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回 高山老道

“你叫黃霸是吧?”武次第從容的問。

“你……你怎麼知道?”漢子心驚道。

“這個你不用管,要驗證我所言非虛,你就必須按照我所說的方向走才行。還有,我告訴你吧,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你抽了下下籤,不管你怎麼逃避都沒有用,因爲這是註定之數。”

“好,我就按你說的走,如果不準,老子就揎了你的卜攤。”

“好,一言爲定。”

衆人看着痞子黃霸有點無奈,都希望能看到卜卦者的應驗,沒事的便站在原地,想知道結果。

大漢心中不服,向東而行,不久,一挑糞的人出現,黃霸就不相信自己能被糞污。

正在這時,一騎馬人飛奔而過,那挑糞人連忙讓開,卻因地溼打滑,左擔桶裡的人中黃就晃了出去,果然濺了黃霸一身糞。

大漢心情糟糕透了,儘管那挑糞人連連哈腰道歉,他也不依不饒的又踢又罵。

折騰了一番,見狼狽不堪的挑糞人鼻青臉腫,大漢晦氣得向前而去,準備在池水邊洗乾淨,哪知草叢裡的蛇被他踩中,那蛇一驚,在踩在的腿上實實咬了一口……

東皇明月醒來時,已置身於一大山頂的廟觀裡。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自古以來,許多名山大川中,都有歷史悠久的道教廟觀。

道教的諸多宮觀都修建於地勢十分險要,三面都是數百米深淵的地方,如果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去。

那麼,爲什麼道教都會選擇在山上修建道觀呢?

第一,道士把自身修行作爲修道最重要的一部分,爲了更好的達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往往會選擇遠離塵世喧囂的地方進行修行,求的是平和的意境和心境,以更好證道。

道教認爲,道乃是宇宙生生不息之本源,其能量無窮無盡。自然界之發展乃是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自然規律。

在社會迅速發展中,一些人適應不了節奏和壓力,便借修行之名想去深山裡當個逃避責任的逍遙“隱士”,豈不知山上清苦的生活並不能慰藉他們內心的憂慮,人在山中,心在紅塵,反而離道遠矣。

第二,山頂往往自然環境優美,氣場充盈,登高遠望,使人思想開闊,利於修行。在修道者看來,蜿蜒起伏的山巒不僅能給人壯美舒暢之感,還具有將人隱跡於自然,修煉靜心的功用。

第三,道士們修行的目的是仙道貴生,最終的境界是渴望能飛昇成仙,以達仙界。上古時代很多的道教人物都飛昇成仙,例如黃帝、顓頊等。

道教是一個崇拜神靈仙人的宗教,道教認爲,神靈爲道氣所化,仙人爲得道所成,神靈仙人神通廣大,造福人間,所以要對神明加以敬畏和崇拜。將道觀建在山頂上是希望能夠無限接近天上的神靈仙人。

在山上的道觀裡不能大聲說話,不然會驚動了天上的仙人。如果仙人下凡,道觀此時就是迎接神靈仙人的迎仙之居。人們曾想象過“仙境”或在天上、或在華夏之海外,最後落實到山清水秀的大地之上,這就促成了洞天福地的產生。

第四,風水學歷來是道教主要修行的術法之一,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

神靈仙人是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道教認爲在洞天福地的人間仙境可以寄託一些理想,所以道教在山上建的道觀大多數都是依照山體的走勢而建,與大自然融爲一體,真正的做到天人合一。

因此,道教廟觀自身的建造也同樣注重選址,高山大川因爲常有上好的風水走勢,形成山形磅礴,環抱靈氣之地。

加之華夏自古就有以山川爲神靈,有自然崇拜的傳統,認爲崇高的山峰本身便是神靈化身,所以,在名山大川中大興土木,修建廟觀,便成了歷代道教的選擇。

最後,道教廟觀中,也有很多分佈在鬧市中,可謂是咫尺紅塵清淨地。例如,歷來各地大興的城隍廟,“城”指城池;“隍”是乾涸的護城河,“城”和“隍”都是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而城隍神便爲城市的保護神靈,所以各地的城隍廟多在城中,從而成爲城中道觀。

東皇明月醒來,老道士正好端着粥推門而進,“東皇姑娘,你終於醒了?”

山上的小道士們便紛紛扒着門邊,看所謂的“仙女”。

“這裡是哪裡?”東皇明月問。

“此處乃太山之巔的山中道觀,貧道的弟子們在山間發現姑娘,見你腰上有‘東皇’二字的玉佩,想必是東皇世家的人吧?”老道士將粥碗遞了過去道。

“道長知道東皇世家,看來並不是一般的道者啊!”東皇明月喝着粥,又瞧了瞧門外偷看的七個道士。

“貧道早年曾認識一位叫東皇爵的苦修道長,得其兩天的指點,故能知之一二。”老道長感慨的說着,然後聽見門口有動靜,便對着門罵道:“你們這羣不爭氣的崽子,在門外佇看什麼,要進來就進來,何必偷偷摸摸的?”

