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

廣州的胡漢民和陳炯明發生矛盾之時,國民軍雖然有着關注但是那時候並沒有想到廣州城的局勢最後會失控,即便是當初廣州城裡支持胡漢民和支持陳炯明的軍隊相互械鬥時都沒有想到會如此,負責廣東方向的第三師裡的大批軍官和參謀們都一致認定,廣州城內的胡漢民和陳炯明即便發生矛盾,但是也是小規模的,可控的,加上國民軍司令部戰略司也認定廣東局勢雖然有些動亂,但是目前並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

所以講,從頭到尾國民軍上下就沒想到廣州城裡的兩個師竟然會發生火拼,更加沒想到過發生火拼後雙方的主要領導人都無法控制事態,最後徹底失控,滿城都是亂兵作亂。

當消息傳回福州之時,雖然讓司令部的一些參謀們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但經過分析後還是覺得要繼續觀望。這裡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國民軍在廣東只有潮州的第三師,而且最近可支援的部隊都在數百里之外的福州,也就是警衛師或者第五師駐紮着福州的一個團。這要是貿然行動的話可能會引起局勢失控。

任何一個高級將領在考慮進攻之時,都得先考慮假如失敗了會怎麼樣,而在司令部的衆多參謀看來,如果孤軍奮戰的第三師在廣州城下遭遇戰敗的話,那麼國民軍就會失去在廣東的話語權,甚至可能丟失潮州這個橋頭堡,從而徹底影響國民軍的廣東戰略,這樣的結果是國民軍上下都無法接受的。所以國民軍採取了保守的觀望態度。

當國民軍觀望之時,龍濟光卻是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出兵了。

這個事情太過突然,別說是陳敬雲,就連軍事情報處的情報人員最先得到這個消息還是從報紙上得知的。當天陳敬雲顧不上是中秋節了,連忙召集國民軍的高級將領的軍事會議。如此纔有了前面一幕中秋節軍事會議的場面。

“袁世凱既然能夠公開支持並命令龍濟光進軍廣州,背後裡的目的大家都清楚。但是袁世凱肯定還是有着其他安排的。”馮勤道:“根據目前徐州北洋第第五師和清江浦北洋第八師的動向來看,他們明顯加強了戰備,恐怕只要我們一抽調浙江方面的部隊他們就會趁機南下!”

作戰司樑訓勤道:“沒錯,相對南邊的廣東局勢,我們在浙江面臨的壓力要大得多,目前前線的第一師、第二師、第六師一點都不能動,而第六師和第四師也得預備着隨時上前支援,所以也是不能動的!”

基本上國民軍戰前的軍力佈置,戰術安排都是作戰司負責,而這些佈置不是嘴上隨便說說就可以的,而是作戰司通過敵我雙方的各種數據來判斷,那裡要用多少兵力,那個方向需要進攻或者防守基本都是他們負責。而根據作戰司的種種判定,目前國民軍在浙江地區必須保持四到五個師纔有可能在未來北洋軍大舉南下時守住。如果北洋戰鬥過程中增兵到三個師以上的話,國民軍還得繼續往浙江地區增派兵力。

所以講,國民軍不可能從浙江地區抽回兵力。那麼這樣的話,國民軍可用在廣東方面的部隊就只剩下第三師了,至於警衛師那是陳敬雲的近衛部隊,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來保命的,可不是進行常規作戰,頂多也就是向上次杭州戰事一樣,派遣加強團前往戰區作戰。

一大羣將領在中秋節的晚上商討了大半天,但是卻沒對廣州城那邊的事態做出什麼判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兩點,一個是國民軍揮軍廣州的話,害怕北洋軍依次爲藉口大舉南下,說實話,現在不但北洋軍沒有做好武力統一南方諸省的準備,國民軍同樣沒有做好抵抗北洋軍南下的準備,陳敬雲計劃擴軍的第八師和第九師還在紙面上呢。

而另外一點就是,害怕第三師孤軍深入廣州後遭遇慘敗,畢竟第一師在杭州城外的13團被包圍還歷歷在目呢,馮勤乃是陳敬雲都是還沒忘記。這年頭,誰也不能保證國民軍一對一就能徹底擊敗其他軍閥軍隊。

第三師加入戰敗了,乃至退出廣東的話,是國民軍上下都不能接受的。

基於種種原因,這一次的中秋節軍事會議並沒有得出結果來,第二天上午,陳敬雲再一次召集馮勤,樑訓勤,陳儀,蔣方震,林成坤等高級將領舉行了小規模的軍事會議,期間樑訓勤拿出了作戰司連夜做出的廣東戰局推演。

“都督請看,作戰司擬定第三師從惠州沿着海面西進,由於沿途的道路狀況,預計需要五天的時間前鋒部隊才能到達廣州附近。而這時候依靠珠江的水運,龍濟光的部隊早已經到達廣州城,並能夠一舉控制廣州。皆是如果我們不考慮到政治影響強行進攻的話,面對龍濟光的兩萬多人以及可能收攏的相當部分亂兵,並考慮我軍的後勤供應以及疲憊裝備,勝算大概在五成左右。”

“只有五成?”陳敬雲對這個結果是不滿意的,第三師雖然只有一萬多人,但是屬於組成組建的部隊,乃是國民軍的老底子了怎麼只有五成的勝算?

