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初 戀 (1)

那一年我流浪到南部的時候,袋中已經一文不名了,還好幼年的同學吳君是本地人,他問我可耐得了寂寞到不遠的鄉下去做猢猻王?我那時只要有個寄身之地,並不計較更多。不過當吳君對我講校長是位老處女時,我倒有些躊躇不定了,我對吳君說:

“老同學,你是最清楚我的脾氣的,像我這樣的人去跟老處女打交道,不怕要壞了你介紹人的面子嗎?”

吳君卻一再請我放心,他說:“這是一位不平凡的老處女,她不但會使你賓至如歸,而且你的壞脾氣還應當受她的感化呢!”

果然如吳君所說,我不必爲校長是老處女而懷什麼戒心,因爲她對我的態度除了寬仁的上司外,還兼有慈愛的母親,善導的師長,使我像遊子歸來似的感覺到家的溫暖。雖然這裡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家,而且這位女主人也不過像我一樣的是個獨身者。我和她所不同的是,我還年輕,也沒打算終身不婚,而她似乎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化身,是爲獻身教育而來到人間的。我沒聽說她以前有過戀愛,以後總也不會走上婚姻之路吧,因爲她已經五十二歲了。這裡的鄉人也常常說起,校長是孝女,她的父親教了一輩子書,她因爲孝心承繼父志而終身不嫁,拿自己應得的財產創辦這所鄉間學校,是多麼令人欽佩!

她對我關護備至,常爲生活毫無規律的我整理凌亂的衣物,或者坐在燈下爲我縫補衣鈕。我常常想,她不但是好校長,更是好主婦,如果她結了婚,而且兒女環膝地做了母親——甚至祖母,生活又該如何不同?我不由對她起了疑問,是什麼使得她摒棄了正常的婚姻生活,而在這寂寞的山村做一輩子村童的老師呢?我幾次想問她,但終因尊重她,怕冒犯了聖潔的她而住口了。

暑假來了,我竟因安於這安靜的山村生活,連吳君邀我和他的妹妹們一同到省城旅行都婉謝了。我常常和老校長對坐着,泡一壺好茶,各人一書在手,或談或讀,消磨這炎熱的時光,卻也不難。校長有時也很風趣的,她對我的稱呼常常不同,在學童的面前當然是嚴肅地叫我“老師”,但背後她總是“小妹妹”,“小淘氣”,“小女兒”地隨便叫。

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對面房裡望着她孤坐燈下的神態,不免又勾起我對她的遐想,看她頭上已經長出了白髮,想到一個人獨身一生是什麼滋味,她那麼安詳,那麼正常,要探索她的內心,可也不容易呢!我剛洗完頭髮,一邊梳髮,一邊在琢磨她。她猛一回頭,見我這副呆樣子,便走過來笑着說:“又想家了嗎?”她常常以爲我會想家的,便坐下來哄我說笑,我知道她滿心是想安慰我旅居的寂寞。

她把我披散在額前的長髮攏到耳後去,望着我的臉突然問我:“爲什麼你一個女孩到處亂跑,還不打算結婚呢?”

我不知道應當怎樣回答她纔好,但我隨即感覺在這樣一個慈愛關心我的老校長面前,沒有什麼可隱瞞的,便直率地告訴她說:

“第一次的戀愛沒有成功,以後再也不會輕易去嘗試了!”

她聽了先是一愣,隨後便笑說:“那麼你到這鄉下來是爲治療愛的創傷嘍!”

我乘她打趣我,便也向她開玩笑說:

“那你又爲什麼不結婚呢?”

“我嗎?我這樣不是很好嗎?”她斜頭微笑地回答我。

“我聽過許多不結婚的人總是這麼說‘我這樣不是很好嗎?’”我學她的口氣,又接着說:“其實,你如果結婚,一定更好。”

“爲什麼呢?”她對我的話似乎感覺興趣。

“因爲你實在是一位好母親的典型。”我跟着又逼了一句,“說不定你曾有一個故事。”

“一個故事?一個什麼故事?小淘氣!”她把我的頭髮一下子又弄亂了。

“一個——戀愛的故事,有沒有?”我簡直是大膽地在詐取她,雖然以前我從沒有這麼想過,這只是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她聽了我的話,並沒有氣憤,反而很神秘地點點頭說:“還沒有人這樣猜測過我呢!”

今晚她似乎很興奮,照例我們臨睡前的一段消遣時間是在庭院中央的。她拿來了一壺好茶,同時還帶來了一張發黃的照片。她拿給我看,並且說這是二十年前和她的父親、妹妹合拍的。但是我看照片上面還有一位青年,忽有所感,便問她:

“那麼,他是誰呢?”

