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陳綱立紀(七)

萬磊之所以要封省遷民,除了要保持黃土高原水土之外,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把人口向東遷移,把開發的重點放在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地區上,而東進策略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動因,那就是爲向海洋進軍做準備。

輪船發明之後,大航海時代來臨,華夏明要想有美好未來,就不能固守黃土高原上那一畝三分破地,要勇於向海洋進軍,去佔領世界上最好的耕地,繁衍出更多的人口,創造更輝煌的全球明體系,讓世界各族都臣服於華夏明的榮光之下。

正是出於征服全世界的野望,萬磊才極力說服山西陝西兩省的官紳,讓他們去給當地的百姓做大遷移的思想工作。而有一就有二,這一次人口大遷移如果成功,以後再想把人口遷到海外,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山西陝西兩省有人口過百萬,這一次需要遷移的就有三百萬之多,這一個大工程是不可能一朝功成的,萬磊也知道急則無功,所以他先在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涇河流域進行試點,將那一帶四十餘萬百姓遷到關平原地區。

關平原,也就是渭河平原,平原沿着渭河呈東西分佈,長約三百公里,寬一百公里到幾十公里不等,面積約爲三萬平方公里,折算成市畝,則爲四千五百萬畝。這些地都是灌溉良好的沃土,只要開發得當,足夠養活五百萬人口。而關平原地區本來就有兩百來萬人口,再往裡填充一兩百萬人口也沒關係。

萬磊事先已經說服了本地的官紳,在官紳的鼓動下,大遷移的先期宣傳籌備工作進展得也算順利,畢竟陝北土地貧瘠,百姓大多窮困,住的是土窯,睡得是土炕,家徒四壁也沒什麼難以捨棄的,所以他們一聽說帶頭搬遷的給一石糧食,都紛紛響應,畢竟吃飯纔是王道。

不過再窮的地方也是有富戶的,住着豪門大宅的大地主們的思想工作最難做,因爲他們有房有地,現在要他們捨棄一切到別處去另謀生計,他們當然不樂意。不過,萬磊也不強迫他們,因爲他們遲早會明白什麼叫膛臂當車不自量力。

要知道,不是說你有幾百上千畝地就能稱之爲地主的,關鍵是得有人租你的地來種,這樣才能收到地租,才能過上不勞而獲的日子。不然,憑地主一家子十幾口人要種完幾百上千畝地,全家遲早過勞死。

而噹噹地的百姓都搬走之後,地主家有再多的地也是一不值了,因爲政府很快就會出臺封山種樹退耕還林的“國策”,這些地主家的地就等着被徵收吧。如果萬磊高興,或許還能象徵性地給他們幾個徵收費,如果萬磊不高興,直接把他們打成爲富不仁的反面教材,直接讓他們身敗名裂,誰讓他們不肯與政府合作呢,這叫自作孽不可活。

當然,冥頑不靈的地主老財只是少數,大多數富豪鄉紳還是很精明的,他們能有今日的富貴,多是靠多年的磨礪,更加知道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斗的道理,所以搬遷令一下,就有十幾個豪門大戶積極地響應號召,甚至還有人專程到西安來拜見萬磊,表明願意出資捐助。

這種識相的人,萬磊是十分喜歡的,雖然明知道他們是在搞投機,不過也還是投桃報李,大筆一揮就給了這些家族一到兩個進入北平大學行政學院就讀的名額,那些傢伙立馬大喜過望,一時間紛紛出資捐學。

這些入學的名額之所以能讓那些富豪們動心,是因爲北平大學是北平最好的學校,而行政學院更是培養後備官員的基地,只要是能從學成畢業,大小都能有個官當。

除了行政學院之外,北平大學還有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學院等分院,萬磊不但身兼榮譽校長一職,平時有空還會到各學院去講課,就衝這一點,北平省各大豪門子弟以及各地最優秀的人才都搶着到那裡就讀。

能進那裡去讀書,期間能結識很多明日之星,就算以後無緣從政,僅憑着積累下來的人脈,也足夠讓他們融入上層社會了,一個入學名額,可以說是一張躋身上層社會的通行證,怎能不讓人趨之若騖。

當然,北平大學的管理是嚴格的,要入學就要先參加入學考試。雖然這種特招生有政策優待,不過至少要得識字,而且還得讀一到兩年的預科,把基礎知識補上了,才能正式入學。萬磊事先與這些地主老財聲明這一點,讓他們別把家裡的紈絝派去,省得浪費這寶貴的名額。

萬磊在西安大搞“學捐”,一個月來就坐收糧食四十萬石和白銀五萬兩,這點糧食和銀兩自然不夠用於搞大搬遷,他還得讓人從北平加運來四十萬銀元,作爲搬遷專用資金。

銀元倒也好運,四十萬銀元只是幾輛運鈔車而已,糧食就難運了,因爲交通不便,從北平運糧到西安,十車糧食運到時能剩下五車就算不錯了,所以萬磊寧願用銀元在當地買糧,也不願意運糧過來。

