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新書預告

雄秦二零一七年五月底上傳到起點,二零一八年十月初完本,於我而言,這絕對是一個“登月式”的一步。

至於雄秦,就在這裡告一段落了,對於結局有讀者說是認爲秦國是終究是會滅亡的帝國,因爲他沒有建立類似於現代化的各項制度,實際上在那黔首尚不知教化的時代,完成大一統都是殊爲不易,更何況是跨越數千年的時代進步。

任何事物的質變都是在經歷了足夠的量變,秦帝國的路還有很長,雄秦中的秦帝國也將會像歷史上任何一個封建朝代一樣走向衰弱和滅亡,但是雄秦的最大功績除了完成大一統,還留給了後世許多促成爆炸性發展的遺產,這是最重要的。

不管怎麼樣,雄秦的時代終是落下了帷幕……

首先真心地感謝各位一路走來陪伴的書友們,或許真的是作爲一名作者的角度,纔是能夠感觸到自己在那個互聯網某個不爲人知角落裡的文字被人閱讀和支持而難以表述的心情。

感謝書友“虛幻的小氣鬼”,作爲本書的錯別字矯正員,爲我查缺補漏、獻計建策的,感謝書友“太蘑菇了”,在本書上架最開始的時候就是來打賞支持了,感謝書友“づ寒陽”,作爲作者在現實中的熟人,常年霸佔票王榜榜首,還有“唯我濤哥”、“石頭的低語”、“影子·魂”、“x公爵”、“書友20170517182441625”、“山水園親”、“微笑的妖孽”……後面還有很多,就不在篇幅中點出來了,但是會在自己的心裡真是懷揣着萬分的感激。

雄秦原先的架構應該是“春秋戰國羣英薈萃傳”的,最不濟應該也是“春秋戰國羣英大亂鬥”,卻是因爲我的學力淺薄、筆力不濟,缺少嚴謹且是熟練的架構能力,倒是寫成了更像是“春秋戰國羣英一鍋燉”。

比起來那些大神之作,雄秦的成績的確是不好,儘管我不願意承認,但的的確確也可以歸類到了pj……

這一點比較遺憾,但畢竟是新人新作,可成長的時間和潛力還很大,我也是對雄秦的成績不怎麼苛求了,畢竟他幫我完成了經濟上的些許獨立。

這樣一說,自己也是對那些一路正版訂閱支持的書友感到了三分愧疚,也更多了幾分感謝,因爲你們的包容和支持,我纔能有時間也有精力去不斷的進步、去充實自己的架構、筆力等諸多寫作能力。

以後,我也一定會以更多且是更好的作品來回報諸位書友的支持。

接下來就說說新書吧。

雄秦雖說是一本架空文,但終歸算是寄養在春秋戰國大背景之下根正苗紅的歷史文,雖然是比較拿練筆力,但寫雄秦的期間我也是找到了自己更爲合適也更爲清晰的寫作方向和定位。

新書是比較偏向空盈、自我發揮限制小的玄幻文,名字叫做《山海潮紀》,那個世界原型乃是取材於山海經,卻也是突破很大,那方名爲山海界,內有蠻荒、有海域、有萬妖、也有人……

當然作爲歷史文出道的刀筆之吏,架構山海界的時候也是選擇了古華夏曆史作爲大背景,考慮題材,也是適當的選取了洪荒、封神中素材,比例很小,書友們儘可放心,畢竟那是一個從三國演義故事之後方纔是脫軌中國古代歷史的世界體系。

所以書友們所耳熟能詳的晉朝之前的歷史名人將會是以十分玄幻的高逼格姿態再次出現在諸位書友的面前,大家期待麼?反正我是萬分的期待着!

這個故事就起源於我的家鄉,安徽合肥,那是一個自古就是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風水寶地,在古代它的名稱叫做廬州。

如果說,《雄秦崛起》我自己的定義是一本【練筆之作】,那麼《山海潮紀》的自我定義應該是就是【成名之作】,或者直接就是【代表之作】了,這促使着我接下來的時間內,竭盡全力的去豐潤大綱細節,儘可能的爭取寫出來一本自己和書友們都十分認可的作品。

這幾天我正在西安,四處遊覽着秦朝的遺蹟,明月函谷、崤函華山、銳士兵俑等等,總覺得這是我對雄秦完本的儀式,爲自己的尋秦記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了。

新書已經是完成了創建,還餘留一點時間豐潤大綱細節,正式與大家見面應該是十月二十日左右,還請大家繼續支持加入書架捧個人場。

別於雄秦,會於山海。

多謝大家了。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一日,寒風之夜,西安華山東峰。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里突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圍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聚兵藍田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三百九十六章 羋負降楚?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卒敗因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後各態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八十一章 進軍南郡(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韓悝態度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七十七章 決戰落幕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五十三章 攻陷隨都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三百四十七章 嚴肅軍紀(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吳楚開戰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二百八十六章 煉出成鹽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獻計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國反應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六百零一章 終是收降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六十八章 應城攻守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盧縣首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嚴肅軍紀(下)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七百七十四章 老秦有變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二百六十七章 丹水之戰(上)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
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七十一章 應城落幕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三百五十章 江畔之宴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里突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七十章 應城血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三百八十九章 進軍鄢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隴東退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圍第七章 衛人韓悝第三百五十五章 柘王出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擊潰孟驤第四百章 郢都後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聚兵藍田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破郢都第五百零八章 佈局洛邑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二百零八章 羋雲到來第三百九十六章 羋負降楚?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六百六十五章 戰略落定第四百七十九章 說服秦公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卒敗因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後各態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初見魯陽君第八十一章 進軍南郡(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規模(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韓悝態度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七十七章 決戰落幕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六百一十章 右軍出擊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心之戰第五十三章 攻陷隨都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託付第三百四十七章 嚴肅軍紀(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吳楚開戰第二百一十章 老氏族動向第二百八十六章 煉出成鹽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六百三十四章 左軍來至第三百四十一章 階下囚第十七章 血濺朝堂第七百二十三章 “食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二十三章 諸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獻計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軍入郢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國反應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宜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六百零一章 終是收降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二百九十章 隴東之戰(上)第九十七章 兵臨襄城(上)第四百五十章 停留滎陽第六十八章 應城攻守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問罪暗祿第六百二十二章 震驚老秦(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五百七十七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騎兵第三百八十五章 盧縣首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嚴肅軍紀(下)第四十七章 上報田稅(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擴大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路向南第七百七十四章 老秦有變第四百六十章 田術使魏第五百六十一章 姻親之好第二百六十七章 丹水之戰(上)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