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先機與先手

“李貫這個蠢驢,壞了本公全盤計劃!”徐輝祖破口大罵道,而他座前的那五個親兵則連稱死罪。//

這五個親兵是負責保護萬磊回北平的,他們也沒想到半道上會殺出個李貫,更沒想到李貫所部只是螳螂,還有一支黃雀隊埋伏在後面,現在把人給弄丟了,這事傳到北平軍,他們肯定會以爲朝廷準備對北平下手,到時候他們真是不反都不行了。

“父親大人,事已至此,後悔亦無補於事,唯今之計,還得早想對策。”徐經低聲勸道,雖然上次被圍在北平城裡,還差一點沒死掉,不過徐公子還是沒有害怕,依舊隨父北上。

徐輝祖並沒有被怒氣衝昏頭腦,他一皺眉,就衝那五個親兵問道:“萬磊是被何人帶走的?”

“屬下不知,那些人用的是暗器,屬下昏迷之後,以後的事就全然不知了。屬下醒來時,只發現留有一封書信。”那親兵忙把書信呈上,不過那所謂的書信其實是寫在一張破布上的,歪歪扭扭十幾個字:在下有事先行一步,閣下好自爲之。

“欽兒,你怎麼看?”徐輝祖把字條遞給兒子。

“從字意來看,應當是萬磊留給父親的手書,由此可見,他是被自己人救走的。而外,李貫所帶的人與周叔一樣,只是中了**,並沒有丟掉性命,看來那些人手下留情了,由此亦可推斷,偷襲者不是燕叛軍派來的,只會是北平軍。這人或許早料到有人會對他不利,派人暗中保護,這亦是合情理之事。”

“少爺分析的在理,那些人擅於潛行,偷襲到卑職身邊,卑職還未察覺,可見非等閒之輩。卑職得知,那人與張真人關係密切,說不定是張真人在暗中相助。”親兵隊長低聲道,他這也是爲自己辯解。不過不管怎麼說,連人家的人影都沒看到就被人弄倒,這實在是太窩囊。

“那廝的心眼還真不少,雖然沒被人弄去,不過咱們也是理虧在先,若是其懷恨在心,蓄意造反,那就大大不妥了。欽兒,你認爲爲父該如何收拾此殘局?”徐輝祖還是眉頭緊皺地問道。

“兒以爲,父親當派人去解釋此事,以釋其疑心,就算釋疑無功,也可示之以弱,以奪其反志,好有時間做好萬全的準備。”徐經正色道。

“少爺之計甚好,公爺可許之以錢糧,再派精兵假扮成運糧隊,混入北平城中爲內應,大軍於外接應,裡應外合,定能一舉而攻破北平,北平一下,北平軍就如喪家之犬,只要許之以重利,勸降不難。”一個謀士道。

“對,錢先生所言甚妙,若依計而行,北平一戰可下。”其他謀士也附和道。

見衆謀士衆口一詞,徐輝祖卻沒有就此拍板,而是向衆親兵將領看去,問道:“你們以爲如何?”

“公爺,北平軍悍不懼死,寧死不降,只怕不能一戰而奪城,還請公爺三思。”一個親兵出列道,他也是見識過北平軍的可怕一面的,就連橫掃蒙古無敵手的燕軍都無法與之對抗,現在朝廷軍想要攻破北平,全然沒有勝算。

“劉軍爺所言示免太過於長敵人之志氣滅自己威風,據在下所知,北平城內現只有一萬守軍不足,我們只要發精兵五萬突襲之,定能一戰而下。而北平軍重兵都屯到了長城沿線,就算髮現了,也是回救不及。”姓錢的謀士又道。

“錢先生你有所不知,北平城內是鐵板一塊,一有戰事,哪怕是全城一個守軍也沒有,那些百姓也會自發組織起來守城。哪怕是城門被攻破,他們也會巷戰到底,燕叛軍就是這麼被打跑的。”一個親兵隊長出列道。

“劉大哥說得對,北平城不可以用常理度量之,若無萬全的把握,還是不要出兵爲好,否則只會落得燕叛軍同樣的下場。”一個偏將也出列道。

“周將軍多慮了,北平軍再悍不畏死,也是一支新軍,守城或許還可,野戰定不是我精兵之敵手,我們可圍住北平城,圍點打援,待得北平軍主力被殲之後,北平城就不戰而降。”又一幕僚出列道。

