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回 米神

房樑上人在抖動,還有女人的聲音:“不關我的事啊……你是良心的……它們找的是你……我不想死啊……嗚——”

“我上去看看!”妖猴一跳攀上房樑上一看,“嘻嘻嘻,一對又白又嫩的胖男女……虎哥,有好吃的啦!”

“啊……啊……”兩聲撕心裂肺的尖叫。

俗話說,死狗逃不過滾湯。可憐的天理夫妻倆,活活地被猴子掰分成四腿,扔進老虎和白狗的血盆大口裡……

後來,良心和富人的女兒結婚,收養了天理的兒子,和和睦睦,生活過得比蜜還甜呢!

如今,楠溪人見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就笑你:“天理拜堂!”碰上害人不留情的,

便勸道:“良心用的!”就是從這故事裡來的。

在沙河鎮和明光嶺鎮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峰,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

這山有個美麗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當地有這麼一段美妙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亂石山,山也沒有現在這麼高,那麼挺拔,那麼美麗。雜草叢生、亂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幾棵雜樹。可繞山有一條常年不幹,四季涌流的清水澗。

澗兩邊土鬆草肥,周圍村莊上每天都有一些放牛娃在這裡放牧。就在此山東北角處有一個較大的村莊,莊名叫“大姜郢“。

村南頭住着一戶姜姓人家,就爺倆。爺爺是七月初二生的,所以爺爺的父親給起了個名字叫姜七二,已是年近七十的人了,孫子出生時也是七月初二,不能再叫姜七二了,因家用門口有棵彎棗樹,爺爺給趣了名字叫姜棗。

姜棗已經十三歲了,爲了餬口替村裡大戶姜老鐵家放牛。

按家門輩分,姜老鐵還應叫姜棗一聲叔叔呢。可有錢人輩分也長了,這姜老鐵只叫棗子,他說他家和姜棗已隔了十代了,論年齡棗子應叫他大爺。

姜老鐵家養三頭水牛,僱棗子放牛時談好,一年四季吃住在姜老鐵家,另外每年給棗子三鬥玉米貼補家用。

這工錢雖少,但姜七二還是同意了,因爲家裡少了一張嘴,一年還能進三鬥玉米。

話說這年秋的一天,姜棗在清水澗邊放牛,小肚子餓得“嘰哩咕嚕“直叫喚。

在過去這一帶有個說法叫“狗無中飯,貓無晚飯,小放牛的的沒早飯,“這都是大戶人家摳油,想方設法剋扣。

姜棗餓急了,叭在澗邊“咕咚咚“喝了一肚子涼水,不停地擡頭看太陽,這太陽掛在原處就是不動。

姜棗看着看着,就覺得天旋地轉,一頭栽倒在地餓昏過去。不知什麼時候,姜棗醒過來,身邊盤腿坐着個白髮道人。

白髮道人見姜棗醒過來了,從懷裡掏出個小木碗,又掏了兩粒米放在碗裡,然後在澗溝邊舀滿了水,雙手上下一搖,雙止緊閉,口中“嘰哩咕嚕“念着經,不一會一碗雪白雪白的大米飯遞到了姜棗面前,他一對小眼一眨不眨地看了個全過程。

神了!姜棗接過碗也顧不了許多了,大一口小一口的吃了起來,越吃越香。

奇怪!姜棗的小肚子漲得繃繃的,可小木碗裡的飯還是不見少。他棗吃着、想着,能不能把剩下的飯帶回去給爺爺吃一點呢?自從記事就沒見爺爺吃過一頓白米飯。

那白髮道人像是會算,他一手撫摸着姜棗的頭,一邊說:“真是個孝順的孩子,自己餓昏了,有的吃了,馬上就能想到爺爺。“

姜棗望着白髮道人,看他慈眉善目是個好人,於是大着膽子說:“老仙人,這剩下的飯能給我嗎?我從沒見爺爺吃過白米飯,他老人家要是吃了我給他留的香噴噴的白米飯,不知要有多高興。“

他見白髮道人點點頭,站起身跑向一個藕塘採了片大荷葉,又跑了回來。

姜棗把小木碗裡的白米飯倒在荷葉裡包好揣在懷裡,他跪下要給白髮道人磕頭。

白髮道人扶起姜棗,從他腰上抽下放牛鞭然後把自己拇指上的一個玉斑指抹下來套在牛鞭杆上說:“孩子,前面亂石山下有取不盡的白米,這就是鑰匙。鎖眼是山腰三棵檀樹正中的那個石縫,每天必須在太陽照在石縫上時,將有玉斑指的這頭插在石縫中,口中念:米神、米神快醒醒,給點白米救貧人,連着三遍,白米就自動流出來,記住了嗎?“

