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

林玧琰返回了鄂地繼續督造新秦宮之後,本以爲年關之內再無任何大事發生之後,卻是沒有料到,年關前三日,接連兩個消息讓林玧琰已經是坐立不住了。

韓國居然已經是攻打到了鄭國的都城,這並非是說鄭國的軍隊已經是節節敗退現在所存無幾,相反,鄭國的軍隊表現還是十分搶眼,比如說,鄭國【七穆】之一的公孫輒便是讓手下大將石踔與公子伯有率領精銳從成皋一帶的無人區穿越到達了韓國的河內,卻是沒有想到,韓國根本不在意河內的鄭國軍隊,而是調集重兵押進了鄭國境內,韓軍大將暴鳶更是率領河內軍,繞過鄭國的豐氏、罕氏領地,直撲鎮國的都城而去。

鄭伯聽聞韓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十分懼怕,一面派人向鄭國的七穆救援,另一面,也是派遣使者前往韓軍的軍營之中犒勞軍隊,希望韓軍能夠撤軍。

此番隨暴鳶的河內軍出征的乃是韓國的輔相張開地,乃是韓國的公室出身,深受韓侯重用,此番除了監軍職責之外,也是受韓侯和相國申不亥的囑咐,與鄭國達成和談。

終於,在鄭國的“誠意”之下,韓軍撤軍。

這點誠意不過是鄭國西北部的幾座城池罷了,大多不是在鄭伯的直轄下,而是七穆之一的豐氏和罕氏兩族的城池,因此,鄭伯也是十分不心疼。

果然,待鄭伯作出來割城的許諾之後,韓軍便是撤回了韓鄭邊境。

得知此消息的鄭國七穆也是先後率領軍隊趕回了鄭都,當得知鄭伯將豐氏和罕氏的城池作爲割讓劃給了韓國之後,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罕氏和豐氏在鄭國七穆之中,算不得最大的勢力,也絕非是最小的,鄭伯連招呼一聲都不打便是將兩家的城池劃給了韓國,不免寒了幾分心。

因此罕氏和豐氏的家主向鄭伯抗議一番無果之後,便是悍然率軍返回了自己的領地,七穆餘者也是面面相覷,最終還是作鳥獸散。

林玧琰得知韓鄭交戰的姿態已經是到了這一步,也是不難猜測韓人的用意,料中這必然是驅狼吞虎之計。

果然,當一進入冬季,韓軍就此蟄伏,但是鄭國的國內卻是動盪不安起來了,讓人措手不及的是,鄭國起了一場最爲嚴重的動亂,居然有人刺殺了鄭國的君主!

原因正是在於鄭伯以一己之意將鄭國邊境的幾座城池劃給了韓國,引起來了豐氏和罕氏的不瞞,正是因爲如此,在鄭國朝堂之上的國相子陽,乃是豐氏和罕氏利益的維護者,卻是遭受到了鄭伯的殺害,正是因此,徹底讓豐氏和罕氏離開了與鄭伯同心同德的立場。

緊接着,子陽黨人招募了鄭國有名的遊俠,刺殺了鄭伯!

可見鄭伯在鄭國的話語權並不高,實際上的權力被【七穆】所把持,即便是鄭國的朝堂之上,也是被七穆輪流把持朝政。

鄭伯死在了鄭國朝宴的宴席之上,刺客裝作炙肉的庖廚,然後用這削尖的鐵筷刺進了鄭伯的喉嚨,鄭伯血濺三尺,當場斃命。

隨後,子陽黨人將前鄭伯幽公的弟弟姬乙爲鄭伯,實際上,姬乙被奉上鄭伯的位置,正是在於此事鄭國的朝堂完全被子陽黨人所把持,代表着的皆是豐氏和罕氏的利益。

正是因爲如此,子陽黨人想要將除豐氏和罕氏之外,想要將其它七穆勢力的兵權迴歸到朝堂手中,想要反制韓國在邊境虎視眈眈的軍隊。

但是其它七穆願意分割手中的權力麼?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面臨着豐氏和罕氏的聯合,其它七穆紛紛抱團,正是因爲如此,駟氏、國氏和遊氏三家聯合,劃分鄭國南部,對豐氏和罕氏的鄭國朝廷開始分庭抗禮,與此之外,似被兩家排擠的印氏也是向原先七穆之首的【良氏】投靠,佔據了鄭國的西部。

如今鄭國已經是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但是這卻是並不穩定,正是因爲在於邊境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韓國!