七個大小不一的道士怯生生跨進門,充滿了好奇與忐忑。

“師父!”

東皇明月看着七個道士,問老道長:“他們就是這觀裡的‘七羽’?”

“東皇姑娘果然神通了得,一眼便能窺破錶相。他們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棄兒,貧道前些年常遊方,見到衣不蔽體的孩子便心生不忍,只好帶他們來這道觀,四十多年下來,一共就這七個,只是天資拙劣,不成氣候。你們還不拜見東皇仙子?”

七名怯怯的道士連忙恭敬施禮,齊齊叫了聲“東皇仙子好”。

“你們也算救了我,不必拘禮!”東皇明月笑着說,然後吃完粥,將碗放在桌邊擱架上,對老道長道:“實不相瞞,我們乃是被一惡仙所傷,如今尚且不知同伴是否倖免於難。修道行善,無論仙人凡人,皆有不遂之願。道長的七名弟子若能安平樂道於這巔中道觀,又未嘗不是一種清福。”

“不過他們與我有緣,又救了我,如果不嫌我道術粗淺的話,我就授他們一些基礎的道術,讓他們也能在世間除惡揚善,濟世救人。”

老道長轉頭對七名弟子道:“你們本性純良,老實可嘉,今日有幸讓東皇姑娘降福,還不快快謝恩?”

那七名弟子還沒緩過神來,聽師父一喝,趕緊跪地磕頭,“多謝東皇仙子!”

“不必跪謝,只要你們懂得‘術淺以濟世,不可逞強勝’的道理即可。”東皇明月從空間戒指內拿出一卷布帛,用神識將“六十四術”和“驚天十八變”銘印其上。

“這六十四術乃是仙道中的基礎,能降普通的妖魔鬼祟,至於“驚天十八變”,卻是可斬初級仙人的劍術,切不能落入歹人之手。人生機緣,全靠自己的造化,能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們的了。”

東皇明月看着七名道士說完,然後轉身將布帛遞給老道長道:“東皇爵乃本家伯父,此帛傳與本觀,也算緣份。堂哥堂弟也正是和我分散了,我即歸去尋找,若伯父願來,你們便可相見。”

“東皇姑娘放心,貧道會保存好此帛的,一定讓它發揚濟世,絕不淪落歹人手中。本來還欲挽着幾日,可姑娘事急,貧道只能恭送了。”老道長已接過帛書,見東皇明月已下牀欲去,只好起身相送。

“多謝相救,怎奈事急,先告辭了,不必相送。”東皇明月向幾人施了一禮,便身子一閃,消失在了山巔之中。

“真乃仙人也!”老道士看着無影無蹤的道觀,不禁讚歎了一句。

“師父,師父,東皇仙子當真是仙人嗎?”最小的徒兒七羽一臉的羨慕,眼巴巴的問。

老道士從嚮往中回過神來,看着漲紅臉而問的七羽,伸出手撫摸着他的頭道:“對呀,御空飛行,逍遙於天,在這高山上來無影去無蹤,這就是仙人啊,爲師窮其一生都達不到的境界呢。現在你們只要努力,就有一線希望了。”

“師父,你放心,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去實現你的願望的。”

老道士呵呵一笑,道:“平安是福,一切隨緣,修心纔是最重要的,你們要堅守本心,才能獲得幸福,走得更遠,知道嗎?”