“若是把北平軍惹急了,他們定會引韃靼南下,到時候我們要面對的就是真正的虎狼之師。若是東北的燕軍再趁火打劫,只怕長城沿線四處起狼煙,燕雲防線都難保。到時候,只怕不但拿不下北平,連山海關都得丟,若是失去燕雲防線,中原就無險爲守,還請公爺三思而後行。”一個參將道。

“劉將軍所慮不假,攻北平一舉牽一髮而動全身,還請公爺三思而後行。”衆將出列道,他們多多少少都聽說過北平軍打仗時是如何的不要命,所以都不願意跟北平軍作戰。

一邊建議用偷襲戰術,一邊死活表示不想打,徐輝祖搖搖頭,道:“此時已經撕破臉,不趁機下手爲強只怕會失去先機。若待北平軍準備妥當之後,只怕我軍要陷入被動之中。”

“公爺所慮爲是,先機不可失,失之不再來啊。”衆謀士都道。

正當徐輝祖等人議定是否動用武力殲滅北平軍之時,萬磊已經回到了薊州,他也馬上把衆將召集起來,召開前敵會議。與永平府內的意見不一不同,周天壽等部將的意見基本上一致,就是馬上把軍民都拉回北平,以應對朝廷的“不義之師”。

萬磊卻擺擺手,道:“讓百姓回城就可以了,北平城有數十萬百姓守城,就可力保不失,而你們還在原地駐防,相機而動。現在明朝的根基還很深,造反是下下之策,不到萬不得已,就莫爲之。”

“先生,朝廷早就不把咱們當自己人看,而是當賊冦一樣防着,咱們造不造反都是一樣。”周天壽有些怨憤地說道,以下的部將也連連附和。

“各位,難道忘記了北平軍的立軍宗旨了嗎?”

“咱們北平軍立軍之宗旨就是保家衛國,咱們至死都不敢忘,只是朝廷都不認咱們,咱們有什麼辦法。”軍長劉固之如是道。

“國家不是朝廷,國家跟朝廷不是一個概念,國家是指神州萬里國土和數千萬百姓,咱們保的是這個,而不是明朝廷。現在咱們兵少勢微,保不了那麼多國土和百姓,那就像保護好順天府和眼下的百姓先。”

萬磊頓了頓,凝重的回視了衆部將一圈,道:“我知道,現在局勢艱難,大家心底都有委屈。不過,咱們不能圖自己一時痛快,而致全府百姓於危地。我在這裡保證,只要能熬過這一關,以後一定讓大家馳騁天下,立不世之功,到時候,你們就是萬世之功臣,不朽的功業將永記於黎民心中,而不只是青史之中。”

“我們不是信不過萬先生,只是氣不過。”周天壽忙道,他是萬磊的擁躉之一,就是因爲萬磊的慧眼識英,他纔有今天統領數萬軍隊的風光。他雖說是個粗人,卻也知恩圖報,朝廷方面對他多方威逼利誘,他還是選擇忠於萬磊,忠於北平軍。

當然,周天壽有的不只是忠心,還有一顆清醒的頭腦,他知道,北平軍是萬磊一手拉出來的,軍糧軍餉也都拽在萬磊的手裡。他這個“司令”就算是投了朝廷,最多隻能拉走幾個親信,大部隊是不會跟他去的。如果沒有大部隊,他就算投了朝廷也只會徒遭白眼而已。

所以,不管是於公還是於私,對周天壽和各級將領而言,留在北平軍纔是最優的選擇。當然,帶好了北平軍,以後打拼江山,立下不世之功,那就更好了。而萬磊卻明明白白地表示不肯造反,北平軍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這讓他們多少有些泄氣。

現在,萬和平主義者也表示要馳騁天下了,衆將心頭一熱,因爲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跟着運籌帷幄的萬先生,以後肯定是打哪哪贏的。

其實,萬磊不是不想造反,而是時機未到,畢竟造反不是過家家,不是立起一根大旗就行的,事先要做很多準備,糧草車馬兵器,這些必備之物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所以要用時間來籌備。

另外,仗打的不只是兵強馬壯,還有綜合實力,沒有一個穩定而且經濟實力宏厚的根據地當後盾,只怕剛冒頭就被弄死了。人家都說書生造反十年不成,萬磊自問不是百無一用的書生,但是還不會一無準備就舉旗造反,因爲這不是勇敢果斷,而是魯莽!

