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節 劫道

天亮以後,呼延庚將自己的鐵甲包好,背起來,扛着鐵槍銀鐗,朱皇后揹着乾糧袋,抱着孩兒,累了就把孩兒放到地上讓他自己走一段,自己杵着一根樹枝,用篝火的灰燼塗黑了面。三人一前兩後,往北面走。

朱皇后跟在呼延庚後面幾步,想到昨天晚上自己半夜醒來,一面是灼熱的篝火烤得身上發疼,一面又是冷風透過裹着的大氅刮到身體上,自己感覺柔弱無助的時候,心中期盼着呼延庚能夠問她一句冷不冷,自己有一個依靠。

但呼延庚終究沒有問。一想到自己曾經隱隱期望面前這個十九歲的武將抱住自己,溫暖自己,朱皇后臉上就有點微微發燙。今天出發,她有意與呼延庚拉開了一點距離。

他們一路北行,盡撿偏僻的路徑走,以免遇到金兵的巡邏隊,突然傳來一聲呼哨聲。呼延庚把鐵甲扔在地上,左手杵槍,右手握住銀鐗。朱皇后驚慌的擡眼四顧。

前面一棵樹上,跳下來一個小子,他隱藏得真好,樹上的樹葉都掉光了,呼延庚也沒看見他。這時聽見他說:“就是一對狗男女,李大哥,過來吧。”

這時過來十來個拿着兵器的壯漢,領頭的一人看起來二十多歲,十分乾練,上下打量了呼延庚一番:“潁昌府的逃兵吧,怎的往北邊跑?”

呼延庚不說話,手中握緊了銀鐗。這十幾個小賊,其中好幾個都穿着宋軍的紅襖,而且人人披甲,看來他們纔是真正的逃兵。

領頭的那個被叫做李大哥的說:“把吃的留下,銀錢……你們自個留些盤纏,教你個乖,帶着媳婦往南走,北邊金賊越來越多了。”

他又看看了呼延庚的身上的皮甲,手上的鐵槍和銀鐗:“這鐵盤槍該有十五六斤吧,倒是一把好力氣,若不是你帶着媳婦,我就拉你入夥了,咱們兄弟幾個,都是原來環慶軍的。算你命好,遇到自家人,再往前走遇到索虜,你這媳婦孩兒就保不住了。”

呼延庚心想:“這劫道的廢話還挺多。”說:“給你們些銀錢,保着我們去開封。”

“你一個人要去汴梁送死便去,咱們好不容易從汴梁逃出來的。把媳婦留給咱們兄弟照顧啊。汝妻子我養之。”衆劫道的都鬨笑起來。朱皇后聽到這話,氣得變了顏色,但臉上塗了灰,看不出來。

從汴梁跑出來的?難道汴梁城破了?看面前這些逃兵,倒是有打商量的可能。於是呼延庚道:“灑家乃是軍將,要去汴梁護駕,汝等若是隨灑家前去,定有重賞。”

那個姓李的頭領盯着呼延庚看了看:“原來你不知道啊,皇帝、皇帝老子,都被索虜抓去了,還護什麼駕呀。爺爺我本來就是給皇帝護駕的……”

這時,剛纔從樹上跳下來的小子拉了拉李頭領的胳膊:“李大哥,我認識這位將軍。他是好漢。”

“你認識他?”

“是啊,在孟州渡口,這位將軍保了十萬百姓過黃河呢,我認得他的銀鐗。”

那個小子往前走了幾步:“將軍,那日我也在孟州渡口,還偷了一個胖大和尚的錢袋。”說着他遞過來一個錢袋。

呼延庚槍交右手,接過錢袋一看,上面繡着:“人頭刀下過,佛祖心中留,五臺山智深和尚”看來確實是魯智深的東西。

“呼延庚?”李頭領哈哈大笑,“我知道他,他是不會做逃兵的,不過這媳婦哪來的?他不是咱西軍老鄉嗎?怎會在京畿養個孩兒。”

“敢問節級高姓大名?”呼延庚問。

“我叫李孝忠。”

啊!呼延庚聽到這個名字,心中大喜,這又是一個自帶主角模板的人物.

劉延慶在白河溝大敗,楊可世偷襲燕京慘敗,小種相公在榆次全軍覆沒,劉鞈救援太原失敗,還有另一個時空的汴梁失陷,李孝忠都在其中,可他一點油皮都沒擦破。而且後來屢有奇遇。

這一次,劉延慶父子保着皇帝父子南下,“遇金人鐵騎縱橫衝突衆皆星散而潰。延慶及光國皆死於亂兵中。有得脫者悉走京畿聚爲盜賊,李孝忠黨忠祝進薛廣曹端王在之徒皆是也。”

爲盜的李孝忠正好被呼延庚撞見。

既然是李孝忠那就好說了。呼延庚擺明身份,說:“灑家奉命出城公幹,現要回汴梁,吾乃宣撫司走馬承受,現收編爾等,與我回城。宣撫司自有封賞。”

邊上幾個軍漢嚷嚷着:“你讓咱們回去就回去,你算老幾……”

李孝忠盯着朱皇后看了一陣,雖然他沒見過朱皇后,但既然讓呼延庚這樣重要的將領出城來找,可見這個女子之重要。他把手一揮,攔住部下,說道:“這算是招安了嗎?你許下什麼好處來也?”

“灑家向張樞密提議,升你做西面守禦都虞侯。本官、差遣,一併提升。”

李孝忠往左右看了看:“我升官,你們便都跟着升官了,那咱們就投了朝廷吧。”說完他手一揮,“去把馬牽過來,請這位夫人騎上,再給呼將軍讓一匹馬出來。”

那個樹上跳下來的小孩跑到呼延庚身前:“呼將軍,我給你提着鐵槍吧。”

“不用,你叫什麼名字?”

