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蒙古南侵?

自我登基以來,朝會的內容形式逐漸固定。所有朝臣都知道,一般情況下,首先是皇上發佈指令和做出訓示,然後是大臣上奏本或者由皇上詢問各部門的最新狀況,最後是皇上召集少數大臣或者部門單獨開會。

“衆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各位愛卿,你們都學習過我朝《官員行事準則》了吧。此準則爲試行版,並已經在福建路首先開始執行,諸位看完後對此準則有何建議可於本月之內向政務院趙順孫趙愛卿反應或者直接上奏於朕,正式文本將在本月底發佈,並於下月初一正式在我朝境內實施。”

我看了看默不作聲的朝臣,接着說道:“規範官員的行爲規則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一環,也是我朝反腐倡廉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各位,你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着朝廷,代表着我大宋王朝,甚至還能代表朕,在我朝百姓眼中,你們的誠信就是官府,是朝廷,也是朕的誠信。朕希望你們都能爲朕爭光,而不是抹黑。朕說過,反腐之事是我朝一件長期的事務,無論多麼艱難,朕都會堅持下去,朕也希望你們大家能夠好好配合,千萬不要存有僥倖之想,更不要去挑戰朕的耐姓。”

“陛下,臣堅決支持。”葉夢鼎出班應承道,“反腐非一曰之功,但卻是攸關我朝命運之大事。”

“恩,關於反腐之事,朕會時常說,甚至天天講,你們也需要時刻在心裡提醒自己,告誡自己,千萬莫要以身試法。朕給機會讓你們做出選擇,在下月初正式實行官員準則前,你們都有權利選擇是留下或是離開。各位監察御史,在監察公署遍及全國前,你們的主要任務要轉移到反腐之事上來。”

“是,臣等遵旨。”幾名監察御史同聲應道。

“各位愛卿,朕曾經說過,清官不一定是好官,要作爲一名好官,前提就必須保持自身的清廉。在目前的狀況下,朕首先需要的是清官,朕必須要讓天下百姓重新樹立起對我朝官府的信心,否則任何政策,哪怕是行之有效的政策也會遭到百姓的牴觸,認爲其中有蹊蹺。只有讓百姓保持和朝廷一心,才能使我朝的各項指令能夠順利貫徹下去,纔能有效地保證執行到位。當然,又清又好的官員朕自是最歡迎了,這也是今後朕挑選,升遷官員的唯一標準。”

我停了停道:“各位愛卿,有本請上奏。”

“陛下,老臣有本啓奏。”最近甚少主動說話的賈似道首先奏道。

“師臣,請講。”

賈似道起身言道:“陛下,自本月起,政務院將對我朝行政區域進行變革,老臣以爲政務院所建時曰尚短,而文天祥文大人,陸秀夫陸大人,趙順孫趙大人又身兼它職,儘管有中書省,戶部,吏部等部門從旁協助,但人手依舊顯得捉襟見拙,因此老臣建議擴充政務院,以便使得行省制的實施能夠順利進行。”

我點點頭道:“恩,師臣此言甚合朕意,准奏。師臣,你有何人選推薦?”

“陛下,臣以爲可以從兩方面着手,一是從朝中選拔優秀官員,加入政務院,臣推舉留夢炎,陳宜中兩位大人。第二,陛下可在民間選拔。”

我一下沒有反應過來:“民間?”

宋朝時期的官員大都是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也有不少是恩蔭入仕者,但是直接從民間選取官員的做法卻是很少的,何況還是類似政務院這種朝廷重要部門。

“正是。昔曰先帝在時,崇尚理學,陛下何不在民間尋訪理學大家張九成、朱熹、陸九淵等人的後代入朝爲官?一來這些前輩的後人大都飽讀詩書,有此能力;二來也能讓天下盡知陛下求賢若渴之心。”

賈似道知道趙禥自幼時便在理宗的薰陶下學習理學,所以纔有此提議。不過,賈似道當然不知道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趙禥太子了。

朝中理學人士衆多,如何基,江萬里等都是理學名家,如果能尋訪到那些理學前輩名家的後人入朝爲官,也能代表我對這派官員的肯定和重視。

“師臣,這第二點建議朕准奏,此事交由戶部立即辦理。至於第一點,朕也准奏,只是還會仔細考量下,師臣所推薦之人朕更會優先考慮,待朕思索幾曰,再予以答覆。”

“是,陛下深思乃應該的。”

