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各懷心思

(感謝陌生友人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魔盜團的打賞,謝謝了。)

以兵部尚書的身份,統領大軍剿滅蘇天成,這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加之朱由菘的身份不一般了,身爲皇室宗親,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安排是非常合適的,可惜朱由菘自己知道,這絕不是什麼好的任務。

儘管朱審烜投靠了蘇天成,但朱由菘可沒有這樣的想法,他不會背叛朝廷,不管怎麼說,如今都是他朱家的天下,換做以前,皇室宗親就算是不準進入朝廷爲官,被分封在大明各地成爲藩王,受盡了朝廷的欺負,也沒有見到有誰反對朝廷的,頂多就是想着能夠掌握權力,更不用說如今皇室宗親可以進入朝廷爲官了。

有些諷刺意味的是,皇室宗親能夠進入朝廷,偏偏就是這個蘇天成的主意,現在蘇天成反叛朝廷了,不知道那些已經進入朝廷或者地方上爲官的皇室宗親子弟會怎麼想,恐怕皇上想到這件事情,內心也不是很舒服的。

派出秦三德成爲監軍,這樣的情況是絕無僅有的,要知道秦三德是秉筆太監,在宮內的身份,僅次於王承恩,就連在皇宮裡面有着不錯資歷的曹化淳、高起潛等人,也要在秦三德面前規規矩矩的,這也就說明了,皇上對他朱由菘根本就不放心。

從京城出發的時候,朱由菘的心情不是很好,這次他要直接趕赴南京去,按照聖旨的要求,駐紮在武昌的左良玉和廬州的黃得功,帶領大軍進入到南直隸後。兩人都要首先到南京去,包括鳳陽總督馬士英,也一樣要趕赴南京,衆人在南京就要具體商議如何作戰了,畢竟是三十三萬大軍,需要安排佈置的事情太多了。

戰鬥的指揮方面。朱由菘確實不懂,不過在朝廷裡面,這種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算是什麼事情,但秦三德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秦三德以前做過江寧營的監軍,不管是不是參與了多次的戰鬥,但對軍隊還是熟悉的。特別是蘇天成造反之後。皇上特別的信任太監,加強了監軍制度,包括遼東和大同等地,都派去了監軍,掌握這絕對的權力。

一路上,朱由菘很少說話,他們的行程也不快,從南直隸來的消息。蘇天成也暫時停止了進攻,南直隸目前還沒有什麼事情。朱由菘憑着本能相信,不管江寧營如何的驍勇,面對三十三大軍的時候,想要取得勝利,也絕非那麼簡單的事情。

秦三德的想法不一樣了。

這麼多年的辛辛苦苦,總算是成爲了秉筆太監。在宮裡的地位僅次於王承恩了,而且因爲和內閣首輔周延儒之間的關係,令他能夠掌握很多的情況,在宮裡也是遊刃有餘,本來以爲這種情況會維繫下去的。想不到蘇天成造反了。

蘇天成的造反,令太監的權力開始增大增強,但秦三德卻不看好,他在江寧營之中那麼多年,也經歷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戰鬥,對於江寧營的戰鬥力是非常清楚的,朝廷掌管的其他軍隊,最爲缺乏的就是精神,說的更加直白一些,就是凝聚力,可江寧營不一樣了,江寧營的將士,內心想到的都是軍隊的榮譽,將榮譽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而且蘇天成最爲厲害的一點就是,讓江寧營的將士效忠他蘇天成,不是效忠朝廷。

這樣的軍隊是打不垮的,也不可能被朝廷招安的,除非是蘇天成願意效忠朝廷。劉澤清率領的十萬大軍,在短短几天的時間裡面,灰飛煙滅,被江寧營剿滅了,可以想象,江寧營的戰鬥力是多麼的恐懼。在秦三德的印象裡面,江寧營還沒有真正吃過敗仗,每一次的戰鬥,蘇天成都是仔細考慮,做出來了全面的部署,這一次朝廷派出三十餘萬大軍前去征伐,難道蘇天成會不做任何的準備嗎,那是不可能的。

蘇天成遲遲沒有進攻南直隸,這在秦三德看來,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信號,估計蘇天成就是在等着這三十多萬大軍集結在一起,到時候,江寧營與大軍展開決戰,一旦這三十餘萬大軍崩潰了,朝廷也差不多要崩潰了。

如此艱鉅的任務,給予秦三德巨大的壓力,他成爲了監軍,實際上就是總指揮,要帶領三十餘萬大軍作戰的,該如何的做好各項部署,這不是小事情。

內心裡面,秦三德是非常悲觀的,認爲朝廷沒有什麼希望了,可他的這種想法,只能夠隱藏在內心裡面,絕不敢透露出來半個字。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就是到了如今的局勢,想到的還是自身的權益,根本沒有考慮到朝廷的未來,或許很多人認爲,就算是蘇天成成爲了皇帝,他們依舊可以在朝廷裡面做事情,蘇天成要推翻的只是皇上,他們這些科舉出來的士大夫,到時候照樣是朝廷的官員。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氛圍,在朝廷裡面,看不出來過多的焦急,也看不出來有人悲痛欲絕的情況,就連內閣首輔周延儒,恐怕都在想着自身的退路了。

秦三德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包括宮裡的諸多太監,太監是依附皇上存在的,離開了皇上,他們就是廢人,什麼作用都沒有,所以在蘇天成造反之後,太監是非常用心的,也是一心想着剿滅蘇天成的,可惜他們的能力不夠,也得不到朝廷文武官員的支持。

