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

江寧縣的糧食價格,基本是比較穩定的,這裡以大米銷售爲主,三錢銀子一石,至於說玉蜀黍和甘薯,不是很多見,種植的農戶也不多,價格比大米低一些,大約在兩錢五釐銀子一石,真正價格波動,主要在兩個季節,一是秋收的時候,糧食價格普遍下跌,二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糧食價格普遍上漲。

這裡面的原因,也是很簡單的,每年秋收的時候,也是官府徵收田賦的時間,自從推行一條鞭法之後,官府收繳田賦,都是摺合爲白銀計算,沒有誰收購糧食了,這裡面當然就有貓膩了,農民必須要上繳田賦,只能夠低價的賣出去糧食,商賈趁機可以囤聚糧食,待到價格漲起來之後,再來出售。

比如說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擡高糧價,自然能夠賺取大把的銀子了。

這本是市場槓槓的作用,但吃虧的是農民。

今年,江寧縣的情況,發生了變化,而且是顯著的變化。

總算是老天爺保佑,一年時間,沒有遭遇到過多的災害,這是很少見的情況了,可能是蘇天成的運氣不錯,加之對兩萬公頃的官田,進行了整修和改造,所以說,糧食豐收了。

而且,免除田賦的政策,年初就宣佈出去了,農民耕種的積極性,格外的高漲,官府更是做出來保證,按照市場價格,收購糧食,可以說,種糧食,完全是賺錢的事情了。

秋收結束的時候。縣衙開始大規模的收購糧食了。

縣衙的府庫,肯定是不夠的。要興建府庫,也很簡單,老辦法,縣衙出銀子,找到農民來修建,府庫的修建,不是上面高難度的事情,而且進度很快。

江寧縣的農戶。包括那些已經到江寧縣謀生的農民,看到了縣衙貼出來的告示,踊躍的到縣衙去報名,很快聚集到了一萬人,府庫在熱火朝天的修建,縣衙的戶房和糧房,已經忙得四腳朝天。大批量的農民,開始給縣衙賣糧食了。

這個時代的農民,確實很淳樸。

他們被免去了田賦,而且縣衙想辦法,讓他們掙到了銀子,家裡的狀況。慢慢的好起來,和以前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所以說,不需要里長和甲首組織。他們主動來到縣衙,將所有準備出售的糧食。悉數的賣給縣衙,哪怕價格低一些,他們也是心甘情願的。

最先到縣衙來的,還是租種官田的佃戶,其中一半的佃戶,都是江寧營的軍戶,他們早就習慣了上繳糧食的,自家的男人在江南營,每月都有五兩銀子的俸祿,準時發放,生活根本不用擔心的,還能夠時常的吃肉,而且這次秋收,男人也回家幫忙了,所以說,秋收結束之後,他們首先來到縣衙,上繳糧食。

稻米、玉蜀黍和甘薯的收購價,遲遲沒有出來,這也是因爲,縣衙內部的意見,有些不一致,總是沒有能夠完全的統一,在這件事情上面,蘇天成也猶豫了,沒有隨便的拍板。

按照慣例,到了秋收季節,稻米的收購價格,一般都是在兩錢到兩錢二釐銀子一石的價格,遠低於平時的兩錢五釐銀子的收購價,至於說玉蜀黍和甘薯,大都是在一錢六釐銀子左右,蘇平陽和盧天明商議之後,決定以兩錢二釐銀子的價格,收購稻米,以一錢六釐銀子的價格,收購玉蜀黍和甘薯。

但蘇天成不同意這樣的價格,他認爲,這樣的價格,讓農戶吃虧了。

這一次,蘇平陽和盧天明,都堅持自己的意見,他們認爲,今年的糧食豐收了,不比往年,江寧縣全縣的糧食,估計有三百萬石以上了,扣除留下的口糧,以及一些士紳富戶留下的大量的糧食,縣衙估計能夠收購到的糧食,超過了一百萬石了,這樣算下來,僅僅收購糧食,需要消耗的白銀,就是二十多萬兩了,加上收購糧食之後,後續的一些開支,全年的費用,估計在三十萬兩白銀左右了,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縣衙難以承受。

其次,今年的糧食豐收了,必然有商賈收購糧食,如果縣衙收購糧食的價格,定的太高了,商賈肯定是不滿意的,說不定會鬧意見的。

蘇平陽和盧天明的意見,還是引發了蘇天成的注意,關於縣衙消耗銀兩的多少,蘇天成沒有考慮,按說這點銀子,縣衙還是能夠承受的,每年商賈的捐銀,超過了二百萬兩白銀了,這點銀子,能夠擠出來,可影響到商賈的收購了,這就是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了。

按說堅持這樣的收購價,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縣衙收購糧食,是公開的,江寧縣的農戶,不會想到有什麼怪名堂,但商賈就不一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商賈可以在外地收購低價的糧食,接下來悉數的賣給縣衙,賺取中間的差價,縣衙負責收購糧食的官吏,就是知道這樣的情況,也是不好拒絕的,如果此類的情況,大量出現了,江寧縣就真的無法承受了。

