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危機初現

秦三德託人帶話,叫蘇天成到宮裡去一趟。

秦三德的辦公和住宿的地方,都在南京的皇城裡面,當然是在外城。南臼城的結構,與廄差不多,只不過規模方面,不可同日而語,廄畢竟是後來才興建的,再說了,這裡也不是皇帝呆的地方,按照皇家的規矩,太子一般都是呆在南京的,可惜這條規矩,也是名存實亡了。

蘇天成急匆匆的趕往了皇城。

出任江寧縣知縣以後,他與秦三德的接觸,並不是很多,孝敬是少不了的,秦三德也給予了他極大的幫助,是他最有力的靠山之一,但這種關係,不能夠過分的公開,更不能夠炫耀,否則,帶來的全部是負面效果。

不管是官場,還是民間,對魏忠賢都是深惡痛絕的,認爲宦官掌權,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國家即將敗亡的象徵。其實歷朝歷代,對太監的看法,都不是很好,明朝更加的突出,這得益於臭名昭彰的東廠和西廠。

說起來,太監不過是皇上的奴才,命運是捏在皇帝手裡的,說他們是皇上的狗腿子,一點都不過分,在皇上的面前,他們沒有尊嚴,卑躬屈膝,心理扭曲的厲害,加之本人的身體殘缺,令他們特別的敏感,一旦掌握了權力,就找到了發泄的途徑了。

真正的太監禍國殃民的情況,出現在唐朝的後期,那個時候,太監甚至可以廢立皇帝。明朝的太監,沒有翻起來多大的浪。如同鄭和這樣的太監,還是名垂千古的。

蘇天成對太監的看法,一分爲二,太監不一定都是壞人,他們雖然說心理有些扭曲,敏感、自卑,又特別的自高自大,顯得喜怒無常。令人不敢恭維,但健全人,未嘗沒有心理問題,有些甚至更加的厲害。

這都問題,是要依靠自身來控制的,控制好了,太監一樣可以發揮不一般的作用。

秦三德笑眯眯的看着蘇天成。

這個蘇天成。他是非常滿意的,司禮監的大太監王承恩,好幾次帶話來了,蘇天成做事情不錯,很是令皇上高興,得益於他的鼎力支持。這邪的意思。就是即將升遷的前奏,在南京好好幹幾年,風風光光的回到廄去,進入司禮監,掌握更大的權力。

“蘇大人。咱家好長時間,沒有看見你了。都有些想念了。”

蘇天成心裡嘀咕了一下,尼瑪的,你想我幹什麼,找我到皇宮裡面來,一定是有事情的,還不如痛痛快快將事情說出來。

他臉上帶着微笑,開口了。

“下官這段時間,忙於秋收的事情,實在是有虛不開身,沒有能夠及時來拜訪公公,還請公公一定諒解啊。”

“蘇大人一心爲公,咱家是看在眼裡的,敬佩不已啊,江寧縣今年大豐收了,包括整個的南直隸,都是很不錯的,這是祥瑞啊,皇上一定是非常高興的。”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看着秦三德,沒有說話,他知道,接下來就要說到主題了。

“蘇大人,咱家聽說,江寧縣縣衙收購了不少的糧食啊。”

“是這樣的,江寧縣計劃收購一百萬石糧食,包括稻米、玉蜀黍和甘薯,以稻米爲主,縣衙收購這麼多的糧食,主要是預防出現災害的,若是遇見年份不好,糧食歉收,縣衙可以及時予以救濟的。”

秦三德點點頭,雖然臉上還帶着微笑,但明顯是不相信蘇天成的解釋的。

蘇天成自己也知道,這樣的解釋,說不通,就算是遭遇災荒了,也不需要屯聚那麼多的糧食啊,一百萬石糧食,全縣人均有一石多的糧食了,如此巨大的儲備量,任何的地方,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當然,下官還有一屑慮,如今流寇肆掠,後金虎視眈眈,侵擾我大明,下官雖然在江寧縣,遠離北方,但也要爲朝廷考慮的,儘量多的存儲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啊。”

“蘇大人忠心可鑑,咱家沒有什麼說的,這地方上的政務,咱家也不能夠過多的干涉了。”

聽見秦三德這樣說,蘇天成知道,自己需要表明態度了,秦三德在廄這麼多年,要說沒有心機,那是不可能的,大凡太監,說話是不會那麼直接的,轉彎抹角,有邪語,甚至要你去猜測意思,頗似幾百年之後的官話。

“公公萬不可這樣說,下官無地自容了,江寧縣有賴於公公的支持,才能夠取得些許的成績,公公但有什麼吩咐,儘管安排,下官一定全力而爲。”

“咯,蘇大人真的是會說話啊,既然這樣,咱家就不客氣了。”

秦三德輕搖蒲扇,看了看蘇天成。

“有幾個經營糧食的商賈,找到咱家了,說是今年江寧縣糧食大豐收了,可他們收購不到很多的糧食,特別是稻米,他們說了,一輩子都是經營糧食的,做這個生意的,趁着年份好,多收購一些糧食,若是將來發生什麼災荒了,他們也可以幫着縣衙出力的,咱家是不相信他們的這些鬼話的,無奸不商啊。”

