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

《明史》將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悉數都列爲了奸臣,對於朱由檢任用兩人爲內閣首輔,歷來都是譴責的,甚至有不少的史書認爲,明朝的滅亡,與兩人有着直接的關係。

可也有完全不同的評論,說溫體仁精明強幹,清正廉潔,從來不與閹黨交好,辦事情也是乾淨利落的,至於說排斥異己、打擊報復之類的事情,只要是在官場上混的人,除非他一輩子不想有作爲,否則不可能避免這些事情。

穿越之後的蘇天成,或多或少受到了歷史書籍的一些影響。

但他重點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具體的行動來體驗。

應該說,東林黨和復社,對士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的一些認識觀念,代代相傳,爲讀書人所接受和宣揚,朝廷畢竟是讀書人把握,歷史也是讀書人來記載,在這個過程中,誰知道有些讀書人,是抱着什麼樣的想法,來記載歷史的。

蘇天成對東林黨和復社,已經是非常反感了,說得不客氣一些,他要是做皇帝了,也會不遺餘力的打壓東林黨和復社的。

所以說,蘇天成不會盲從。

倒是有一種說法,他開始慢慢的接受了。

明朝的滅亡,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東林黨和復社難辭其咎,周延儒和溫體仁之所以被醜化爲奸臣,是明末黨政在遺民那裡延續的結果。黨領導和復社,在民間有着深厚的學術底蘊。珩生不斷,明末的大批士子文人。與東林黨復社之間,有着難以割捨的關係,他們在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的時候,竭力推卸東林黨和復社的責任,周延儒和溫體仁就成爲了最好的替罪羊,當然,還有朱由檢本人。

所以說,政見上面的分歧、人事調整上面的傾軋、排除異己的做法。被上升到人品的高度、政治的高度,予以無情的批判。

這樣的情況下,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難逃歷史的譴責,朱由檢也成爲了昏君。

蘇天成和朱由檢的幾次接觸,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至少朱由檢不是歷史書中那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朱由檢身邊的大臣,也絕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更沒有伴君如伴虎的擔憂,而且,朱由檢對大臣是很信賴的,這種信賴。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因爲過於的信賴,過於的依靠,一旦這些大臣,做不好事情。辜負了期望,朱由檢勃然大怒。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就是說,朱由檢不是很昏庸的皇帝,相反,朱由檢一直都想着,能夠很好的振興大明,甚至以身作則,若是溫體仁真的到了那樣不堪的地步,朱由檢豈會善罷甘休。

他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對於東林黨和復社的印象。

親身經歷的東西,實實在在。

東林黨和復社,推崇清譽和道德,這種推崇,到了公開攻訐皇上的程度,到了不顧天下蒼生、不顧實際情況、不顧朝廷的政務的程度,到了一味的突出自身地位和認識,甚至以遭受廷杖爲榮的地步。

就說錢謙益和張溥,滿嘴的仁義道德,說出來都是漂亮至極的大道理,聽起來無從反駁,可惜他們說出來的那些大道理,過於的空虛,甚至是迂腐了。

蘇天成想起來東林書院強調的慎獨,國家到了這樣的地步,慎獨能夠有什麼作用。

更不能夠容忍的是,東林黨和復社,一味的復古,捍衛士紳富戶的利益,這樣的理論,貫徹到了實踐中間,讓有錢有權的人,越來越富裕,普通百姓越來越窮苦,貧富矛盾越來越突出,偏偏這些士紳富戶,一毛不拔,愚蠢的保護自身的財產,加大力度盤剝百姓,終於導致了騷亂的爆發。

當然,溫體仁和周延儒兩人,都不屬於扶危定傾的人才,這是不能夠否定的,不過,崇禎年間,這樣的人才,一直都沒有出現,這與個人的認識有關,與明末的政治氣候有關,更是因爲多年問題的積累,開始徹底爆發,大明朝已經是苟延殘喘了。 wωw⊕тt kΛn⊕c o

來到溫體仁府邸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下來了。

溫體仁是蘇天成的恩師,如果端着公事公辦的態度,到紫禁城去找溫體仁,那顯得冷冰冰的,也不利於融洽關係。所以說,選擇休沐的時候,到溫體仁的家裡,是最好的選擇。

溫體仁帶着蘇天成,直接進入了書房。

“坤元,聽說江寧營在保定府招募軍士的事情,很是火爆啊。”

“稟恩師,確實很好,學生來到京城之時,已經招募了五千餘人,原來計劃一個月的時間,如今看來,半個月足夠了。”

蘇天成內心暗喜,能夠到書房來,說明溫體仁是很看重自己的,這有利於結交關係,同時,溫體仁的稱呼,沒有依照官場的慣例,這表明了,自己是能夠得到諸多照顧的。

“嗯,這是好事情啊,不過,你借銀子的事情,是不是考慮清楚了啊。”

“學生認真考慮過了。”