“我野孩子,沒名沒姓,別人都叫我八兩。”

“爲什麼叫八兩呢。”

八兩把手上的一塊石頭拋起來,又接住,說道:“這樣的石頭重八兩。”這時天上一隻鳥兒飛過,八兩突然把石頭扔出去,正砸在鳥身上,將飛鳥擊落在地:“小的扔八兩的石頭,三十步內,無有不中。”

呼延庚後背上冒冷汗,彷彿半斤的石頭砸在自己頭上。這樣的眼力和手的穩定性,學過射箭後也能達到百步穿楊。

呼延庚與李孝忠並馬而行,呼延庚問:“去汴梁路上,盜賊多嗎?”

“多,都是以前軍中老兄弟。”

“你沒有想辦法收容他們?”

“我只是個都頭而已,誰聽我的?倒是有個叫宣贊的,到處在收攏敗兵?”

宣贊?呼延庚想起來了,最開始安排宣贊在牟駝崗守住蔡河通道,後來金兵四面圍城,一直不通消息。“宣贊現在如何呀?”

“宣贊收攏了一千餘人,在外圍襲擊金賊的巡邏隊,倒也好大聲色。”

“收攏?宣贊被金賊擊敗了?那牟駝崗還在手上嗎?”“這我就不知道了,不如我叫個兄弟,去告訴宣贊,走馬你在附近,請他來相見。”

呼延庚見到宣贊的時候,才知道牟駝崗已經失守兩個多月了,宣贊郝思文帶領餘下的八百人,一直在汴梁的南面遊走,襲擊金兵小隊,前不久剛剛和韓滔彭玘匯合。

“你們四人加起來有多少兵馬?”

“一千五百人吧。”

“那不惜代價,護送她們回到汴梁去。”

李孝忠和宣贊都有點猜到這對母子的身份,抱拳領命。

汴梁南面,現在並沒有被金兵封死。宣贊點起隊伍,護送朱皇后母子回城。李孝忠又招呼了二百來人,現在宣贊麾下有一千八百人了。這麼大一支隊伍,藏是藏不住的。衆人拉開架勢,浩浩蕩蕩的順着惠民河往北推進。

到了祥符附近,前方打頭的郝思文來報,大約有一個猛安的金兵要攔路。

呼延庚對朱皇后道:“夫人,請隨我上馬來。”說完,呼延庚換了一匹備馬,這匹馬極爲高大,而且之前沒馱任何東西,馬力保存得極好。

呼延庚是全身鐵甲,朱皇后先把孩兒抱上馬,坐在他身前,朱皇后隨後上馬,坐在呼延庚身後,她今天穿了一套全身的皮甲。他們接受前幾次的教訓,兩人同乘一馬,呼延庚的任務就是一路衝回汴梁去。

李孝忠也來到呼延庚身邊,他負責帶領兩百騎兵掩護呼延庚。

宣贊負責指揮全軍,他已經把全軍按照韓滔左翼,彭玘右翼,自己中軍。郝思文騎軍在後陣佈局擺開。

對面的金兵陣中跑出兩騎來,高喊:“宋將答話,宋將答話。”

宣贊望向呼延庚這邊,呼延庚一指郝思文。

郝思文打馬過去,與金兵的兩名使者面對面。三人不知說了些什麼,郝思文突然端起大刀,催馬向前,一刀將金人斬於馬下,然後打馬返回本陣。宋軍大聲歡呼。另一名金兵的使者催馬追來,金兵的大隊也動了。

宣贊催馬出去,一陣連珠箭,將金兵的使者射死,然後手中長槍向前一招,左中右三部一起向前開動。

呼延庚假裝和郝思文的騎兵編成一隊,周邊被騎兵圍繞着,不讓金兵看到朱皇后。

呼延庚問郝思文:“金賊說什麼?”

“問我知不知道朱皇后和太子在哪裡,說出來賞黃金萬兩。”郝思文說完看了一眼朱皇后。

“那你怎麼說。”

“末將把他砍死了,黃金萬兩,窮鬼還想騙人。”說完一打馬,郝思文帶領騎兵開始衝鋒,保護朱皇后的騎兵和他們組成一隊,一起往前衝。衝到一半戰場的時候,李孝忠馬頭一轉,向着汴梁城方向跑去,呼延庚催馬緊緊跟着他。

宣贊郝思文韓滔彭玘等人已經與金兵戰成一團,只有幾百金兵追來,他們也不知道呼延庚這邊有什麼重要人物,開始放箭。

這時,李孝忠開始顯示他的外掛屬性——傷害免疫。居然只有最後一排的幾名宋兵被射中,神武南軍的壕壘已經遙遙在望了。

求紅票、月票、收藏

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八十節 單騎第十三節 張灝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十六節 平州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四十節 打探第二節 圍解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三十節 沁水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六節 滄州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三十三節 後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二節 圍解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二十節 驚雷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三節 真相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一節 孤城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十九節 束伍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一節 出軍第二節 圍解第十四節 議和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九節 紅巾
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八十節 單騎第十三節 張灝第二節 圍解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十六節 平州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四十節 打探第二節 圍解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三十節 沁水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六節 滄州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三十節 沁水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三十三節 後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二節 圍解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二十節 驚雷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三節 真相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一節 孤城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十九節 束伍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一節 出軍第二節 圍解第十四節 議和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九節 紅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