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

在從新鄉撤軍後,粘罕軍一路北行,邊走邊擄掠,沿路的宋軍都縮在城中,不敢出城阻攔,直到粘罕軍佔領大名府西面的魏縣,威脅大名府。

王彥、岳飛、呼延庚三軍在新鄉城下分手。王彥和岳飛都屬於河東經制司,經制使傅亮現在在陝州,王彥和岳飛都要集合到陝州去。

呼延庚在衛州徵糧之後,和普六茹伯盛一起率軍回到了邢州。現在的局面,呼延庚的北面是姚友仲,東北面是吳革。東面是完顏銀術駐紮的南宮。

而在完顏訛裡朵坐鎮真定,完顏銀術可和完顏訛裡朵兩部將姚友仲和吳革夾在中央。

金國完顏達懶、完顏訛裡朵、完顏粘罕、完顏銀術可四部加起來,約十萬人的核心部隊,新附軍的人數大約也是十五六萬。也就是現在河北的總兵力大約二十五萬。

從滄州送來消息,宗澤坐鎮大名,要呼延庚安排好霸州和莫州的防務之後去見他,宗澤還不知道呼延庚到了相州一帶。呼延庚讓普六茹伯盛繼續駐守邢州,將龐山諾留下幫他,自己則和高寵等人從南面繞路,到達大名。

呼延庚全身披掛,去見宗澤。他在大名留守司門口自報名號,過了一會兒,來了一個老家人,領着呼延庚到了一間書房門口,老家人道:“執政在裡面等候將軍。”

呼延庚取出一個錢袋子,要交給這個老家人,這個老人作色道:“將軍欲使執政罰吾乎?”

護眼跟收回了錢袋,向着書房行禮,高聲說道:“末將呼延庚拜見。”

書房的們吱呀一聲打開了,宗澤站在門口:“橫海,進來吧。”

呼延庚走進書房內,心中暗暗小得意:宰執親迎,這是多大的榮光啊。

宗澤和呼延庚以前簡單的見過幾面,但沒有深談過。這次見面,宗澤是一句廢話沒有,直接問他平盧、滄州及河間府的形勢,呼延庚手上有多少兵,軍隊的訓練情況怎麼樣。

呼延庚大部分如實作答了,但只說自己的總兵力大約兩萬人,其中一半是在邢州的紅巾。

“庶康,你能調多少兵力到大名府來?”

呼延庚奇怪了,大名府現在缺兵嗎?“末將請問相公,現在大名府有多少兵力?”

宗澤嘆了口氣:“大名府兵倒是不少,防守也還堪用,只可惜無人敢於主動出擊。”

到河北後,立即加大了招撫義軍的力度,現在在大名府左右的,除了聞達和李成所帶領的禁軍和廂軍,還有不計其數的義軍,王善以兵五萬,丁進以兵十萬,楊進以三萬衆皆來降。各路忠義軍馬號稱七十萬。

王善是河東的大盜,除了五萬人馬,還有幾百輛戰車,本想到河北趁火打劫,宗澤獨自一人騎馬到王善的兵營,流着淚對王善說:“朝廷正處危難之時,如果有一兩個像公一樣的人,怎麼會再有外敵入侵之患呢。現在是你立功之時,不能失去機會。”王善感動落淚說:“怎麼敢不爲朝廷效力。”於是解甲投降。

楊進號稱沒角牛,擁兵三萬,縱橫兩河之間,侵擾搶掠,成爲禍患。宗澤派人對他曉以忠義,封以官職,將他的部屬全部招降。

就數量而言,大名府並不缺呼延庚報上去的兩萬人,但現在大名缺乏能夠列陣而戰的戰將。

“聞達、李成素稱驍勇,爲何相公不用?”

宗澤嘆了口氣:“李成只知擁兵自重,與金人戰,則搖旗吶喊敷衍,吾欲斬之,爲張益謙所阻。至於聞達,去年吾爲磁州知州,聞達之位還在吾之上。”這兩人都不聽號令,宗澤指揮不動。

在完顏粘罕和完顏銀術可迫近大名之後,宗澤指揮與金兵很是打了幾仗。大名一帶宋軍蝟集,金兵向大名試探進攻了幾次,都被擊退。

但問題是,正規有編制的聞達、李成、王淵之輩,都不聽宗澤調遣。金兵迫近,這三人指揮部屬守城還成,要他們主動出擊,便裝模作樣帶兵出城溜一圈,然後“與金人苦戰而還”。

就在呼延庚到來的前兩天,金兵在大名城下挑釁,聞達率軍出擊,金兵敗退。聞達假裝追擊,但半道主力就返回了。只有大名禁軍的一名指揮使索超,真心實意的追擊,追上金人後友軍卻沒有跟上,索超依仗自己的勇猛,單騎突圍回來。

宗澤派遣部將李景良、閻中立、郭俊民領兵出戰,和金兵相遇,雙方大戰,閻中立戰死,郭俊民投降,李景良逃跑。宗澤抓回李景良,對他說:“戰而不勝,罪可以饒恕;私自逃跑,這是無視主將。”將他斬首以警戒將士。

不久郭俊民持書來招降宗澤,宗澤訓斥郭俊民說:“你因失利而戰死,尚且是忠義鬼,現在反而替金人持書誘降,你有什麼面目見我呢?”將他斬首。部將張捴等人與金兵大戰,亦戰死。

這些部將死後,宗澤發現自己無人可用,這才找到了呼延庚頭上。

呼延庚暗想,宗澤是不是命中註定要這樣事事受到牽制。在另一個時空,他雖爲開封留守,但並不爲趙構重用,趙構把他扔在開封收拾爛攤子,自己跑去金陵,宗澤要錢錢沒有,要糧糧沒有,請趙構回京的奏摺更是泥牛入海。

而在這個時空,汴梁總體上是支持宗澤在河北主持大局的,居然還會出現兵馬鈐轄和兵馬都監不聽令的情況。那宗澤準備怎麼辦呢?

