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

大明政客sodu

既然來意已經明確了,蘇天成也不想耽誤了,他計劃直接去拜訪孫承宗。

雖然說想法很多,身上也帶着皇上的旨意,不過還是要低調,要做出來足夠的姿態,關鍵是說服孫承宗,讓這位七十一歲的老人,能夠到南京去。

在高陽縣知縣的陪同下,蘇天成來到了孫承宗的府邸。

眼前的情景,令他大爲吃驚。

府邸的大門已經打開了,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帶着衆人,等候在府門前面。

老人的精神很好,面色紅潤,臉上的表情是恬靜的,看上去就知道,是飽經風霜的。

這位老人,無疑就是大名鼎鼎的孫承宗了。

看見這樣的情形,蘇天成的心放下去了一大半,他不僅想到了幾百年之後,那些打江山的老前輩,他們的覺悟是非同一般的,只要是上級安排的事情,絕對不會含糊,他們不講究什麼待遇問題,一輩子槍林彈雨,經歷太多,想到的就是奉獻。

“江寧縣知縣蘇天成,拜見孫大人。”

“蘇大人客氣了,老夫早就聽說蘇大人的事蹟了,年少英才啊。”

“不敢不敢,晚輩還要向大人多學習。”

蘇天成低調的態度,是真心的,在這位經歷坎坷、大器晚成的老前輩的面前,他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就算是將自己前世和今生的年紀加起來,也不到七十歲。

蘇天成低調真誠的態度。很快贏得了孫承宗的好感。

蘇天成的來意,孫承宗已經知道了。

這裡面的安排。蘇天成是不知道的,朱由檢爲了孫承宗能夠爽快的答應到南京去,特意安排了錦衣衛,以最快的速度,將蘇天成的來意告知了,而且將相關的奏摺,也帶到了高陽縣,可以說。在蘇天成到達高陽縣之前,孫承宗已經進行過詳細的思考了。

蘇天成跟隨在孫承宗的身後,直接到了書房。

這樣的安排,再次出乎了他的預料,一般來說,自己首先是到會客廳的,寒暄一陣子之後。若是有什麼大事情需要商議,接着到書房去,可來了之後,直接到書房,說明孫承宗已經知道自己的來意了。

蘇天成不僅想到了朱由檢。

他對朱由檢的看法,徹底改變了。不管朱由檢是不是有些做作的意思,人家身爲皇上,九五之尊,在自己面前,不需要做出來什麼姿態。看來歷史書中,對朱由檢的描寫。還真的是反過來的,人無完人,自己憑藉的是穿越的優勢,要是也出生在這個時代,接受的是同樣的教育,不見得有多麼遠見的卓識,想想以前那個蘇天成,還不是窩窩囊囊的。

孫承宗知道自己的來意,一定是朱由檢事先通報了消息,在這樣的小事情上面,朱由檢能夠如此的細心,看來他對臣下的信任,還真的不是嘴上吹出來的。

高陽縣知縣也跟隨進入了書房,知縣很是聰明,坐下說了幾句話之後,找了一個託詞,起身離開了書房,他清楚,蘇天成和孫承宗之間,一定是大事情要交談的。

“孫大人,晚輩此次到高陽縣來,有兩層意思,一是專程來拜訪大人,二是請大人出山,主持中興學社的事宜。”

蘇天成非常的直接,開門見山,沒有什麼寒暄,既然孫承宗已經知道了事情,說那麼多的套話,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孫承宗微微點頭。

“蘇大人在江寧縣一年多時間,創辦了江寧營,戰功赫赫,實在令人敬佩啊,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夫雖然離開朝廷,聽到這些事蹟,也是熱血沸騰啊。”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內心有些嘀咕了,孫承宗不直接回答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卻說到了自己剿滅流寇的事情,這是牛頭不對馬嘴啊,不過,自己要有足夠的耐心,既然孫承宗好一句擺出來了這樣的姿態,開門迎客,內心一定有了定奪。

“晚輩的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況且,依照晚輩的認爲,純粹的剿滅流寇、抵禦後金的騷擾,是不能夠從根本上起到作用的,若是朝廷的財政危機不能夠解決,不能夠讓老百姓豐衣足食,流寇的侵擾就不能夠平息,這些年來,流寇四處侵襲,遭受打擊之後,能夠很快的再次集聚人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各地的饑民和流民太多,農民沒有飯吃了,無奈跟隨造反的。”

孫承宗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再次微微點頭。

“後金的騷擾,更是心頭大患,他們入關搶劫殺人,搶奪財物,令我大明百姓不得安寧,而且這些年來,有着愈演愈烈之勢。”

“再說我大明的百姓,這些年來,災害連連,老天總是與我大明朝作對,老百姓飢寒交迫,甚至與賣兒賣女,晚輩聽說,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慘劇,如此的情況下,官府若是不能夠拿出銀子來賑災,安撫百姓,這些人,隨時都能夠成爲流寇的兵源。”