一邊的馮勤插口道:“之前我們的注意力一直都在浙江那邊,新生產的迫擊炮和輕重機槍也集中在浙江那邊的部隊,後勤供應也是傾向於浙江,所以第三師的迫擊炮還沒有狀態太多,而相關的訓練也因爲訓練彈藥的問題要遜於浙江的第一師和第二師。”

對於這個情況,陳敬雲也是知道的。部隊的訓練不是空口說說就行的,那是需要大量的消耗來維持的,要讓士兵們加強體質的話,就得讓他們做高強度的體能訓練,那麼不能讓他們幹練不吃啊,當士兵們做高耗能的體能訓練後,食量不是一般的大,那就得需要大碗大碗的白米飯和大塊大塊的肉才能保證他們所需要的營養。要不然練着練着部隊裡的士兵就成皮包骨了……

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區區糧食或許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這會可是民初,糧食可不便宜,尋常人家別說天天大碗的白米飯了,能吃飽就不錯了,也只有過年過節才捨得買一點肉。很多士兵來當兵除了軍餉外,就是看重了參軍能吃飽飯。

這體能訓練還是小事情,更關鍵的還是士兵的射擊能力以及炮兵的技術,士兵的射擊能力除了靠大量的子彈喂出來來,沒有其他取巧的方法,炮兵也是,每個月不打上那麼幾炮戰時肯定是沒準頭的。

訓練可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彈藥的,國民軍的彈藥供應一直都是很緊張,尤其是杭州方面的戰事,爲了引得杭州戰事,尤其是在進行救援13團的行動中,第一師和警衛師打出來的是海量的彈藥,尤其是炮彈更是不要錢一樣往外打,當初打的浙軍喊爹喊孃的時候,後勤部的孫廣亮也是皺眉苦臉。後續浙江方面雲集了五個師大軍,而且面臨着北洋軍的龐大壓力,所以後勤部一直都是在浙江裡囤積彈藥,相對來說第三師乃是福建裡的第第五師就苦了點。

訓練不足的情況下,第三師的戰鬥力要比肩第一師和第二師還是有一段距離的。

然而這樣就按兵不動了嗎,這並不是陳敬雲的風格。陳敬雲除了單純的考慮軍事問題外,他還得考慮整個戰略問題。讓龍濟光控制廣州和讓革命黨人控制廣州是兩碼事,胡漢民或者陳炯明控制廣州的時候,他們基本都是忙於內鬥,對陳敬雲並不會造成很大威脅,甚至對陳敬雲的廣東戰略都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但是如果讓龍濟光,而且還是讓袁世凱支持的龍濟光控制廣州的話,那麼就相當於北洋軍在國民軍的腹部裡插下了一把刀子,日後國民軍和北洋軍在浙北江蘇地區大戰的時候,龍濟光這把刀子就能捅死國民軍的。

所以從戰略層面來講,陳敬雲是不願意也不能讓龍濟光控制廣州的。

既然手下們的將領們無法給他一個良好的解決辦法,那麼陳敬雲也就有必要採取獨斷措施了。

“馮勤,你記一記!命令沈綱即刻出兵廣州,如果龍濟光尚未到達廣州,那麼就先一步平定廣州兵亂,如果龍濟光已經控制廣州,則等待下一步命令。”陳敬雲說罷後又對身邊的林成坤道:“你警衛師也準備準備,抽調那一個警衛步兵團,配合相關炮兵等輔助兵種,組成一個加強團通過海運到潮州後增援廣州方向。”

說罷後,陳敬雲還覺得不放心,又道:“在命令駐守福州的第五師的五十三團緊急通過陸路奔赴潮州!”

這一海一陸同時增援,應該就不會出什麼差錯了吧!陳敬雲如此考慮着,當然了,也沒忘記指定這次戰役的指揮官:“增援之警衛師加強團和第五師之五十三團一併歸屬沈綱指揮,另外司令部這邊調集相關的參謀人員,組成司令部觀察團,聽從沈綱之調遣!”

沈綱的能力陳敬雲是知道的,而之所以讓司令部派人過去,主要還是想要讓司令部的那些參謀等軍官增加作戰經驗,增長見識。

wωω•TTkan•C〇

早已經準備好的第三師一接到司令部發來的密令,當天沈綱就命令全軍西進。

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98章 航空部隊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230章 問與答第941章 終戰令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84章 人事任命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14章 剪辮造反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187章 上海亂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969章 北非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833章 直升機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1024章 忍讓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28章 購軍械(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1054章 戰損(二)第472章 一戰爆發
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569章 上野貞浩(一)第98章 航空部隊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230章 問與答第941章 終戰令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84章 人事任命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14章 剪辮造反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187章 上海亂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969章 北非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833章 直升機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1024章 忍讓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28章 購軍械(一)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1054章 戰損(二)第472章 一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