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

基於這種考慮,陳敬雲直接把這些57毫米山炮以及國民軍原有庫存的幾門57毫米山炮組成了一個獨立炮兵團,數量也沒多少,只有二十多門而已,剛好湊成兩營制的小規模炮兵團。不但第七師原有的57毫米山炮這樣安排,原先第五師和第六師裝配的60毫米速射山炮也是這麼安排,甚至都不用怎麼變動,直接新組建兩個獨立炮兵團就是了。

這樣的兩營制的獨立炮兵團陳敬雲一方面是想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另外一方面集中使用也避免了後勤供應等麻煩,另外這樣的小規模炮兵團可以靈活調動,又不會佔據各師編制。

第七師其實剛換裝沒多久,步槍主要是漢陽造,大多數都是以前浙軍所用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國民軍裝備部從庫存裡調過來的。步槍還好說,變動不大影響也不大,但是火炮就影響有些大了,這火炮可不是一裝備上就能夠形成戰鬥力的,炮兵們還需要進行各種的訓練,磨合,這個過程少說也要一兩個月甚至更長。

所以說這第七師雖然說完成了部隊的環裝,做好了戰鬥準備,但是實際裡的情況卻是不太樂觀。

不過不管是陳敬雲還是馮勤,也沒打算過現在就讓第七師去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就算戰事再緊張,第一師和第二師需要增援的時候,那也是第四師先頂上去,只要局勢實在緊張了,那麼第七師纔會投入戰鬥。

而能夠讓國民軍同一時間在同一個方向投入四個師的情況,只能是發生在北洋軍大舉南下的情況。

“司令,現在北洋的第五師的一個團已經從徐州出發了,這看樣子就是想要去南京。你看我們是不是也要動一動了!”馮勤建議着。

不過陳敬雲卻是搖頭:“不,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做好準備,至於什麼時候出兵我自由主張!”

馮勤乃至國民軍衆多高級將領都是急切的希望國民軍能夠主動進攻,在前期內佔據上海,蘇南地區,進而形成一個戰略優勢,避免到時候出現各種麻煩,而另外一方面也能讓浙江北部這個國民軍的財賦重地遭受戰火的波及。

然而陳敬雲考慮的卻不只有這些,現在北洋軍雖然已經有一個團南下了,但是沒有任何的舉動表明馮國璋就敢大舉南下,只要馮國璋一天不帶着第五師和第八師大舉南下,只要馮國璋一天不到南京城下,那麼他陳敬雲一天就不能出兵。

第一個那就是黃興的反對,現在黃興是死活不讓陳敬雲先一步進入蘇南地區進行協防,就是害怕國民軍來了就不走了。事實也是,假如現在國民軍去了蘇南,除非是被北洋軍給打了回來,不然要想讓國民軍退出蘇南的話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而第二點就是,陳敬雲需要拉攏民心,所以他就不能頂着一個破壞國內和平的帽子,國民軍這個體系正在成長當中,它還很幼小,急切需要大量的熱血青年來投身其中,而國民軍的相當一部分的基層軍官,尤其是從福州軍校正式班畢業的好幾屆軍官裡頭,絕大部分都是熱血青年,甚至超過半數都是從全國各地趕來報考福州軍校參加國民軍的。這一部分人的心思陳敬雲必須考慮到。

不然的話,一旦事情變成是陳敬雲主動挑起內戰進而和北洋軍大戰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對國民軍以及陳敬雲個人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影響這些基層軍官的心。

另外他還得估計閩浙兩省的士紳商人們的心思,平心而論,沒人是喜歡打仗的,國民軍如果天天打仗的話,那些海量的軍費就是越來越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軍費可都是閩浙兩省民衆來承擔的。大家平平安安的做生意多好的,幹嘛非得打仗。

所以從種種方面來說,陳敬雲不能主動挑起這一場內戰。

其實他自己也不願意現在就和北洋軍來一場生死大決戰,北洋軍固然因爲善後大借款的問題而沒能完成最後準備,但是國民軍自己也好不到那裡去,數千萬數千萬的銀元花出去後才建了八個正規師,後續的第八師和第九師雖然已經正在籌備,新兵也已經慢慢到位,但是基於向美國訂購的火炮還沒回來,就算回來後也還的進行訓練等等,所以說着兩個師暫時還只能存在在紙面上。

現在的國民軍實力還太過於弱小,面對的又是出於巔峰裝備的北洋軍,說實話陳敬雲心裡是沒底。

對於陳敬雲來說,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雙方保持目前的態度,保持克制,避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而這一點嘛,就得看袁世凱的是如此想的了,如果袁世凱鞥能夠忍受得了陳敬雲佔據廣州,徹底控制東南三省的話,那麼肯定是不會有戰事。但是以後的事情傻子都能想到,整合了東南三省的陳敬雲一定會繼續大規模的擴軍,然後以此爭霸中原。

