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推辭未果

朱由檢下定了決心,要跟換內閣首輔了。

可他遇見了難題。

朱由檢一直都記得蘇天成舉過的例子,大明朝廷需要的是能夠力挽狂瀾的內閣首輔,不是修修補補的內閣首輔,如今的情況是,陝西正在出現一些變化,但內閣對出現的這種變化,很是淡漠,甚至沒有基本的態度,朝廷裡面,沒有誰感興趣,甚至有人認爲,陝西的改革,就是瞎胡鬧,反正陝西的地位不重要,就算是徹頭徹尾的改了,也沒有多大的事情。

若是想着在大明推動改革,最大的困難,要數南方了。

朝廷裡面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各自在家鄉有着不小的勢力,而且這些官員,非常注意維護各自在家鄉的利益,加上南方的條件不錯,和北方比較起來,普遍都富裕一些,這也是陝西進行改革,很多人不關心的主要原因。

北方的條件差一些,例如說陝西,在蘇天成去之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朝廷好些年都不能夠收繳到賦稅了,還需要倒貼銀子,否則一些官府就無法維持了,這樣的地方,根本就沒有誰會去關心的。

不管是陝西的改革,還是江寧縣、河南府的變化,都沒有能夠在朝廷裡面,引發太多的注意,這與內閣有着直接的關係。

朱由檢明白,想在大明各地推行改革,或者說是做好相關的準備,就必須要製造出來一定的氛圍,不說支持改革的官員佔上風,但至少需要有這樣的一股力量。

文華殿的質詢,震撼了朱由檢,他感覺到了改革的艱難。孫承宗和蘇天成無疑屬於改革派,但被人彈劾,甚至說要謀反,如果自己沒有態度,不能夠堅決的予以支持,大明朝不可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朱由檢的才能不是那麼傑出。算不上優秀的帝王,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登基以來,時刻想到的,都是大明朝的發展,都是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這麼多年以來,他依靠和相信了很多的大臣,結果往往是失望的。直到崇禎六年以後,情況慢慢出現轉機,這一切,都是因爲出現了一個蘇天成。

出現這樣寶貴的轉變,朱由檢當然想着堅持下去,擴大這種可惜的局面,可惜遇見的壓力非同一般,從目前的情況看。推行有些政策,還真的不合適。

但更換內閣首輔。讓堅持改革的孫承宗出任內閣首輔,至少能夠營造出來很好的氛圍,爲今後的改革做好準備。

孫承宗已經知道了這層意思,但寫來了奏摺,力辭出任內閣首輔。

不出任內閣首輔的原因,就是因爲年紀大了。

這個理由也算是有些道理。但朱由檢認爲,這可能不是主要的理由。

孫承宗進入到養心殿之後,朱由檢站起身來,走到了孫承宗的對面。

孫承宗連忙準備跪下行禮,朱由檢一把拉住了孫承宗。

“孫愛卿。朕多次說過,你年紀大了,就不要行這跪拜禮了,除非是大朝和早朝,其餘時候,免去這套禮儀。”

“臣感謝皇上憐惜。”

“坐下說下,今日這養心殿裡面,就朕與愛卿二人,朕有些事情,想着奇怪,很想聽聽愛卿的解釋啊。”

“皇上有什麼疑惑,儘管詢問,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主要還是這內閣首輔的問題,朕知道,溫愛卿也是很不錯的,這些年來,遭受了不少的委屈,朝廷裡面,有人罵他,有人恨他,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啊,溫愛卿做了不少的事情,也比如要遭遇到有些人的嫉恨,所以,前一段時間,朕還是有些猶豫的,可這一次的質詢,朕很是傷心,溫愛卿竟然說出來瞭如此的話語,朕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朕本來是想着,讓愛卿多負責內閣的一些事情,看來溫愛卿可能是有想法了,所以如此做啊。”

“皇上,臣以爲,溫大人這些年確實做了不少的事情,維持了朝政的穩定,外面那些風言風語,皇上不必記掛在心上。”

朱由檢搖搖頭,從御案上面,拿出來一份摺子,遞給了孫承宗。

“看看這份摺子,看看溫愛卿都做了一些什麼事情,朕不是說中官不能夠和朝廷大臣接觸,要斷絕這樣的接觸,也是不大可能的,可如此做事情,朕真的寒心啊。”

孫承宗拿起奏摺,仔細看起來。

看着看着,他的臉色發白,想不到溫體仁暗地裡竟然和曹化淳勾結,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了,用大逆不道來形容,都是可以的。

太監本是完全忠心於皇上的,是皇上的奴才,最爲忌諱的就是勾結朝中大臣,溫體仁是內閣首輔,若是因爲朝中的事情,與曹化淳有着什麼聯繫,或者與大太監王承恩有着一些聯繫,這都是很正常的,只要這些聯繫,是能夠公開的。

