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竹

竹在臺灣人生活上的價值,是無法估計的。竹的全部,利用在臺灣人生活的全部上——包括衣、食、住。

鮮的筍,在臺灣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筍的種類也隨着竹的種類而有不同。這些日子在臺北可以吃到的是細長如杆的桂竹筍,上面有紫色的斑紋,這種筍常常也被剝去筍皮煮成酸筍來賣,用它和酸菜與肉紅燒,味鮮美,是臺灣烹調之一。桂竹多生在中北部海拔三千尺的地方。它在工藝上也有很多的用途。

刺竹筍就是皮葉上有棕色毛刺的那種。刺竹在治安上很有用,田家喜歡種它做圍牆,因爲刺竹性質非常強硬。竹林密生,用它防風最好。做柱做擔棒都是用刺竹,粗壯的還可以做水筒。另外像煙管、樂器也都是用刺竹,不過刺竹筍的味道卻平淡無奇。

麻竹筍是筍中之王,一個麻竹筍往往有十幾斤重,盛產的時候價錢很便宜。麻竹,筍既大,竹當然也是最高大的,它的高度可以到二三十公尺不稀奇,生長在臺灣的平地上。它是漁家用來做竹筏最好的材料,其他像汲桶、桌椅等傢俱,也都是用麻竹來做的。

綠竹在竹中最富風姿,人家庭院裡都喜歡種植綠竹,它細杆玲瓏,顏色很美。綠竹筍的筍皮略帶綠色的,味道也很鮮美。

每年到八月,麻竹筍盛產的季節,臺灣人還要製作許多筍乾。在竹林中蓋起筍寮,把要制筍乾的筍搬在竹寮裡保存。筍乾的製法是把筍去掉硬的部分,切成薄片,放在鍋裡煮一小時,然後放入大籠裡,上面用重石壓榨,水分就會從籠孔漏出去。白天放在陽光下乾燥,夜晚擡進竹寮收藏,幹了以後就成黃褐色的酸性的筍乾。客家人擅制筍乾,它也外銷到日本、南洋諸地。

竹可製作的東西太多了,大到蓋房,小到做線香的心棒。有一部分銷到美國去做釣魚竿。竹葉做成的笠帽,防雨又抗日。

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2章 惠安館 (1)第46章 竹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68章 會唱的球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58章 墮胎記第68章 會唱的球第27章 文津街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67章 玫 瑰 (2)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40章 友 情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64章 雨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8章 惠安館 (7)第70章 貧非罪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1章 一張地圖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64章 雨第53章 初 戀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66章 玫 瑰 (1)第58章 墮胎記第29章 賣凍兒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27章 文津街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12章 蘭姨娘 (1)第58章 墮胎記第28章 擠老米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7章 惠安館 (6)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64章 雨第46章 竹第92章 遙念胡蝶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46章 竹第35章 我的童玩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47章 愛玉冰第54章 初 戀 (2)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49章 愛與牽手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58章 墮胎記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30章 臺上臺下第75章 蟹殼黃 (2)第14章 蘭姨娘 (3)第74章 蟹殼黃 (1)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57章 小紅鞋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53章 初 戀 (1)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14章 蘭姨娘 (3)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8章 惠安館 (7)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54章 初 戀 (2)第29章 賣凍兒第67章 玫 瑰 (2)第12章 蘭姨娘 (1)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30章 臺上臺下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46章 竹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
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2章 惠安館 (1)第46章 竹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68章 會唱的球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58章 墮胎記第68章 會唱的球第27章 文津街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67章 玫 瑰 (2)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40章 友 情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64章 雨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8章 惠安館 (7)第70章 貧非罪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1章 一張地圖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64章 雨第53章 初 戀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66章 玫 瑰 (1)第58章 墮胎記第29章 賣凍兒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27章 文津街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12章 蘭姨娘 (1)第58章 墮胎記第28章 擠老米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7章 惠安館 (6)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64章 雨第46章 竹第92章 遙念胡蝶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46章 竹第35章 我的童玩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47章 愛玉冰第54章 初 戀 (2)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49章 愛與牽手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58章 墮胎記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30章 臺上臺下第75章 蟹殼黃 (2)第14章 蘭姨娘 (3)第74章 蟹殼黃 (1)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57章 小紅鞋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53章 初 戀 (1)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14章 蘭姨娘 (3)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8章 惠安館 (7)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54章 初 戀 (2)第29章 賣凍兒第67章 玫 瑰 (2)第12章 蘭姨娘 (1)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30章 臺上臺下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46章 竹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