她沒有立刻回答我所問,卻坐在藤躺椅上,端起一杯茶品着,眼睛看着那杯茶的熱氣,慢慢地說:“你不是疑心我有個故事嗎?二十年來,我第一次把這個故事講出來,我希望你是唯一聽這故事的人。”她說着拍拍我的手背。就在這滿天星辰的月光下,我全神貫注地聽着下面的故事。

我的雙親情愛逾恆,自從母親去世後,父親爲了避免睹物傷情,便帶了他唯有的兩個女兒——我和小妹,遷居到傍燕兒山的這鄉下來。

父親看中了這塊地方,是因爲有一年和學生旅行,偶然發現的,不知怎麼,他便一心一意要實現在這裡買一塊地蓋房的願望。他親自設計造這所紅磚的小洋房,原是要和母親終養天年的,誰知母親還未及看到它的完成,便撒手先去了。但是父親仍照原來的意志,辭去半生教授的職務,決心鄉居著書。

我雖然正爲失母而悲痛,又突然離開城市,離開熟稔的親友,到一個陌生的鄉下過活,但當我走進這所新居時,不禁給眼前新鮮的景色迷住,藍天、綠竹、紅磚、白牆,配合得這樣醒目清心。雖然後來在妹妹出嫁和父親死後,我孤單地面對粉刷一新的白牆,曾度過一段今生最寂寞的時日,但當初進新屋之時,卻是以重整起愉快的心情,領受母親死後的新生活。

母親一死,主婦的責任很快地落到我身上。在她剛死後的一段時間,曾由姑母來同住主持家務。我們決定鄉居後,姑母便把一串鑰匙交到我的手裡,她囑我應如何勤儉持家,因爲我的母親在父親一生微薄的收入下,積蓄起兩所房屋,並非易事。她又說母親爲我們姊妹用心良苦,因爲沒有兒子,這兩處房屋是要留給我們姊妹倆做嫁妝的,紅磚洋房屬於我,城裡的那棟給妹妹。我當時對於姑母所說並不留心,我雖已在女子師範畢業,但是家庭親愛的氣氛濃厚,使我很少想家庭以外的事情。

操持家務,我該勝任愉快,因爲母親早已給我留下了好榜樣。我記得幼小時候看見母親腋下的一串鑰匙,走起路來嚓嚓作響,是如何地羨慕!有時她遺落在桌上,我便要拿過來玩弄一番,學着母親的樣子,掛在腋下跑來跑去,害得母親到處找不到。那一串鑰匙因爲在母親的腋下磨擦多年,已經光亮圓滑。我從母親的手中接過來,便很自然地掛在我的腋下了。

鄉居的日子簡單多了,父親在日落以前便完成他的書房工作,用不着像在城裡似的,非在夜間才能靜心寫作讀書,也沒有那樣多的學生來問這問那地擾亂他的清思。他的健康因爲來到鄉下也明顯地有了進步。偶爾有人從城裡來看望父親,都爲他能在喪了愛妻後反而紅潤的面色感到驚異。

剛搬來的那年,妹妹只有十二歲,我比她大了一倍。我要照應這樣小的妹妹和老父,儼然是個小主婦了:縫補一家人的衣襪,教妹妹讀書,處理一切瑣碎的家務。不久以後妹妹考入城裡的女子中學,住在宿舍裡,一星期回來一次,這期間只有我和父親,還有老僕張同。但是逢到寒暑假期,妹妹回來,有了這個活潑的小姑娘待在家裡,我們就熱鬧多了。

溽暑的午後,寂靜如睡,父親在書房裡一手扇着芭蕉葉,一手握筆疾書,天氣悶熱,大家揮汗如雨。可是他因爲專心在書案的工作,從不覺得身外的事務與他有何關係,他對寫作的興趣這樣濃厚。

我則常在這個時候帶着小妹在竹林爲牆的幽徑中乘涼,聽她的小嘴講出來那些學校的生活,我們大笑着。好像唯有小妹在家,才能打破一段過去的沉寂生活。

當炊煙裊裊而上,會合着暮靄,雲煙不分的時候,父親放下了筆,從書房出來,領着妹妹到田間散步,我則收拾起活計或書本,到廚房去督促老張預備晚飯。他們散步回來,大家便坐在院中晚飯,我們在飯桌上看着烏鴉歸巢,呱呱呱呱地亂噪一陣,在鄉間,這是夜幕垂下前的先聲。烏鴉過去了,天暗下來,四籟墮入寂靜。雖然也有遠處傳來幾下汽笛嗚嗚聲,劃破長空的寂寞。掌燈不久便該休息了。我爲父親的臥室驅蚊,落帳,整理牀鋪。父親雖然沒有了母親,並沒有改變他生活上的一切習慣。

