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序幕拉開

大明政客sodu

皇太極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是真的出現問題了,最近一段時間,他的精神難以集中,時常感覺到恍恍惚惚,上朝議事的時候,總是難以堅持很長的時間,這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更加焦慮的是,皇太極好幾次做夢,夢見了父皇努爾哈赤。

這可不是什麼好的兆頭,夢見已經故去的人,按照朝內有些人的分析,那就是要上天去見這個人了,要到另外的一個世界去團聚了,或者說親人在那邊召喚自己了。

皇太極感覺到更加的鬱悶,大清國正處於關鍵的時刻,這個時候,夢見了父皇,絕非是什麼好事情。

草原的戰報傳來了,科爾沁部落的軍士,損失慘重,不過蘇天成也沒有堅持繼續進攻,而是撤回了河套草原,雙方似乎安定下來了,但皇太極很清楚,草原不可能安靜下來了,蘇天成帶領江寧營,還有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的軍士,剿滅了察哈爾部落,這已經在草原上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了,草原其餘部落,不可能完全安心了。

皇太極很是感慨,蘇天成很聰明,及時停止了進攻。

代善與豪格率領的大軍,達到了五萬餘人,加上科爾沁部落的軍士,人數上面,是不落下風的,這樣的戰鬥,真正的展開了,誰勝誰負還是未知數,加之皇太極已經要求草原各部落,在特殊情況下,要聯合起來,摒棄前嫌,對付明軍的進攻,這樣的命令還是有作用的,譬如說插漢部落和喀爾喀部落。就已經聯合起來,準備應對明軍的進攻了。

蘇天成在草原上取得了勝利,見好就收,這樣的決定,一般人是作不出來的。

皇太極也有些奇怪,爲什麼蘇天成率領大軍。進攻科爾沁右翼中旗的時候,代善與豪格沒有能夠與江寧營廝殺,儘管說濟爾哈朗還在大明的京城談判,但這是在草原上進行的戰鬥,大明朝廷也不好說什麼的,大明朝廷一直都沒有承認大清國,也就不承認蒙古部落已經歸屬大清國了,按照這樣的判斷,在草原上進行的戰鬥。與談判的事宜無關。

看了豪格寫來的信函之後,皇太極仰天長嘆,他不能夠責怪代善,代善的謹慎還是有道理的,畢竟江寧營強大,而且是蘇天成親自指揮作戰,正藍旗和鑲紅旗真正和江寧營交手了,說不定是另外的一場慘敗。那樣的損失,大清國無法承受。他皇太極更無法承受。

草原部落出現的變化,皇太極已經掌握一些了,蘇天成撤回了河套草原,但控制了原來察哈爾部落控制的大片區域,錫伯族部落遷移到這片區域,開始行使管轄權了。這樣一來,大明的寧夏、榆林、大同等地,就徹底安全了,可以說,蘇天成這樣的決定。一來保證了大明邊關的安全,二來也爲今後征服草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有些時候,盛怒之下的皇太極,也想着親自領軍,進入到草原,與蘇天成展開決戰,但這樣的決定,不能夠付諸實施,大清國面臨的局面,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遼東有盧象升率領的大軍,復州、宣州等地,被江寧營佔據,兩路明軍都可以直接威脅到瀋陽,一旦瀋陽的守備空虛,大清國的主要力量投入到草原上的戰鬥,接下來就很有可能是瀋陽的淪陷,要是那樣的話,大清國將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

皇太極有時候想不明白,爲什麼不到十年的時間,情況會發生如此重大的變化,以前大清國節節勝利的局面,好像不復存在,征服大明朝、入主中原的計劃,更是遙遙無期,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當然,這些事情都擺在眼前,與大明的決戰,也沒有正式開始,在大明京城的談判,爲大清國爭取到了緩和的時間,至少正紅旗重新組建起來了。

皇太極內心最大的憂慮,是皇位繼承的問題。

人人都說皇帝萬歲,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身體越來越差的皇太極清楚,他的時間恐怕不多了,父皇努爾哈赤也曾經是這樣,身體垮下來之後,沒有能夠堅持多長的時間。

因爲皇太極身體出現問題,大清國內部,再次出現了暗流,這一次與上次不同,暗流變成了明流,通過朝廷的討論,明確反應出來了。

草原征伐沒有取得應有的戰果,已經在朝廷裡面引發很多的議論了,結合到濟爾哈朗在明朝京師的談判,有人開始在這方面做文章了,而提出來異議的人,絕大部分都是正白旗和鑲白旗出身的軍官。

這絕不是偶然的情況。

多爾袞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這一點皇太極是非常清楚的,一直以來,他對多爾袞都是非常信任的,多爾袞不僅僅是手握軍權,而且是朝廷裡面的滿人吏部尚書,大清國的六部,有些奇特,有滿人和漢人之分,譬如說吏部尚書,有滿人和漢人,但真正掌握權力的,還是滿人,多爾袞身爲吏部尚書,實際上掌握了人事權力,既掌握了官吏,又掌握了軍隊,這是很少見的情況。