好在銀元是硬通貨,一個銀元就能買到很多從北平販運過來的質優商品,所以西安當地百姓都原意賣掉存糧換取銀元,這也使得銀元的價值飆升,現在一個銀元能收購三石糧食了,這也間接地導致了銀兩和洪武通寶等非官方貨幣大貶值。

要知道,明朝的原統區主要流通的是洪武通寶之類的銅錢和成色很差的碎銀,由於貨幣的不統一,這嚴重地影響了貨幣的流通。雖然碎銀和洪武通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這也是百姓血汗錢,不是說廢止不用就廢止不用的。

其實,萬磊早就料到會發生貨幣流通問題,也在着手於制定通行全國的貨幣政策。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限時兌換,不過要想貨幣統一政策通行全國,不但要有足量的銀元與銅錢以供兌換,還要在各地建立兌換機構,方便百姓兌換。

由於要先期籌備的事情太多,所以貨幣以舊換新的政策暫時還無法實行。而且萬磊着眼的不只是統一貨幣,還想借此機會,建立一個金融體系,簡單的來說,就是設立通存通兌的銀行系統。

當然,銀行的建立也不是說成就成的,首先,銀行得有足夠多的本金,有本金才能應對各種風險;其次,銀行得有足夠高的信譽,有信譽纔能有存款;再次,銀行得有足夠多的分支機構,最起碼各省得有一個辦事處,以便於商人存款和提款;最後,銀行還得有足夠多的金融人才來經營,還得建立一整套規程和安保系統,以保證存款的安全。

由於建立銀行的問題也實在是太多,所以萬磊一直籌劃之,打算等到明年立國之後,再集精力把統一貨幣和建立銀行這兩件事一起辦了,而他現在着眼於人口大調配這一件至關重要的事。

所謂事有輕重緩急,現在如果不趁着人口少,百姓剛剛經歷戰亂生活尚未安定之機調配人口,等以後百姓生活安定下來了,生活變好了,家業也變大了,再想讓黃土高原上這幾百萬人口挪窩,那就十分困難了,而且花費的代價會更大。

爲了進行人口調配,萬磊長駐於西安城坐鎮指揮,七月初,第一批從涇河流域下來的百姓終於到了西安城外,萬磊早就讓人把原屬於明朝的官田、明軍的屯田、秦王的封地以及其他無主之地都劃出來,統一分配給遷移的百姓,每人最少能得到五畝,就連一些無主的房屋也分了,還每人給糧食一石作爲口糧,一時間人人歡喜。

看到了有實惠可拿,遷移區內各府州縣的百姓也都心動了,月末,涇河流域內的人口基本上遷移完畢,整個陝北地區的遷移行動也正式開展,除了再往關平原遷移五十萬人口之外,剩下的全部向北遷移,一部分到河套地區填充,一部分過黃河入蒙古高原,劃牧場當牧民,只有少量被選的人留了下來,當植樹護林員。

與陝西地區的分散安置相同,山西地區的移民,一部份往遼東運,另一部分則往山東運,也是隻留下少數人負責退耕還林工程。當然,萬磊也知道,山西的地下藏有很多煤礦,不過現在各地並不缺煤,所以暫時還沒有開發的打算,畢竟山西境內多是山區,交通實在是不便。

當然,萬磊封閉陝西山西大部份地區,並不等於放任此地變成流寇滋生的溫牀,特別是陝西西部,北平軍依舊集結有很多軍隊,以防止西部與北部的敵人入侵,以後還會組織起護林軍,對林區定期巡防,禁止外族進入其,也防止有國民進入其復墾。

總之,萬磊要把這黃土高原當成自然保護區,種樹種草養水土,限伐禁墾禁放牧,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一個日見轉好的生態系統,扼制住水土流失的頹勢,期望在幾十年內,使黃河變清,使華北平原地區不再受洪旱之害。

