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

蘇天成率領近十萬的大軍,朝着科爾沁部落的駐地快速行軍,大軍正月十六就出發了,目的非常的明確,就是要擊敗科爾沁部落。

皇太極做出來的安排,是絕密的,這方面的情報,蘇天成和渠清澤都不知曉,兩人不會想到,十萬大軍即將面對的,有科爾沁部落的軍士,還有五萬多的後金韃子,其中豪格率領的有三萬五千人,代善率領的有兩萬人,也就是說,兩路大軍的兵力是差不多的,蒙古和後金軍士聯合起來的人數,甚至超過了蘇天成率領的大軍,而且皇太極還有其他的安排,那就是要求蒙古部落相互聯合起來,共同來對付蘇天成和江寧營,譬如說插漢部落和喀爾喀部落,儘管說這兩個部落之間,有着不少的恩怨,也只有這樣,草原部落才能夠自保,若是被江寧營逐個的對付,恐怕難以逃脫覆滅的命運。

這些安排,以最快的速度面向了草原,只不過這一次皇太極沒有以文書的形式傳達下去,而是派出了絕對的心腹到草原,直接找到部落的首領,也正是因爲保密的事宜做的很好,這些安排是不可能泄露出去的。

對於情報的事宜,皇太極高度重視,也知道情報泄露造成的影響,所以他在做任何的決定的時候,都是非常注意的,到目前爲止,大清國的情報尚未出現泄露的情況,反而是大明的情報,時常被皇太極掌握了,不過皇太極也清楚,僅僅依靠情報的作用,不可能對付蘇天成,難以擊敗江寧營,重點還是需要實力。

皇太極這樣的安排,有着很強的針對性,也可以說是最好的安排了,要不是顧忌到正在大明京城談判的濟爾哈朗,皇太極甚至想着親自帶領大軍,和蘇天成展開面對面的作戰了。

蘇天成和皇太極,兩人成爲真正的對手,這恐怕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江寧營在草原取得勝利的情報,很快傳到了京城。

朝廷沒有顯示出來多大的波動,似乎江寧營取得勝利,是預料之中的事宜了,只不過這一次的作戰,聯合了錫伯族部落和達斡爾族部落的軍士,這成爲了一個亮點,表明朝廷開始真正的控制到草原的一些部落了。

養心殿,朱由檢默默看着奏摺,蘇天成的密摺說清楚了所有的情況。

不知道爲什麼,朱由檢沒有感覺到特別的高興,儘管是蘇天成率領大軍在草原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儘管說草原最爲強悍的部落察哈爾部落被剿滅了,這等於是削弱了後金韃子的實力,也可以領朝廷重新開始統領草原。

蘇天成的戰功越是卓著,朱由檢越是擔心。

功高震主這個詞,朱由檢是不陌生的,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朱由檢想到了很多的辦法,這些年以來,朝廷裡面是平穩的,朱由檢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了,臣權基本難以和皇權抗衡,特別是朱審烜成爲內閣次輔之後,皇權更加的穩固。這一切,基本都是蘇天成的功勞,可朱由檢也要擔心了,既然蘇天成能夠想到這些鞏固皇權的做法,也就能夠想到破壞皇權的做法。

朝政穩固一些了,朱由檢就愛胡思亂想了,有朝一日,朝政徹底的鞏固了,該如何的對待蘇天成,一旦剿滅了後金韃子,蘇天成的權勢也就不一般了。

楊嗣昌帶着內閣大臣和兵部尚書鹿善繼進入養心殿的時候,朱由檢還在沉思。

這一次諸多大臣需要商議的事情,就是有關草原和臺灣的事宜。

根據蘇天成的密摺,進攻臺灣的戰鬥也將在二月份展開,一切的準備事宜,都完成了,可以說,目前進行的戰鬥廝殺,對於朝廷來說,也是很大的事情了。

但這一次的戰鬥,在朝廷內壁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大明朝廷與後金的談判正在進行,儘管是春節期間,但以濟爾哈朗爲代表的後金談判人員,依舊留在了京城,談判推進的有些艱難,原因很多,蘇天成在草原展開的進攻,也成爲了後金抱怨的事情之一,爲了能夠順利進行談判,讓後金儘早的臣服大明,朝廷中有些大臣認爲,這個時候展開進攻,不是很合適的事情,加之徵伐需要消耗大量的銀子。

朱由檢一直都沒有表態,導致這種爭論,愈來愈公開化了,今日內閣大臣來到養心殿,就是要商議這件事情,統一朝廷大臣的認識。

楊嗣昌支持蘇天成,認爲這樣的討論是沒有必要的,蘇天成進攻草原,選擇是很正確的,對於朝廷與後金韃子的談判,楊嗣昌一樣認爲是荒唐的,後金韃子的實力沒有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爲什麼要臣服大明,當初後金韃子成立大清國,目的很明確,就是想着入主中原,這才幾年的時間,皇太極會徹底的改變,鬼才相信。

