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

“陳心書,朕看過你在吏部的全部記錄,正如你自己所言,你曾經是帶着滿腔熱血走入官場的,但你沒能將這種信念堅持下去,相反,你最終選擇了和官場之黑暗同流合污,這讓朕感到痛心啊。陳心書,你好生想想,是當初你睡得踏實,還是現在睡得安穩?”

陳心書不知我爲何這般問到,想了想道:“皇上,臣剛剛爲官時,基本上是倒頭便能熟睡,現在卻是要輾轉反覆,方能入睡,而且睡眠狀況也大不如前了。”

我目光如炬,盯着陳心書道:“人都有善惡兩面,所謂善惡之間,存乎一心。陳心書,你剛剛爲官時,雖然左右不通,卻有一顆正直之心,那顆心能夠釋放出善意,庇護你的潛在意識,使之精神暢然,而現在呢,你官場的經歷雖然變得十分豐富,可以說官場的大路小道全都瞭如指掌,但你的心卻已經不正了,它釋放出的基本上都是邪惡,無法再護得你內心的安寧,睡眠反覆或許你自己認爲是事務太多之故,其實是你的潛在意識中已經充滿了邪惡,這種邪惡讓你不再心寬,遲早有一天它會將你吞噬殆盡的。”

“皇上,這,這。。。。。。”

陳心書感到有些愕然,儘管大致明白我的意思,但我說的似乎又過於玄乎,他不敢反駁我的言論,也無法反駁,哪個官員的表象不是正義凜然呢?誰也不會將邪惡與自己連在一起。在官場,即便是邪惡之人也都會將自己標榜成忠君愛國,愛民如子的清官。

我也不管陳心書是否明白,繼續說道:“陳心書,難道你不願意做一個名傳後世的好官嗎?”

“臣,臣願意。”陳心書思緒萬千,似乎又有了那種年輕時代的熱血感。

“好,你也坐下吧。”我指了指葉夢鼎旁邊的位置道,“何爲官道,官道即是朝廷與百姓之間相通的連接管道,先帝姓本溫和,崇尚理學,意欲以無爲治國,然四周殲佞環繞,欺上瞞下,致使朝綱敗壞,管道的源頭被徹底污染,於是乎,上行下仿,爾等地方官吏也都隨波逐流,將整條管道弄得渾濁不堪。朕多少也有體會,在這種渾濁的管道中,清水反而不易流通,結果是我朝官吏只知道爲自己牟利,官吏如此行爲,民間百姓對府衙則再無信任感,並且同樣也在效仿,最終形成我朝民不民,官不官的局面,所以眼下我朝的國力已經開始曰漸衰退,長此下去,國將不國,遲早會敗於蒙古之手,你們要嗎做亡國奴,要嗎賣身投賊。唉,難道這種局面是你願意看到的嗎?”

陳心書坐下後,小心翼翼地答道:“臣自然不願意。”

“從人的本姓來看,作爲一名普通漢人,其中絕大多數都不願意去做亡國奴,而作爲一名官員,其中的絕大多數同樣不願意留下千載罵名。”

葉夢鼎點點頭,附和道:“陛下所言在理。”

“所以,朕還是相信我大宋之人是能夠辨清是非的,這包括你陳心書,也包括福建路的大多數官吏。而朕所要做的就是從源頭上將污染徹底清除,朕不會採用無爲治國之法,朕會完善律法,並以律法來清除污染。你們呢,就需依靠律法來保持管道的通暢,一有污染出現就要立即剿滅,如此一來,你我君臣同心,必能還我朝一個朗朗晴天。葉愛卿。”

“臣在。”

“通知上菜吧,朕說了這麼多,也有些餓了。”

“是,陛下,這聚英樓的福建菜還是做得十分的道。”

我轉頭對身後的袁棘道:“先生,坐下來一起吃吧。”

聚英樓所有人員只爲我們這一桌客人服務,酒菜自然上得很快。門口的文璋手拿銀針,一道道菜經過仔細檢驗後,送入了屋內。

福建菜菜餚淡爽清鮮,重酸甜,講究以湯提鮮,發展到後世,也是名列我國八大菜系之一。

“陳愛卿,福建路是我朝沒有經受過戰爭創傷的少數幾個區域,這些年來,福建路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這點上,你是有功的,但是稅收的增長卻是遠低於經濟的增長,這點你同樣有過。朕此次前來福建路,就是像看看你是否還能爲朕所用,既然你願意隨朕中興我朝,那朕就暫且不治你以往之罪,倘若今後之表現能讓朕滿意,朕自會將你之罪行慢慢遺忘。但是如果表現不佳,只要有一絲閃失,朕便會將你的新帳舊賬一起清算。”

陳心書忙起身道:“皇上,臣定當鞠躬盡瘁,以報皇恩浩蕩。今後,皇上怎麼說,臣就怎麼做。”

聽見我叫他陳愛卿時,陳心書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全部放下。好在自己聽從了姜寶山之建議,提前讓葉夢鼎轉達效忠皇權之決心,否則這次就差不多徹底完蛋了,陳心書暗自想到。

“葉愛卿,陳愛卿,我朝官吏之俸祿如何?”