“這鄭國怕是堅持不了到一年了!”

得到了這些情報的林玧琰也是如此篤定道,原先的猜測,是這【七穆】在韓國的威脅之下,將會聯手對抗侵犯的韓國,這般纔會讓韓國陷入到滅鄭之戰的泥潭之中,但是如今,鄭國國君被殺,另立新君,原本的七穆這個時候還因爲一己之力,分爲了三派勢力,原本就是處於劣勢的鄭國,這個時候還鬧分裂,真是嫌棄韓國的兵刃不夠鋒利麼?!

一旦是確定了鄭國難逃被韓國滅亡的命運,也是讓林玧琰十分感慨,畢竟韓國本來就是三晉之一,當世一流的強國,若是兼併了鄭國,恐怕……

鄭國畢竟是佔據了汝陽、汝陰和潁上三郡、擁有三百萬之民的國家,若是被韓國吞併,毫無疑問,韓國將會一躍成爲三晉之首,未嘗不能夠以此問鼎中原霸主的地位。

到那個時候,恐怕身爲韓國南部的大秦,就危險了!

“鄭國怎麼就不能夠堅持久一點,荊國之戰尚需要一年,若是韓國吞併了鄭國……”林玧琰心中默默計算,當下心中也是獨斷道:“此事應該是傳到了韓相的耳中,以他的權謀,未必不能夠想出來一條兩全之計,比如原先大秦派入鄭國的大將葛豹和強塬,尤其是後者,已經是被鄭國授予了成皋令,未嘗不是一條拖緩韓國滅鄭的手段!”

韓鄭之戰,茲事體大,已經是不是林玧琰所能夠關心得了,即便是鄭國不能夠支撐一年,想來已經是給了大秦足夠的準備時間,現在韓國還想咬一口大秦試試,未嘗不會崩碎他一口牙!

這般想着,林玧琰便是逐漸放下這件事,目光放到了第二個消息之上,比起來韓鄭之戰,這則消息無疑是小了太多。

武關以西的隴戎部落,似乎又是不安分了起來,開始向着大秦境內發動襲擊,武關周圍,更是充斥着大量的隴戎,正是因爲如此,武關守將申屠虎請令,開始針對隴戎部落再一次進行一場慣例上的大屠殺!

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賣府邸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後禮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三百四十二章 會面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擊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衝突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六百四十八章 賜爵大典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二百零一章 降俘歸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諸事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五百三十章 吳軍欲來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
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二百三十六章 韓鄭消息第六百二十六章 戰勢激烈第二百八十一章 辭別回鄉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戰河西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知己知彼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說服莒勱(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伐韓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三百一十七章 售賣府邸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一百七十章 魯陽君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五百四十六章 先兵後禮第五百九十章 征剿庸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始於魏碑第六百九十三章 識破玄襄陣第四百九十八章 南巡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七百四十二章 秦魏對峙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三百四十二章 會面第四百六十二章 伐交之策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二十五章 韓鄭邊境第七百二十章 迅猛反擊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藍田反應第八百二十四章 何爲天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胡傷心意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攻武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宅中衝突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八百零一章 二十一年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行軍沂邑第二百八十二章 韓悝手筆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六百四十二章 咸陽安定第六百四十五章 宣後開口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六百四十八章 賜爵大典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二百七十三章 和談(上)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六百零四章 真正用意第五百七十三章 內宮晚宴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抵止北岸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泉反擊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招賢試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六百三十章 異變突生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五百七十四章 長公主嬴珏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六十五章 商議決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震動潁川(上)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二百五十一章 敗家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二百零一章 降俘歸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嬴珏責難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諸事第五百章 到來江陵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五百六十三章 舉發真相第六百四十九章 老秦商君第五百一十章 洛邑在手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二百八十四章 武關外聞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氣概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七百九十二章 範離至秦第五百三十章 吳軍欲來第三百九十章 成皋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