蘇天成明白意思了,一定是有商賈,想方設法找到了秦三德訴苦了,說是難以收購到很多的糧食,當然,這些商賈,想着見到秦三德,肯定是花費了代價的,秦三德愛財,這一點,蘇天成很是清楚。

蘇平陽曾經統計過,江寧縣的商賈,每年吞吐的糧食,可以達到百萬石以上,若是在江寧縣不能夠收購到那麼多的糧食,他們會轉戰應天府其他各縣,甚至到南直隸所屬的其他府州縣,最遠甚至跑到浙江去,收購糧食。

江寧縣的商賈,一般情況下,不會在本地交易糧食,這些糧食,被他們運送到北方,或者是運送到朵甘都司一帶,幾番轉手,可以獲取巨大的利潤,比如在朵甘都司,糧價可以達到一兩銀子一石,在饑荒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一兩黃金一石的價格。

縣衙收購了大量的稻米,無疑是斷了他們的財路。

秦三德既然這樣說了,意思也是很明確的,想着江寧縣能夠放寬一下尺度,讓商賈多買一些糧食,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江寧縣的府庫,能夠存儲到三十萬石的糧食,就算是天文數字了。

不過蘇天成不打算讓步,這件事情,是他精心策劃的,如此簡單的就讓步了,豈不是擺滿貨一場了,再說了,他內心也有着小九九,萬一自己離開江寧縣了,到了一個窮苦的地方去了,手裡無糧食,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

可秦三德說出來這件事情,他必須要給予答覆,目前的情況下,他需要得到秦三德繼續的支持。

“公公說的是這件事情啊,下官想過,專門找到了江寧縣商會的會長萬成貴商議,今日機會難得,下官專門給公公稟報一下情況。”

秦三德臉上帶着笑容,顯得很是舒坦,蘇天成的態度,令他感覺到舒心,不僅時常送來金銀,而且對自己說的事情,也是格外重視的。他不關心商賈的情況,只不過收下了人家的金銀,總是要幫着說句話的。

“蘇大人可不要說稟報的事情,咱家就是聽聽情況,看看是怎麼回事,免得那些商賈,璐安嚼舌根子。”

“公公,江寧縣有一百四十萬畝耕地,其中農民種植的有六十萬畝耕地,官田三十萬畝,預計今年可以收穫糧食三百萬石以上的,縣衙就是根據這個基礎,收購了一百萬石,不足三分之一,下官預計,餘留的口糧,至少需要一百萬石,剩餘的糧食,都是可以拿來交易的,有一百萬石之多,江寧縣的商賈,每年交易的糧食,也就是這個數量了。”

秦三德沒有說話,他可不是傻瓜,剩餘的五十萬畝耕地,究竟是什麼情況,他是非常清楚的,這些耕地,一般人是不敢動的,也是不能夠動的。

“下官的考慮,縣衙準備出面協調一下,找到本縣的士紳富戶,鼓勵他們交易糧食,其實這糧食,存的多了,也不是很好,士紳富戶,畢竟不能夠和官府比較,若是陳了多年的糧食,拿出來也沒有人愛吃了,基於這樣的考慮,下官才決定了,縣衙收購一百萬石的糧食。”

秦三德沉默了一下,慢吞吞開口了。

“咱家算是聽明白了,蘇大人這樣的想法,是很不錯的,只是效果究竟如何,不敢保證啊,江寧縣免去了今年的田賦,這糧食的交易,自然是火爆了,應天府所轄的其他各縣,都達不到這樣的標準,商賈收購糧食,自然是有些難度的,他們本來想着,在江寧縣多收購一些糧食的啊。”

“公公,下官已經想好了辦法了。”

“哦,那你說說,是什麼好的辦法。”

“下官決定稟報朝廷,免去江寧縣明年的田賦。”

秦三德的身體輕微的顫抖了一下,迅疾明白了,這的確是好辦法,所謂物以稀爲貴,免去了明年的田賦,農民不着急了,留下了足夠的口糧,購買的糧食,自然減少,這樣一來,江寧縣的士紳富戶,繼續留下大批量的糧食,沒有必要了,須知積壓的糧食,也是銀子啊。(未完待續。

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494章 宿命論(3)第397章 開花彈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013章 誤判?(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49章 春耕時節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86章 朝廷嘉獎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630章 山海關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50章 面聖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015章 誤判?(4)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698章 大遷移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866章 兩重天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38章 威信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6章 老乞丐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281章 變化(2)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560章 變通第483章 抉擇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263章 保定之行
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494章 宿命論(3)第397章 開花彈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1013章 誤判?(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49章 春耕時節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227章 回家結婚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86章 朝廷嘉獎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630章 山海關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50章 面聖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015章 誤判?(4)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698章 大遷移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866章 兩重天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38章 威信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6章 老乞丐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281章 變化(2)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560章 變通第483章 抉擇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263章 保定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