“各位,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北平軍的訓練千萬別拉下。咱們北平軍不同於朝廷軍,是分田地拿軍餉的,如此厚養着,都打不過別人,那實在太丟臉。以後我一個月來看一次,訓練成績優秀的連隊,我會給獎勵,差的連隊,那就讓他們退伍回家種地,畢竟軍隊是用命來拼的,不能讓那些個好吃懶做的兵油子把北平軍給拖累了。另外,大家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戰友,各位平時應該多關心下屬,官兵團結才能奮進。”

萬磊叮囑了一通,衆官連連稱是,這才讓他們離去,不過周天壽等幾個高級將領被留了下來。

“各位與萬某生死相交,算得上是朋友,萬某有一些貼已的話,想跟各位說說。”

“萬先生有何吩咐只管說,再客氣那就是見外了。”周天壽忙道。

“萬某遍觀歷史,華夏從秦漢以來,歷數十朝,朝朝的皇帝都想立萬世之基,卻往往數十年不到就被打翻在地。究其原因,就是以天下爲一姓之天下,以天下之公肥一人之私利,豈有長久之理啊。有感於此,萬某以爲當立一黨,使天下爲一黨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或可更加長久。”

“一黨之天下?那黨由誰主?”劉固也是個精明人,一開口就先問誰當家的問題。

“黨內實行選舉,五年一選,賢能且代表多數黨員利益之人,就可爲總理,總理黨務政務。如言行不一或不稱職之總理,黨員也可行罷免之權,這就能有效地防止庸才和敗類的出現。如果選出來的總理都是賢能之人,一黨何愁不光大,黨光大了天下何愁不穩?我們作爲創始人,流芳百世,名比堯舜都不在話下啊。”

“萬先生所言甚是,只是五年一換總理,難免政令不一,只怕不利於團結。”周天壽也不是傻子,當然聽出了萬磊的意思,直白的說,就是一幫人中,皇帝輪流坐,省得搞家天下出昏君。這個辦法看似很好,因爲人人都有可能當主子,不過難免會扯皮內耗。

“你提醒的對,所以,我們要定黨章,定好綱領和細則,以後黨內不管誰掌權,都得按綱領走,不按綱領走的,就得下臺。另外,總理只管黨務政務,軍權要牢牢控制在元老會的手中,而元老會則凌駕於黨之上,爲黨中之黨,這就足夠保證我們的權勢不變。咱們的子孫後代只要是賢能的,就能優先入黨,就能分享權力。”

“恩,萬先生所言甚妙啊,咱們立黨,黨立國,以小帶大,國越強黨越大,黨越大則越牢靠,此乃真真正正的萬世之基啊。”周天壽等人連連稱善。

“這只是我暫時的想法,現在跟你們透透底,以後政黨成立之時,你們都會是元老功臣。爲了保證這個黨的純潔性與戰鬥力,會優先召收有能力的將士入黨,你們平時多多注意一下,多提攜一些有能力的後輩。”

“屬下們明白,定不負萬先生所託。”