不過後金韃子懇求談判,給予他們機會,也是皇上仁慈和大度的表現,但大明的軍隊,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也不能夠懈怠,若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那就等於是中了後金韃子的奸計了。在這等的情況下,蘇天成毅然決定對蒙古草原部落展開徵伐,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了。

朝廷裡面出現反對的聲音,令楊嗣昌異常氣惱,他不清楚那些反對的官吏是怎麼想的,難道腦子進水了,以爲後金韃子真的會臣服了,至於有官員彈劾,認爲蘇天成指揮這麼大的戰鬥,應該是要稟報朝廷的,朝廷不允許就不能夠開戰,這樣的意見,楊嗣昌也是不贊同的,蘇天成已經是內閣大臣,皇上曾經專門賦予了蘇天成決定征伐事宜的權力,若是進行什麼樣的戰鬥,都要稟報朝廷,都要等到早朝來商議一番,那就不用征伐了,估計大軍還沒有開拔,消息早就傳出去了。

這一次皇上要求專門討論征伐草原和臺灣的事宜,楊嗣昌感覺到有些不妙,但他還是要說出來真實的想法,大明正處於關鍵的時刻,不能夠出現自毀基礎的舉措。

討論很快開始,這一次,楊嗣昌首先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蘇大人在草原和臺灣的征伐,很有必要,先說臺灣,乃是我大明的土地,被荷蘭人佔去了,無論怎麼都是說不過去的,屬於我大明的土地,就不容異族覬覦,有誰想着強行佔據我大明的國土,就要令他付出代價。其次是草原,朝廷在草原上面,設立了不少的衛所,因爲種種原因,這些衛所最終不存在了,蒙古草原不服從我大明朝廷的統治了,成爲了後金韃子的幫兇。”

“前些年,內有流寇作亂,外有後金韃子的侵襲,天公不作美,災禍連連,皇上勵精圖治,這些年情況大爲改觀,流寇被剿滅了,後金韃子主動準備臣服了,如此的情況下,朝廷需要重視以前忽略的諸多事宜了。”

“在這個時候,蘇大人決定征伐草原,收回臺灣,是最爲明智的選擇了。”

“朝中有大人說,後金正在與朝廷談判,爲了談判能夠順利進行,爲了後金韃子早日臣服我大明,還是不要在草原上展開進攻,免得耽誤了談判的事宜,臣以爲,這簡直是一派胡言,說出來這等話的大臣,要感覺到臉紅。”

“皇太極曾經登基稱帝,建立了什麼大清國,大清國是什麼情況,難道朝中文武大臣不清楚嗎,大清國的建立,皇太極的稱帝,就是得到了蒙古部落的承認和擁護,我大明朝廷是絕不承認的,後金韃子準備臣服我朝廷,有什麼資格爲蒙古草原部落說話,難道那些提出來異議的大人,認可了大清國嗎。”

“臣對於朝廷之中出現的某些議論,很是不解,故而臣說出來了這些想法,有不合適的地方,懇請皇上責罰。”

楊嗣昌的表態,其實是完全支持蘇天成的,有一點楊嗣昌是沒有說出來的,那就是他根本不相信在京城進行的談判,後金韃子不會臣服朝廷,可這樣的話不能夠說出來,同意談判是皇上的意見,自己這個時候說出來這等的話語,恐怕皇上會不高興。

楊嗣昌表明了意見,內閣的意見基本就統一了,朱審烜肯定是支持蘇天成的,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意見一致,其餘的內閣大臣,不會說什麼不同意見了。

朱由檢稍微沉思了一下,慢悠悠的開口了。

“朕以爲,蘇愛卿決定進攻草原部落和臺灣的決定,是很不錯的,諸位愛卿能夠認識到重要性,朕很是欣慰,錫伯族部落和達斡爾族部落的勇猛,朕更是高興啊,草原強悍的察哈爾部落被剿滅了,這也警告了其他的草原部落,若是依附後金韃子,這就是結局……”

朱由檢說着這些話語的時候,臉上沒有多少的笑容,這令諸多的大臣有些奇怪,還以爲經歷了這麼多的勝利,朱由檢已經變得沉穩很多了,可其中的的緣由,朱審烜是知道一些的。(未完待續。

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121章 熱鍋(1)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498章 內訌(3)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192章 稱帝(4)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268章 敵情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252章 北平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883章 對決(5)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56章 下狠手(1)第1116章 硬骨頭(1)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676章 分析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821章 廷議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155章 識趣第176章 升堂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819章 怒氣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69章 發榜(1)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64章 太原府城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773章 海戰(3)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279章 借銀子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317章 大比武(2)
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1121章 熱鍋(1)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498章 內訌(3)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192章 稱帝(4)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268章 敵情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252章 北平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883章 對決(5)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56章 下狠手(1)第1116章 硬骨頭(1)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676章 分析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821章 廷議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155章 識趣第176章 升堂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819章 怒氣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69章 發榜(1)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64章 太原府城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773章 海戰(3)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279章 借銀子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317章 大比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