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基本情況

進入了後院,蘇天成只是四處看了看,沒有收拾,也不需要他收拾,縣衙早就安排人,收拾的乾乾淨淨了,至於說府院內部的擺設,他更加的不會關心,等到王芙蓉等人來了,自然會佈置的,前任的知縣,就將所有東西都搬走了,家眷也走了,剩下一個空蕩蕩的院落。

縣衙不愧是縣衙,連餵養馬匹的地方,都是現成的,就在後花園的左邊,一個很大的空地,有點類似於跑馬場,一邊是搭好的馬棚,衆多護院看見了這個地方,非常高興,他們還有些擔心,若是府院裡面,沒有餵馬的地方,還不知道該怎麼辦。

四海酒樓距離縣衙不遠,走着過去就可以了,蘇天成和渠清澤,帶着王大治,一起去參加酒宴。

蘇俊暫時不敢離開,官印在他的身上,在沒有找好穩妥的存放地方之前,他是不會離開縣衙的,蘇天成也知道官印的重要,由着蘇俊去了。

蘇二童以及衆多的護院,陪着蘇俊。

盧天明還沒有來得及去四海酒樓親自安排,就看見蘇天成和渠清澤出來了,他本來以爲,蘇天成要帶着跟來的大部分人到酒樓去的,想不到就是三人。

看見這樣的情形,盧天明暗自想着,人不要太多了,看來新任知縣,喜歡清靜,通知六房的司吏,一同跟着去,就可以了。

一行人慢慢朝着四海酒樓走去,蘇天成和盧天明說着話,渠清澤陪着鄭克友說話。

“盧大人,說說江寧縣的基本情況吧。”

盧天明有些吃驚,想不到蘇天成剛剛上任,就想着瞭解江寧縣的基本情況。

“大人,江寧縣一共有二十五萬戶,去年統計的人口,是六十五萬人,耕地四萬公頃。。。”

蘇天成皺起了眉頭,江寧縣是京畿縣,應天府轄下的最大縣,耕地怎麼只有四萬公頃,六十萬畝左右,人均不到一畝耕地了,應該不止這個數,按照他的想象,耕地至少有百萬畝以上的,難道說京畿縣,土地兼併,有這麼嚴重嗎。

“江寧縣全年的賦稅,一共是十三萬兩白銀,其中田賦十一萬兩,其餘的鹽課、海關稅、商稅、內陸關稅、茶稅、礦銀、林業產出稅等等,合計是兩萬兩。”

蘇天成差點以爲自己聽錯了。

明朝的田賦,並不是很重的,可江寧縣的田賦,已經不一般了,按照六十萬畝耕地計算,平均每畝耕地的賦稅是1.8錢銀子,南方耕地,畝產大約在2.5石左右,摺合收成,白銀七錢五釐左右,這樣算下來,賦稅達到了總收入的20%以上了,這是不大可能的。

正常情況,田賦不應該超過畝產的10%。

這隻能說明一個情況,那就是江寧縣土地兼併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大部分的土地,到了官僚士紳的手裡,他們有功名,不用上繳賦稅,但朝廷的田賦是不會變化的,這些負擔,自然轉移到農民頭上了。

要是出現災荒,農民肯定沒有活路的。

“大人,江寧縣這幾年,也是很困難的,連續都沒有能夠繳納上賦稅了,每年都要申請應天府衙減免一些的。”

蘇天成只剩下苦笑了。

偌大的一個江寧縣,佔據了南京城一多半的地方,還包括周邊一些鄉鎮,一年的稅收只有區區的十三萬兩白銀,想到了南京城商戶林立的情況,他以爲自己是在做夢,不說其他的,就是秦淮河一家青樓,一個月的收入,恐怕都超過江寧縣全年的賦稅了。

他隱隱知道,朝廷中間的官員,大部分是南方的,南直隸和浙江的居多,在北方遭遇了大饑荒之後,這些南方的官員,依舊想着保護自家的利益,反對動用南方的財力來支援北方,朱由檢提出來的三餉遭遇了激烈的反對,致使朝廷沒有銀兩,無法做事情。

看來問題的確不那麼簡單,可不管怎麼說,沒有銀子是不行的,經濟利益決定上層建築,沒有銀子,就算你說破了天,也沒有人聽你的。

“盧大人,江寧縣賦稅,除開田賦,其餘每一項具體是多少啊?”

