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無法避免

朱審馨等人已經從南京出發,準備來到京城了。

這預示着蘇天成即將進入到皇宮裡面去了,也就是說,一切的準備事宜,基本上都到位了,朱審馨來到京城之後,肯定是要直接進入到皇宮裡面去的,不可能繼續回到以前住過的府邸裡面的,按照規矩也不應該是這樣的,至於說以前的府邸,被作爲京城之內皇上的一個行宮給固定下來,其餘人也是不敢進去住的。

正在府邸裡面思考創辦銀行和統一貨幣問題的蘇天成,看見朱審烜、楊嗣昌、洪承疇和渠清澤等人匆匆朝着廂房走過來了。

京城是和平拿下的,大量前朝的官吏,都在京城裡面,這裡面說不定就有強烈支持大明朝廷的,誓死都不願意效忠大晉王朝的官吏存在,皇上很是仁慈,沒有要求追究這些人的責任,更不準傷害他們,故而朱審烜等人是非常擔心的,害怕因爲這些人的存在,出現一些暗殺或者是刺殺的情況,所以對皇上安全的保衛,是非常到位的,平日裡處理朝廷的政務,皇上都是在廂房裡面,廂房外面非常的開闊,一眼就能夠看見出入的人員,同時護衛也是裡三層外三層,最外面是江寧營的將士站崗,進入府邸之後,親兵負責內部的安全,至於皇上的身邊,武榮等四人寸步不離。

看見朱審烜等人的神色不大好,蘇天成的心裡咯噔了一下,禁不住想今天是什麼日子了。

今天是大晉二年三月十九,也就是崇禎十七年的三月十九。

一轉眼,蘇天成進入到京城一個多月時間,京城的局面總算是完全穩定下來,黑死病被徹底的消除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步入正軌了。大晉各地的官吏,基本上都更換到位了,大量裁撤下來的官吏,有的到南京去培訓了,有的解甲歸田,直接回家去了。

“皇上。皇宮裡面出事情了。。。”

朱審烜的臉色有些不好看,眼圈還隱隱有些紅。

蘇天成突然想起來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了,他抑制了自身的情緒,慢慢的開口了。

“不要着急,慢慢說,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了?”

“皇。。。信王和太監王承恩,都自縊了,地點在皇宮內苑的煤山。”

蘇天成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歷史就是這麼奇怪。該來的還是來了,大明王朝覆滅了,按照時間的安排,三日之後,自己就要進入到紫禁城,朱由檢的退位詔書就要明發天下了,儘管說京城的老百姓全部都知道,大明王朝已經覆滅了。但因爲生活沒有受到影響,相反市場上面的貨物非常的充足。大量的商品從山東等地運來了,價格也不高,京城裡面沒有出現廝殺的情況,就連那些混混,都不敢隨意出來鬧事,江寧營的懲戒是非常厲害的。故而老百姓對改朝換代沒有什麼感覺,反而認爲日子比以前舒服很多了。

京城裡面的諸多大儒,有些公開發表了意見,對於大晉王朝和皇上表示了讚譽,這也是表明了臣服和支持大晉王朝的態度。至此大明朝廷是徹底失去了支持,徹底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應該說這些情況,朱由檢是知道的,蘇天成進入到京城之後,根本就沒有對皇宮動手,也沒有完全限制皇宮裡麪人員的自由,一些太監依舊可以上街購買必須的生活品,只是朱由檢、周皇后以及太子等人,不得隨意的離開皇宮,所以這些情況,朱由檢不可能不知道。

或許朱由檢的內心還有幻想,認爲京城內部的輿論,會令蘇天成擡不起頭來,甚至是大開殺戒,可事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相反,蘇天成進入到京城之後,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大晉王朝已經徹底穩固了。

此等情況,對於自尊心極強的朱由檢來說,是巨大的打擊,恐怕是難以承受的打擊,加之朱由檢要求到南京去安頓的要求被拒絕了,被安排到了河南的洛陽,這肯定是更大的打擊,這樣的事情無情的提醒了朱由檢,你已經不是皇上了,多年苦苦掙扎、自律極嚴的朱由檢,恐怕真的承受不住了。

蘇天成想着開口詢問情況,但張了張嘴,沒有說出來話語,他突然感覺到很失敗,這一次是敗在了強大的規矩和慣例面前了,延續千年的封建統治,不知道形成了多少的規矩,想要徹底改變這些規矩,等於是癡人說夢,蘇天成可以率領江寧營橫掃天下,但他不能夠禁錮人們的思想,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徹底改變人們的看法,或許不長的時間之後,他一樣會被供奉爲聖君、明君。

朱審烜很快接着開口了。

“皇上,周皇后也在乾寧宮自盡了,其餘的一切都是正常的。”