“相公召末將到大名,可有示下?”

“吾欲以爾部爲主力,再配給你兩萬人,前往魏縣進攻粘罕。”

那怎麼行呢?呼延庚心想,在新鄉一萬紅巾,藉助壕壘的地利,和粘罕打成了拼人口,還是靠岳飛爆發,衝亂了金兵前軍的旗幟,纔將粘罕迫走,最後兵力損失還大過粘罕。

現在把自己的老本全帶上,在加上兩萬不知根底,心懷鬼胎的友軍,正面進攻粘罕,我攻,金兵守,那不是必敗之局嗎。別的不說,列陣之時,友軍跑了怎麼辦?

“末將以爲,此時正面進攻粘罕,絕非上策。”

宗澤面露不豫:“庶康,你若是怯戰,老夫便斬了你,絕無人情可講。”

呼延庚心想,能讓你殺的都是沒根基的,要不然你也不至於三呼過河沒人搭理,我還是把這個話題帶開吧。“相公息怒,庶康有一策要獻給相公,請相公不要見笑。”

“但說無妨。”

“末將和相公,還有李相公心裡想的一樣,都想盡快消滅金賊,收復失土,迎回二帝。但末將斗膽說一句,絕非一日之功,要消滅金賊,非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不可。”

“十年?”

“在河北與索虜戰,導致河北各州縣殘破,損失的都是我大宋的土地生口,即使我們在河北擊退了金賊,也傷害不到金賊的根本,而金國可以在北方休養生息,每逢秋高馬肥,便可南下。因此末將想帶領本部,將戰火燒到白溝河以北。”

“白溝河以北?”

“金國的南京道析津府和西京道大同府,是其治下最富庶的地區,如果這兩地糜爛,金賊即使佔住河北,也不得將息,而我大宋有兩湖江南肥沃之地,可以聚斂財富,教訓士卒,待黃河以南養得三十萬精兵,自可犁庭掃穴,直搗黃龍。”當時宋人以黃龍府代指金國的中樞,倒不一定真的認爲金國的都城就是黃龍府

宗澤低頭沉思一會:“庶康所言,倒也不無道理,不過眼下,還是先擊破粘罕爲上。”

呼延庚開始用他的風險——收益分析法來勸說宗澤,如果宗澤逼迫呼延庚現在和粘罕正面對戰,他反正是不幹的,乾脆信口開河的胡扯。

“相公,自太原以來,末將爲國而戰,慷慨報國死不旋踵,此事天下軍民可爲證。”

“庶康,老夫絕無疑你之心。”

“相公,但凡戰,必先求勝慮敗,方可萬全。末將出擊粘罕,戰勝好說,若是因爲友軍逃脫,損兵折將,那……”

“臨陣脫逃自有軍法伺候。”

“相公可否斬了王淵,他不戰而失真定,軍法當斬。”

宗澤沉默不語,他行軍法,能殺的主要是民軍的頭領,真正在朝廷裡有靠山的禁軍將領,或者將手上實力控制得很牢固的軍頭,宗澤可管不住他們。

在另一個時空,諸多河北河南的將領以勤王護駕爲名往南跑,李成逃到淮北,王淵逃到淮南,宗澤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就算相公能夠行軍法,到時候庶康本部消耗殆盡,也於事無補。則敢戰之士心冷,怯戰之人逃遁”

呼延庚話題一轉:“相公在河北,並非缺末將這一兩萬人,而末將帶領本部北進,勝則搗毀金賊的腹心,敗也無傷大局。”

反正是將呼延庚的本部投入進去,如果勝利,在河北是獲得一個短期的勝仗,而在北方則是長遠的收益。反過來說,如果呼延庚部在北方全部損失了,在宋人看來平州本是添頭,損失了也就損失了,對士氣影響不大。但如果呼延庚部是在河北失敗,則會對友軍產生不利的影響。

宗澤道:“庶康,你先去休息吧,容我思量。”

宗澤並沒有被說服,他作爲宣撫副使,首要的還是河北的局面。但呼延庚已經表明了不去的態度,他還真能把呼延庚拿下?再說呼延庚所說也有道理。

過了兩天,宗澤令王淵部南下,迫近魏縣,試探金軍的行動。同時給呼延庚一道命令,讓他從平州出擊,襲擾金兵側後。

呼延庚明白,宗澤這是準了自己的策略,但又不明說,讓自己到盧龍去相機行事。呼延庚當天下午出發,騎馬回滄州安排,步兵輜重民夫坐船回去。

求收藏,收藏最關鍵。也請大家多評論,開闊思路

第十四節 議和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七節 馬場第十節 姻緣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四十節 賽跑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三十節 襄垣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節 解難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三節 郭永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節 定製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十八節 收稅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十四節 富平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十節 驚雷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十六節 林銘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八節 金慄山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
第十四節 議和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七節 馬場第十節 姻緣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四十節 賽跑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三十節 襄垣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節 解難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三節 郭永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節 定製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十八節 收稅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十四節 富平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十節 驚雷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十六節 林銘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八節 金慄山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