袁世凱又不是傻子,所以他是不願意讓陳敬雲佔據廣州的,所以這纔有了前面支持龍濟光,甚至派出海軍前往廣東支援龍濟光的事情,非但如此,他還任命了馮國璋爲第二軍軍長,讓津浦線的第五師和第八師做好了戰鬥準備,預防東南局勢徹底敗壞。

至於打還是不打!袁世凱自己也還沒有想好。

打還是不打,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問題,而是牽扯到了衆多的利益取捨,袁世凱必須考慮到,自己如果貿然發動戰爭的話,那麼國內其他勢力會如何看待自己,他們是不是會聯合起來對抗自己,這樣的情況下,這一場戰爭會持續多久,自己手裡這麼點可憐的軍費能維持多久,並且日後萬一戰局要是對自己不利的話,這善後大借款可能就辦不下來,到時候他袁世凱估計就得直接上吊了。

所以袁世凱也是希望能夠繼續拖下去的,只是這繼續拖下去的話萬一陳敬雲真發了狠把龍濟光給幹掉了佔據廣州之後,那麼手中掌控了東南三省的陳敬雲比現在的陳敬雲就對北洋造成了更大的威脅,屆時陳敬雲甚至都不用聯合蔡鍔和陸榮廷,直接憑藉他手下的國民軍就能和北洋軍一爭高下,這樣的情況也是袁世凱絕不願意看到了。

自從昨天得知海軍的那支艦隊竟然在中途壞掉了,然後前往馬尾船廠修理之後,不用問袁世凱都知道這溫庭和是叛變了,不過他也懶得追問什麼了,海軍這檔子事向來就是這麼噁心的,海軍當初能投靠南方革命黨,現在再一次的投靠陳敬雲也是情理之中,既然這海軍指望不上,那麼袁世凱心裡一發狠,就把海軍部剩下的經費都停掉了,然後又連接撤換了好幾個海軍部高官。

海軍靠不住了,那麼支援龍濟光的事情自然也就沒了下文,而依照這段時間得到的情報上來看,袁世凱也是知道龍濟光落敗是遲早的問題。

既然龍濟光是不中用掌控不了廣東,那麼自己就換個人支持嘛!反正就算不讓龍濟光掌控廣東,但是讓其他人掌控廣州也行,反正就是不能讓陳敬雲安安穩穩的掌控廣東。

“看來得和陸榮廷那邊說一說了!”袁世凱把廣東周邊的勢力看了一邊後,就是把視線落在了廣西哪裡。

段祺瑞道:“廣西陸榮廷?這人現在可是陳敬雲的盟友,看現在的架勢他們是打算在廣州城外夾擊龍濟光呢!”

袁世凱卻是不以爲意道:“現在是盟友,但不代表以後還是!廣州那邊嘛,龍濟光估計是撐不下去了,不過你想想,自己龍濟光完蛋了後,粵西地區是陸榮廷佔着,粵東地區是陳敬雲佔着,這矛盾不就來了嘛,到時候給他陸榮廷一個廣東都督的頭銜,我就不信他們打不起來!”

段祺瑞聽到這裡,嘴上說着:“大總統英明!”心底裡卻是想着:“這老頭子還是一如既往的老辣,前些時候弄了個龍濟光去廣州就差點讓國民軍腹背受敵,現在龍濟光不成了又準備讓陸榮廷頂上去。這借刀殺人的計策尋常人等根本是學不來啊!”

這也不能說袁世凱老辣歹毒之類的,他只是用了很正常的想法和計策而已。既然在軍事上和國民軍大規模開戰有着麻煩,那麼就繼續把南方的局勢再攪渾一些,反正是不能讓陳敬雲舒舒服服過日子。

而且袁世凱還真不擔心陸榮廷不上他的船,現在袁世凱手握中央權柄,只要他說句話,那麼陸榮廷就是下一任的廣東都督。到時候陸榮廷身爲廣東都督,手中掌控着廣西和粵西地區,那麼肯定會對掌控粵東的確的國民軍產生矛盾。

到時候就算雙方打不起來,那麼至少也能夠牽制國民軍一到兩個師的兵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龍濟光當上廣東都督也差不到那裡去。

袁世凱有了這個心思後,北洋那邊很快就和陸榮廷取得了聯繫,雙方几封密電一來往之後,陸榮廷就是對着北方的密電哈哈大笑。

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31章 財政困境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302章 遷移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1054章 戰損(二)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97章 航空工業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1053章 戰損(一)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358章 蔡家崗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369章 十九號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599章 鎮壓(二)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96章 福州體系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1024章 忍讓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337章 渡江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41章 南下北上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31章 財政困境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87章 洪府娶親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432章 空軍視察
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31章 財政困境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302章 遷移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1054章 戰損(二)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97章 航空工業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1053章 戰損(一)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358章 蔡家崗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369章 十九號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599章 鎮壓(二)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96章 福州體系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1024章 忍讓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337章 渡江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61章 東海大海戰(一)第41章 南下北上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31章 財政困境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87章 洪府娶親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432章 空軍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