皇上大規模的清理官吏,重用錦衣衛和東廠,這一點秦三德也不是很支持,儘管他現在兼任東廠的廠衛,若是皇上總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來做事情,不要蘇天成造反,朝廷就會垮下去了。

秦三德這次擔任監軍,還是抱着赴死的心態的,江寧營的諸多管理制度,他是清楚的,這次能夠統領大軍,他也要想着貫徹這些制度,要求大軍嚴格遵守,凝聚起來戰鬥力,擔任大明各地的將領,都有些傲慢,不過他有辦法,既然手持尚方寶劍,得到了皇上的支持,有敢不服從命令的,不管是什麼身份,他都是敢於砍掉對方腦袋的。

對於朱由菘,秦三德沒有過多的看法,其實他也清楚,朱由菘不過是一個傀儡,不可能真正的指揮大軍作戰的,再說了,皇上本來對朱由菘就有些懷疑的,因爲朱由菘的經歷之中,與蘇天成有着太多的交集。

離開京城的時候,皇上曾經秘密的召見秦三德,提出來了不少的要求,其中就有針對朱由菘的,皇上不相信朱由菘會造反,但也不完全放心朱由菘,一旦戰局出現了不利的變化,朱由菘是不是會像朱審烜一樣,也是直接投靠蘇天成了,這可是說不清楚的事情。所以皇上直接將尚方寶劍賜予了秦三德,這個尚方寶劍,不僅僅可以懲罰下面的將士,關鍵時刻,也可以對付朱由菘的。

同樣因爲考慮到的事情很多,秦三德一路上的話語也是很少的,幾乎沒有與朱由菘有什麼交談,都是默默的趕路,一路上經過的府州縣,都是熱情隆重的接待,生怕得罪他們了。

取道河南,進入南直隸所屬的鳳陽府之後,鳳陽總督馬士英早就得知了消息,派出了軍隊,在亳州等候,駐地在亳州的武平衛衛指揮使,也專門去迎接了。

在亳州歇息的時候,朱由菘和秦三德兩人,都感覺到了,他們之間要統一認識,不管怎麼說,名義上朱由菘是總指揮,秦三德是監軍。

在守衛嚴密的官驛裡面,朱由菘和秦三德終於開始了一次重要的交談。

朱由菘的態度很是謙遜,專門徵求秦三德的意見,言下之意這次的作戰,拿主意的還是秦三德,在如此重大的戰役面前,秦三德也不會客氣,要是兩人還相互客氣了,真正等到失敗的哪一天,誰也不要想着過好日子。

“大人,咱家也就不客氣了,皇上如此安排,是賦予大人和咱家重託的,三十三萬大軍,不僅僅是護衛南直隸,還要在機會成熟的時候,剿滅江寧營,咱家在江寧營好些年,知道江寧營的驍勇,更是清楚蘇天成的睿智,故而大人和咱家的任務不輕啊。”

“蘇天成佔領了山東和浙江、福建等地,應該說,南直隸被夾在中間了,由此咱家以爲,蘇天成是一定要拿下南直隸的,南直隸乃是我大明的富庶之地,更是我大明的都城,鳳陽乃是我大明的龍興之地,南直隸是絕不能夠有閃失的,若是兵敗了,大人與咱家都無法交代。”

“咱家到南京之後,準備推行不少的決定,這需要得到大人的支持啊,咱家也不藏着掖着,到了南京之後,咱家會按照江寧營的管理要求,要求孫大人、馬大人、左大人和黃大人,對軍士進行約束,提高戰鬥力。。。”

秦三德開始侃侃而談,說出來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包括大軍暫時不要同蘇天成作戰,甚至可以想辦法,與蘇天成暫時保持默契,必須要對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整訓,還要大規模的集結糧草,等到秋收之後,再來進行決戰等等。

聽到秦三德這麼說,朱由菘總算是放心一些了,他雖然也考慮該怎麼指揮大軍,可惜沒有足夠的經驗,根本想不到關鍵的地方,如今看來,秦三德已經做了很好的考慮了。(未完待續。。)

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767章 波動第167章 血戰(1)第58章 後續第39章 廟會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1章 殺良冒功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247章 協調會(1)第405章 募捐(1)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772章 海戰(2)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67章 血戰(1)第1083章 廷辯(1)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1082章 暗戰(3)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54章 遇險第81章 未雨綢繆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20章 雪中送炭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45章 租子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37章 安排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71章 鹿鳴宴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90章 先手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1034章 聖旨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122章 熱鍋(2)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20章 雪中送炭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12章 知己知彼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2章 人市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56章 下狠手(1)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168章 血戰(2)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81章 未雨綢繆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8章 交易第93章 新科會元第64章 太原府城第117章 秦淮河(1)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369章 算計第1030章 妥協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490章 近憂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49章 春耕時節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
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767章 波動第167章 血戰(1)第58章 後續第39章 廟會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1章 殺良冒功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247章 協調會(1)第405章 募捐(1)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772章 海戰(2)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67章 血戰(1)第1083章 廷辯(1)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1082章 暗戰(3)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54章 遇險第81章 未雨綢繆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20章 雪中送炭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45章 租子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37章 安排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71章 鹿鳴宴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90章 先手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1034章 聖旨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122章 熱鍋(2)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20章 雪中送炭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12章 知己知彼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2章 人市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56章 下狠手(1)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168章 血戰(2)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81章 未雨綢繆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8章 交易第93章 新科會元第64章 太原府城第117章 秦淮河(1)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369章 算計第1030章 妥協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490章 近憂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49章 春耕時節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