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節 睢陽陷落

睢陽城門大開,援軍將士蜂擁進城,他們不僅僅是自己進來的,還趕着從叛軍手上劫得的幾百只肥牛。

叛軍當然不能任由唐軍出入,在唐軍身後緊追不捨。南霽雲擔任殿後,力敵叛軍,最後一個進入城門。

經過血戰,唐軍將士終於進入了睢陽城內。進城後一清點,3000援軍將士折損大半,只剩下1000多人,而且人人帶傷,大部分失去了繼續作戰的能力。

此情此景,讓人流淚。

看到零零散散的援軍,堅守睢陽的唐軍將士們一切都明白了,援軍無望,他們被自己爲之奮戰的朝廷拋棄了。想到了爲國家拼命的無數個日夜,朝廷竟然如此薄情,悲痛壓抑不住,將士們因此抱頭痛哭。

在那一刻,睢陽城沉浸在哭聲之中。

一個硬幣有兩面,事情也是一樣,有哭的就有笑的。尹子奇得知睢陽失去了援軍,高興得無以復加,將準備打援的警備部隊投入到前線,晝夜攻城,一刻也不停息。

在叛軍不分晝夜的攻擊之下,睢陽猶如風雨中的一條船,在風浪裡掙扎。

由此看來,睢陽軍民超額完成了使命,對於薄情寡義的大唐朝廷沒有任何的虧欠,他們如果因此選擇投降,沒有任何人敢於責備他們。然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就是在如此危急的時刻,睢陽軍民在張巡的鼓舞下,依然勇敢的站立在城頭,以生命和鮮血爲代價,擊退了叛軍海潮般的進攻。

儘管睢陽城屹立於戰火之中,然而,人是血肉之軀,無法抵抗飢餓的折磨。睢陽城被圍日久,城中沒有任何可食之物,人的體能發揮到了極限,實在撐不下去了。這時。有人向張巡和許遠建議放棄睢陽,向東撤退。

張巡和許遠商議,最後一致認爲:“睢陽是江、淮地區的屏障,若棄城撤退,叛軍必然長驅南下,侵佔江淮地區。再說我軍士兵飢餓勞累,撤退必定走不脫。戰國時各諸侯還會還互相救援。況且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朝廷軍隊的將帥!不如固守待援。”

張巡和許遠明知沒有援軍,還在期盼。這是絕望中的互相安慰而已。然而,明知死亡迫近,依然爲了明天而堅持,而不是選擇苟活,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人格是多麼的偉大。

儘管睢陽軍民驚天地泣鬼神,做出了人類無法完成的英雄壯舉,但是,任何故事都有尾聲的。不管這個故事是不是偉大。在秋天到來的時候,睢陽的故事告一段落,張巡的尾聲到了。

是年十月,在冬小麥插秧的季節,叛軍組織了規模巨大的進攻。叛軍四面攻擊,八方突破,終於突破了睢陽的城防。

接連幾天搏鬥。唐軍將士們已經疲病得不能戰鬥了,十月初九,叛軍攻上城頭。

張巡背靠敵樓,向西面拜了兩拜,大聲呼喊道:“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無以報陛下,死當爲厲鬼以殺敵!”

張巡虛弱的倒在了他曾經奮戰的城牆上,眼睜睜的看着叛軍屠殺擄掠因飢餓而無法反抗的將士們。

南霽雲和雷萬春都是著名的“萬人敵”,尋常敵人,百十人都不可能近身,而現在,他們甚至無法握緊手中的刀。

張巡、許遠被叛軍押送到中軍大營。在那裡,他們見到了很多被俘的將士。

將士們見到張巡和許遠,無不失聲慟哭。

許遠掩面無語,張巡反而更加淡定,說道:“安靜點吧,兄弟,死乃命也!”

尹子奇和張巡打了幾個月的交道,大小數百戰,每戰必敗,沒有任何懸念。按照雙方實力對比,自己都不知道敗在哪裡,因此,急於見到張巡,爲自己揭開這個謎底。

這個疑問困惑尹子奇很久了,今天終於能夠當面請教,於是問道:“聽說您督戰,大聲呼喊着,以至於眼睛流血,面如血染,牙齒都咬碎了。多大的仇啊,至於此嗎?”

張巡毫不客氣的答道:“我就是要生吞活剝了你們這些叛匪,就是沒有力氣而已!”