“知道了,師父,我們會堅守初心,不會令你失望的。”大羽認可的點頭道。

“嗯,高上之巔好望月,猶如手可摘星辰,眼中的景色決定今後的路,在這點上,爲師一向都深信不疑。”老道士意味深長的說着。

幾十年前,東皇爵站就和他站在這裡仰望星空,只是說出這番話的不是他,而且東皇爵。現在他用這番話教導弟子,爲的便是堅守屬於每個人的那一顆本心。

第三百四十八回 坐看江湖第八百五十七回 貪心的阿烈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六百六十八回 斷生死第五百七十一回 修道歌(二)第四百四十四回 除惡第九百二十二回 溝通妙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五百八十一回 得道第五百七十九回 玄學九數第二百七十四回 不言棄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三百二十七回 破勢第八百三十四回 翼王第七十六回 羣挑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六百九十一回 峽谷域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三百二十二回 古音第一百五十六回 雷龍劫第三百三十四回 石中玉第七百八十八回 黑王(四)第六百六十回 變化之術第五百七十七回 眼兆與三焦第一百三十七回 三聖出第四百四十六回 除惡(三)第六十六回 悲情殺墓第八百零二回 任寧再現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二十四回 較而不量第一回 英雄落起第七百一十八回 鬼嬰第八百八十五回 時靈的安慰第三十一回 九成宮第五十七回 家殤第五百六十三回 心中德第一百九十五回 弄雨第二百八十六回 陰陽第二百九十三回 神聖鬥第三百一十七回 酒興第八百八十八回 長鋏歸來兮第六百四十六回 青龍第三十四回 夢幻天地心第七百三十四回 鳳雷鬥第七百三十回 破痕第八百一十八回 鎮妖塔之火第四百一十六回 善哉第四百四十五回 除惡(二)第四百七十七回 苦不易第三百九十五回 修道之境第三百四十八回 坐看江湖第六百四十一回 生之道第一百二十一回 東皇家第六百九十七回 明月之琴(二)第二百零四回 刺仙第二百一十六回 順手先第八百一十三回 天道之威第二百四十一回 善惡難分第九百四十回 動靜第四十九回 殞落地君第三百六十一回 齋醮第五百七十七回 眼兆與三焦第六百三十八回 作惡人第四百七十回 雲煙第二百三十三 帝王心第七百二十九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 (九)第八百五十三回 劍斗羅(二)第七百四十四回 雷王的弟子(二)第九百二十一回 研碑第九百四十回 動靜第三百五十四回 聖戰第七百五十三回 化骨水第二百六十回 何以問道第四百一十八回 守道之心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八百二十八回 覺魂第四十一回 三英解封臺第八百零四回 任道遠第七百一十五回 落憶人第五百六十回 續壽第九百五十五回 孔宣第四百六十三回 報應第六十六回 悲情殺墓第九百五十回 守望相助第二百零五回 入侵第五百七十四回 大小週天第三百九十四回 斬三尸第九十三回 商朝太子第一亡第四百五十七回 無報人第八百零八回 寒威(一)第七百八十八回 黑王(四)第五百回 至善者第一百四十回 混元第五百四十一回 狐怨第十三回 不速之客亦友第四百三十一回 魂殤修兮第七百八十七回 黑王(三)第九百二十一回 研碑第一百二十二回 天字號第二百三十二回 夢魘
第三百四十八回 坐看江湖第八百五十七回 貪心的阿烈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六百六十八回 斷生死第五百七十一回 修道歌(二)第四百四十四回 除惡第九百二十二回 溝通妙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五百八十一回 得道第五百七十九回 玄學九數第二百七十四回 不言棄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三百二十七回 破勢第八百三十四回 翼王第七十六回 羣挑第七百六十九回 無冕之王(一)第六百九十一回 峽谷域第六百七十二回 來也(一)第三百二十二回 古音第一百五十六回 雷龍劫第三百三十四回 石中玉第七百八十八回 黑王(四)第六百六十回 變化之術第五百七十七回 眼兆與三焦第一百三十七回 三聖出第四百四十六回 除惡(三)第六十六回 悲情殺墓第八百零二回 任寧再現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二十四回 較而不量第一回 英雄落起第七百一十八回 鬼嬰第八百八十五回 時靈的安慰第三十一回 九成宮第五十七回 家殤第五百六十三回 心中德第一百九十五回 弄雨第二百八十六回 陰陽第二百九十三回 神聖鬥第三百一十七回 酒興第八百八十八回 長鋏歸來兮第六百四十六回 青龍第三十四回 夢幻天地心第七百三十四回 鳳雷鬥第七百三十回 破痕第八百一十八回 鎮妖塔之火第四百一十六回 善哉第四百四十五回 除惡(二)第四百七十七回 苦不易第三百九十五回 修道之境第三百四十八回 坐看江湖第六百四十一回 生之道第一百二十一回 東皇家第六百九十七回 明月之琴(二)第二百零四回 刺仙第二百一十六回 順手先第八百一十三回 天道之威第二百四十一回 善惡難分第九百四十回 動靜第四十九回 殞落地君第三百六十一回 齋醮第五百七十七回 眼兆與三焦第六百三十八回 作惡人第四百七十回 雲煙第二百三十三 帝王心第七百二十九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 (九)第八百五十三回 劍斗羅(二)第七百四十四回 雷王的弟子(二)第九百二十一回 研碑第九百四十回 動靜第三百五十四回 聖戰第七百五十三回 化骨水第二百六十回 何以問道第四百一十八回 守道之心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八百二十八回 覺魂第四十一回 三英解封臺第八百零四回 任道遠第七百一十五回 落憶人第五百六十回 續壽第九百五十五回 孔宣第四百六十三回 報應第六十六回 悲情殺墓第九百五十回 守望相助第二百零五回 入侵第五百七十四回 大小週天第三百九十四回 斬三尸第九十三回 商朝太子第一亡第四百五十七回 無報人第八百零八回 寒威(一)第七百八十八回 黑王(四)第五百回 至善者第一百四十回 混元第五百四十一回 狐怨第十三回 不速之客亦友第四百三十一回 魂殤修兮第七百八十七回 黑王(三)第九百二十一回 研碑第一百二十二回 天字號第二百三十二回 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