。楚制嚴謹,一切軍政命令的傳達,只問程序對否,不看下令者誰!雖然洪森職級較高,但對掌院堂官卻不敢輕慢!等洪森支支吾吾講完經過,蕭幹不在意的揮手道:“這也沒什麼。叛賊蓄謀已久,本部堂都差點送命。幸好本座略施小計,便將叛將斬殺於堂前——”

他一指猶在堂前刷地的小吏。“長刀霍霍,叛將血濺五步,那就是本部堂的傑作了!”

洪森雖是誠樸人,但當了大半年高官後,奉承拍馬的把戲也已套路精熟,當即便是一番吹捧。

蕭幹卻無得色,雲淡風輕道:“既然叛賊授首,此事便了。公文遺失也不算大錯。回頭我給你銷令就是。只是——”

他微微拉長語調。有求於人,洪森自然機敏,忙道:“若有教訓,請大人示下!”

蕭幹向着西南抱拳,肅然道:“秦賊謀逆,容相亦是脫不了干係。京中不可無人主持。天王急詔,令京師諸軍統轄於衛尉府,你的南、北軍也在其內,還望洪將軍配合。”

洪森忙道:“某與馮將軍雖是平級,但馮將軍是天王近臣。宮官爲大,自該聽馮將軍調遣。”

蕭幹滿意的點頭道:“洪將軍果然是天王忠臣,如此最好。天王詔旨在此,洪森接旨!”

洪森大吃一驚,暗道幸好懂得進退,不然恐怕立刻就是殺身之禍。他翻身跪倒,行禮如儀。蕭幹森然讀道:“執金吾洪森,加樞密副使銜,於政事堂平章軍國事,輔佐京兆袁卿接掌政事堂,欽此!”

等洪森接了旨,蕭幹變換臉色道:“現今該稱您爲洪相了。相爺您請上座,下官令人奉上好茶!”

洪森一臉糾結有如便秘,抓着頭髮道:“俺這種粗人也能拜相?這,這天王自是洪恩,不過俺、俺……”

他一跺腳道:“俺先上政事堂,見過袁大人說話!”

眼看洪森急步奔出樞密院,蕭幹臉現陰笑。其實詔旨一到,他就看出異常。不過很多時候裝傻好處更多。袁沫上臺、容樸失勢,這對自身有壞處嗎?雖然僅僅只在本部進了幾個位次,到不了拜相的層面,然而局勢未明,又何必搶着冒頭!華夏古訓,所謂出頭椽子先爛。等先出頭的爛完了,大權還不是要交託到自己這類事務官的手中!

中書政事堂,袁沫高踞相位,正威嚴發令。

“……度遼軍軍號取消,軍卒器械一分爲二,一半歸衛尉府,併入外軍。另一半歸入新建之京兆巡防營……”

正忙着,洪森悶悶的入內,拱手道:“見過袁大人!”

袁沫立即下座,施禮道:“國之不幸,出了這種叛逆。幸好天王天威赫赫,醜類轉眼殄滅!”

洪森悶聲道:“幾個跳樑小醜,有多少俺殺多少!只是天王讓俺做宰相,這俺卻是做不來。俺連大字都不識幾個,能批什麼公文?”

噗哧一聲,卻是一個喝茶潤喉的舍人將一口茶噴了出來。

身處文人堆中,洪森自慚形穢,紅了臉說不出話。袁沫一愣之後,便哈哈大笑道:“做相爺何須識字!有公文讓舍人讀了,給出意見,他們自會按指示撰文出票。太平軍的東王也不識字,還不是一樣既能打仗,又能決斷政事!”

聽到這番安慰,洪森好過了許多,拱手道:“多謝袁相提點。反正俺是粗人,只認死理。一切唯天王旨意與袁相裁斷是從!”

袁沫含笑點頭,暗道這樣自是最好。

當下他請洪森入座,每有處斷,先讀給洪森聽了。等洪森給出意見再做批示。洪森樂得省事。最後兩人議定,只要在公文上看到袁沫簽字或是畫圈,洪森在後面依樣畫葫蘆就成!除非打仗的事,一般無須洪森坐堂點卯!

計議完畢,洪森大感輕鬆,自去一邊喝酒。堂上袁沫飛速簽完一堆公文。很快日頭西斜。袁沫停下筆來,突然問道:“太官令徐大人何在?”

手下立刻滿城尋找。最終尚書令府上的留守家丁慌張回報。徐大人將容府妻妾集體扒光,肆行奸辱,還讓容樸參觀。容樸趁挾持的士兵看得傻眼,突然掙脫,拿花瓶打破徐少腦袋。徐少一怒之下,親手用石塊“砸爛容賊狗頭”(引號內爲家丁敘述中的“直接引語”)。事後徐少知道闖禍,將容樸屍身丟入江中,隨即裹挾容府女眷,渡江跑到王城避禍。

“混帳!”

聽完家丁附耳秘報,袁沫簡直要氣暈,他一腳踢翻書案,文件撒了滿地。

“行文內侍——”氣頭上他就要緝拿徐簡。但腦中靈光一閃,卻很快停住。這個外甥是紈褲不假,欺男霸女的混帳事他也做得出來。但要說爲了小忿殺掉容樸,這種行爲卻是反常!徐大少不算好人,但至少不是笨人!

——難道,這是爲我這個姨父着想,怕夜長夢多,乾脆來個斬草除根?

也對。長期羈押確實風險莫測!創業元老中,掛相銜的許明通與不掛相印的周丘、傑克統領大軍在外攻城,副相展鳳樓駐節南寧,也能輕易召集十萬大軍回師討伐。萬一他們態度強硬,要求不得傷害容樸,一切等他們回師後商議,自己卻也難辦。還不如這麼一石頭砸爛,往江中一丟,以後說死說活全無對證!

