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治國之策

朱由檢更是注意到了蘇天成治理地方的才能,江寧縣發生的變化太大,第一次上繳兩千五百萬兩白銀,那是因爲剿滅了鹽商匡思明,尚看不出來其他方面的異常,可兩年時間過去,江寧縣免除了田賦,所有賦稅全數繳納,今年市舶司的收入,能夠超過三百萬兩銀子,可以說,江寧縣一地繳納的銀子,幾乎超過整個的南直隸了。若是戶部直接收取市舶司全年的賦稅,那已經超過南直隸所有賦稅的總和了。

有了銀子,辦事情總是順利很多了,連續兩年來,朝廷銀子緊張的情況,大爲緩解,說起來,這完全是江寧縣的功勞。

所以說,朱由檢更想問問蘇天成,究竟有什麼訣竅。

登基以來,他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大臣,能夠力挽狂瀾,能夠做出來實實在在的事情。

“蘇愛卿,江寧縣的變化很大啊,朕甚至覺得,朝廷這兩年的開支,幾乎都依靠江寧縣支撐了,朕一直都想着去看看的,可惜沒有時間,讓你離開江寧縣,朕其實有些擔心的,若是江寧縣出現了什麼變故,朕可是難以承受啊。”

“不會。”

蘇天成回答的很是乾脆。

“哦,蘇愛卿爲何如此的肯定啊。”

“臣這樣說,當然是有條件的,第一是皇上的支持,第二是朝廷的支持,第三是南直隸的支持,說到底,最大的支持,就是保持江寧縣的制度,不能夠做出來改變,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無爲而治,其實到了如今,臣也是屬於無爲而治了。”

“蘇愛卿仔細說說。”

“譬如說市舶司的賦稅政策,決不能變化。不管是誰,只要想着在南京做生意,想着在江寧縣做生意,貨物必須要納稅,而且稅率是固定的,在他們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的,再說縣衙的事情。除開刑名錢糧事宜,還要做好商賈的扶持事宜,要重視商賈,這是縣衙最爲重要的事情之一,甚至超過了刑名和錢糧事宜。”

“商賈繳納的賦稅和捐銀,能夠滿足所有的開支。還可以減輕農民的賦稅,可以長時間免除農民的田賦,讓農民豐衣足食,農民手裡有了糧食,有了銀子,購買商賈的商品,縣衙從中徵收賦稅。實際上,農民也上繳了賦稅。”

“江寧縣的士紳富戶,一樣要承擔賦稅,享受了朝廷的恩賜,同樣要做出來貢獻。”

“這些基本上是江寧縣的賦稅政策,不能夠發生改變,任何的一環出現變動,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賦稅收入。”

“縣衙執行的賦稅政策,實際上是雙贏的政策,這可以從幾個層次來說,縣衙和商賈之間,商賈雖然繳納了不少的賦稅和捐銀,可他們的收入增加了,繳納的這些賦稅和捐銀。完全能夠承受,甚至比以前賺取的銀子更多,縣衙和農民之間,農民得到了最大的好處。能夠豐衣足食,自然安守本分,縣衙和士紳富戶之間,要求士紳富戶享受恩賜的同時,做出來應該做出來的貢獻,說起來,大家都得到了利益的。”

朱由檢聽得有些糊塗了,不過,江寧縣實實在在的改變,讓他覺得,不需要追究具體的變化過程,只要有效果,就可以了。

“嗯,江寧縣必須保持現有的賦稅政策,朕會親自關注的,蘇愛卿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啊。”

蘇天成稍微沉默了一下。

有些話,他本來不想說,因爲自己還沒有到達那個位置,說到底,大明朝需要的,還是改革,和張居正當初的改革一樣,必須要花大力氣,毫不留情的改革,這纔是發展的強盛的根本,可惜改革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看看張居正的下場,得罪了太多的權貴,死後所有的改革成效,付諸東流,改革必須要觸動權貴的利益,這是無法避免的。

作爲穿越人士,蘇天成是清楚溫水煮青蛙的道理的,必須要慢慢來,打基礎是最爲重要的,一旦大家都形成了共識,有些事情,推動起來,簡單很多了。

也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立面。

“皇上,臣考慮尚未成熟,不過也有一些想法,若是有說錯的地方,皇上恕罪。”

“你儘管說就是了。”

“臣覺得,雖然我大明朝,面臨諸多的麻煩,譬如說後金侵襲,流寇騷擾,可解決這些問題,還是需要慢慢來,軍事上壓制後金,剿滅流寇,都是治標不治本,想要解決根本的問題,還是需要多方面考慮,臣以爲最爲重要的問題,首先是解決吃飯的問題。”

蘇天成說到這裡的時候,還是有些小心的,他認爲,東林書院和復社的某些提法和觀點,實際上是正確的,只是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時機。

