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異曲同工

蘇天成同樣接到了情報,豪格率領八旗軍增援黑山,這說明皇太極同樣注意到了黑山,更加說明了,江寧營和邊軍攻打黑山,將會付出重大的傷亡,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切的安排部署都做好了,守衛黑山的後金軍士,達到了三萬五千人,五萬人攻打黑山,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

這樣的一場戰鬥,會出現什麼樣的效果,蘇天成沒有把握,攻打大淩河城的戰鬥,不可能複製了,再一不能再二,就算是炮兵營能夠炸開城牆,但駐守在黑山的後金軍士,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雙方的廝殺,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還是未知數。

大軍已經開拔,一切都不可能停止了。

蘇天成感覺到了窩囊,這不是一場部署完美的戰鬥,甚至屬於倉促上陣的廝殺,這樣的戰鬥,預示着江寧營和邊軍,將要付出重大的犧牲,就算是拿下了黑山,明軍也不可能駐守的,必須是要撤離的,將士付出了重大的傷亡,卻不能夠佔領土地,內心的悲憤是可想而知的,蘇天成更加的佩服皇太極,一切都算計的那麼準確。

也有欣慰的地方,那就是蘇天成懷裡的聖旨,這一次,皇上賦予了他臨機專斷的權力,沒有過多的干涉,讓他能夠充分的發揮,可以想象,朝廷裡面的爭論是非常激烈的,這麼重大的事情,恐怕有些大臣,已經是慌做一團了。

朱由檢的這道旨意,還有另外的一層意思,那就是將防止後金攻擊的所有責任,都交給自己了,試想一下,後金擁有了戰船,從旅順出發,諸多的地方都是可以進攻的,今後的防禦任務。將更加的繁重,朝廷恐怕吃不消,自己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

看來攻打黑山之後,必須要想到暫時穩定的辦法了,要保持相對一段時間的穩定,在這個穩定的大前提之下,建設好江寧營和邊軍。總是處於進攻的態勢之下,很多的事情,都是無法做的,再說了,銀兩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蘇天成想到的很多。在目前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後金的皇太極講和,雙方偃旗息鼓,互不干擾,甚至可以開展互市,可以進行交易。但這樣的觀點,在如今的形式下面,不可能提出來,真的要是提出來了,恐怕會遭遇到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包括孫承宗,都不能夠承受這樣的觀念。

迫不及待的和後金開戰,甚至是展開戰略上的決戰。這是不明智的選擇,蘇天成覺得,皇太極也不願意做出來這樣的選擇,這是對雙方都不利的選擇,熟知歷史的他,知道後金也不是天下太平,皇太極依靠個人的威望。穩住了後金,但在皇太極的身後,後金也面臨着分裂的危險,只不過那個時候。多爾袞的勢力非常的龐大,代善無意爭奪皇位,加上豪格的魯莽,才勉強穩住了後金。

這樣的時候,就是蘇天成最好的機會,既然要剿滅後金政權,就要做好一切的準備,等待最佳的時機,一鼓作氣拿下來,不要有多少的波折。

蘇天成的這些認識,是不可能曝光的,也不可能說出來,就連暗地裡這樣的操作,都存在諸多的困難,畢竟大明朝的讀書人,思想非常的頑固,大明被稱作是不投降、不割地、不納貢的朝代,就連朱由檢,都不願意做出來任何的屈服,按照以前的歷史發展,朱由檢實際上有着很多的緩和機會,比如和後金議和,比如說李自成攻下了山西太原之後,曾經要求封自己爲王嗎,承認朱由檢是大明朝的皇帝,這些都被朱由檢拒絕了,以至於最終走向了煤山,孤獨的上吊自殺。

對待流寇的時候,蘇天成活動的餘地大了很多,可以招撫,也可以毫不留情的剿滅,因爲流寇畢竟是大明的子民,怎麼處理那是內政的,朝廷裡面的文武大臣,最多就是吵吵嚷嚷一下子,也說不出什麼原則性的話語,但對待後金就不一樣了,大明的讀書人,將後金視爲了異族,若是和後金講和了,被視爲出賣祖宗,被視爲亡國的徵兆,這樣的高壓線,就是朱由檢,都不敢隨意觸碰的。

七月二十六日,午時。

蘇天成進入了大淩河城。

大淩河城處於高度的戒備之下,進攻黑山的大軍已經開拔,留在大淩河城的軍士不多了,蘇天成已經決定了,自己必須要參與到這一次的戰鬥之中,越是危險的戰鬥,他越是需要在將士們中間,這樣可以鼓舞士氣,既然做好了準備,想着付出巨大的犧牲了,那就是承受即將到來的一切。

所有的作戰部署,都已經明確了,也不存在多少保密的事情,大淩河城距離黑山不過一百里地,恐怕這個時候,駐守黑山的後金軍士,已經是嚴陣以待了,這是一場殘酷的廝殺,不得已進行的廝殺。