“晚輩在江寧縣,想了一些辦法,主要就是安撫百姓,讓農民能夠有飯吃,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安居樂業了,社會自然就穩定了。”

孫承宗忍不住開口了。

“蘇大人,你說的這邪,很有道理啊,不過,這成立中興學社,與解決農民的災荒,包括剿滅流寇、抗擊後金的侵襲,有着什麼比如的聯繫嗎,再說了,中興學社遠在南京,距離北方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蘇天成微微愣了一下,看來孫承宗果然知道一切的事情。

“大人說的是,表面上看起來,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可只要仔細分析一下,他們之間的聯繫,是很密切的。”

“願聞其詳。”

“想要百姓豐衣足食,僅僅減輕他們的賦稅,是沒有多大作用的,若是他們沒有飯吃了,田地裡面沒有收成了,不管如何的減免,他們依舊要餓肚子,這個時候,官府必須要拿出來銀子和糧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可這銀子和糧食,不是憑空出來的,晚輩在江寧縣的時候,想到的辦法,就是讓士紳富戶和商賈,做出來貢獻,讓他們承擔絕大部分的賦稅,晚輩已經仔細調查過了,他們拿出來這些賦稅,對自身來說,沒有形成多大的影響。”

“這樣的做法,比如侵害到士紳富戶的利益,他們必然要反彈,晚輩在江寧縣,與東林書院和復社,進行了辯論,士紳富戶接受了朝廷諸多的恩惠,值此危難之際,也必須做出來貢獻,他們應該清楚,流寇不能夠被清剿,百姓的溫飽不能夠得到解決,最終是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利益的,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一些縣城,被流寇攻破之後,士紳富戶的遭遇,是擺在大家面前的,若是認爲自己身處南方,不會受到影響,那就大錯特錯了。”

“士紳富戶上繳了賦稅,確保了朝廷有着足夠的收入了,如此一來,朝廷能夠動用人力和物力,不斷給予饑民和流民賑濟,避免他們因爲走投無路而造反,或者是搶劫作亂,此種情況下,朝廷剿滅流寇,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晚輩的這些想法,必須要得到輿論的支持,畢竟我大明朝,讀書人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且不說朝廷文武官員,就是社會上的諸多士子,也是受到衆人尊敬的,他們的作用不能小覷,他們能夠影響到一方的百姓,晚輩以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天下讀書人形成共識,共同來應付危難,如此這等政策,就易於推行了。”

“中興學社最爲重要的作用,就是團結讀書人,吸引士子,學而優則仕,讀書人都是關心朝政的,都是想着能夠爲朝廷盡力的,但不可能所有的讀書人,都入朝爲官,中興學社成立了,能夠讓士子有地方說出來自身的想法,學社更能夠傳播朝廷的思想,感染這些讀書人和士子,如此形成了良性的互動,一定能夠產生最好的效果。”

“中興學社之所以在南舊立,晚輩也認真考慮了,南方暫時富庶一些,更是讀書人聚集的地方,在那裡興辦學社,能夠形成足夠的影響,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團結讀書人,真正形成重要的力量。”

孫承宗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微笑。

“老夫算是明白了,蘇大人的考慮,可謂深遠啊,蘇大人在皇上的面前,曾經說過,做事情不能夠一蹴而就,要慢慢來,看來這成立中興學社的事情,就是具體的體現啊,老夫很是佩服,其餘的話,就不多說了,需要老夫做什麼,蘇大人儘管安排。”

蘇天成連忙站起來,對着孫承宗稽首。

“晚輩萬萬不敢隨意安排,大人已經知道了裡面的一切,晚輩也不敢多嘴了,晚輩就是有些擔心,大人遠離故土,是不是有些爲難啊。”

“哈哈,這是什麼話啊,老夫年紀雖然大了,但還能夠吃飯做事,身體也沒有問題,賠上這把老骨頭,跟着蘇大人到南京去,若是能夠做出來一番事業,死也瞑目了。”(未完待續。

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17章 硬骨頭(2)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69章 發榜(1)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204章 敵情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492章 宿命論(1)第560章 變通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1115章 老頑固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448章 誓師第495章 宿命論(4)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424章 屠殺第1157章 算計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06章 禮儀第210章 廷議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37章 安排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274章 奧妙第1173章 歹毒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121章 熱鍋(1)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18章 秦淮河(2)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676章 分析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77章 郡主來了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498章 內訌(3)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417章 訓斥第485章 計劃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735章 青州第1252章 北平第417章 訓斥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18章 秦淮河(2)
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17章 硬骨頭(2)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69章 發榜(1)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204章 敵情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492章 宿命論(1)第560章 變通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1115章 老頑固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448章 誓師第495章 宿命論(4)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424章 屠殺第1157章 算計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06章 禮儀第210章 廷議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37章 安排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274章 奧妙第1173章 歹毒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121章 熱鍋(1)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118章 秦淮河(2)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676章 分析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77章 郡主來了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498章 內訌(3)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417章 訓斥第485章 計劃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735章 青州第1252章 北平第417章 訓斥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18章 秦淮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