而且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會出現的。

退一步,按照約定俗成的價格,收購糧食,所有的情況,都不會出現的。

猶豫之間,農戶到縣衙來了,這件事情,終於塵埃落定,還是按照以往的慣例收購糧食,也就是說,稻米每石兩錢二釐銀子,玉蜀黍和甘薯,每石一錢六釐銀子。

縣衙主動收購糧食,在江寧縣的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而且是拿出來白花花的銀子,不拖欠老百姓的一錢銀子。

縣衙剛剛出臺政策的時候,諸多的商賈,還以爲是縣衙的官吏,想着其他的辦法,收繳一些糧食,可眼見着縣衙確實拿出來了銀子,按照規矩,收購老百姓的糧食。

一些商賈開始着急了,若是糧食悉數被縣衙收去了,他們還做什麼生意啊,好不容易糧食豐收了,想着從中賺取一些銀子,要是縣衙將所有糧食都收走了,他們豈不是喝西北風了。

眼看着源源不斷的農戶,前往縣衙賣糧食,不少的商賈,紛紛找到了萬成貴。

萬成貴是江寧縣新成立的商會的會長,能夠直接和知縣蘇天成大人說上話的。

衆多經營糧食買賣的商賈,透露出來的,是一個意思,縣衙收購糧食是可以的,大家也不會反對,但要明確收購的數量,不能夠全部都收購了,還是要留下來一些。

這裡面,有商賈,也有部分的士紳富戶。

他們總結出來一個觀點,官府不能夠與民爭利。

萬成貴找到了蘇天成。

進入了三堂,萬成貴擦去了臉上的汗滴,說實話,這樣的差事,他是不願意做的,可也沒有辦法,他是商會的會長,遇見如此大的麻煩了,必須要給蘇天成稟報的。

“大人,草民也是無奈啊,衆多的商賈,都找到了草民,訴說收購糧食的事宜。。。”

花了小半個時辰,萬成貴說清楚了情況。

“萬會長,這是你的職責啊,找到縣衙,反映衆多商賈的要求,這不是上面錯事情,相反,你今後要堅持這樣的做法,本官早就說過了,在江寧縣,縣衙和商賈之間,要做到雙贏,這樣纔可行的,要是商賈都不能夠做生意了,不能夠賺到銀子了,縣衙也無法支撐了。”

萬成貴點點頭,想不到蘇天成會這樣說,他的內心,舒坦了很多。

“不過,有件事情,不知道萬會長是否考慮過,本縣的耕地,有一百四十萬畝,官府如今能夠掌握的,也就是九十萬畝,算上所有的糧食產量,包括稻米、玉蜀黍、甘薯等等,總共也就是三百萬石左右,農戶總是要留下來口糧的,這樣算起來,能夠賣出來的糧食,也就是一百五十萬石,縣衙是必須要收購一百萬石糧食的,餘下的五十萬石,讓諸多的商賈收購,你看如何啊。”

萬成貴很是吃驚,想不到這樣的帳,蘇天成身爲知縣,居然算的清清楚楚,當然,蘇天成的話語裡面,是有着其含義的,餘下的五十萬畝耕地,產下來的糧食,究竟該怎麼辦,這些田地,都是縣裡的士紳富戶所有的,他們是不是應該拿出來一些糧食,也讓專門經營糧食的商賈,佔到一些便宜的。

不過,這樣的事情,萬成貴可不敢說到那麼多的,這樣的事情,過於的敏感了。

“萬會長,你可以去和諸多經營糧食的商賈說,縣衙收購一百萬石糧食,剩餘的部分,讓諸多的商賈收購,你也可以適當的說說,讓他們去找找縣裡的士紳富戶,拿出來一些糧食,有銀子大家賺啊,縣衙都是秉承這樣的觀點,縣裡的有些士紳富戶,觀念也要轉變了。”

看着萬成貴離去之後,蘇天成的臉上,浮現出來意味深長的笑容,估計江寧縣的士紳富戶,暫時不會明白裡面的深意,現在也不是動作的時候,時機不合適,絕不能夠動搖了士紳富戶的根本利益,按照他的想法,真正想着朝廷富裕起來,只有各級的官府,成爲最大的商賈,賺取到了足夠的銀子,才能夠做到讓利於民的事情。

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92章 會試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25章 原來如此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079章 明志第493章 宿命論(2)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247章 協調會(1)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321章 聖旨下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148章 辯解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79章 回家之後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915章 朝貢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36章 如願以償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23章 唐海泰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39章 廟會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424章 屠殺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100章 殿試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034章 聖旨第17章 窮則思變第391章 慘敗第64章 太原府城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68章 落地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23章 準備(2)第1230章 善後事宜
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92章 會試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25章 原來如此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079章 明志第493章 宿命論(2)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247章 協調會(1)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321章 聖旨下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148章 辯解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79章 回家之後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915章 朝貢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36章 如願以償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23章 唐海泰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39章 廟會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424章 屠殺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100章 殿試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034章 聖旨第17章 窮則思變第391章 慘敗第64章 太原府城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68章 落地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823章 準備(2)第1230章 善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