在寧遠的時候,蘇天成沒有休息很長的時間,他有些睡不着,主要還是想到的太多,而且無法和任何人交流的,這麼多年以來,這是一次最爲窩火的戰鬥,沒有絲毫的把握,卻又不得不打的一場戰鬥。

不可能事事如意,能夠做到這樣,已經是很不錯了,朱由檢給了自己臨機專斷的權力,就是巨大的進步了,沒有以前剿滅流寇的功績,沒有拿下大淩河城的戰果,自己也不可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瀋陽,皇太極正在面臨着一個抉擇,濟爾哈朗和范文程兩人的意見,代表了兩個方向,濟爾哈朗認爲,不要懼怕明軍的進攻,就算是明軍拿下了黑山,八旗軍也可以組織反擊的,既然蘇天成率領大軍攻打黑山,身後的大淩河城、錦州等地方,同樣可以成爲八旗軍攻打的目標,這樣雙方交錯在一起,展開大規模的廝殺,而且可以要求代善、多爾袞發起攻擊,代善牽制大同、寧夏的邊軍,多爾袞直接威脅大明京師。

范文程的意見相反,他認爲八旗軍攻打登州和萊州,已經取得了效果,得到了諸多的好處,也警告了蘇天成,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見好就收,目前禮親王和睿親王都在外征戰,瀋陽方向的防守力度,還是有些弱的,不具備和明軍決戰的條件,若是蘇天成調集邊關的明軍,真的和大清國展開決戰,恐怕會引發諸多的問題,范文程很明確的指出來,如今的條件下,大明地大物博,就是暫時遭受一些損失,也是能夠在很短時間之內彌補的,大清國就不行了,遭遇了損失,短時間之內,是很難復原的,何況睿親王就算是對大明京師展開攻擊,兩萬軍士,不可能取得成功,大明各地衛所真的派兵增援了,睿親王會遭遇很大的危險。、

范文程的意見,就是睿親王從登州和萊州撤軍,返回旅順,如此情況下,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其實蘇天成也不想攻打黑山,更不想去增援登州和萊州。

范文程甚至建議,駐守黑山的軍士,暫時避開明軍,不要和明軍發生衝突,保存實力,若是蘇天成佔領了黑山,想着在黑山安營紮寨,那個時候動手是不遲的,蘇天成到遼東的時間不長,根基不穩,江寧營和邊軍是不大可能在黑山堅持住的。

皇太極實際是贊成范文程的提議的,但他也不能夠忽略了濟爾哈朗的意見,實際上,濟爾哈朗的背後有一層人,這些人,主要就是滿人的權貴,這些人沒有考慮那麼深遠,想到的就是進攻,就是得到好處,就是剿滅明軍,就是能夠儘早的入主中原,這些人曾經跟隨他征戰,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做出了貢獻,肯定是有資格說話的。

在正確與激進中間,皇太極要做出來選擇,很是爲難。

大清國的實際情況,他是很清楚的,每一個階層都有着自身利益,這些利益就是推動大清國不斷強盛的基礎,沒有利益的驅動是不可能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能夠提出來正確意見的,往往是漢人基層,這個階層的利益,是最容易最忽略的。

若是不顧一切的和明軍展開決戰,對大清國也是不利的,崇德元年的失敗,大淩河城的失敗,令大清國傷了元氣,特別是大淩河城戰鬥的失敗,失去了大量的糧草,這對於地盤不大、土地貧瘠的大清國來說,是難以承受的,實際上,多爾袞進攻登州和萊州,最爲主要的認爲,就是劫掠錢財和糧草。

皇太極已經將蘇天成視作了最大的對手,想着在和蘇天成的對決中,依靠偶然的因素獲勝,可能性是不大的,大明邊軍多達六十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大清國沒有必勝的把握,這樣的情況下,將大清國的國力拖得不堪重負了,最終可能滑向深淵。

一個多時辰以後,皇太極終於下定了決心,他是大清國的皇帝,很多的時候,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要爲大清國考慮的,哪怕個人遭受一些委屈,都是無所謂的。

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820章 面對面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70章 發榜(2)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39章 官田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86章 朝廷嘉獎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771章 海戰(1)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819章 怒氣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122章 熱鍋(2)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2章 知己知彼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1084章 廷辯(2)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885章 對決(7)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39章 官田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915章 朝貢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1015章 誤判?(4)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326章 功敗垂成(2)
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820章 面對面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70章 發榜(2)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39章 官田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86章 朝廷嘉獎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771章 海戰(1)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819章 怒氣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122章 熱鍋(2)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2章 知己知彼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1084章 廷辯(2)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885章 對決(7)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39章 官田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915章 朝貢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1015章 誤判?(4)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326章 功敗垂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