思入隱秘,袁沫現出笑容。轉念頭不過一瞬間的事,他立刻話風急轉道:“任命太官令徐簡署理桂平縣令,兼京兆府巡防營下轄之巡捕房總管。暫授樞密院參將武銜。”

政事堂管不到宮廷官,但給內官加外官職權當然無妨!剛剛擅殺相臣闖下大禍的紈褲惡少,居然轉眼間從四品閒官成爲手握實權的首都市長,又掌握三千武警(刑警),成爲帶兵的四品武將。這有後臺跟沒後臺的處境果然天差地遠!

第87章 太尉尚錕第135章 都是被逼的第114章 千鈞一髮第8章 盟友關係第103章 束手就擒第89章 慘遭鎮壓第80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混亂不堪第131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上)第116章 音波功第19章 魔鬼殺陣(中)第24章 納米神索第63章 不光征服身體,還要掌控靈魂第58章 閃電神拳第142章 東王論道太平天國行營十條第48章 錯上加錯第100章 勾心鬥角楚國制度第110章 貴族心態第6章 八方風雨第167章 形格勢禁第12章 龍游淺水第55章 白虎跳山第6章 江洋大盜第88章 宗師與武聖第107章 陰差陽錯第47章 徐相論政第72章 沒心沒肺楚國及太平天國軍制第16章 以下克上第79章 混血美人第73章 王韜的出擊第37章 意外收穫第135章 天國忠臣第147章 無用之用第76章 各藏刀鋒第2章 橫掃千軍第50章 死裡逃生第26章 得失參半第167章 形格勢禁第42章 不死的慾望第89章 慘遭鎮壓第33章 內蒙王公的反擊第128章 建木之心第77章 有約不來過夜半第67章 混世魔王第99章 大宗師第152章 天皇巨星第80章 兵臨城下第47章 徐相論政第157章 正式建交第77章 一萬年第142章 於平凡處顯神奇第139章 石破天驚第19章 神秘高手第54章 監軍副官第121章 陽朱門徒第125章 人心險惡第104章 一敗塗地第49章 婚前酒宴第113章 叛逃女兵第90章 三姓家奴第73章 王韜的出擊第137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41章 運籌天下第51章 悟空,你好調皮第13章 宴會序曲第1章 波譎雲詭第40章 拿捏人心第125章 人心險惡第37章 生化戰士第127章 十大天罡第40章 囚徒困境第35章 龍驤內衛第75章 出奇料理第28章 時空管理局第11章 太乙神君第10章 請君入甕(中)第167章 大難臨頭第11章 死裡逃生第3章 陳國公主第26章 得失參半第27章 春夢無痕第83章 弱者道之用第44章 逼上梁山第88章 暗流激涌第61章 神秘教主第31章 “火神”秘辛第163章 無孔不入第111章 解除封印的魔頭第149章 太乙門人第46章 嘉定驚魂第46章 流氓成性第61章 各顯神通第122章 連消帶打的手段第31章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第72章 沒心沒肺第157章 冰火兩重天第44章 天下爲公
第87章 太尉尚錕第135章 都是被逼的第114章 千鈞一髮第8章 盟友關係第103章 束手就擒第89章 慘遭鎮壓第80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混亂不堪第131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上)第116章 音波功第19章 魔鬼殺陣(中)第24章 納米神索第63章 不光征服身體,還要掌控靈魂第58章 閃電神拳第142章 東王論道太平天國行營十條第48章 錯上加錯第100章 勾心鬥角楚國制度第110章 貴族心態第6章 八方風雨第167章 形格勢禁第12章 龍游淺水第55章 白虎跳山第6章 江洋大盜第88章 宗師與武聖第107章 陰差陽錯第47章 徐相論政第72章 沒心沒肺楚國及太平天國軍制第16章 以下克上第79章 混血美人第73章 王韜的出擊第37章 意外收穫第135章 天國忠臣第147章 無用之用第76章 各藏刀鋒第2章 橫掃千軍第50章 死裡逃生第26章 得失參半第167章 形格勢禁第42章 不死的慾望第89章 慘遭鎮壓第33章 內蒙王公的反擊第128章 建木之心第77章 有約不來過夜半第67章 混世魔王第99章 大宗師第152章 天皇巨星第80章 兵臨城下第47章 徐相論政第157章 正式建交第77章 一萬年第142章 於平凡處顯神奇第139章 石破天驚第19章 神秘高手第54章 監軍副官第121章 陽朱門徒第125章 人心險惡第104章 一敗塗地第49章 婚前酒宴第113章 叛逃女兵第90章 三姓家奴第73章 王韜的出擊第137章 女人心,海底針第41章 運籌天下第51章 悟空,你好調皮第13章 宴會序曲第1章 波譎雲詭第40章 拿捏人心第125章 人心險惡第37章 生化戰士第127章 十大天罡第40章 囚徒困境第35章 龍驤內衛第75章 出奇料理第28章 時空管理局第11章 太乙神君第10章 請君入甕(中)第167章 大難臨頭第11章 死裡逃生第3章 陳國公主第26章 得失參半第27章 春夢無痕第83章 弱者道之用第44章 逼上梁山第88章 暗流激涌第61章 神秘教主第31章 “火神”秘辛第163章 無孔不入第111章 解除封印的魔頭第149章 太乙門人第46章 嘉定驚魂第46章 流氓成性第61章 各顯神通第122章 連消帶打的手段第31章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第72章 沒心沒肺第157章 冰火兩重天第44章 天下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