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皖贛之末

辛亥後民初這兩年,中國的整體情況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局面,各方角色不斷的登臺,唱起了各種各樣的大戲,撥亂着本已混亂不堪的國內局勢,然後還沒等人反應過來,有些人就已經悄然退場,留下給國人的除了夕日裡的一個印象外,興許日後也只能從史書找到他們的痕跡了。

武昌起義前後,影響中國的局勢乃是滿清皇朝的重臣權貴們,然後不用幾個月時間他們就是徹底消失在大衆的視線之外,兩年後的今天再去回憶,彷佛有皇帝的那段歲月已經過去了很久,人們早已經習慣了國內數大軍閥的名字和各種各樣動盪不安的局勢,袁世凱,孫文,陳敬雲這三個人早已經成爲了國內民衆所熟知的名字。

而現在,看起來孫文也是要被袁世凱和陳敬雲兩人聯合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日後如果再提起他,恐怕也只能用回憶了:想當年孫先生是如何如何號召無數年輕人爲了中國共和而奮鬥的。

今天的孫文看起來很疲憊,他這幾天爲了籌集軍費奔走於安慶城內,然而成效卻是極其有效,本地的富商似乎已經對革命黨人不再抱有希望,一個銅子都不願意拿出來支持革命黨人,而西方列國列強中,對革命黨人本來就沒什麼好感,加上五國銀行團早已經豎起了大旗支持袁世凱,而剩下的一個美國那也是陳敬雲背後的支持者,唯一還對孫文說好話的也就剩下日`本一家了,國民軍剛進軍江西的時候,也只有日`本人借給了孫文百萬元用以軍費只用。然而日`本現在看到革命黨人已經距離全面奔潰沒幾天了,預料當中的革命黨人頑強抵抗沒有出現,這時候日`本人也算是看明白了,這些革命黨人就是爛泥扶不上搶,失敗已經是肯定的,也就沒有必須繼續把錢投入進去打水漂了。畢竟日`本的錢也不是白來的,維持中國局面的經費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錢投在沒有希望的孫文身上了。當國民軍圍攻蕪湖和安慶開始,日`本人就已經悄然撤離,日`本外交部和陸軍的人通過氣後,已經把扶持重心放在了東北地區的那幾個軍閥身上,力圖把南北計劃實行到底。

不過拒絕了孫文的借款請求後,日`本人還是很好心的提出,日`本方面願意爲孫文和黃興等革命黨人高層提供政治`避難,幫他們離開安慶和蕪湖到達日`本。

“局勢如此,不是我等不爲,而是這老天……”孫文站在窗前,用着緩慢的語氣一字一句的說着:“爲了中國之共和,多少妻子的丈夫沒能回家,多少母親的兒子化作塵土,他們用熱血染就了中國的共和,然而今天,一切都完了。”

“袁世凱和陳敬雲這兩個獨裁軍閥置我中國之共和,百年未來不計,爲了權力私慾一心想要撲滅我等革命火焰,這兩個`中國的千古罪人哪怕是日後遭到正義的審判,但是我的祖國母親爲何要遭受今日之苦難?”孫文緩慢閉上了眼睛,淚已經從眼角留下。

身邊的一個年輕人看着孫文那背影,臉上也是一副悲痛:“先生,只要有您在,革命之火就滅不了,今日我們雖然失敗了,但是我們在前清時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後來不照樣把滿清推翻了,只要您繼續帶領我們,以後我們就可以再來一次革命!”

“先生,走吧!”年輕人勸着,此時,另外幾個人也是勸道:“先生,走吧,等我們到了日`本,召集革命同道一起,他日東山再起就是第二次革命發動的時候!”

孫文能夠清晰的感受到臉上淚水的痕跡,他是個意志堅定的革命者,但是今天他依舊爲了中國即將遭受的苦難而流淚!可是他不甘心!

孫文轉過身來,看着屋內的幾個人,然後深吸了口氣:“革命尚未成功,還望諸君繼續努力!”

五月二號,國民軍第六師已經攻佔小半的安慶城區,安慶地區的蘇軍已經陷入全面奔潰,這一夜孫文在隆隆炮聲中登上了日`本的一艘小炮艦,然後連夜撤離安慶。

不管孫文走不走,安慶的陷落已經是註定的,負責進攻安慶以及周邊地區的乃是國民軍第六師,兵力上萬人,而安慶地區的蘇軍也只有萬餘人,同等兵力對比下根本就擋不住國民軍第六師的進攻,孫文離開的次日,國民軍第六師就已經徹底攻佔安慶這個皖南重鎮。

安慶的陷落極大的打擊了蘇軍的氣勢,現在蘇軍已經只剩下蕪湖一地,兵力兩萬餘,而周圍已經沒有任何的援軍,革命黨人勢力裡只剩下李鈞烈兩萬餘人在南昌堅守,柏文蔚的一個師在合肥,而蕪湖周邊已經沒有任何支援蘇軍的革命黨人。

面對着國民軍第九師的猛烈進攻,黃興親自指揮防守的蕪湖早已經變得遙遙欲墜,外圍防線已經丟失,當安慶陷落的消息傳來時,黃興久久沒有說話!

