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節 巡城

十天以來,西面的粘罕軍都在猛攻,西面的劉延慶軍依仗汴梁城牆堅守着,由於斡裡不軍已將壓制了其餘三面的宋軍,粘罕所部得以全力進攻西面,劉延慶軍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是,深宮中的靖康皇帝趙桓心中卻十分淡定。

趙桓認爲局面比金兵第一次圍城的時候要好得多。那個時候,他剛剛接任皇位幾天,位置還沒有坐穩,時刻擔心逃跑的老爹奪了自己的位置。他自己又戰和不定。

但這一次好得多,趙桓已經打定了主意:戰和兩便。他只求金人退回到以當年宋遼邊界來劃界,燕雲故地大宋可以不要了。

這時,太宰何慄正在向趙桓彙報,與金國提出的講和條件:割讓淮河以北,宋朝向金稱臣、

趙桓本意是願意講和的,但又覺得金國的條件實在太過苛刻,不由得大怒起來,問道:“卿家如何看?”

“便饒他漫天索價,待我賂地酬伊!”何慄道,這只是金人漫天要價而已。

趙桓想了想,金人十日都未能攻破汴梁,只怕早已怯了,只要自己督促軍漢再加一把力,便能讓金人知難而退。可就在趙桓感覺良好的當口,孫傅,張叔夜等人來奏:統制辛永宗被殺。

趙桓這個皇帝,有時候又表現得十分清醒,他問明緣由,便道:“好生撫慰辛家兄弟,追授辛永宗團練使。”隨後又考慮了一番,“軍漢們爲朕守城,辛苦了,朕要到城頭去嘉獎他們。”

何慄等人勸諫了一番,趙桓執意要去,至少要去爆發譁變的西面城牆去看看。

靖康元年臘月十七日,這一天雨雪連綿,陰霾不開,氣候十分寒冷。趙桓在滷薄隊,宮廷班直的簇擁下,到西面城牆巡城。西面城牆的宋軍已經分作涇渭分明的兩股,劉光國辛家兄弟率領的環慶軍呆在靠北的一段,都門禁軍在靠南的一段城牆。趙桓好生安撫了辛家兄弟一番,撥付了一些賞賜,便到西南段城牆來。在柺子誠上,幾十個都門禁軍的將領跪迎天子。

趙桓跳下馬來,一一詢問這些禁軍將領的名字,目下西段的都門禁軍歸一位叫何慶彥的老將率領。

趙桓對何慶彥等人也加以安撫,表示譁變的禍首已經伏誅,決不再加罪於其他人。趙桓伸手拍拍一個禁軍將領的肩膀,發現他只穿着單薄的麻衣,便把張叔夜給他帶來的好消息轉告給大家:“朝廷已經訂了冬衣,不久就可以發給大家。”

這時,金兵的又發起了新一輪攻勢,金後營中推出多少狀如篷帳的牛皮車及狀如大鵝的木車。趙桓故意問道:“這是什麼?”左右奏稟:這叫洞屋、鵝車,都是攻城的利器,如讓它們逼近城根,城守就有危險。趙桓看看城下的護城河既寬又深,裡面的積水都已結成厚冰,諒他們插翅也飛不過城壕;倒也不甚在意,又對將士們勉勵了一番。

這時候,已經到了午膳時分,內監們送來御膳。他下令撤了,以餉守卒,自己卻取士兵的伙食,與他們一起吃了一餐。

城頭的禁軍軍漢都十分感動,就在這君臣相悅其樂融融的時候,趙桓看見一個小押正沒有吃飯,而是把黑饃放到懷裡。趙桓讓童穆叫他到面前來詢問。這個押正道:“皇上的仁德,咱們肝腦塗地也要報答,小人死在沙場上,唯一放不下的只是小人的妻兒,他們還在捱餓。”

趙桓道:“你不吃飽了,怎生殺敵呢?”

“若是妻兒都沒了性命,殺敵又有何用呢?”

這個押正這麼一說,周圍一片譁然,何慶彥暗暗讚道:“好漢子。”

這時,跟着趙桓巡城過來的辛企宗喝道:“好大膽的賊子,說這樣不忠不義的言語,吾等殺賊,是爲了官家,豈是爲了爾等狗一般的性命。”

辛企宗這樣借題發揮,把城上的都門禁軍都擠兌住。那個押正氣不過,便道:“空說有什麼用,待吾下得城頭去,斬些首級上來,纔是真本事。”

邊上有人叫道:“項兄弟說得好,大哥同你一起下去。”

何慶彥正要攔阻兩人,誰知趙桓見軍心可用,先問兩人的名字,原來是都門禁軍的兩個押正,一個叫項充,一個叫李袞,他們兩人一起頭,周圍兩百多人都願意到城下去走一遭。趙桓道:“項虞侯,你先把乾糧吃了,你家裡那一份,朕補給你。”他當場把項充李袞都提拔成虞侯。

待項充等人吃飽了,項充取來長刀旁牌,向趙桓施了一個禮,便和李袞一起帶着兩百旁牌手下城衝殺。這些旁牌手都是一般裝束,左手拿着旁牌,背後揹着標槍,右手拿一把長刀。

衆人出了城門,在投石機的掩護下,用旁牌護住身體,用木板和稻草墊鋪在堅冰上,渡過戰壕,向着金兵的鵝車洞屋衝去,看離的金兵近了,便甩出一輪短矛,隨後勇猛地撲入金軍的隊伍中,與金軍混戰。項充和李袞的武藝,並不輸與金軍。他們在敵陣中往來跳蕩,不多一回就斫死敵軍五六十名。