第427章 標準化(上)第437章 新概念戰爭(五)第190章 文化擴張(四)第292章 大修鐵路下第418章 全面整治(十)第390章 定鼎(中)第503章 華夏聯盟(下)第397章 定鼎(九)第187章 文化擴張(上)第207章 海上擴張(六)第47章 前哨戰(上)第225章 陸上擴張(六)第372章 陳綱立紀(七)第418章 全面整治(十)第174章 明鏡是非(三十)第314章 心黑手狠上第204章 海上擴張(下)第393章 定鼎五第117章 大生產運動第199章 文化擴張(十三)第364章 縱橫捭闔(十三)第212章 海上擴張(十一)第445章 大選年(四)第58章 鏖戰(上)第322章 心黑手狠(九)第279章 殺雞儆猴(下)第393章 定鼎五第228章 陸上擴張(九)第462章 大華夢(十一)第110章 先機與先手第14章 立功期賞第132章 因勢利導(九)第97章 大法師第189章 文化擴張(下)第228章 陸上擴張(九)第174章 明鏡是非(三十)第334章 爲人做嫁裝(中)第98章 免剪蠟燭第390章 定鼎(中)第458章 大華夢(七)第296章 輔路下第123章 休妻再娶(下)第304章 輔路十一第327章 心黑手狠(十四)第33章 罪己書第39章 再顯擺第209章 海上擴張(八)第443章 大選年(中)第22章 技術出讓第382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中)第136章 因勢利導(十三)第156章 明鏡是非(十二)第302章 輔路九第320章 心黑手狠(七)第426章 大殖民時代(七)第213章 海上擴張(十二)第413章 全面整治(五)第386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六)第267章 先手與先機(六)第17章 獨家代理(上)第463章 大華夢(十一)第97章 大法師第222章 陸上擴張(下)第475章 捨得(十)第335章 爲人做嫁裝(下)第300章 輔路七第97章 大法師第253章 拉鋸戰(十四)第479章 捨得(十四)第257章 拉鋸戰(十八)第349章 縱橫捭闔(八)第109章 事出突然第124章 因勢利導(上)第378章 陳綱立紀(十三)第197章 文化擴張(十一)第338章 文明化第254章 拉鋸戰(十五)第348章 縱橫捭闔(七)第366章 陳綱立紀(上)第150章 明鏡是非(六)第444章 大選年(下)第20章 風口浪尖第501章 華夏聯盟(上)第166章 明鏡是非(二十二)第388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八)第91章 開放與封閉第416章 全面整治(八)第324章 心黑手狠(十一)第6章 創業唯艱第139章 因勢利導(十六)第33章 罪己書第366章 陳綱立紀(上)第34章 死理第380章 經世濟用(中)第198章 文化擴張(十二)第247章 拉鋸戰(八)第53章 磨嘴皮子第160章 明鏡是非(十六)第273章 銅錢銅錢(上)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
第427章 標準化(上)第437章 新概念戰爭(五)第190章 文化擴張(四)第292章 大修鐵路下第418章 全面整治(十)第390章 定鼎(中)第503章 華夏聯盟(下)第397章 定鼎(九)第187章 文化擴張(上)第207章 海上擴張(六)第47章 前哨戰(上)第225章 陸上擴張(六)第372章 陳綱立紀(七)第418章 全面整治(十)第174章 明鏡是非(三十)第314章 心黑手狠上第204章 海上擴張(下)第393章 定鼎五第117章 大生產運動第199章 文化擴張(十三)第364章 縱橫捭闔(十三)第212章 海上擴張(十一)第445章 大選年(四)第58章 鏖戰(上)第322章 心黑手狠(九)第279章 殺雞儆猴(下)第393章 定鼎五第228章 陸上擴張(九)第462章 大華夢(十一)第110章 先機與先手第14章 立功期賞第132章 因勢利導(九)第97章 大法師第189章 文化擴張(下)第228章 陸上擴張(九)第174章 明鏡是非(三十)第334章 爲人做嫁裝(中)第98章 免剪蠟燭第390章 定鼎(中)第458章 大華夢(七)第296章 輔路下第123章 休妻再娶(下)第304章 輔路十一第327章 心黑手狠(十四)第33章 罪己書第39章 再顯擺第209章 海上擴張(八)第443章 大選年(中)第22章 技術出讓第382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中)第136章 因勢利導(十三)第156章 明鏡是非(十二)第302章 輔路九第320章 心黑手狠(七)第426章 大殖民時代(七)第213章 海上擴張(十二)第413章 全面整治(五)第386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六)第267章 先手與先機(六)第17章 獨家代理(上)第463章 大華夢(十一)第97章 大法師第222章 陸上擴張(下)第475章 捨得(十)第335章 爲人做嫁裝(下)第300章 輔路七第97章 大法師第253章 拉鋸戰(十四)第479章 捨得(十四)第257章 拉鋸戰(十八)第349章 縱橫捭闔(八)第109章 事出突然第124章 因勢利導(上)第378章 陳綱立紀(十三)第197章 文化擴張(十一)第338章 文明化第254章 拉鋸戰(十五)第348章 縱橫捭闔(七)第366章 陳綱立紀(上)第150章 明鏡是非(六)第444章 大選年(下)第20章 風口浪尖第501章 華夏聯盟(上)第166章 明鏡是非(二十二)第388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八)第91章 開放與封閉第416章 全面整治(八)第324章 心黑手狠(十一)第6章 創業唯艱第139章 因勢利導(十六)第33章 罪己書第366章 陳綱立紀(上)第34章 死理第380章 經世濟用(中)第198章 文化擴張(十二)第247章 拉鋸戰(八)第53章 磨嘴皮子第160章 明鏡是非(十六)第273章 銅錢銅錢(上)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