“那好,有兩個問題,你解答一下,第一,江寧營將士的待遇很高,已經引發了一些不滿,前些日子,南京兩大營的軍士,已經有不小的意見,開始鬧嚷了,朝廷正在盡力的維護,畢竟江寧營立下這麼多的功勞,待遇高一些,說得過去,可你在保定府招募軍士,還是按照在南方的做法,是不是有些不妥,若是北方的軍士知曉了,找到朝廷不依,要求提高軍餉,朝廷該如何的解釋啊。”

“恩師,學生想過這件事情,不過江寧營的規矩,早就定下來了,而且江寧營所有的銀兩開支,都是自行負責的,沒有動用朝廷府庫的銀兩,更沒有侵擾百姓,從這個方面來說,江寧營行得正坐得直,學生的考慮,江寧營的職責不一般,故而待遇稍高一些,恩師說到這個問題,也是學生考慮不周,學生沒有站在朝廷的高度,想到最多的,還是江寧營。”

“你有這樣的認識,是不錯的,從激勵將士的鬥志出發,這樣做完全可以,既然是早就定下來的規矩,驟然改變,也是不合適的,不過,這樣的事情,還是不要四處宣傳,好在你這次招募軍士,沒有提到軍餉的事情。”

蘇天成點點頭,溫體仁站的角度不一樣,想到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第二個問題,在養心殿的時候,你說江寧營需要三年的時間,恐怕有些不妥,你是我的學生,我也就實話實說了,能夠給你一年的時間,算是不錯了,京城的壓力太大了,流寇和後金的騷動,都是在京師的附近,這樣的情況,不能夠時常出現,所以說,江寧營要以最快的速度,發展壯大起來,你說實話,到底需要多長的時間。”

蘇天成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

“恩師,三年的時間,可能是有些長了,不過一年的時間,肯定是不夠的,僅僅是錢糧方面的積攢,就不可能達到目標的,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江寧營不是原地不動,完全可以參與剿滅流寇的作戰,但不能夠調防到遼東。”

“爲什麼這麼說?”

“學生有着這樣的看法,從作戰能力來說,後金滿洲八旗等,遠遠強於流寇,按說最大的隱患,還是在於後金,可流寇活動在中原一帶,這些年來,有着愈演愈烈之勢,流寇作亂,屬於內亂,攘外必先安內,這安內的任務,剿滅流寇,是很大的一部分,若是穩定了內部,老百姓安居樂業了,方可抽出來精力,一心對付後金。”

“學生以爲,對付後金,不僅僅是防禦,要和他們展開決戰,從根本上,剿滅他們的武裝力量,讓他們徹底的臣服。”

溫體仁微微點頭。

“你說的是不錯的,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啊,後金騷擾,流寇侵襲,朝廷不可能一心剿滅流寇,對後金侵襲視而不見啊。”

“學生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你想到了什麼,直接說就是了。”

“學生以爲,目前的情況下,可以暫時與後金講和,穩住他們之後,朝廷集中力量,重點剿滅流寇。”

溫體仁驚得站起來了,在書房裡面,走了好幾步。

“坤元,你怎麼能夠有這樣的想法啊。”

“恩師,學生沒有覺得奇怪啊,當年,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不也是和突厥講和嗎,贏得了時間,統一了中原,最終回過頭來,剿滅了突厥,令唐朝無比強盛。這就是很好的例證啊。可能不少的士子認爲,與後金講和,是大逆不道,是出賣祖宗,是不能夠忍受的屈辱,堂堂天朝,寧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學生覺得,那些士子的認識,是迂腐的,他們根本不知道朝廷的困難,不知道真正的治國之道,更不懂得張弛之道,學生說的不客氣一些,有些士子,就知道空談,站着說話不腰疼,滿嘴的仁義道德,狗屁不通。”

溫體仁看着蘇天成,眼神很是深邃。

好一會,溫體仁纔開口說話。

“坤元,你的認知能力,確實不一般,能屈能伸,方爲大丈夫,不過,你的這些觀點,千萬不能夠說出去,如今的趨勢,不允許這類觀點的存在。”

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1239章 鉅變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369章 算計第1258章 花絮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7章 窮則思變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82章 對決(4)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395章 畢懋康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490章 近憂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387章 小手腕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498章 內訌(3)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510章 刺激(2)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22章 青樓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86章 朝廷嘉獎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190章 稱帝(2)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33章 精心策劃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30章 連環計第398章 燧發槍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57章 下狠手(2)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121章 熱鍋(1)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23章 些須情況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173章 歹毒第844章 慘敗(2)第316章 大比武(1)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202章 商議第1251章 崩潰第273章 麻煩事第1087章 張溥歸心
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1239章 鉅變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369章 算計第1258章 花絮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7章 窮則思變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82章 對決(4)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395章 畢懋康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490章 近憂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387章 小手腕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498章 內訌(3)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510章 刺激(2)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22章 青樓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86章 朝廷嘉獎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190章 稱帝(2)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33章 精心策劃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30章 連環計第398章 燧發槍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57章 下狠手(2)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121章 熱鍋(1)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23章 些須情況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173章 歹毒第844章 慘敗(2)第316章 大比武(1)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202章 商議第1251章 崩潰第273章 麻煩事第1087章 張溥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