果然,朱由檢皺了皺眉,好像不是很認同這個觀點,要說有些農民沒有飯吃,那是實際情況,也是因爲災荒的事情,可要說解決吃飯的事情,是不是有些誇大了。

朱由檢也是有面子的,登基這麼多年了,需要得到肯定。

蘇天成很是敏感,發現朱由檢的神情不對,馬上不說了。

其實,他想到的改革,需要從教育的角度出發,首先改變人們的思想,這和洗腦差不多,只要能夠統一思想,這樣做未嘗不可。

穿越之前,身爲公務員的蘇天成,見到過很多的事情,他一直都覺得,短時間提升經濟實力,有可能做到,但是長時間維持,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找不到好的經濟發展點,很有可能原地踏步甚至是後退,就是幾百年之後,也沒有完美的經濟發展之路,依舊在探索,但有一點可以大力提升經濟發展的速度,那就是掠奪,對其他國家的掠奪。

這是最爲簡單最爲有效的辦法。

參加殿試的時候,蘇天成曾經提到了這個方面。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此類的事情,層出不窮,就是後金,就是遵循的這樣的做法,他們每年入侵大明腹地,目的主要還是劫掠錢財,包括劫掠人口,通過這些不需要付出的行爲,得到極大的好處,迅速發展壯大自身。

發展經濟,壯大自身的實力,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張嘴說那麼簡單。

江寧縣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有很多的有利條件,比如說人口衆多,曾經的京城,富裕人口不少,經濟基礎和條件很不錯,特別是碼頭的設立,要知道,鄭成功在海上稱霸的時候,控制海上貿易,每年收取賦稅,收入超過兩千萬兩白銀了,幾乎等於大明全國賦稅的收入了。

所以說,兩年多的時間,江寧縣去的了巨大的發展,可這種成績,到北方了,肯定是難以複製出來的,基礎不同了,任你有着天大的本事,也是無可奈何的。

快速發展,還有一個條件,或者說是條件,那就是迅速的壯大人口,壯大富裕人口,也就是所謂的移民政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強迫很多江南的富裕戶,移民到中都去,讓中都鳳陽迅速得到了發展。

可這些辦法,目前說起來,作用不大,大明朝暫時都做不到。

發展經濟,在有些人看來,難度很大,需要慢慢來,這其實也是相對的。

在一窮二白的地方。發展經濟,起步的時候,難度確實大,可一旦起步了,速度就很快了,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困難會逐漸出現,會慢慢的停滯,需要想到其他的好辦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最爲簡單的政治經濟學的道理,可惜這個時代,身爲皇帝的朱由檢,不一定能夠明白。

所以說,蘇天成有很多的話,不大可能說出來,因爲朱由檢聽不懂。

看見蘇天成沒有說話了,朱由檢也沒有強迫,在他看來,蘇天成畢竟年輕,擔任知縣也就兩年多的時間,能夠做出來這麼多的事情,很是了不起了,是非常不錯的人才了。

江寧縣的政策,必須要堅持,那裡已經成爲朝廷的錢袋子,超過了蘇州揚州一帶了,只要能夠長期保證這樣的收入,朝廷就能夠維持諸多的開銷。

想到這些,朱由檢的心情還是很好的。

至於說蘇天成和江寧營的去吃,就是河南府了。

他也感覺到,蘇天成很是狡黠,河南府緊靠山西平陽府,蘇天成的家就在山西平陽府,若是流寇猖獗了,能夠保護自己的家人。

蘇天成內心的小九九,朱由檢根本就沒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

離開皇宮的時候,朱審馨、春屏、王芙蓉和柳如是,都顯得很是吃驚,蘇天成感覺到有些奇怪,大小老婆嘰嘰喳喳說了好一會,他才知道,原來皇后娘娘很是厲害的,甚至能夠親自紡織,也會做飯。

蘇天成翻着白眼,這有什麼了不起的,自己照樣會做飯,而且手藝還不錯,只是沒有機會展示罷了,皇后娘娘以前跟着朱由檢,也是吃了不少苦的,那個時候,魏忠賢專權,朱由檢時時刻刻都要擔心自己的生命,皇后娘娘親自做飯,避免朱由檢被人暗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45章 慘敗(3)第847章 慘敗(5)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81章 未雨綢繆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1118章 硬骨頭(3)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190章 稱帝(2)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414章 傷情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57章 下狠手(2)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819章 怒氣第1179章 幫倒忙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560章 變通第181章 幕僚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495章 宿命論(4)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192章 稱帝(4)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497章 內訌(2)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881章 對決(3)第384章 說情團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496章 內訌(1)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96章 內訌(1)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476章 啓動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
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845章 慘敗(3)第847章 慘敗(5)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81章 未雨綢繆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1118章 硬骨頭(3)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190章 稱帝(2)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414章 傷情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57章 下狠手(2)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819章 怒氣第1179章 幫倒忙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560章 變通第181章 幕僚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495章 宿命論(4)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192章 稱帝(4)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497章 內訌(2)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881章 對決(3)第384章 說情團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496章 內訌(1)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96章 內訌(1)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476章 啓動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