但兩百多人畢竟人數太少,漸漸地,他們被金兵合圍了。

趙桓讓何慶彥速派援兵,何慶彥回答:守城都各有任務,抽走一隊,城牆上的防守便薄弱一分。而且都門禁軍除了他自己,在西面在沒有什麼人物,能帶隊下城搏殺了,還需請辛統制施以援手。

趙桓又讓辛企宗派人援助。辛企宗裝模作樣的派人通知統領範瓊出城營救,但左等右等,也不見範瓊部的動靜。城下的情勢越發危急,這時,金槍班教頭徐寧願帶五十騎出城突擊。

金槍班是滷薄隊的成員,平日起的是儀仗作用,但成員都是馬術上乘,槍法精湛。趙桓也想讓身邊班直露個臉,便準徐寧帶領五十金槍騎兵出擊。

城門半開,五十騎魚貫而出,快速衝過護城河的冰面,徐寧一馬當先,用鉤鐮槍挑開擋在前面的金兵,殺到陣中去,將項充李袞等人往外帶。一干人等且戰且退,和金兵一起來到護城河的冰面上。

雙方正苦戰間,突然幾百人一齊驚天動地的大喊,護城河上的冰碎了,宋金雙方几百人一齊掉進護城河裡。其中大部分人是帶甲的,掉到河裡沒那麼容易游上來。

趙桓在城樓上看的着急,急令何慶彥快些派人救人,這時,隨駕的張叔夜在一旁說道:“微臣已調走馬承受帶領南城的兵馬前來救援。”

果不其然,呼延庚帶了近兩千人,從汴梁城牆外和護城河之間轉到了西面,一部分人警戒,另一部分人順着河岸撈人。

包括項充李袞在內,宋兵們大多趴在旁牌上,他們自己用胳膊划水,邊上的宋兵用撓勾把他們撈上岸來。徐寧身穿一副雁翎金圈甲,甲片又細又密,幸好他沒有掉到水裡去,而是被隔在了對岸,金槍班幾十騎大多被隔在對岸。

呼延庚朝城上喊話:“放吊橋!”

趙桓見自己的金槍班被隔在護城河外,心下十分焦急,急令何慶彥把吊橋放下。

與此同時,呼延庚讓自己部下全部的步兵沿河列陣,宋兵幾乎人人帶有弓弩,這近兩千宋兵隔河射擊對岸的金兵。一面派人把十牀鳳凰弩搬到河岸邊來,一字兒地擺定,對準對岸的金兵猛烈地發射箭矢。

鳳凰弩是一種利用機械發射的高級巨弩,每一牀需要二、三十名熟手服伺它,一經彀弓注矢,弩手們用力一踏足,十支七、八尺長短,單單一個箭鏃就有三斤重,間骨上帶着風箏般翅膀的巨矢就同時飛出,最遠處可達一千步。鐵甲、盾牌、擋板、牛皮帳篷都擋不住它的鋒芒,兩三尺厚的土牆也射得透,確是當時戰爭中遠攻的有效武器,不到決勝關頭,不肯隨便拿出來使用。它只有一個缺點,在兩軍相交,短兵相接的肉搏戰中,怕誤傷了自己人,這種風凰弩卻施放不得。

護城河的南岸,弩矢猛發,急如驟雨。對岸的金軍,無論在地面上、窩鋪裡都存不得身,只好紛紛散開,膽大的就匍訇在原地上,伺機攻擊。從河岸到徐寧被纏住的地方,留出好大一片空地出來。

呼延庚也帶了五十騎,待吊橋一放下,就從吊橋上衝了過去。

吊橋極短,呼延庚衝過吊橋的時候,金兵還沒有反應過來,五十騎迅速在河岸邊拉開了一片空地。後面跟着楊可發的步兵指揮,這個指揮馬上在橋頭展開,守住橋頭。

城頭響起了激昂的戰鼓聲,卻是張叔夜令人擊鼓傳訊,通知徐寧,叫他向外突圍。

呼延庚整個隊伍艱難行進。金人已經反應過來了,在陣中,呼延庚盡力往前望,圍過來的金兵太多了,目光到處密密麻麻都是人頭,一時間居然看不到徐寧被圍在哪裡。

注:兩名宋兵手持旁牌長刀斬殺五六十名金兵,史有所載。宣和錄曰:是日駕御朝陽門,胡兵數十逼城,出不遜語衛士三百餘乞下戰,從之。遂合戰,中有執盾二人獨奮身躍入,手殺五六十輩而餘兵不進,詔促使援之卒無肯者,二人竟死。上不懌。以勤王師不至,令挑戰以示敢敵,然可用者獨有衛士三萬爾。每出師數百人雖多獲級以歸然已十失五六矣。

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五節 潰兵第七十節 壓力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節 孤城第二節 大名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節 圍解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五十節 旁牌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六節 成軍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三十節 襄垣第十八節 收稅第七十節 奪權第六十九節 傳首
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五節 潰兵第七十節 壓力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六節 滄州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節 孤城第二節 大名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節 圍解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五十節 旁牌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六節 成軍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三十節 襄垣第十八節 收稅第七十節 奪權第六十九節 傳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