第436章 新概念戰爭(四)第126章 因勢利導(下)第365章 城下之盟第414章 全面整治(六)第410章 全面整治(中)第43章 尊師重教第343章 縱橫捭闔(中)第95章 內王外聖第488章 捨得(二十三)第39章 再顯擺第272章 開發遼東第11章 尋蹤第131章 因勢利導(八)第210章 海上擴張(九)第444章 大選年(下)第428章 標準化(下)第58章 鏖戰(上)第143章 因勢利導(二十)第22章 技術出讓第217章 海上擴張(十六)第222章 陸上擴張(下)第496章 捨得(三十一)第250章 拉鋸戰(十一)第212章 海上擴張(十一)第130章 因勢利導(七)第123章 休妻再娶(下)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第385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五)第50章 亂者當斬第207章 海上擴張(六)第48章 前哨戰(下)第469章 捨得(四)第85章 重建家園第200章 文化擴張(十四)第317章 心黑手狠(四)第243章 拉鋸戰(四)第281章 暗流涌動(中)第133章 因勢利導(十)第494章 捨得(二十九)第319章 心黑手狠(六)第185章 攤牌第129章 因勢利導(六)第299章 輔路六第71章 持久戰(五)第444章 大選年(下)第484章 捨得(十九)第37章 立腰包第81章 持久戰(十五)第147章 明鏡是非(下)第172章 明鏡是非(二十八)第240章 拉鋸戰(上)第258章 戰火連天(上)第26章 錦衣衛的魚餌誰敢動第45章 天,崩了第16章 推銷第464章 大華夢(十二)第302章 輔路九第459章 大華夢(八)第191章 文化擴張(五)第140章 因勢利導(十七)第67章 持久戰(上)第160章 明鏡是非(十六)第484章 捨得(十九)第462章 大華夢(十一)第175章 明鏡是非(三十一)第181章 狼性(中)第262章 先手與先機(上)第116章 騎虎難下第296章 輔路下第35章 臨戰第408章 經略江南(七)第247章 拉鋸戰(八)第129章 因勢利導(六)第68章 持久戰(中)第88章 商隊南下第481章 捨得(十六)第24章 是禍躲不過第217章 海上擴張(十六)第377章 陳綱立紀(十二)第276章 移民實邊(中)第259章 戰火連天(中)第429章 經濟結構調整(上)第58章 鏖戰(上)第410章 全面整治(中)第156章 明鏡是非(十二)第174章 明鏡是非(三十)第106章 赴會第192章 文化擴張(六)第224章 陸上擴張(五)第185章 亡國亡天下第479章 捨得(十四)第187章 文化擴張(上)第236章 融合(七)第385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五)第131章 因勢利導(八)第377章 陳綱立紀(十二)第500章 捨得(三十五)第264章 先手與先機(下)第210章 海上擴張(九)
第436章 新概念戰爭(四)第126章 因勢利導(下)第365章 城下之盟第414章 全面整治(六)第410章 全面整治(中)第43章 尊師重教第343章 縱橫捭闔(中)第95章 內王外聖第488章 捨得(二十三)第39章 再顯擺第272章 開發遼東第11章 尋蹤第131章 因勢利導(八)第210章 海上擴張(九)第444章 大選年(下)第428章 標準化(下)第58章 鏖戰(上)第143章 因勢利導(二十)第22章 技術出讓第217章 海上擴張(十六)第222章 陸上擴張(下)第496章 捨得(三十一)第250章 拉鋸戰(十一)第212章 海上擴張(十一)第130章 因勢利導(七)第123章 休妻再娶(下)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第385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五)第50章 亂者當斬第207章 海上擴張(六)第48章 前哨戰(下)第469章 捨得(四)第85章 重建家園第200章 文化擴張(十四)第317章 心黑手狠(四)第243章 拉鋸戰(四)第281章 暗流涌動(中)第133章 因勢利導(十)第494章 捨得(二十九)第319章 心黑手狠(六)第185章 攤牌第129章 因勢利導(六)第299章 輔路六第71章 持久戰(五)第444章 大選年(下)第484章 捨得(十九)第37章 立腰包第81章 持久戰(十五)第147章 明鏡是非(下)第172章 明鏡是非(二十八)第240章 拉鋸戰(上)第258章 戰火連天(上)第26章 錦衣衛的魚餌誰敢動第45章 天,崩了第16章 推銷第464章 大華夢(十二)第302章 輔路九第459章 大華夢(八)第191章 文化擴張(五)第140章 因勢利導(十七)第67章 持久戰(上)第160章 明鏡是非(十六)第484章 捨得(十九)第462章 大華夢(十一)第175章 明鏡是非(三十一)第181章 狼性(中)第262章 先手與先機(上)第116章 騎虎難下第296章 輔路下第35章 臨戰第408章 經略江南(七)第247章 拉鋸戰(八)第129章 因勢利導(六)第68章 持久戰(中)第88章 商隊南下第481章 捨得(十六)第24章 是禍躲不過第217章 海上擴張(十六)第377章 陳綱立紀(十二)第276章 移民實邊(中)第259章 戰火連天(中)第429章 經濟結構調整(上)第58章 鏖戰(上)第410章 全面整治(中)第156章 明鏡是非(十二)第174章 明鏡是非(三十)第106章 赴會第192章 文化擴張(六)第224章 陸上擴張(五)第185章 亡國亡天下第479章 捨得(十四)第187章 文化擴張(上)第236章 融合(七)第385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五)第131章 因勢利導(八)第377章 陳綱立紀(十二)第500章 捨得(三十五)第264章 先手與先機(下)第210章 海上擴張(九)