皇太極態度的變化,還是在那一次昏迷之後,昏迷的幾天時間裡面,大清國高層出現的事情,令皇太極開始反思了,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加之范文程一些相關的分析,令皇太極感覺到了,人的權力是需要抑制的,就算是這人無論怎麼的突出,都不能夠直接威脅到皇帝,包括準備接任皇帝位置的人。

偏偏在這個方面,多爾袞出現了一些問題,而且是原則性的問題。

從這之後,皇太極開始改變做法,注意抑制多爾袞的權力了,雖然多爾袞依舊是吏部尚書,但有關官員的任命,大部分都是皇太極親自決定了,而且在軍隊的調整方面,也經過了仔細考慮,譬如說這次到草原去征伐,多爾袞應該是最爲合適的人選,但皇太極要求豪格去,沒有要求多爾袞去。

皇太極已經感覺到,他若是不能夠安排好身後的事情,大清國可能要遭遇到重大的危機,一旦滿人高層因爲皇位爭奪的問題,出現了內訌,大清國將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垮塌。

經歷過權力鬥爭的皇太極,非常清楚這裡面的利害關係。

軍隊的安排方面,皇太極也開始注意了,除開牢牢的掌握了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也順勢掌握了鑲紅旗,鑲藍旗也是支持他的,到如今,重新組建的正紅旗,也是在皇太極的掌握之中,可以說,軍隊力量的對比方面,多爾袞處於絕對的劣勢。

繼任者的問題,是皇太極最爲頭疼的問題。

按照他的年紀,早就到了確立皇太子人選的時候了,可皇太極遲遲不願意公佈人選,他是有些擔心,自己的兒子中間,最佳人選,只有豪格。

可惜豪格缺乏心機,缺乏準確的判斷能力,更爲缺乏的是懷柔的心理。

這也不能夠完全怪豪格。

豪格的年紀,比多爾袞都大一些,也是從小就跟隨作戰,很少接觸到權力爭鬥方面的事宜,而且還成爲過他人攻擊的目標,再說豪格自小在軍營裡面長大,性格也是豪爽和傾向於暴躁的,戰功方面是不用說的。

隨着身體日漸的衰弱,皇太極迫切感受到,必須要立皇太子了,這件事情,不能夠推遲了,否則自己突然出現什麼意外,大清國難以穩定。

想要坐穩皇帝的位置,首先是軍隊的支持,皇太極可以保證,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是絕對支持自己的,一旦自己確立了皇太子的人選,他們也是完全支持的,但其餘的就不好說了,也有可能出現變故,譬如說代善,有可能不參與到爭鬥之中,濟爾哈朗的態度,不一定完全的明朗,要是那樣的條件下,豪格不一定能夠坐穩皇帝的位置。

其次是能力和軍功,這兩個方面,多爾袞都是在豪格之上的,至少大清國的權貴是這樣認識的,這就是豪格最大的劣勢所在了,也是皇太極暫時無法改變的情況,之所以要求豪格出征草原,皇太極就是想着,能夠讓豪格建立更多的功勞,將來能夠更加的服衆。

一方面,皇太極想着立豪格爲皇太子,另外一個方面,皇太極需要利用多爾袞的勇猛,爲大清國立下功勞,這兩方面是有些矛盾的,睿智的皇太極,也感覺到爲難了。

皇太極曾經調侃大明朝的皇位繼承,是一代不如一代,這個時候,他自己感受到了,才明白這件事情,絕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情。

皇太極甚至出現過好笑的想法,要是蘇天成是自己的兒子,那麼繼承皇位,那是沒有說的,不管是誰,都是服氣的,可惜沒有這樣的可能性。

都說人才難得,這個時候,皇太極是真正的明白了。

不管怎麼說,皇太極必須要安排好繼任者的事宜,他這一輩子,幾乎都是成功的,絕不能夠在最大的事情上面失誤,必須要做的漂亮。

如何更好的確立繼任者,已經成爲大清國最大的事情了。(未完待續。。)

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6章 老乞丐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754章 造船廠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735章 青州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225章 贖身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17章 秦淮河(1)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256章 悲愴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444章 想不到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397章 開花彈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406章 募捐(2)第1239章 鉅變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187章 行動(4)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1030章 妥協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014章 誤判?(3)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421章 佈置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1012章 誤判?(1)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82章 家信第775章 海戰(5)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1186章 行動(3)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78章 重要情報第485章 計劃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490章 近憂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1115章 老頑固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648章 夜襲(3)第971章 非凡一戰(5)
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6章 老乞丐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754章 造船廠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735章 青州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225章 贖身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17章 秦淮河(1)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256章 悲愴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444章 想不到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397章 開花彈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406章 募捐(2)第1239章 鉅變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187章 行動(4)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1030章 妥協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014章 誤判?(3)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421章 佈置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1012章 誤判?(1)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82章 家信第775章 海戰(5)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1186章 行動(3)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78章 重要情報第485章 計劃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490章 近憂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1115章 老頑固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648章 夜襲(3)第971章 非凡一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