尹子奇幾乎被氣瘋了,親自動手,用刀撬開張巡的嘴巴,只見嘴裡僅有牙齒三四顆。

張巡吐出了滿口的鮮血,惡狠狠的罵道:“我爲君父死,你賣身投敵,豬狗不如,不會活得太久!”

尹子奇被張巡罵了狗血淋頭,氣得暴跳如雷,不過,他很佩服張巡的氣節,命人將張巡等人關起來,慢慢感化再說。

尹子奇佩服張巡的勇敢卓絕,因此不想殺張巡,想放過他。但是,張巡迭次血戰,殺死叛軍無數,叛軍恨之入骨,很多將領都出來抗議道:“張巡很有氣節,肯定不會投降。這個人很得民心,讓他活着,將爲後患。”

尹子奇一想到在睢陽城下所遭受的抵抗,那一隻眼睛就疼得慌,心裡更恨。但是,讓他處死張巡,還真就捨不得,畢竟,張巡的才能在那裡擺着,只要他投降,河北的唐軍將不堪一擊。

尹子奇下決心了,決心試一試,於是把大刀架在張巡脖子上,讓他屈服投降。

這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在紅色經典中很熟悉的情節,張巡脖子一揚:有本事就砍,說句軟話就是孫子。

尹子奇黔驢技窮,沒轍了,只好認慫,黯然下令處死張巡等人。

張巡臨刑前,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慷慨赴難,時年49歲。許遠則被押送往洛陽,在途中被殺。

張巡、許遠英勇就義,尹子奇開始對付張巡手下的大將,當然,這些人都是頂級的英雄好漢,能收爲己用是最好不過了,第一個目標就是南霽雲。

南霽雲大聲說道:“男子漢大丈夫,不可向不義者屈服,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

唐軍的其餘大將36人,無一願降。

尹子奇氣得暴跳如雷,下令行刑。於是,叛軍大開殺戒,將南霽雲、雷萬春、姚誾等36人全部殺害。

睢陽之戰,張巡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之下,面臨強敵,臨敵應變,屢屢制勝。從757年1月開始,到757年10月陷落,張巡用不足萬人守軍,在睢陽苦守了10個月。有力地牽制了叛軍;若算上在雍丘之戰、寧陵之戰,則共與叛軍共對抗了21個月。

孤城21個月。想一想都讓人感奮。

據史書記載,睢陽保衛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經典戰役,守城唐軍共經歷大小400餘戰,斬叛將300餘人,累計殲敵人10餘萬。守城的唐軍將士平均每名斬殺叛軍10餘人。這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數字,創造了歷史上的奇蹟,至今仍然是傳奇。

由於張巡的堅守,阻擋了叛軍南下,使得富庶的江淮地區得以保全。保住了唐朝的稅賦重鎮,使平叛戰爭能夠繼續進行下去。此外,睢陽牽制了大量叛軍,又爲西北唐軍組織戰略反攻贏得了寶貴時間。

當時的翰林學士李翰等人認爲:“巡蔽遮江淮,沮敵勢,天下不亡,其功也。”

張巡死後。唐肅宗李亨下詔,追贈張巡爲揚州大都督,許遠爲荊州大都督,封其爲鄧國公,史稱張中丞;贈張巡妻爲申國夫人,賜帛百;又寵張巡子孫。拜張巡兒子張亞夫爲金吾大將軍;又免除雍丘、睢陽徭役、兵役兩年。大中年間,更將張巡的畫像置於凌煙閣上。此後,歷代仍有對張巡加封。

人民也沒有忘記英雄們,客家人南遷時,不僅把家搬走,也把對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的崇拜帶到異地。

東南亞華人及港澳臺同胞和僑胞因心繫祖國,對張巡非常崇敬。有祀張巡的廟宇,稱張巡爲張王爺。臺灣台南鹽水鎮大衆廟自明以來供奉雷萬春,都敬仰保衛祖國的忠良。

張巡的故事結束了,但這個故事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尾巴。

在睢陽城破前,唐肅宗李亨得知了張巡孤軍奮戰的故事,各路大員竟然作壁上觀,因此異常憤怒,馬上下達詔令,命令朝廷的侍郎張鎬趕赴前線,代賀蘭進明爲河南節度使,都統淮南等道諸軍,討伐安史叛軍。