姜棗看看手中的鞭子點點頭說:“全記住了。“

白髮道人又說:“此事不能讓人知道,以免有貪心的人對你不軌。“姜棗點點頭。

白髮道人說::“你去趕牛吧,牛走遠了。“就在姜棗回頭看牛的一瞬間,白髮道人不見了。

姜棗掐了下小臉蛋覺得痛,知道不是夢,是遇到仙人了。

姜棗把牛趕回村,故意從村南頭繞,把懷裡揣着的那包米飯遞給爺爺。

爺爺一見孫子送來了白米飯,香味撲鼻,也沒問來歷就狼吞虎嚥吃起來。吃完了,又用手指將粘在荷葉上的飯粒捏下送到嘴裡。

姜棗看爺爺吃得這麼香,心裡高興極了。

“白米飯從哪裡弄來的?“爺爺捏完荷葉上最後一粒飯才問。

姜棗說:“是一位過路的道人給的,我吃了一半,留給您一半。“他摸了一下腰裡的牛鞭又說:“爺爺,你給我一條口袋。“

“幹什麼?“爺爺問。

“我有用,你別問幹什麼,明早放牛我來拿。“姜棗說完趕着牛回姜老鐵家去了。

wωw☢тt kдn☢C〇

第二天,姜棗放牛時特地繞到村南頭回家拿了一個布口袋,把牛趕到澗邊,到山腰上找鎖眼。

由於山上樹少,一眼就看到那三棵拳頭粗的檀樹。

在三棵樹的正中間有一塊巨大的石頭,斜依在山坡上,大石中間有一條石縫。

爲了能照看到牛在澗邊吃草,姜棗便坐石頭上等太陽照過來。

好一會,太陽挪過來了,陽光直射在石縫上,姜棗連忙將牛鞭帶玉斑指的那頭插在石縫中,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給點白米救貧人。“一連唸了三遍,只見雪白的白米嘩嘩順着石縫流出來,不一刻裝了滿滿一口袋。

姜棗拔出牛鞭扛着口袋下山去了。

放牛回去時,姜棗繞道一口袋大米送給爺爺。爺爺見姜棗背了滿滿一口袋雪白的大米,嚇了一大跳,以爲是他偷來的。

追着姜棗說實情,姜棗答應過白髮道人不告訴任何的,他急出了滿頭大汗,瞪大了一對小眼睛說:“爺爺你放心,我自小就記着您的教導,君子是冷死迎風站,餓死不做賊,這白米絕非歪道而來,您就放心吧。“爺爺見姜棗說得懇切,也就不再多問了。

從此,每天姜棗放牛回來都扛着滿滿一口袋大米。

姜七二吃不完就背到街上去賣,日久天長,姜七二有吃有喝有用有穿的,還攢了不少錢等來年蓋新房,等着帶孫媳婦呢。

姜七二發了,村裡人很納悶,一個年近七十的老人,家裡又沒有水田,怎麼會天天上街賣米呢?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着。

這姜老鐵是小心眼兒,開始他懷疑姜棗從他家偷米,但悄悄盯了一段時間,每天他出家門都是空着手。再說一段時間他家並沒舂米,姜七二仍揹着一口袋大米上街去賣。

這天,姜老鐵遠遠地跟着姜棗看這放牛娃玩什麼鬼頭。

他看到姜棗把牛趕到澗溝後,提着個空口袋上山去了。

姜老鐵仍悄悄跟着,趴在離張棗很近的地方。那姜棗一會擡頭看太陽,一會看石縫,只見當太陽直照石縫時,姜棗把套在玉斑指的牛鞭插在石縫裡,就聽嘴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給點白米救貧人。“那石縫流出了雪白的大米。

姜老鐵眼都看直了,回到家他把看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妻子,兩口子合計着要把牛鞭弄到手。