“具體的數目,下官要回去查一下,大概的是能夠記得的,鹽課八千兩,商稅一千兩,海關稅四千兩,其餘諸稅合計爲七千兩。”

大概是看見蘇天成的臉色有些不對,盧天明連忙補充說明了。

“大人,江寧縣情況特殊,應天府是知道的,戶部也是清楚的,這些年以來,也沒有催繳過賦稅,大人不必要擔心的。”

盧天明以爲蘇天成被江寧縣賦稅的數目嚇住了,要說他的感覺,也認爲這賦稅是很高的,看看其他諸多的縣,賦稅本來就不高,還老是說收不起來。

加徵遼餉之後,大明朝的賦稅總額,也不過是三千萬兩左右,平均到一千多個縣,不過是三萬兩左右,這樣算下來,江寧縣的賦稅,確實算有些高的。

蘇天成內心暗暗嘆氣,朱由檢啊朱由檢,你若是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不亡國都不行啊,田賦雖然不算高,但支撐了絕大部分的財政收入,這些負擔,都是在農民的頭上的,而那些富可敵國的商賈,根本就沒有上繳多少的稅收,加之土地兼併的嚴重,集中到了官僚士紳手裡,仗着功名,不用上繳田賦,餘下的負擔,自然就轉嫁到了最底層的農民的頭上,人家不造反都說不過去了。

再說其他的賦稅,簡直是笑話了,江寧縣如此多的大商賈,區區一千兩的商稅,這和沒有賦稅,有什麼區別。

鹽課是朝廷直接控制的,販鹽利潤高的驚人,和後世的房地產差不多了,賦稅八千兩,估計不足大鹽商一天的進項。

至於說海關稅,鄭成功曾經依靠控制海關稅,富可敵國,每年進項超過兩千萬兩白銀,江寧縣才四千兩。

有錢交賦稅的不用交,交不起賦稅的農民,承擔最大的負擔,這是天大的諷刺。

蘇天成忽然覺得,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取賦稅,要想到絕佳的辦法,從大地主和士紳的手裡扣銀子,不過分違背朝廷的規矩,不引發轟動,否則,那些朝廷裡面的言官,特別是那些給事中,又要像瘋狗一樣咬人了。

至於說辦法,說起來複雜,其實也簡單,大商賈都是怕死的,自己和渠清澤聯合,已經做過一次了,扳倒了雷文彤,多做幾次又何妨。

蘇天成暗暗下定了決心,只要自己在江寧縣一日,有些規矩就要定下來,不能夠收到百萬兩白銀以上的賦稅,就不要想着幹這個知縣了,況且,還要最大幅度的減免田賦的。

“大人,縣衙一共有書吏206人,其中在應天府和吏部備案的書吏117人,餘下的89人,都是縣衙負責開支俸祿的,衙役一共有1057人。”

“哦,巡檢司一共多少人啊?”

“巡檢司衙門的軍士不多,現在有三十多人,相關的防務,主要是南京五城兵馬司負責的,包括江寧縣的諸多的關防,縣衙每年都要給五城兵馬司一些銀兩的,相對來說,巡檢司的事情就不多了,好幾任的知縣大人,都準備裁撤巡檢司的。”

“江寧縣的防務,爲什麼要五城兵馬司負責啊?”

“這、這也是上面的安排。”

蘇天成眯起了眼睛,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要說地方的主要武裝力量,就是巡檢司和衙役了,巡檢司以前也是直接歸上面管的,後來,朝廷是在是負擔不起開支了,移交到了地方。

比如說在山西,因爲流寇的侵襲,巡檢司就成爲地方武裝的主力了,招募的軍士,都進入了巡檢司,至於說縣衙的衙役,因爲聲譽不好,願意做衙役的人不多,一些縣衙,巡檢司的軍士,多大千人以上,應對小股的流寇,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最爲關鍵的,這是知縣可以直接掌握的武裝力量,名正言順,誰也說不起話來。

大明的文官,沒有朝廷的旨意,絕不能夠調動軍隊。

Wшw▪тTk an▪C〇

難道說南京這地方,和北京的管理辦法是一樣的嗎,因爲有了京營,有了五城兵馬司,不準有多餘的地方武裝力量。

可這也說不過去的,江寧縣有一千多的衙役,這說明,維持地方治安的任務,還是縣衙承擔的,五城兵馬司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盧大人,巡檢司一直都只有這麼多的軍士嗎?”

“也不是,主要是縣衙負擔不起了。”

“哦,就是說,擴充巡檢司的軍士,應天府不會有什麼意見。”

“這個,連續好幾年,縣衙都不能夠足額的上繳賦稅,要是擴充巡檢司的軍士,應天府可能是有看法的。”

“這麼說,縣衙每年給東京大營和西京大營,恐怕也要給一些銀子吧。”

“是、是這樣的。”

蘇天成點點頭,不再問了,這裡面,恐怕不僅僅是銀子的問題,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五城兵馬司和南京的京營,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要他們來維持江寧縣的治安,只是笑話,銀子是要的,事情是不會做的。

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10章 廷議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414章 傷情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51章 遊歷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684章 都會算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847章 慘敗(5)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106章 禮儀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169章 昏頭了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698章 大遷移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821章 廷議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413章 羣英會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37章 安排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279章 借銀子第68章 落地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1188章 行動(5)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418章 造勢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95章 問責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92章 會試第202章 商議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1054章 遼東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220章 一諾千金
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10章 廷議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414章 傷情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51章 遊歷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684章 都會算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847章 慘敗(5)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106章 禮儀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169章 昏頭了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698章 大遷移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821章 廷議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413章 羣英會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37章 安排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279章 借銀子第68章 落地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1188章 行動(5)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418章 造勢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95章 問責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92章 會試第202章 商議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1054章 遼東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220章 一諾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