但暗中勾結,對某個大臣不利,這樣的事情,皇上知道之後,是深惡痛絕的,雖說這等的事情,層出不窮。

“皇上,臣以爲,這等的事情,不是很可信的,溫大人身爲內閣首輔,已經有六年時間了,若是與中官有勾結,也不會等到現在的,據臣知道,這些年以來,溫大人從來沒有與中官有過多少的接觸,就是牽涉到朝中大事,也是內閣其餘的大人前去協調的,若說溫大人主動去接觸,臣不相信。”

“愛卿說的有道理啊,朕也是不相信的,不過這件事情,確實是真實的,朕沒有冤枉溫愛卿,至於說溫愛卿是不是主動去與曹化淳接觸,已經不是很重要了,朕覺得,這段時間,溫愛卿想的太多了,以至於做出來這些事情,也算是自作自受吧。”

“皇上,臣在這裡爲溫大人求情,懇請皇上看在溫大人多年爲朝廷做事情的份上,不要責罰溫大人。”

朱由檢的臉上,有着蕭索的神情。

“朕不會怎麼樣的,這件事情,令朕想到了很多啊,朝廷之內,這等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朕如此的信任溫愛卿,可得到的是什麼啊,有什麼事情,爲什麼就不能夠和朕開誠佈公的說出來啊,總是要在背後使用手段,殊不知這樣適得其反嗎。”

沉默了一會,朱由檢再次開口了。

“朝廷裡面不簡單啊,朕都知道,可朕要依靠諸位愛卿啊,此等時刻,愛卿莫要拋棄朕啊。”

孫承宗慌得連忙站起來,跪在了朱由檢的面前。

“皇上,臣萬死不敢有這等的想法,臣一定盡心竭力。”

“愛卿站起來說話吧。”

看着孫承宗站起來之後,朱由檢慢悠悠的開口了。

“愛卿力辭內閣首輔職位,不知道還有其他什麼想法啊。”

孫承宗稍微頓了頓。

“皇上,臣確實是有苦衷的,皇上殫精竭慮,想着天下太平,國富民強,臣看在眼裡,敢不盡心竭力,不過臣出任內閣次輔之後,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與祖制不是很相符,故而臣以爲,自己的形象,恐遭到朝中同僚的質疑,再說了,臣若是出任內閣首輔了,朝中同僚,一定會有些心慌的,以爲朝廷會有什麼很大的動作了,甚至會牽涉到他們了,臣以爲,我大明尚未完全剿滅流寇,後金亦是虎視眈眈,此等的情況下,朝局需要穩定啊,只是這些原因,臣不好直接說出來,故而以年紀爲由推辭。”

朱由檢愣了一會,好半天沒有說話。

一聲長嘆之後,朱由檢開口了。

“愛卿這番話語,出乎了朕的預料啊,愛卿在朝中多年了,以前遭遇了諸多的委屈,朕都是知曉的,可愛卿從未辯白,這次推辭,也是以年齡爲原因,寧願遭受朕的責備,愛卿的一片忠心,蒼天可鑑,請受朕一拜。”

朱由檢抱拳稽首的時候,孫承宗臉色煞白,身體也搖晃了一下,接受皇上的禮拜,這可不是一般的榮譽了。

孫承宗準備再次跪下的時候,被朱由檢拉住了。

“愛卿的一切想法,朕都知道了,朕當初登基,不過弱冠之年,驟然遭遇那麼多的事情,也是戰戰兢兢,這些年過去,朕想明白了,該來的總是要來的,既然如此,還不如早些迎接這些事情,愛卿就不要推辭了,若是陝西的情況,得以徹底的好轉,朕就要考慮,在我大明朝各地推行裁撤衛所軍隊事宜了,朕已經知道,這裁撤衛所軍隊,並非是簡單的裁撤,關乎到民生,需要方方面面的動作,故而這裁撤衛所軍隊,乃是契機啊。”

孫承宗的喉嚨動了一下,最終只是說出來一句話。

“皇上信任,臣唯有已死報效,臣雖然年歲大了,也要老當益壯,盡心盡力。”

“好,愛卿有這樣的決心,朕就放心了,朕想着,內閣也需要調整一下了,劉宗周、黃道周、唐世濟等人,都是可以進入內閣的,這些年過去,內閣一直都沒有什麼變化,如今要做不少的事情,這調整也是必須的。”(未完待續。。)

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167章 迅雷(2)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1187章 行動(4)第1118章 硬骨頭(3)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1191章 稱帝(3)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33章 精心策劃第3章 痛下殺手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703章 遠見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53章 吳三桂第811章 詫異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5章 馬市賣馬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1189章 稱帝(1)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419章 賀瘋子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029章 救贖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89章 稱帝(1)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68章 落地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38章 變故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101章 帝心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92章 會試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015章 誤判?(4)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941章 危險重重(3)
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167章 迅雷(2)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1187章 行動(4)第1118章 硬骨頭(3)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1191章 稱帝(3)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33章 精心策劃第3章 痛下殺手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703章 遠見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53章 吳三桂第811章 詫異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5章 馬市賣馬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1189章 稱帝(1)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419章 賀瘋子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029章 救贖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89章 稱帝(1)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68章 落地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38章 變故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101章 帝心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92章 會試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015章 誤判?(4)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941章 危險重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