姜老鐵的女人把臉一繃說:“棗子是我家僱的放牛娃,現在我們不僱了,叫他丟下牛鞭滾蛋,不就行了。“

姜老鐵想了好一會搖了搖頭:“不妥,不妥,他要是不願交出牛鞭呢?“

女人把眼一瞪雙手掐腰說:“來硬的,搶過來,還要怎地?“

姜老鐵還是搖搖頭說:“不成,不成,他要是官衙去告呢?“

女人氣急得要跳起來了:“告又怎樣?官太爺還會幫個小放牛的?“

姜老鐵點點頭道:“是不會幫那個小放牛的,自古道:貧不鬥富,富不鬥官,一個貧放牛的哪能鬥過我呢?“

女人聽了這話才緩了口氣說:“哎,這不就照了嗎?“

姜老鐵眯糊着眼說:“那我們要跟官太爺鬥,你說最後誰吃虧?“

女人急了,罵了起來:“你瘟豬,肚裡有什麼花花腸子掏出來不就完了嗎?“

姜老鐵一本正經的說:“我不是不想來硬的,就怕這事傳出去,消息要是傳到官太爺那裡,這寶物還能有我的份嗎?“

他又道:“你聽過偷樑換柱的故事嗎?“

女人說:“我都會背了,你還有什麼新段子了,整天就這段。“

姜老鐵說:“我可不是給你講故事。我想上街到玉器行買個和那玉斑指樣子顏色差不多的,換了姜棗子那個。這姜棗子用假的玉斑指再去求米,米出不來,這小孩子還以爲米沒有了,不也就認命了?那時這寶物神不知鬼不覺地不就歸我了?“

女人笑了:“乖乖,你真鬼。“

姜老鐵乘姜棗睡覺時偷偷把牛鞭抽下來,取下玉斑指,換上假玉斑指。

第二天,姜棗按老辦法,又去要米,可一連唸了七八遍口訣,石縫裡粒米不見,姜棗心想:大概是米沒有了,或是米神見自己天天來要米生氣了,嫌煩了。唉!看來還是爺爺說得對,這人就不能貪得無厭。

再說那姜老鐵見姜棗沒發覺是假的,要不出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倆口子高興得直蹦。

又隔了一天,姜老鐵拿着真玉斑指的牛鞭瞞着女人偷偷來到石縫處,當着太陽直射石縫處,忙將牛鞭插在石縫,口中念道:“米神、米神,快醒醒,給點白米救貧人。“只見雪白的大米嘩嘩地從石縫中流出。

姜老鐵抓過一把大米,聞了聞,清香無比;看了看,雪白耀眼;嚼了嚼,甘甜爽口;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