早晨如果有空閒,我也常隨着父親領着妹妹出去走走,踏着露水未乾的野草,聞着清晨溼土的氣味,很是舒服。

冬日像蟲一樣的蜷伏在屋子裡,和外面接觸的生活更少。春天來了,翻開隔年的幹葉和雜草,我也喜歡做種植的工作。日子就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迎春送冬地也不知不覺在鄉下四易寒暑了。最初的一兩年,不但父親常帶我們到城裡去購買書籍物品,城裡的親友和學生們,也時常結伴到鄉下來小住盤桓。可是後來父親漸漸安於鄉居懶得進城去,親友們來看望父親的也比不了前兩年,我們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姑媽卻照例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到鄉下來。這一年她見了我便驚訝地說:“芳兒,你瘦了!”我沒有覺得,摸摸自己的下巴,然後笑笑說:“是嗎?我並沒有生病呀!”

姑媽的神情彷彿也不同於往年,她常常注視着我,又有時和父親談些什麼不願讓我們聽見的事情。有一天我走到後院的廚房,聽姑媽在和老張說話:“老太爺糊塗,總得張羅張羅,不能讓大小姐伺候他一輩子呀!……”竊聽的滋味很不好受,我趕緊繞過前院去。心裡可打了一個結,是姑媽要給父親續絃嗎?她看我瘦了,以爲我操持家事累的吧?但是我決沒有這種意思,自己的父親,自己的家,責無旁貸,怎麼能談到累不累呢!我覺得姑媽有點誤會我了。但是,真要爲父親續絃的話,當然沒什麼不好,不知道姑媽看中了什麼人,怪不得常跟父親嘀嘀咕咕地談話。

又有一天,我們閒談着,那天妹妹也從學校返家。姑媽看着我,卻回過頭去問小妹:“蘭兒,你今年十幾啦?”“十六了,姑媽!”我順口接過回答,但是說出來我又後悔了,我忽然意識到姑媽實在不是要知道小妹的年齡,而是想借此算算我的年齡吧!我也知道姑媽所以不願直接問我的緣故,是因爲我已經不小了——二十八歲了。

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31章 一張地圖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28章 擠老米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68章 會唱的球第70章 貧非罪第92章 遙念胡蝶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4章 惠安館 (3)第58章 墮胎記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53章 初 戀 (1)第29章 賣凍兒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28章 擠老米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3章 惠安館 (2)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3章 看華表第5章 惠安館 (4)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69章 兩粒芝麻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48章 新竹白粉第92章 遙念胡蝶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35章 我的童玩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13章 蘭姨娘 (2)第6章 惠安館 (5)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12章 蘭姨娘 (1)第35章 我的童玩第75章 蟹殼黃 (2)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48章 新竹白粉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28章 擠老米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27章 文津街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64章 雨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92章 遙念胡蝶第23章 看華表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47章 愛玉冰第14章 蘭姨娘 (3)第43章 秋遊獅頭山第29章 賣凍兒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75章 蟹殼黃 (2)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57章 小紅鞋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8章 惠安館 (7)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47章 愛玉冰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6章 惠安館 (5)第67章 玫 瑰 (2)第70章 貧非罪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45章 相思仔第20章 英子的鄉戀
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31章 一張地圖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28章 擠老米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68章 會唱的球第70章 貧非罪第92章 遙念胡蝶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4章 惠安館 (3)第58章 墮胎記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53章 初 戀 (1)第29章 賣凍兒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28章 擠老米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3章 惠安館 (2)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3章 看華表第5章 惠安館 (4)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69章 兩粒芝麻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48章 新竹白粉第92章 遙念胡蝶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35章 我的童玩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13章 蘭姨娘 (2)第6章 惠安館 (5)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12章 蘭姨娘 (1)第35章 我的童玩第75章 蟹殼黃 (2)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48章 新竹白粉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28章 擠老米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27章 文津街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64章 雨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92章 遙念胡蝶第23章 看華表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47章 愛玉冰第14章 蘭姨娘 (3)第43章 秋遊獅頭山第29章 賣凍兒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75章 蟹殼黃 (2)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57章 小紅鞋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8章 惠安館 (7)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47章 愛玉冰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6章 惠安館 (5)第67章 玫 瑰 (2)第70章 貧非罪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45章 相思仔第20章 英子的鄉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