葉夢鼎道:“回陛下,我朝俸祿較之前朝都要爲高,有俸錢,還有祿米,茶酒錢、廚料錢、薪炭錢、馬料錢等補貼,甚至官員家中役使的僕人衣食及工錢也由朝廷支付,所以應該說百官都能過上錦衣美食,奢華的生活。”

“陳愛卿,是不是這樣啊?”

“皇上,葉大人所言正確,我朝自從九品官員起,所獲俸祿足以豐衣足食。”

“哼,如此俸祿還不能高薪養廉嗎?”

陳心書連忙應道:“皇上,人的貪慾一旦形成,就如同吸食五石散般,會上癮的。”

葉夢鼎嘆道:“是啊,陛下,一個人就算官至一品,每天所吃的飯,睡覺的牀還不就是這麼多,這麼大,這些貪來的銀兩他們一輩子用不完,死了也帶不走,但是他們就是要貪,這個就如陳大人所言,他們已經形成一種慾望,一種欲罷不能的慾望了。”

“陳愛卿,你也是這樣的嗎?

“皇上,正是如此。”陳心書老臉泛紅道,“臣悔罪,悔罪啊。爲了金銀的慾望,丟失了做人的本姓。臣自幼苦讀,十年寒窗而得進士之名,又蒙先帝恩寵,爲官數十年,但卻爲了這個貪念,走上邪路,若非皇上及時提點,臣確實會被邪惡所吞噬,臣陳心書知罪,認罪,悔罪。”

陳心書說到悔罪時,已是老淚縱橫,我不知道這裡面是做戲的成分多,還是真正的有所觸動。

“陳愛卿,既然你能覺悟,那就從今夜起,重新做人做官吧,做一個能夠流芳百世的好官吧。”

“皇上放心,臣一定按照皇上旨意辦。”

陳心書想起姜寶山所言,皇上讓你貪,你就貪,讓你不貪,你就連一個銅錢也不能貪。

我點點頭道:“陳愛卿,朕有兩件事提前告訴你,一是朕打算將你提爲福建路制置使。”

“那施大人呢?”陳心書心裡一喜一憂,升官自然可喜,憂的是以爲我要懲治施宏生,忙道,“施大人從來不貪,是個清官啊。”

“朕知道施宏生是個清官,但卻不是個好官,朕要的是能爲百姓辦事,能爲朝廷辦事有擔待的好官,施宏生,書生意氣太濃,不適宜在此爲官,朕另有安排。”

第260章 面試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132章 李北洋第520章 戰俘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77章 植物人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489章 神力軍第498章 鳳凰村第383章 守護者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377章 植物人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498章 鳳凰村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495章 風揚陣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237章 游擊隊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35章 泛舟西湖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88章 賈府會議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191章 陣破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95章 演福寺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37章 政務院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261章 印應雷第431章 老外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285章 臨安府第495章 風揚陣第424章 點將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442章 將門虎子第252章 高度白酒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504章 戰書第419章 有則改之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63章 定調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373章 崩潰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402章 論戰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325章 無頭案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96章 命相之術第363章 特區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15章 線索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61章 開源節流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316章 張三丰第137章 政務院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13章 千秋霸業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76章 初出茅廬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118章 同盟會?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261章 印應雷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362章 兩大聖地
第260章 面試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132章 李北洋第520章 戰俘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77章 植物人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489章 神力軍第498章 鳳凰村第383章 守護者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377章 植物人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498章 鳳凰村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495章 風揚陣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237章 游擊隊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35章 泛舟西湖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88章 賈府會議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191章 陣破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95章 演福寺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37章 政務院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261章 印應雷第431章 老外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285章 臨安府第495章 風揚陣第424章 點將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442章 將門虎子第252章 高度白酒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504章 戰書第419章 有則改之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63章 定調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373章 崩潰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402章 論戰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325章 無頭案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96章 命相之術第363章 特區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15章 線索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61章 開源節流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316章 張三丰第137章 政務院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13章 千秋霸業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76章 初出茅廬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118章 同盟會?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261章 印應雷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362章 兩大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