米越流越快,一眨眼功夫,漫過了姜老鐵的腰了,這時他老想起要把米裝進袋,起去拿袋,可挪不動腳,掙扎着要從米堆裡爬出來,難了,不一刻大米漫過肩頭,漫過頭頂。

因爲牛鞭還插在石縫裡,米仍在往外流,越流越多,在太陽落山前,把整個亂石山都埋在下面了。

就在白米漫過山嶺時,周圍的人發現了,很多人用筐子挑,口袋背,可是一有富戶去擔米,米卻成了白沙。

姜老鐵的女人見米漫過山頂,不見姜老鐵出來,知道糟了,老鐵一定被埋在下面了。

她一面哭着,一面拼命地在米堆上扒着,一面破着嗓子喊:“老鐵、老鐵,你在哪?“

第二天天一亮,挺拔高大的一座由白米堆成的大山替代了原來的亂石山,後來人們把它稱爲“白米山“。

在山的北坡上有一塊大石頭,半截栽在泥裡,傳說是姜老鐵的老婆,當地放牛的經過,都喜歡用牛鞭打幾下。

第七百一十回 落憶無痕第四百二十二回 風泰和的心第八百九十七回 敗落第九百六十回 河宮第五百零七回 禍來第七十二回 風起白虎堂第七百九十五回 能量第四百零四回 修道之旨第二百九十二回 元貞利亨第三十七回 陸壓道君第二百零一回 罪仙第二十六回 追逐戰第五百五十七回 真實者第九百五十五回 孔宣第五百六十九回 九宮八卦風水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四百七十八回 道難爲第三十四回 夢幻天地心第七百一十四回 高山老道第六百六十四回 兼職陰司判第一百五十七回 歸去來第六百三十五回 尋找第二百九十四回 眼關第二十回 小較勁第七百一十八回 鬼嬰第三百一十三回 強勢第三百一十四回 強心不強第二百九十四回 眼關第九十一回 死鬥士第三百八十七回 慈悲第五百九十回 除惡第五百二十九回 出竅第六百六十一回 變化之化(二)第二百九十三回 神聖鬥第五百八十一回 得道第八百八十三回 受死第五百九十九回 變動的心第二百零四回 刺仙第七百七十八回 欲罷難第七百八十八回 黑王(四)第二百零五回 入侵第九十回 天地殤曲第七百四十四回 雷王的弟子(二)第七回 再生緣第五百三十二回 非命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二百四十二回 奇仙第三百二十一回 天元第五十八回 盤算第五百五十三回 註定運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五百八十七回 惡性循環第六百三十七回 招邪第一百六十回 雷火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七百八十五回 黑王第七百三十三回 雷王第五百四十六回 孽障第八百七十七回 三界的尊卑第六百九十七回 明月之琴(二)第三百六十三回 放不放過第六百七十三回 來也(二)第一百零五回 傳奇第七百四十四回 雷王的弟子(二)第二十六回 追逐戰第七十五回 曰仙道第三百七十七回 龍吉公主(三)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一百二十一回 東皇家第一百三十七回 三聖出第三百九十一回 夜不歸第七百三十五回 鳳雷鬥(二)第一百七十三回 訣竅第九百三十八回 知不知第九百五十三回 八方雨第一百四十二回 洛書翁第六百九十四回 長明燈(二)第八百六十三回 金獅面王第五百二十六回 覺知第二十一回 拼命尚中戲第十六回 上古八大姓第九百零六回 王宮捉鬼第一百六十六回 和爲貴第一百一十二回 問道蒼茫第二百七十三回 定風水第一百八十四回 雲涌第三百二十八回 決定性格第九百零九回 爭端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七百二十七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七)第七百六十四回 緣由第十八回 斷劍仁情第三十六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六十九回 心誠則靈第一百四十三回 太乙金仙第九百六十七回 齊聚融宮第五百零二回 道真第五百七十回 修道歌第六百五十七回 劍
第七百一十回 落憶無痕第四百二十二回 風泰和的心第八百九十七回 敗落第九百六十回 河宮第五百零七回 禍來第七十二回 風起白虎堂第七百九十五回 能量第四百零四回 修道之旨第二百九十二回 元貞利亨第三十七回 陸壓道君第二百零一回 罪仙第二十六回 追逐戰第五百五十七回 真實者第九百五十五回 孔宣第五百六十九回 九宮八卦風水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四百七十八回 道難爲第三十四回 夢幻天地心第七百一十四回 高山老道第六百六十四回 兼職陰司判第一百五十七回 歸去來第六百三十五回 尋找第二百九十四回 眼關第二十回 小較勁第七百一十八回 鬼嬰第三百一十三回 強勢第三百一十四回 強心不強第二百九十四回 眼關第九十一回 死鬥士第三百八十七回 慈悲第五百九十回 除惡第五百二十九回 出竅第六百六十一回 變化之化(二)第二百九十三回 神聖鬥第五百八十一回 得道第八百八十三回 受死第五百九十九回 變動的心第二百零四回 刺仙第七百七十八回 欲罷難第七百八十八回 黑王(四)第二百零五回 入侵第九十回 天地殤曲第七百四十四回 雷王的弟子(二)第七回 再生緣第五百三十二回 非命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二百四十二回 奇仙第三百二十一回 天元第五十八回 盤算第五百五十三回 註定運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五百八十七回 惡性循環第六百三十七回 招邪第一百六十回 雷火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七百八十五回 黑王第七百三十三回 雷王第五百四十六回 孽障第八百七十七回 三界的尊卑第六百九十七回 明月之琴(二)第三百六十三回 放不放過第六百七十三回 來也(二)第一百零五回 傳奇第七百四十四回 雷王的弟子(二)第二十六回 追逐戰第七十五回 曰仙道第三百七十七回 龍吉公主(三)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一百二十一回 東皇家第一百三十七回 三聖出第三百九十一回 夜不歸第七百三十五回 鳳雷鬥(二)第一百七十三回 訣竅第九百三十八回 知不知第九百五十三回 八方雨第一百四十二回 洛書翁第六百九十四回 長明燈(二)第八百六十三回 金獅面王第五百二十六回 覺知第二十一回 拼命尚中戲第十六回 上古八大姓第九百零六回 王宮捉鬼第一百六十六回 和爲貴第一百一十二回 問道蒼茫第二百七十三回 定風水第一百八十四回 雲涌第三百二十八回 決定性格第九百零九回 爭端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七百二十七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七)第七百六十四回 緣由第十八回 斷劍仁情第三十六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六十九回 心誠則靈第一百四十三回 太乙金仙第九百六十七回 齊聚融宮第五百零二回 道真第五百七十回 修道歌第六百五十七回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