蘇天成微微嘆了一口氣,總算是沒有像歷史上那樣的慘。

“好好收斂朱由檢和周皇后的屍首吧,朕看安葬在明陵,死者爲大,大明朝廷所有在京城的官吏,都要去送葬,朝廷在京城的官吏,一樣要去,朕也親自參加,不管怎麼說,朕還是敬佩朱由檢的,作爲大明的皇帝,能夠如此嚴格的要求自身,很是不錯了,還有王承恩,一生都是忠心耿耿的,一樣要厚葬,葬禮由禮部操持。”

稍微停頓了一下之後,蘇天成再次開口了。

“上次議到朱由檢前往河南洛陽的事宜,今後不要提及了,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三人,朕看就留在京城,還有其餘的嬪妃,戶部在京城找一處條件好的府邸,專門安置他們,所有開銷一律由朝廷來承擔,朱審烜,你是大明皇室中人,這件事情,就請你親自辦理,朕還是那個意見,朱慈烺等人,若是學識過人,一樣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一樣可以進入朝廷爲官,與其他人沒有什麼兩樣。”

這一次,朱審烜等所有人都點頭了,朱由檢自殺了,這個時候他們也明白了,皇室的尊嚴是不可冒犯的,朱由檢用自身的方式,來回答了這個問題,至於說朱慈烺等人,唯有慢慢平息下來,參與科舉考試,入朝爲官,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徹底消除大明朝廷的遺留影響,那種趕盡殺絕的做法,其實是懦弱的表現。

蘇天成說完之後,朱審烜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進入皇宮的時間,還是不能夠推遲的,剛剛臣與楊大人、洪大人和渠大人都商議過了,信王與周皇后的葬禮,還是在皇上進入到皇宮之後進行,就按照親王的禮儀下葬。。。”

“不,按照皇上的禮儀下葬,我大晉王朝若是這點氣度都沒有,也無法面對天下人了。”

朱審烜等人明顯的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其實也想用皇帝駕崩的禮儀來安葬朱由檢的,只是害怕皇上不同意,故而變通爲親王的葬禮禮儀。

蘇天成看了看衆人,再次加重了語氣。

“我大晉王朝與大明王朝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朕以前就是大明朝廷的官吏,史官在書寫歷史的時候,一樣要這樣寫,哪怕說朕是造反的,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大晉王朝正是有了海乃百川的氣度,才能夠有今日的成就,未來也才能夠令王朝更加的富強,諸位都要記住,敬畏歷史,正確的認識歷史的功過,是至關重要的,這方面諸位不需要回避,朕若是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儘管提出來,唯有總結歷史,吸取經驗得失,朝廷才能夠更好的施政。。。”

蘇天成這番話,給予衆人的震撼是巨大的。

任何一次的改朝換代,新登基的皇上,總是想方設法的敗壞前朝,以顯示自身的偉大,顯示自身成爲皇帝的正確性,甚至不惜採用多種多樣的手段,將那些已經臣服的前皇帝殺死,用這樣的手段來穩固自身的統治,篡改歷史的事情,就更是多了去了。

皇上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想法,言語之中,透露出來了對前朝的惋惜,公開的承認了朱由檢的勤勉,認爲朱由檢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可惜生不逢時,這是需要無比寬廣的胸懷的,也絕非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衆人離開之後,蘇天成站起身來,在廂房裡面踱步,他有了很多的感慨,穿越之後,總算是改變了歷史,本來想着朱由檢等人的命運也是會改變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朱由檢還是自盡身亡了,包括周皇后和王承恩,同樣自盡身亡,或許大晉各地,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還會有一些愚忠的臣子臣民自殺。

有些事情可以改變,但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

蘇天成閉上了眼睛,捏緊了拳頭,朱由檢就是前車之鑑,經驗教訓歷歷在目,他必須要從現在開始,把握一切的機會,讓大晉王朝強盛起來,讓華夏大地依舊成爲世界的中心,讓世界各地的人都到這裡來朝拜,讓世界各地的精英人士都彙集到這裡來,也讓世界的財富都朝着這裡集中。

大晉王朝必將成爲歷史上最爲強大的王朝,華夏民族必將成爲全世界最爲優秀和強悍的民族,華夏子孫將領全世界震撼,將書寫和確立世界上的規矩。(未完待續。。)

第1054章 遼東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58章 後續第11章 收拾你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710章 囑託第54章 遇險第8章 交易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811章 詫異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48章 辯解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467章 敗退第60章 震動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122章 熱鍋(2)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105章 自作孽(1)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395章 畢懋康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885章 對決(7)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844章 慘敗(2)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792章 偶遇(3)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551章 辯解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58章 籌謀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773章 海戰(3)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93章 新科會元
第1054章 遼東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58章 後續第11章 收拾你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710章 囑託第54章 遇險第8章 交易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811章 詫異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48章 辯解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467章 敗退第60章 震動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122章 熱鍋(2)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105章 自作孽(1)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395章 畢懋康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885章 對決(7)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844章 慘敗(2)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792章 偶遇(3)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551章 辯解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58章 籌謀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773章 海戰(3)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93章 新科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