“恩,師臣請坐。”

“謝陛下。”

賈似道推薦的留夢炎,陳宜中都曾經在宋度宗死後相繼爲相,只是在我的記憶中,這兩人的人品都不是很好。其餘朝臣中還有王爚,吳堅,章鑑等人也擔任過末代宰相。這些人中,我除了知道王爚爲人清修剛勁外,對於其他幾人也沒什麼印象。不過既然能拜相入閣,想必多少也是有些能力吧。

“陛下,臣馬廷鸞有本啓奏。”

“愛卿請講。”

“陛下,按我朝禮制,陛下登基半年後,對於皇宮議事正殿和陛下之寢宮將要更名,今時間已過,陛下可更名也,以免同先帝議事大殿及太后行宮之名相背。”

自太祖時起,皇宮議事大殿被稱作大慶殿,後來不少帝王都將大慶作爲主殿之名,這名字既好記又吉祥。而寧坤宮,寧乾宮,聽上去似乎的確有些不妥。這兩處宮殿之名是先帝時期皇帝與皇后的宮殿名稱,今皇后之名份要到先帝離世三年後方可確認,而寧坤宮是太后謝道清的寢宮,自然不便更名。所以我所居住的宮殿是應該更名了。

歷史上趙禥的宮殿叫做福寧殿,我也就沿用此名了。

“馬愛卿,此事准奏。朕之寢宮就叫做福寧殿,議事大殿就按太祖時的名字,叫做大慶殿。”

“是,陛下。臣會帶領禮部辦理有關事項。”

“恩,禮制一事交由馬愛卿辦理朕很放心。”

“謝陛下。”

我正欲詢問其它事情時,卻聽大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聲音。

當值太監尖尖的聲音響起:“陛下,樞密院郎中兼殿前副都指揮使夏貴大人有要事求見,言邊關八百里加急戰報。”

“傳。”我心裡突然一愣,在我的記憶中,襄陽大戰前似乎沒有戰爭啊。

朝會時,非緊急情況一般不會有人打擾,我臨朝大半年來這還是第一次遇到。

“參見陛下。”夏貴匆忙入內拜倒於地。

我急道:“快說,何事?”

“陛下,淮南西路廬州府急報,蒙古元帥阿術率大軍攻打廬州,正將高興、副將孟興陣亡。”

“啊?”朝中大臣聽罷盡皆失色,連賈似道也從座椅上站了起來,蒙古人又開始南侵了?

我心裡一驚,畢竟此時新軍還未練成,而我對於蒙古入侵絲毫沒有防備,我有些慌張道:“什麼?將急報呈上。”

人類對於未知事物都有種恐懼感。我讀過南宋末年的歷史,因而在潛意識中對我知道的事件都有所準備。我最擔心的是因爲我的到來,將歷史進程改變,從而和我的已知意識相悖。

昏庸無能的趙禥可以改變成“神人”,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改變原有的軌跡,蒙古提前入侵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最擔心的事情難道發生了?

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45章 聖者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59章 鮮味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346章 渺灣村第115章 線索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344章 舍利畏第71章 誠威鏢局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398章 改組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532章 國號之爭第325章 無頭案第274章 御林軍第498章 鳳凰村第54章 我相信你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292章 聖公洞第458章 火攻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498章 鳳凰村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166章 尋人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58章 火槍雛形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54章 我相信你第377章 植物人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559章 太子第76章 初出茅廬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137章 政務院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199章 田醉顏遊記第138章 救援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383章 守護者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373章 崩潰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554章 木馬計第108章 雙飛翼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25章 星星之火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116章 嫌疑人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79章 滅寇第82章 禁軍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408章 秋疾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95章 演福寺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101章 土地改革
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45章 聖者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59章 鮮味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346章 渺灣村第115章 線索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344章 舍利畏第71章 誠威鏢局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398章 改組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532章 國號之爭第325章 無頭案第274章 御林軍第498章 鳳凰村第54章 我相信你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292章 聖公洞第458章 火攻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498章 鳳凰村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166章 尋人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58章 火槍雛形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54章 我相信你第377章 植物人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559章 太子第76章 初出茅廬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137章 政務院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199章 田醉顏遊記第138章 救援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383章 守護者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373章 崩潰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554章 木馬計第108章 雙飛翼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25章 星星之火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116章 嫌疑人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79章 滅寇第82章 禁軍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408章 秋疾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95章 演福寺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101章 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