外無援軍,又面對強敵的包圍進攻,加上安慶的陷落極大的打擊了士氣,讓蕪湖的蘇軍很快就陷入了崩潰的階段,轉身就逃的不少,向國民軍投降的也有,儘管搖搖欲墜,不過蘇軍還在蕪湖勉強維持着,然而兩天後,黃興登上了孫文等人所在的那條日`本炮艦,然後一路沿江東逃了。臨走前還發表了一封通電,宣稱自己愧對國人,愧對諸多革命志士,所以決定辭去一切軍政職務。

黃興逃了!

如果說孫文還是堅持到安慶破城的最後一刻的話,那麼黃興就是和辛亥年的湖北戰事、去年的北洋軍南下之前一樣逃了!而且每一次逃都是引發了連鎖反應,他在湖北臨陣而逃,直接導致湖北民軍的崩潰,而在南京的不戰而逃,不但扔下了蘇軍在鎮江的一個師,而且還把南京送給了北洋軍。

現在,他又一次逃了,本來蘇軍在蕪湖還能能勉強維持,雖然最後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好歹應該能堅持三四天時間,但是現在黃興一跑,蘇軍立馬就崩潰了。

黃興跑的時候也沒通知那些將領們,只是帶了幾個隨從悄然離開,上了日`本炮艦後才發了一封通電,這讓蕪湖的那些蘇軍將領們氣的大罵,如此情況下,當即就有一個旅長帶頭向國民軍投降,有了第一就有第二,不用兩天時間,蕪湖的蘇軍全部對國民軍投降。

五月六號,國民軍宣佈攻佔蕪湖,至此皖南地區已經全部落入國民軍的掌控當中。

然後兩天,柏文蔚被手下的軍官刺殺,雖然叛變軍官帶領軍隊向北洋軍投降,有了這麼一個變故後,長江以北的安徽除去安慶外其他地區也是全部落入了北洋軍的掌控當中。

這五月初的變故在人們的預料之中,又在人們的預料之外,預料之中的是國民軍和北洋軍分別拿下江西皖南、皖中、北地區,預料之外的是雙方似乎都很剋制,任何一方都沒有進行渡江作戰的行動。雙方似乎保持了某種協議,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拿下江西和皖南之後,參謀作戰的幾支國民軍部隊雖然損失不大,但是也是有的,歷盡戰事後也需要一段時間來休整,補充武器彈藥以及兵員。另外國民軍還接受衆多的蘇軍投降,這些投降部隊也不能全部關着或者全部遣散,需要一定時間來進行整頓安排。同樣的北洋軍也差不多如此,北洋接受的皖軍更多,自然不可能說什麼都不做就接受過來,然後把曹錕的第三師派往長江沿岸和國民軍開戰。

他們都需要一個休整時間。

五月九號,國民軍第二混成旅和第三混成旅展開南昌戰役,李鈞烈頑抗之餘試圖和國民軍和談,說是可以投降,但是必須保證李鈞烈手下部隊的完整性。陳敬雲一聽到這個就知道李鈞烈是想要保全所謂的革命火種,雖然心中無所謂接受,但是這種事情還是頭一回,自己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到日後其他軍閥的判斷,所以就不能草率處理。

當即他就回復李鈞烈,南昌內贛軍即可整編爲一個旅,各級軍官曆盡福州軍校進修後酌情調用,至於李鈞烈本人,陳敬雲保留其中將銜,委任爲國民軍參謀部高級顧問,說白了就是給個閒職養着。如果李鈞烈想要保留所謂的革命火種,不想和蘇文以及黃興一樣流亡海外的話,那麼就只能接受陳敬雲的條件,至於繼續帶兵掌控實權,那就別想了,對於手下敗將,陳敬雲從來是沒什麼憐憫的。

按照道理來說,李鈞烈是孫文的忠實追隨者,應該是不會投向國民軍這邊的,但是孫文卻是親自給他發了電報,說革命已經失敗,就務須繼續流不必要的血。所以李鈞烈一咬牙,就是答應了陳敬雲的條件。

李鈞烈有條件的對國民軍投降了,隨着李鈞烈投降,南昌這個江西省會也就宣佈被國民軍拿下,加上國民軍此時已經控制了江西其他重要城市,可以說整個江西省已經落入了國民軍的掌控當中。

南昌既下,江西戰事和安徽戰事全部結束,這一場國民軍和北洋軍爲了爭奪地盤而用着特有的默契聯合分佔兩省的行動也就結束了。然而戰事結束了,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是依舊繁雜衆多,比如江西和皖南的行政安排和政治地位問題,又比如國民軍接受的那些多俘虜要怎麼處置,又比如國民軍擴大了地盤後,現有的軍隊數量又開始吃緊,如何利用有限的主力部隊掌控那麼大的地盤是一個問題。

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結束了,而政治角鬥依舊持續着!

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598章 鎮壓(一)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233章 喜與憂第456章 北巡(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598章 鎮壓(一)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47章 復古風情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302章 遷移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350章 蔡凝(一)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918章 F5對P51(二)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
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598章 鎮壓(一)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233章 喜與憂第456章 北巡(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598章 鎮壓(一)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410章 商務酒會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47章 復古風情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302章 遷移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350章 蔡凝(一)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918章 F5對P51(二)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