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青州

又是一夜之間,威海衛和蓬萊城旁邊的小漁村,一下子熱鬧起來了,大量的人員,朝着這兩個地方聚集,特別是那些工匠,幾乎都集中到這兩個地方了,絕大部分的木匠,到了小漁村,大量的瓦匠,到了威海衛。

數不清的木材,以及建築材料,開始朝着這兩個地方聚集,專門負責運輸的隊伍,開始晝夜的忙碌了。

登州和萊州的老百姓,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情形,他們很清楚,這種人員集中的情況,預示着他們有事情做了,也有銀子賺了,所以,老百姓沒有關心這些事情,埋頭耕作土地,他們要忙活完了自家田地裡面的事情,準備到這兩個地方去做事情,反正不着急,官府的通告,很快就會出來的。

登州和萊州出現的這樣情況,令老百姓認識到了,他們到登州和萊州,選擇是絕對正確的,這樣的消息,不斷的傳出去,很多的百姓,告知自己的親戚,叫自家的親戚趕快到登州和萊州,登州和萊州的本地人,幾乎沒有什麼了,多爾袞在這裡肆掠半個月的時間,作孽太多,大軍過處,千里無人煙。

蘇天成的注意力,轉移到另外的兩個方面了,一是關於水師建設的人才,這類的人才,不僅僅是指揮作戰的軍官,還包括建造戰船的技師和工匠,二是青州的情況。

這兩件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輕重緩急之分。都是必須馬上辦理的,相對來說。水師建設的人才,還可以趕快去謀求,稍微慢一些不要緊,但青州的情況,必須馬上解決。

蘇天成到達登州之前,山東巡撫做了一個小動作,在朝廷的聖旨下達之前,收繳了青州府衙以及所轄州縣的大量糧食和存銀。青州各級官府,本來就很窮,存銀和糧食都不多,這一下被巡撫衙門調集去了大部分,就更加的困難了,巡撫的這個做法,也是沒有錯的。因爲青州欠下了朝廷大量的賦稅,這個時候,巡撫衙門以收繳賦稅的名義,採取的這個動作,誰也說不出來話的。

就在青州各級官府準備叫苦的時候,朝廷的聖旨下來了。青州府歸薊遼督師蘇天成大人直接管轄了,作爲抵禦後金韃子的前沿,這一下令所有人閉口了,大家開始爲自己的前途擔心了,不知道未來的情況如何了。

ωωω•ttκǎ n•¢O

雖說跟隨蘇天成做過事情的文武官員。對蘇天成的印象是非常好的,跟着所提出的做事情。只要好好辦事,做好分內的事情,其餘的事情不需要操心,俸祿等都是很高的,但在大明朝其他地方,蘇天成的名氣不是很好,蘇天成在江寧縣、河南府以及陝西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觸及到了權貴的利益,很多的議論自然就出來了,權貴不會說蘇天成的好話,這些權貴,能夠控制住輿論,雖說這種議論,在私下裡進行,沒有誰敢公開說蘇天成的壞話,但權貴之間的話語,很容易傳到官吏的耳朵裡面去的。

朝廷聖旨下達之後,青州府州縣的官員,沒有心思署理朝政了,都想着調離青州,這種情況,迅速蔓延,以至於寫請調報告的人很多,一些和上面關係不錯的官員,紛紛離開了青州,到其他地方去了,剩下的也是人心惶惶,埋怨自己的關係不好,沒有能夠調走。

奇怪的是,朝廷對這種情況,似乎是默許了,沒有往青州調派官員。

幾個月的時間下來,青州府州縣衙門,幾乎處於癱瘓的境地了。

這麼長時間,官府就做了一件事情,勸老百姓不要離開青州,說青州和登州萊州一樣,都是蘇大人直接管轄的地方,所以青州的老百姓,面前能夠穩定住,也有不少的人,管不了那麼多了,進入了登州和萊州,找到了事情做,賺到了銀子。

這種消息傳出來之後,離開青州的百姓,慢慢開始增加了。

各級的官吏是很心慌的,他們害怕受到蘇天成的責罰,若是蘇天成不管這些情況,一定要問罪,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了。

這些情況,蘇天成都是知道的,錦衣衛的暗線,還是稟報這方面的情況的。

早在寧遠的時候,蘇天成就在考慮青州府州縣的官吏了,青州的地盤很大,幾乎等於登州和萊州地盤的總和了,青州府管轄十三縣一州,府衙設在益都縣。

青州與萊州和登州的不同之處在於,登州府城和萊州府城,都是靠近大海的,但青州府城距離大海尚有一段距離,經濟文化中心,主要在內地,海邊顯得荒涼很多,歷來也沒有引起各級官府的重視。