張鎬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人,但是,他卻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對國家貢獻很大。下面,讓我們看一看他的個人履歷。

張鎬,聊城市人。少有大志,精通經史,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廉吏能臣。曾經勸肅宗“安養蒼生”爲要,勿信佛事。

得到了朝廷的命令,張鎬迅速趕往前線,奪取了賀蘭進明的軍權,馬上集結軍隊,率兵日夜兼程,趕往睢陽救援。並同時發文書往浙東李希言、浙西司空襲禮、淮南高適、青州鄧景山4位節度使以及譙郡太守閭丘曉,共同發兵救援睢陽。

各路軍馬得到了命令,再也不敢坐視,晝夜兼程趕赴睢陽。然而,也有無動於衷的,譙郡太守閭丘曉距離睢陽最近,但素來傲慢張狂,竟然不從軍令,沒有出兵。

閭丘曉爲人很壞,曾經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一詩聞名天下的大詩人王昌齡,就因爲被他嫉妒而殺害。

等張鎬趕到時,睢陽已被攻陷3日。

這個情節如此狗血,我們在電影上多次看到,英雄犧牲了,然後我們就聽到了衝鋒號。這一次就是如此,但這不是電影中的情節,而是真正的歷史瞬間。

看到睢陽飄揚着叛軍的旗幟,張鎬淚流滿面,一怒之下,命人召來閭丘曉,責問他貽誤軍機之罪。

閭丘曉說不出不出兵的理由,於是顧左右而言他,狡辯道:“我有年邁的父母無人贍養,請您饒命。”

古人很重視孝道,如果犯人有罪,往往會因爲其父母無人贍養而減罪。

看見閭丘曉擡出了父母當擋箭牌,張鎬更加憤怒,斥責道:“王昌齡的父母親,誰給養了?”

這是一筆舊賬,也是心中藏着的一個鬼。閭丘曉無言以對,張鎬更加憤怒,命人下手,用杖刑將其斃命。

閭丘曉壞事做盡,死到臨頭,想舒服一些都沒有機會,這就是報應吧!

唐軍大軍雲集,總攻擊的命令下達,唐軍將士感懷睢陽軍民的慘烈,人人拼命,蹈白刃而足不旋踵,前赴後繼,接連苦戰,攻進了睢陽。

睢陽破城7天后被唐軍收復。10天以後,唐軍組織大反攻,廣平王李俶率軍直驅東都洛陽。

第159章 賽雅爾總督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260章 上元節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50節 兄妹重逢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76節 狐狸尾巴露出來了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164章 血戰石堡城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06節 去奴襪帶刀見第261章 蔡家樓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28節 力士脫靴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82節 雪夜突擊第140章 攻克連雲堡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61節 席元慶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189章 翠兒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55節 一路向西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124章 勒索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163章 石堡城第66節 兵變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77章 紅堆拉山口第301節 秘密接頭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260章 上元節第23節 激戰前夜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64節 劉三哥第146章 相會布哈拉城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36節 捉生將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47節 死到臨頭第39節 捕俘(1)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44節 大老闆鮮于仲通第155章 旗開得勝第69節 死到臨頭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97節 莫賀達幹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178章 踉鐺入獄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07節 慶功宴第185章 面聖第9節 高將軍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188章 烈女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4節 追尋寶刀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278章 駙馬爺
第159章 賽雅爾總督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260章 上元節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50節 兄妹重逢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76節 狐狸尾巴露出來了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164章 血戰石堡城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106節 去奴襪帶刀見第261章 蔡家樓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28節 力士脫靴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310節 草人借箭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82節 雪夜突擊第140章 攻克連雲堡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61節 席元慶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189章 翠兒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55節 一路向西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124章 勒索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163章 石堡城第66節 兵變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77章 紅堆拉山口第301節 秘密接頭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260章 上元節第23節 激戰前夜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64節 劉三哥第146章 相會布哈拉城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36節 捉生將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47節 死到臨頭第39節 捕俘(1)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44節 大老闆鮮于仲通第155章 旗開得勝第69節 死到臨頭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97節 莫賀達幹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178章 踉鐺入獄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07節 慶功宴第185章 面聖第9節 高將軍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188章 烈女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4節 追尋寶刀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278章 駙馬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