按說處於這樣的情況下,將青州劃歸蘇天成管轄,是有些不合適的,但當時的情況,朝廷很清楚,登州和萊州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青州也好不到哪裡去,多爾袞率領的後金韃子,也進入了青州府所轄的一些地方,青州所有的士紳富戶,基本上跑的乾乾淨淨,要說青州也是一片荒涼之地。

將青州劃歸蘇天成直接管轄,其實是朝廷轉移負擔的一種做法。

蘇天成的想法不同了,登州和萊州的地盤不是很大,對於未來的發展,還是有些不利的,將青州划過來,地盤幾乎增加了一倍,這樣就能夠集聚大量的人口了,土地也增多了,青州基本都屬於平原地區,大山不多,土地肥沃,糧食收成是很不錯的,而且青州能夠成爲登州和萊州的緩衝區,就算是蘇天成將來與朝廷發生了什麼齷齪,作爲主要軍事基地的登州和萊州,也是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的。

當然,青州屬於蘇天成管轄了,他肯定也是要建設好這裡的,如何的建設好青州,套路依舊是一樣的,關鍵還是在於各級的官吏,需要蘇天成直接操心的,就是青州府州縣的主官,只要配備好了這些人,其餘的事情就好辦了。

青州府的知府,是蘇天成重點考慮的人選,如今青州的知府已經調走了,朝廷遲遲沒有派出官員,顯然是要蘇天成自己操心了。

這個知府的人選,令蘇天成很是頭疼,他手下的人才是衆多的,但絕大部分的人才,都是偏向于軍事方面的,真正的熟悉民生方面的人,還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別的突出,很大一部分熟悉民生的官員,都留在了陝西,也不可能抽調過來的,建設登州、萊州和青州的主要任務,還是在軍隊的建設方面的。

對於青州的定位,蘇天成有着不同的想法,這裡不是主要的軍事基地,但駐軍是肯定的,青州的主要作用,還是在民生的建設方面,這裡將來會成爲海上貿易的中轉地,大量的商賈會在這裡聚集,甚至將來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駐外機構,也要在青州落戶的。

所以說,青州府的知府,必須是非常能幹的官員,清楚該如何管理好官府的事情,如何的署理好政務。

思考了很久,蘇天成將注意力放到了劉雲清的身上。

劉雲清已經是進士了,如今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暗中掌控這中興學社,若是讓劉雲清到青州來,必定能夠吸引大量中興學社的中間力量,趕赴青州,而且劉雲清的思想,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是自己的鐵桿支持者,也是穩固的心腹。

但劉雲清也存在不足,那就是實際的經驗不足,一直都沒有在地方上做事情,若是到青州來了,出任知府,就需要配備一名出色的同知。

至於說同知的人選,蘇天成已經想好了,那就是劉仲基。

劉仲基如今依舊是陝州知州,出任青州府同知,從五品變爲了正五品,也算是提拔了,劉仲基在陝州擔任知州多年,做的很是不錯,蘇天成從閆子章那裡知道了,將劉仲基調到青州來,能夠很好的協助劉雲清。

下面一州十三縣的主官,還是按照老辦法,從江寧營將士之中挑選人選,一些年紀偏大,有着豐富經驗的下級軍官,可以出任知州和知縣,這樣的調整,放在其他的地方不大可能,但在蘇天成管轄的地方,問題不是很大。

擬好了奏摺,蘇天成呈奏上去了,如今就等着朝廷的決定了,一旦朝廷下了聖旨,蘇天成就可以對青州開始進行全面的整頓了。

二月中旬,朝廷的聖旨下來了,完全按照蘇天成的要求,任命了青州的知府、同知、知州和知縣,唯一屬於朝廷派下來的,是通判的人選。

劉雲清和劉仲基趕到青州,已經是二月下旬,兩人去拜見了蘇天成,這個時候,青州所屬州縣的知州和知縣,早已經上任了,開始按照蘇天成的要求,着手抓好春耕生產了,同時開始清理青州的人口,爲下一步的動作做好準備。

蘇天成將所有的要求,告訴了劉雲清和劉仲基,告訴他們,目前最爲重要的任務,是抓好春根生產的同時,明確土地的歸屬,爲下一步確定土地的歸屬,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653章 預判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424章 屠殺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822章 準備(1)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772章 海戰(2)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675章 計中計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752章 大度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1030章 妥協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820章 面對面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754章 造船廠第481章 準備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821章 廷議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51章 遊歷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819章 怒氣第181章 幕僚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504章 平衡術第1273章 驚奇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248章 協調會(2)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167章 血戰(1)
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653章 預判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424章 屠殺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822章 準備(1)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772章 海戰(2)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675章 計中計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752章 大度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1030章 妥協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820章 面對面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754章 造船廠第481章 準備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821章 廷議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51章 遊歷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819章 怒氣第181章 幕僚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504章 平衡術第1273章 驚奇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248章 協調會(2)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167章 血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